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提到相聲,人們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郭德綱了。在他的帶領下,德雲社浴火重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相聲界的一片金字招牌。郭德綱也因此成為中生代相聲界的代表人物。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初的時候,郭德綱在相聲界並沒有什麼影響力,在2000年之前,人們聽相聲都選馬三立、侯寶林、馬季這些老一輩相聲大師.像郭德綱這樣的晚輩,還處於學習階段。
不過有這樣一個人,雖然在以師門傳承論資排輩的相聲界,排不上號,但要論相聲界的資歷,絕對比郭德綱高,這個人就是當年被譽為天才相聲演員的洛桑.就連當時的相聲界泰鬥馬季,都誇他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由此可見,洛桑的相聲表演天賦有多麼強悍。
(洛桑舊照)
有人不禁要問,洛桑究竟有何本事,能得到馬季的如此讚譽呢?
一、瀕臨淘汰的舞蹈演員。
洛桑來自藏區,他的父親是藏族,母親是漢族。從小時候起,他就顯露出極強的模仿力和口技功夫,並時時表現出對藝術表演的熱愛。13歲那年,洛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中央民族學院音樂舞蹈系。
1986年7月,畢業後的洛桑順利考入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成了一名民族舞蹈演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體形越來越胖,這讓他的舞蹈生涯陷入了困境。因為他知道,照這樣下去,只能離開心愛的舞臺。
於是,洛桑與團裡一樣懷才不遇的郭德綱,搞了個小組合,嘗試向相聲轉型。但由於沒有拜師學藝經歷,兩人的表演效果並不好。
(洛桑和博林)
二、演奏員和舞者的相聲組合。
不過,洛桑豐富的面部表情,和極強的模仿力,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就是團裡的演奏員博林。一個學過相聲卻幹著演奏活,和洛桑、郭德綱境況相似的失意者。
博林發現洛桑不僅善於模仿,而且說學逗唱無師自通,是塊說相聲的好材料。這讓他有了一個大膽的念頭,要和洛桑合作說相聲。
此後博林和洛桑搭檔,改行說起了相聲。由於他們的表演詼諧有趣,很快就小有名氣,成為團裡的臺柱子,並被推薦到了當時中央臺的王牌曲藝節目《曲苑雜談》。
在《曲苑雜壇》欄目組的精心策劃下,博林和洛桑被重新包裝。洛桑穿上了他的藏族民族服裝,以一個藏族小夥子的身份,向博林拜師學藝。在兩人搭檔的《洛桑學藝》系列相聲中,通過穿插多種藝術元素,充分發揮洛桑善於模仿和多才多藝的特點。
於是,一場笑料百出的才藝表演,就在這師徒倆的默契合作中爆發。
很快,科班出身的舞蹈演員洛桑,成了家喻戶曉的笑星。而他這種混雜了相聲、小品、舞蹈、器樂、口技的表演形式,在備受歡迎的同時,也惹起了相聲界質疑和討論。不過,雖說備受質疑,但沒落的相聲卻又重新活躍。
(郭德綱舊照)
三、酒後駕車英年早逝。
隨著名氣和收入的提高,事業上小有所成的洛桑,孝順地將父母接到北京生活,還買了一輛富康轎車。1995年,洛桑演出結束後,和幾個朋友喝酒到凌晨。由於那時沒有代駕服務,醉酒狀態的洛桑在開車回家時,撞上了停在路邊的大卡車,最終不治身亡,時年27歲。
事後博林悲痛萬分,用「來勿勿,去勿勿」為天才洛桑的死惋惜。
而當年也和洛桑搞過組合的郭德綱,也一直對這位好兄弟緬懷難忘,直到今天,都仍然保留著當初洛桑迷茫失意時,向他借錢時的借條。
雖然洛桑和博林都非專業相聲演員出身,但如果真要論資排輩,洛桑和郭德綱比起來,應該還要小一輩。這是因為博林的弟弟尹卓林,是相聲大師馬季的關門弟子,博林常和弟弟一起向馬大師學習。
而郭德綱的師父侯躍文,和馬季同輩。這樣郭德綱和博林同輩,拜博林為師的洛桑,自然比郭德綱要低一輩了。
當然,藝術成就和輩分並無多大關係。洛桑改行說相聲成名時,郭德綱還默默無聞。但時至今日,他已經成為中國相聲界的一面旗幟,這也正說明,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
(參考資料:《洛桑學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