一幅畫,一個故事,一幅畫,一種心境。方寸之內,黑白之間,畫身邊風景,品別樣生活。
下午,收到畫友王竹康先生的留言,我寄給他的「茄子」到了。
11月20寄出,12月22號到,路上整整跋涉一個月。看到它風塵僕僕的樣子,又高興又心疼,高興是終於到了目的地,沒走丟;心疼是看它一臉徵塵,路上一定吃了不少苦。
好在茄子還是那些茄子,一根沒少。一張小小畫信,幾根普通茄子,禮輕情濃,但願老王喜歡。
畫信,給國內畫友寄過幾張了,但寄往臺灣,還是頭一次。回想起寄信的經歷,同樣值得紀念。
寄信前,關於資費,在「畫信」群裡諮詢了大伙兒。麥子說寄臺灣、日本都是4元,但看他似乎也沒寄過。已經寄過的人裡有的貼了一大堆郵票,快把卡片背面佔滿了,也有人只貼了八毛錢的郵票竟然也寄到了。什麼情況都有。
這麼嚴肅的問題怎麼能這麼隨便呢?感覺「畫不好更好」的這幫人都不怎麼靠譜。
群友不靠譜,只好自己上網查,查到最近的資費標準應該是陸路/水路3塊5,航空4塊。
為確保萬無一失,我一早上特意跑到附近我往平時寄信的西苑郵局諮詢,結果業務員告訴我,她沒辦過,也沒有大額的郵票,明信片小怕郵票多了貼不下,可以用貼資費籤而不用郵票的方式,但她這個小郵局還辦不了這個業務,讓我去高一級的西楊郵局。
聽說我要往臺灣寄信,西楊郵局的業務員開口就管我要身份證。弄得我一愣,往臺灣寄個信還得查要身份證,還怕我是敵特不成?要驗明正身留底備案。要就要吧,反正暗人不做明事,身斜不怕影正。結果是她理解錯了,她以為我要寄的是掛號信。沒想到我大張旗鼓的跑來,只是要往臺灣寄張小小的明信片。
另一個業務員拿著明信片翻來覆去看了半天,發現除了只有個地址,連一句實質性的內容都沒有,一臉迷惑,不明白我是什麼操作。她肯定沒看出來明信片是手繪的,不知道我的密電碼都藏在茄子裡。我心裡暗自得意,但也懶得跟她解釋,反正給寄就行了。
查表明確了價格交完錢,她就讓我把卡片留那了,至於最後貼了個什麼樣的郵票還是別的什麼(我記得掛號信是不貼郵票的,貼有一張列印的資費籤),我就不知道了。
3塊5,火車轉輪船。我沒選航空,第一次去寶島,慢點不是問題,輾轉的過程同樣值得體驗。黑龍江到臺灣,八千裡路雲和月,跋山涉水量著去才更值得紀念。
明信片寄出之後的周末,我要去圖書館時,突然發現我的身份證不見了,大吃一驚。想不起丟在哪裡了,最近我也沒用過身份證啊!思來想去,記起來郵局跟我要過,雖然最後沒用,但也沒還給我,一定是落在那裡了。第二天去郵局找,果然在。我又跟營業員核實了一下,明信片已經發走了。
看到王先生拍回來的照片(上圖),卡片背面是有一張郵票的,可我沒看到面值,不知啥意思,還有無面值郵票麼?
郵票上部留了一片空白,感覺是缺了點啥,有點怪怪的。原本是我貼了五張八毛錢的郵票,準備直接丟郵筒的,後來覺得不踏實,就又揭下來去的郵局。結果郵局直接把我得卡扣下,沒讓我自己投郵筒,也就沒能最後在空白處補上點內容,像一張沒完成的卡,有點遺憾。
有點遺憾也不算壞事,留點餘地,下次還有機會做到完美。
往期回顧:
破紙畫好畫
我和工大
玩線條兒
仰天大睡出門去
水蛇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