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傳播上,卻有些相形見絀,很多傳統的老手藝,甚至沒能得到傳播。
徹底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四書五經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哪四書,哪五經。
琴棋書畫也變成個人愛好,古琴被鋼琴班代替,用圍棋下五子棋,更別說什麼山水畫了。
現在流行的,是用電腦繪畫。
在眾多文化精粹中,相聲無疑也是一個比較難傳播的技藝。
相聲不同於京劇粵劇這樣,有固定的套路,和可供演出的固定劇本。
相聲更注重個人演出能力,臨場發揮,自行編寫的劇本精巧程度和搭配出來演出效果。
說一個筆者很喜歡的相聲演員,馬季老先生。
他的每一個相聲小品,筆者都反覆觀看過。
後來電視上還將他的作品製作了動畫版,成為我了讀書時期最大的樂趣。
《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老少樂》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
可惜在2006年那會,馬季老先生因病去世,再也看不到他的作品了。
起先還有點不適用,通過在春晚上看趙本山、馮鞏、宋丹丹、蔡明、潘長江等人的作品。
才慢慢緩過勁來,馬季並不是無可替代,但關鍵還是看相聲的傳播,能否經久不衰。
且不去說趙本山、宋丹丹等人離開後的青黃不接。
單說馬季這一脈的傳承問題,就是一連串的斷斷續續。
馬季的兒子叫馬東,主業是主持人,早年主持過央視節目,偶爾還客串過一兩次相聲。
但自從離開央視以後,自己開公司,參加主持的都是一些年輕態的綜藝節目。
子承父業也就不成立了。
不過馬季有三個出名的徒弟,分別是馮鞏、姜昆、和笑林。
其中的笑林,已於2015年去世,兒子沒有繼承父業,本人貌似也沒有徒弟。
笑林這一條相聲傳播線,算是徹底斷了。
而馮鞏的兒子也是如此,讀完大學還跑到國外深造,回來搞起了IT行業。
馮鞏雖然有好幾個徒弟,但出名的並不多,如李鳴宇,以相聲表演起家。
出名以後並不專注於相聲創作,參加各類選秀節目的同時,搞起了自己的公司。
還有較為出名的演員賈玲,也是馮鞏的徒弟,正兒八經的相聲也很少,多是演戲和參加綜藝節目。
估計馬老的一線分支相聲的傳播,就會止步在賈玲、李鳴宇這一輩吧。
最後再看看姜昆,姜昆只有一個女兒,名叫姜珊。
姜珊小時候倒是當過童星,但姜昆本人卻不想讓女兒繼續從事此事,堅決的將她送往國外留學深造。
回到中國後,姜珊和曾經的同學結婚,開辦了一家和相聲毫無關係的公司。
姜昆不想將相聲傳給女兒,也找了很多徒弟。
有夏文蘭、周煒、句兆傑等等。
最值得說道的是,姜昆收了一個加拿大的學生,中文名叫大山。
也算是難得的摒除了門戶之見,將中國的傳統相聲,傳播到了海外。
大山後來還成了"中加文化大使",去年,也曾出現在公眾視野裡,表演了單口相聲《巧學中國話》。
還別說,外國人說相聲,在當時還是吸引到了一波關注度。
且不論大山的功力水平如何,至少他將相聲發光發熱過一段時間,這就已經足夠了。
相聲的傳播有多難,想必已經不言而喻了,以上每個相聲大師,都沒讓自己的孩子去說相聲。
大家都更喜歡帶徒弟,徒弟如果能出名,就會帶更多的徒弟,如果就此沉寂,傳播也就斷了。
各位看官支持中國的傳統技藝相聲嗎?對於相聲的傳播有何看法?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