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想到一個普通網民在推特上連載的四格漫畫能夠火遍全日本。連載接近尾聲時,推特熱搜更是遲遲不下,並且還有數家電視節目對其進行了介紹。迎來最終回的3月20日,當天獲得了推特世界熱搜趨勢的第一位。
這是日本插畫師菊池佑紀的漫畫作品《100天後會死的鱷魚君》,從去年12月開始,插畫師菊池每天在社交網絡上更新一個鱷魚君的故事,追漫畫的所有人都知道他在100天後會死去。
▲
最終回的更新迎來自身最高轉發量和點讚數
為什麼「100日後に死ぬワニ」會這麼火呢?
在網友的評價中有說到:
《100天後死去的鱷魚》讓人產生共鳴的理由:生命的意義、樸素的魅力
該作品最終能夠爆紅,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功不可沒。
然而,在以上兩者介入之前(鱷魚漫畫)已經在網絡上形成了共鳴圈(不斷被轉發和擴散)。
首先作品本身的主題很優秀,另一個理由,便是其「樸素」的本質。畫風、故事情節都非常質樸,且作者是並非名人,作品又是通過個人帳號發布,這樣能讓平民百姓們更容易產生共鳴。
不僅是《100天後死去的鱷魚》作品本身,作者包括向世間的發布,若隱若現的樸素感,反而得以在更大範圍內產生共鳴。這裡的「質樸」所創造出的世界,離開了被汙染的人類界,是一個純潔且美好的桃花源。在這個世界裡的網際網路,沒有利益至上的社交網站,所有人都是用真心做到個人之間的交流,(作品)自然能獲得較高的評價。這與電視廣告、公司和行政的記者見面會是完全不一樣 的。大公司的社長、縣知事、市長,也仿佛像「普通人」一般唱著歌,和大家一起跳舞,用真心話交流,想必這才是作品得到肯定的理由吧。還有企業自虐橋段什麼的也很有趣。
《100天後死去的鱷魚》的成功之處在於,優秀的故事情節、作者身份、作品發布方式成就了一個「完整故事」,這個故事與網絡SNS的親和性(完美融合),獲得了眾多共鳴。
実は私たちはみんな、「100日後に死ぬワニ」
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是「100天後死去的鱷魚」
學校也好職場也罷生活亦是如此,我們的生活環境每時每刻都在不斷變化,永生並不存在。人類總有一天會迎來死亡。
現代人對死亡可謂視作禁忌,尤其是日本人。可是,不想正面應對死亡這件事,也就意味著不能擺正對死亡的態度。正確理解死亡的本身,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與心愛之人的死別是相當痛苦的,但思考和談論死亡不是一件壞事。《100天後死去的鱷魚》絕不是放肆輕率的惡趣味,何時走到人生終點,我和鱷魚君誰都不知道。人生總會迎來大限之日,無論多麼深愛的人也有分別的一天,為此,擺正對死亡的態度,正確接受死亡,會讓活著變得更加美好。
人終有一死,會得病、會有不治之症。這部作品雖然在當下傳染病流行的偶然時機下走紅,但又或許正因為正值非常時期,才讓眾人對這部作品更為關注吧~
最後,也許每個人都是鱷魚君,終會在某個100天離去。在一次採訪中,菊池佑紀說,如果意識到生命有終點,人們會更加努力,讓生活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那麼今天的樂風君就說到這裡結束啦,我們明天再見~じゃ、まだ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