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黛玉每天讀一首詩:《漢江臨泛》王維 「清空風日,泛舟留醉」

2020-12-24 懸解館容安

黛玉教導香菱如何學詩:「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

漢江臨泛

盛唐·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地處楚地關塞與湘水相連,漢江自古就是通往長江流域的水域要道

江水流向天地間的遠方,山色在有無之間模糊隱現

岸邊的城鎮好像漂浮在江水上,波濤向遠處的天空波動

現在正是襄陽的好天氣,我與喜歡喝酒的朋友一起大醉流連

【整體就是在襄陽這個地方,逢到一個好天氣,王維和朋友大江泛舟,在波濤的起伏中觀賞著若隱若現的山景,心境大好一起暢飲。】

漢江:有三個:1、湖北省荊門市漢江,2、湖北省襄陽市漢江,【唐·李白《金陵望漢江》漢江回萬裡,派作九龍盤……六帝淪亡後,三吳不足觀。什麼是「三吳」呢?晉指吳興﹑吳郡﹑會稽。唐指吳興﹑吳郡﹑丹陽。宋指蘇州﹑常州﹑湖州。這裡是唐朝,所以是指「吳興﹑吳郡﹑丹陽」一帶,這和「三湘」又沒關係,所以排除。】3、陝西省漢中市漢江,【既然說「三湘」了,那這個肯定不是。】

楚塞:荊州,《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爾雅·釋地》:「漢南曰荊州。」《周禮·職方》:「正南曰荊州。」「荊」指荊山(在今湖北西部);「衡」指衡山,《漢書·地理志》以為即今湖南衡山西的衡山。「漢」指漢水。在唐朝時期約有今湖北松滋至石首二市間的長江流域,北部兼有今荊門、當陽等市。荊州州境在三國時位於三國接壤地帶,兵爭甚烈;在東晉、南朝時是上遊的軍事重鎮,其重要性僅次於都城所在的揚州。荊州是楚地的要塞。

三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區。湘水通過洞庭湖和長江相連,荊州緊鄰長江,間接就接連了三湘大地。唐·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昔放三湘去,今還萬死餘。」沅湘 、 瀟湘 、 資湘 。晉·陶潛《贈長沙公族祖》詩:「遙遙三湘 ,滔滔九江。」 陶澍《集注》:「湘水發源會瀟水,謂之瀟湘;及至洞庭陵子口 ,會資江謂之資湘;又北與沅水會於湖中,謂之沅湘。」

荊門:荊州。唐·王維《寄荊州張丞相》詩:「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趙殿成箋註:「唐人多呼荊州為荊門。文人稱謂如此,不僅指荊門一山矣。」

九派:長江 在 湖北 、 江西 一帶,分為很多支流,因以九派稱這一帶的長江 。漢 劉向《說苑·君道》:「禹鑿江以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東海。」晉·郭璞《江賦》:「源二分於崌、崍 ,流九派乎潯陽。」唐·孟浩然《自潯陽泛舟經明海作》詩:「大江分九派,淼漫成水鄉。」

江流:江水流動。南北朝·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天地外:外,遠也。天地之間的遠方。

山色有無中:山的景色似有似無迷茫縹緲,江面太寬,江岸上的山色看不太清。很有王維信奉的佛教感覺。南北朝·謝朓《隋王鼓吹曲十首其五 出藩曲》「眇眇蒼山色,沈沈寒水波。」

郡邑:郡與邑。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當於現今的省與縣。這裡指岸邊的城池和村落。

前浦:《玉篇》水源枝注江海邊曰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

波瀾:波濤。漢·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南朝宋·謝靈運《石門新營所住》詩:「洞庭空波瀾,桂枝徒攀翻。」宋·范仲淹 《嶽陽樓記》:「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遠空:遠天也。

風日:指天氣;氣候。南北朝·庾信《奉和永豐殿下言志詩十首其四》「直城風日美,平陵雲霧除。」 南北朝·庾信《詠畫屏風詩二十五首 其二十三》「今朝好風日,園苑足芳菲。」唐·李白《宮中行樂詞》之八:「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遊。」

山翁:晉·山簡,時人亦稱「山公」。簡字季倫,山濤幼子,性嗜酒,鎮守襄陽,常遊高陽池 ,飲輒大醉。後世詩詞中或用為作者自況,或借稱嗜酒的朋友。這裡指朋友。

評註:

《王孟詩評》:

顧云:此等處本渾成,但難擬作,恐近淺率。

《瀛奎律髓》:

右丞此詩,中兩聯皆言景,而前聯尤壯,足敵孟、杜《嶽陽》之作。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

郭云:氣象涵蓄,渾渾無際,淺率者擬學不得。

《唐詩歸》:

鍾云:真境說不得(「江流」句下)。

《唐詩解》:

第四句對巧,五六上句較勝。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劉辰翁曰:無意之意。魏慶之曰:三四輕重對法,意高則不覺。吳山民曰:起有注《水經》筆意。

《唐詩意》:

胸中有一段浩然廣大之致,適於泛江寫出,可風亦可雅。

《唐詩成法》:

前六雄俊闊大,甚難收拾,卻以「好風日」三字結之,筆力千鈞。題中「臨泛」,不過末句順帶而已,此法亦整嗾鱠《唐賢三昧集箋注》:三四氣格雄渾,盛唐本色。五六即第三句之半。

《繭齋詩談》: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學其氣象之大。

《瀛奎律髓匯評》:

馮舒:澄之使清矣,「壯」字不足以盡之。陸貽典:順題做法,落句推開,查慎行,第一、第三句中兩用「江」字。不但此也,「三江」、「九派」、「前浦」、「波瀾」,篇中說水處太多,終是詩病。紀昀:三四好,五六撐不起,六句尤少味,復衍三句故也。無名氏:壯句仍衝雅,見右丞本色。

《唐詩近體》:

三句雄闊,四句縹渺,此換筆之妙。

《唐宋詩舉要》:

吳曰:雄偉有氣力,學者宜從此等入手。

《唐詩鑑賞辭典》:

這首《漢江臨泛》可謂王維融畫法入詩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語工形肖,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湧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湧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詩雖未點明漢江,但足已使人想像到漢江橫臥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勢。詩人將不可目擊之景,予以概寫總述,收漠漠平野於紙端,納浩浩江流於畫邊,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漢江滔滔遠去,好象一直湧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前句寫出江水的流長邈遠,後句又以蒼茫山色烘託出江勢的浩瀚空闊。詩人著墨極淡,卻給人以偉麗新奇之感,其效果遠勝於重彩濃抹的油畫和色調濃麗的水彩。而其「勝」,就在於畫面的氣韻生動。難怪王世貞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說得很中肯。首聯寫眾水交流,密不間發,此聯開闊空白,疏可走馬,畫面上疏密相間,錯綜有致。

接著,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寫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這裡,詩人筆法飄逸流動。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動,卻說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動;明明是波濤洶湧,浪拍雲天,卻說成天空也為之搖蕩起來。詩人故意用這種動與靜的錯覺,進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勢。「浮」、「動」兩個動詞下得極妙,使詩人筆下之景都動起來了。【我覺得這一段的解釋有問題,小小漢江怎麼可能「波濤洶湧」浮動天空呢?更何況「浪拍雲天」也不算什麼好天氣】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山翁,即山簡,晉人。《晉書·山簡傳》說他曾任徵南將軍,鎮守襄陽。當地習氏的園林,風景很好,山簡常到習家池上大醉而歸。詩人要與山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繪之中,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

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調清新、意境優美的水墨山水畫。畫面布局,遠近相映,疏密相間,加之以簡馭繁,以形寫意,輕筆淡墨,又融情於景,情緒樂觀,這就給人以美的享受。王維同時代的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此詩很能體現這一特色。

(徐應佩 周溶泉)

名家評王維:

王維因鼓《鬱輪袍》登第,而集中無琵琶詩。畫思入神,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繪者以為天機所到,而集中無畫詩。豈非藝成而下,不欲言耶?抑以樂而娛貴主,以畫而奉崔圓,而不欲言耶?《韻語陽秋》

成按:右丞詩文,因天寶之亂,十不存一,安知其生平無琵琶詩耶?此與杜子美集中無海棠詩,遂謂子美母名海棠者,其妄誕無異,真足令人一噱。至於崔興宗寫真之詩,「前身應畫師」之句,現存集中,而謂其無畫詩,殆所謂不知子都之姣者歟?

相關焦點

  • 悠遠空靈-「詩佛」王維的20首五言詩
    13 《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僅20個字,讀之令人心神寧靜
    他,就是人稱「詩佛」的盛唐才子——王維。本期「宣宣」將帶大家學習王維的名作《竹裡館》,一起感受他悠閒寧靜的生活情致。王維像二竹裡館●〔唐〕王維獨坐幽篁(huáng)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裡館」意指建在竹林深處的房子。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十首唯美詩歌,清新脫俗,讀而忘憂
    唐朝詩人王維,不但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畫家,蘇軾評價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也是高度的評價了王維的詩歌的特點是「詩畫相融」的深遠意境。王維,字摩詰,後人稱其為「詩佛」,是評價他詩歌融入了哲理、禪思在裡面,意境深遠,令人聞而清心,讀而忘憂。
  • 性愛山水喜泛舟的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盛唐時期形成的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
  • 王維的生死之交!王維寫他的詩很多,他從王維輞川別業回家作此詩
    話說這天,裴迪又大清早去到王維家串門同王維談天說地、互相對詩、聊聊近況、聊聊人生、互相寬慰、發發呆、看看風景,整整呆了一天。在回家路上充滿喜悅地、美滋滋地寫下這首詩:華子岡唐代:裴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意境很是壯美,落筆自然而有奇致
    雖然王維這首《渡河到清歌作》不是很出名,但其氣勢雄渾意境壯美,也是值得一讀的佳作。這首詩寫出黃河下遊的積水淼浩,波光連天,崔嵬崢嶸,黛色蔥鬱,一派廓大氣勢,顯示出王維前期山水詩歌的明朗風格。泛舟大河裡,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行復見城市,宛然有桑麻。回瞻舊鄉國,渺漫連雲霞。詩人揚帆行舟於黃河之上,浩浩蕩蕩的積水遠接天涯。開篇兩句就寫出黃河雄壯和開闊的景象。
  • 正讀倒讀均可,甚至一首詩有40種讀法,一起領略迴文詩的魅力!
    充分展示並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這兩大特點,讀來迴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迴腸,意興盎然的美感。今天跟朋友們分享幾首經典的「迴文詩」:《菩薩蠻·夏閨怨》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上片,情景交融,寫閨中少女夏日的生活容貌。
  • 王維的一首詩,讓自己走出了人生的絕境
    這首詩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所寫。這首詩雖然沒有王維其它的詩出名,但是這首詩的功勞可不小,因為有這首詩,王維躲過了一劫,它可以說是王維的救命詩。一首詩怎麼有如此大的作用嗎?別著急,聽我慢慢說。 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安史之亂的時候。安史之亂發生的時候,王維本來是和皇帝唐肅宗在一起的,結果在行程中掉隊,被叛軍所擒。 王維想逃跑,但沒有成功,後被叛軍押到洛陽。
  • 王維和陶淵明的詩 誰更優秀 蘇軾給出了一個評價
    現存詩約400首,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將詩歌、繪畫、音樂相互溝通。佳作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終南山》《漢江臨泛》《山居秋暝》《過香積寺》《使至塞上》《觀獵》等等。為什麼說王維是陶淵明在唐代的學生?因為文學史家都認為,王維學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和謝靈運的山水詩才成就了自己。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標題僅一個字全文僅20字,小學生會背卻不懂
    推薦語:山的壯闊和高低沒有關係,水的風採和深度也不相關,一首詩的精彩與否和字數也是不搭嘎的。試問古代眾多朝代當中哪一個朝代的佳作最多,出的詩人最令後世敬佩,相信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唐朝。小學生偏愛王維不是說他的風採比之李白,杜甫稍遜一籌,而是他的作品要更加的簡短,李白是寫意派的詩人,他寄情山水有感而發,他的作品讀起來是很美,但是背起來因為字數太多,小學生很頭疼;杜甫的作品太過現實,和朝代相關,小學生並不了解歷史,讀起來會覺得晦澀難懂;王維的作品字數簡短,意思也不難懂,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了。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最喜歡王維筆下的山水田園風光和生活,景濃淡皆宜,人不驕不躁。他寫春天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秋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冬天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那麼,夏天呢,被詩人稱作「日長睡起無情思」的夏天,在王維的筆下是如何呈現的呢?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小詩,通篇寫出了新意,每一句都美得令人心醉
    王維唯一一個能夠與李杜齊名的詩人,作為當時的最出色的詩人之一,王維的詩其實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寫得有一些普通,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更加不會引經據典,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但是同樣寫得很唯美,特別是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美得令人心醉。
  • 一山一脈,王維遙遠的舊夢從這裡伊始
    王維的山水詩沒有李白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的奔放但卻澄徹出靜,淡雅、內斂《山中》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王維喜歡用「空」字空山新雨後——王維《山居秋暝》空山不見人——王維《鹿柴》波瀾動遠空——王維《漢江臨泛》
  •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21世紀的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天行色匆匆,來不及欣賞晨曦的第一縷朝霞甚至夕陽也無緣,幾乎是踏月而歸。春天來了,花絮滿天飛,香氣襲人,可是有些忙到嗅覺都失靈了。
  • 王維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世人最嚮往生活,其中一句爭議千年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畢竟能擔得起蘇軾一句「詩中有畫」的,世間唯摩詰居士一人而已。在「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年代,王維是為數不多無法忽視的存在。相比李白天馬行空的浪漫,杜甫悲天憫人的沉鬱,王維給唐詩帶來的,是一個「美」字。
  • 王維《鹿柴》: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超級簡單的一首詩,只有20個字,但我可以告訴你,越簡單越不好講,我跟你解釋一下,這些名字都是跟這個地方的景象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說鹿柴,可能這個地方插了很多的籬笆,扎了很多的離洛,扎了很多的柵欄,所以就把它叫鹿柴。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六甲番人點評:這應該算是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詩了,相信不會有人沒讀過這首詩,而不同年齡段的人們讀這首詩都能讀出不同的味道。這首詩前半寫景,後半寫情,情景交融,是一首很經典的律詩,初學者多讀可受益匪淺,其中的「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是名句,很有孤獨飄零之感。5、《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 王維就用一首詩寫出歸隱的心路歷程
    唐代大詩人王維就用一首詩,如臨其境地寫出了其中的安然從容、悽清孤寂和淡然灑脫。開元年間,王維從山東濟州被貶,經過一番掙扎,他決定到洛陽附近的嵩山隱居,故此寫下了這首《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 黛玉為何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
    在這一回裡,黛玉明明白白地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 黛玉詩情才情在眾人之上,其詩"風流別致、詩新、立意新"(李紈評)。她的海棠詩、菊花詩,及至後來的《秋窗風雨夕》、《桃花行》。
  • 詩佛王維最美一首詩,全篇都是千古名句,驚豔千年,成就千古名篇
    但是,若說寫紅豆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詩歌,毫無疑問的,就是王維的那首——《相思》。《相思》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的這首《相思》是一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絕句。寫相思之情,全篇卻不離紅豆,該詩最核心的兩個詞就是「相思」和「紅豆」。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