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他1918年來中國廣東傳教
1922年,馬奕猷神父在廣東高州教堂,他是一個喜歡讀書、喜歡上進的人,他與同伴合作,不動聲色很快就編寫了一本漢英袖珍詞典,讓外來的神父們不再懼怕語言障礙。
三,民國23年,梧州教區馬奕猷任監牧
1920年代,從馬奕猷神父主持教區的傳教事務以後,教區方方面面的工作高歌猛進,成績斐然。
四,至民國24年,梧州監牧區新建了5座教堂,教徒總數大大增長。
瑪利諾外方傳教會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經濟資源,建設培養可靠的傳教隊伍,採用創新的有吸引力的新辦法,大大拓寬了傳教渠道,實事求是的總結當時實際情況,馬奕猷神父被稱為是拓展瑪利諾會在梧州教務的大功臣名副其實。
馬奕猷神父成績卓著,曾在當時(1920-30年代)被譽為「當代中國最有活力及最成功的傳教士之一」。
六,他自投羅網在集中營負起牧民工作,成就斐然
他自投羅網在集中營負起牧民工作,成就斐然,影響極大,同營不少人都受到了他的感染,鼓起了生存的勇氣。這一英雄壯舉,鑄造了瑪利諾會傳教士在港的一段傳奇。
七,他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天主教神父,他還是一個小有成就的醫生呢!
1935年,平南大灣的天主教堂——聖若瑟堂
美國瑪利諾外方傳教會馬奕猷任監牧時,他在梧州修建了主教府。民國24年(1935年)在現金谷屯建成大灣天主堂,並設立了大灣聖若瑟(聖心)小學
八,無奈天不留人,49以後被驅逐出境
1949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由於政治原因教會在華傳教工作受到抵制。馬奕猷神父被驅逐出境,他才滿懷遺憾離開這個讓他夢牽魂繞的地方,退休返美。
日本鬼子的集中營人人皆知是一個活地獄一般的存在,一個天主教主教以視死如歸般凜然正氣,飛蛾撲火般自投魔窟,在集中營裡讓那些絕望的戰俘感受到天主的愛。
這段傳奇中外流傳,讓外教人對天主教刮目相看,讓那些在抗戰時期只會投降逃跑的貪生怕死之輩無地自容。
單憑這一點,這位馬主教就值得我們在教會歷史上大大的寫上一筆。
馬奕猷神父於一九七五年五月八日病逝紐約,享壽八十四歲。
點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