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山水喜泛舟的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

2020-12-24 一條鹹魚愛詩詞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盛唐時期形成的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

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祿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了個人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得氣勢磅礴,格調渾成。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但是更多的是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

詩詞賞析:

1、《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2、《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共飲美酒,閒談農務。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裡觀賞菊花。

3、《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瀰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了心頭。

原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4、《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路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譯文: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在山谷中迴響,漁梁渡口處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樹漸漸顯現出來,好似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相對的山巖和松間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居的人在此來來去去。

5、《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譯文:

世間的人和事更替變化,暑往寒來,時間流逝,形成了從古到今的 歷史。

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蹟,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水落石出,魚梁洲清淺;天寒木落,雲夢澤廣袤無邊。

晉人羊祜紀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溼了衣襟

6、《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譯文:

山色昏暗聽到猿聲使人生愁,桐江蒼茫夜以繼日向東奔流。

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

建德風光雖好卻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懷念揚州的故交老友。

相憶相思我抑不住涕淚兩行,遙望海西頭把愁思寄去揚州。

7、《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就在彎曲的襄水邊,遠隔楚地天地雲海茫茫。

思鄉的眼淚在異鄉流盡,遙看天邊的歸來孤帆。

風煙迷離渡口又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蕩漾。

8、《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譯文:

夕陽已經落下西邊的山嶺,千山萬壑忽然昏暗靜寂。

月光照進松林夜晚漸生涼意,風聲泉聲共鳴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已經全都歸家而去,煙靄中鳥兒剛歸巢安息。

與丁大約定今晚來寺住宿,獨自撫琴站在山路等你。

9、《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

秋水盛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嶽陽城撼動。

想要渡水卻沒有船隻,閒居不仕,有愧於聖明天子。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10、《渡浙江問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譯文:

潮落後江面平靜還沒有起風,乘一隻小船渡江與您相從。

不時探頭向天邊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11、《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譯文:

兩湖江浙緊接壤,河道縱橫水為鄉。您去的時候正值春江水滿,煙波浩渺。

日暮時分,孤舟一葉停泊在何方?心隨友人望天涯,無限思念痛斷腸。

12、《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一丘嘗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譯文:

本想長久地歸隱山林,又苦於無錢舉步維艱。滯留長安不是我心願,心向東林把我師懷念。黃金像燒柴一般耗盡,壯志隨歲月逐日衰減。黃昏裡吹來蕭瑟涼風,聽晚蟬聲聲愁緒更添。

13、《涼州詞》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胡地迢迢三萬裡,那堪馬上送明君。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

譯文:

渾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做成的琵琶聲音清亮直入雲端。

與胡地相隔萬裡,即使是送與王明君馬上作樂的琵琶聲又哪能穿越。

身處異地那樂聲總讓人心中悲涼,這羌笛胡笳也不要再吹。

坐著仰望這邊塞的月亮,心裡想的是殺光邊關的敵人。

14、《耶溪泛舟》

落景餘清輝,輕橈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譯文:

落日散發著它剩餘的光線,輕搖木槳在若耶溪中划船。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愛,清溪泛舟是怎樣的從容悠閒。

白頭老翁端坐於岸邊垂釣,新妝的少女臨水清洗衣衫。

彼此對望著好像曾經相識,卻只能脈脈相視無緣攀談。

15、《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譯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懸,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溼了一樣。

被驚起的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裡棲息,螢火蟲循著那燈光從捲簾飛入屋內。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悽涼,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秋夜裡顯得那麼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遙遠,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悵地望著同樣遙遠的月亮。

16、《晚泊潯陽望廬山》

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譯文:

經過了幾千裡江上揚帆,竟然都沒遇到一座名山。

當我在潯陽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爐峰非同一般。

我曾讀過慧遠公的小傳,其塵外之蹤永使我懷念。

東林精舍雖然近在眼前,卻徒然聽到傳來的鐘聲。

17、《送王昌齡之嶺南》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紵,鄉味有查頭。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年同筆硯,茲夕異衾裯。意氣今何在,相思望鬥牛。

譯文:

洞庭銜山遠遠近近。楓葉如丹先報寒秋。峴首山贏得羊公愛,長沙城曾使賈誼愁。

嶺南風俗衣無絲麻,家鄉特產魚多查頭。我已患重病難以醫治,又增添你遭魑魅的擔憂。幾年間同筆共艦在一起。今晚起卻要各渡長夜天各一份。

情投意合的景況將何在?解相思只有向南望鬥牛。

18、《初秋》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譯文:

不知不覺就立秋了,夜也漸漸長了。清涼的風緩緩地吹著,又感到涼爽了。

酷熱的夏天熱氣終於消退,房子裡也安靜了。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水珠。

19、《春情》

青樓曉日珠簾映,紅粉春妝寶鏡催。已厭交歡憐枕席,相將遊戲繞池臺。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更道明朝不當作,相期共鬥管弦來。

20、《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

昔時風景登臨地,今日衣冠送別筵。醉坐自傾彭澤酒,思歸長望白雲天。

洞庭一葉驚秋早,濩落空嗟滯江島。寄語朝廷當世人,何時重見長安道。

21、《田家元日》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譯文:

昨天夜裡北鬥星的鬥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我今年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著百姓。

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裡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

農家人推測今年的自然氣候,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22、《清明即事》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譯文:

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的心裡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

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郊外微風拂柳一片蔥翠一片。

落花飛舞芳草齊齊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成雙成對的蝴蝶嬉戲不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裡回憶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23、《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譯文:

不再在朝廷宮門前陳述已見,返歸終南山我那破舊的茅屋。

沒有才能才使君主棄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漸漸疏遠。

白髮漸漸增多催人慢慢老去,歲暮已至新春已經快要到來了。

心懷愁緒萬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戶一片空寂。

24、《秋登萬山寄張五 / 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試 一作 )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譯文:

登上這白雲繚繞的萬山峰嶺,心頭升起一種超脫塵俗的喜悅。

我試著登上高山遙望遠方,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

愁緒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邊林中樹木好似顆顆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什麼時候能載酒來這共飲,於重陽佳節對酌同醉。

25、《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嶼出。回潭石下深,綠筱岸傍密。

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

夕陽開返照,中坐興非一。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

譯文:

江上碧波蕩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島沙洲。巖石下潭水漩流不見底,綠油油細竹傍岸長得稠。鮫人潛在潭底不見蹤影,漁翁唱起棹歌自在優遊。

回想起與您分手的時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夕陽斜照著傍晚的景物,獨坐在小島上興味無窮。向南方遙望家鄉鹿門山,歸來滿腹都是別緒離愁。

朋友們還喜歡哪位詩人、詞人可以留言,一起賞析古詩詞的韻味。

感謝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從「一山、一士、一考」及「兩詩」,看孟浩然的田園山水情
    孟浩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田園山水派代表詩人之一。在晉代陶淵明開創田園詩、謝靈運開創山水詩之後,田園山水詩在唐代得以發展到達鼎盛時期。其中,孟浩然、王維、韋應物、儲光義、常建等都是這一詩派的高手。但是按照年份來說,其他人都要比孟浩然晚些。
  • 盛唐之山水田園詩——太白、右丞、孟浩然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進入唐朝,山水田園詩也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 孟浩然 | 將田園生活過成一首詩
  • 孟浩然的詩,美到極致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和王維合稱為「王孟」。細讀孟浩然的詩作,只覺清新空靈。孟浩然最會捕捉生命中的詩意感受,簡淨的文字,疏淡的語言,在孟浩然的筆下,卻獨具雅致空靈的氣韻。《王孟詩評》:讀此四句,令人千萬言自廢(「我家」四句下)。《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明代陸時雍《唐詩鏡》:渾渾不落邊際。
  • 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孟浩然和他們都建立良好的友誼。尤其是李白,曾經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時,寫過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詩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詩而揚名千古,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被載入這首詩中,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後,孟浩然又遊歷了很多地方,其實孟浩然的性格更適合過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田園之間。
  • 孟浩然愛春、惜春佳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朝偉大的詩人不勝枚舉,但其中一位,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後人為了突出兩人對田園詩派的突出作用也稱為:「王孟詩派」。孟浩然的詩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抒發真情實感!其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春曉》,整首詩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讓我們細細讀來,體會作者的美好心境吧!
  • 殊途同歸——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和陸遊都選擇皈依農家,寄情山水
    陶淵明、王維、孟浩然、陸遊等莫不如此。最後,都是農家田園生活撫平了他們內心的創傷。在農家廣闊的田野裡,優美的景色中,他們找到了心靈的皈依。農村大自然的陶醉,農民善良樸實的友情,使他們忘卻了諸多的人生不快,幾乎恢復了童年的真誠。這一期間,他們留下的田園詩,因而更具有它不朽的價值。我們先來認識皈依農家的孟浩然和他的詩《過故人莊》。
  •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一首怎樣的詩,詩中的「故人」又是誰呢
    《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不光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風光的讚美,也寫出了朋友間(「故人」)的真摯友情,《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詩歌代表作,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好評。如果從作者孟浩然、詩歌創作背景談起,以「知人論詩」的方法去賞析這首詩的話,這樣會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會對詩中的「故人」的身份有一個了解。
  • 因為這首詩,孟浩然斷送仕途,世人稱其為「得意之作,失意之詩」
    孟浩然(689-740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描寫自然風光山水,田園隱逸生活,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在我們的印象中,孟浩然是超脫、瀟灑的隱士。其實,出生在盛唐時期的孟浩然,一直抱著濟時報國、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他廣交朋友,結識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卻仕途坎坷,屢屢受挫。唐開元十六年(728年),三十九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而這十四首詩也確實都是佳作,幾乎每首詩都有千古名句常為人吟誦,那麼,那首詩才稱得上是孟浩然的代表詩作呢?山水田園詩人代表孟浩然且讓我們重讀這十四首孟詩如下:1、《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唐詩鑑賞:孟浩然 · 春曉
    春曉孟浩然·五言絕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酈波講解:春曉·孟浩然愛上古詩:孟浩然 · 春曉經典詠流傳~有溫度的故事店:陪你長大春曉孟浩然·五言絕句春眠不覺曉,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春曉:春天的早晨。
  • 孟浩然去道士家赴宴,隨手寫下一首千古佳作,詩中充滿了「仙氣」
    而唐詩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唐詩夠美,唐朝尚法度,所以在詩歌表現上有一種獨特的莊嚴之美,許多詩人在詩歌創作上均體現了這種唐詩的美感。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首詩,不僅美,而且充滿了「仙氣」。那你一定覺得這首詩是李白寫的,其實不然,不僅是李白,唐代很多詩人都有這種「仙氣」。連李白自己都對這位詩人讚不絕口,還寫下了「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樣的詩句。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渾然天成,最後兩句更是妙絕古今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的這兩句詩直白的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慕之情。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在李白尚未成名之前,孟浩然已名動天下,但是他倆一見如故,志趣相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成為唐代詩壇的一段佳話。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造詣非凡。
  • 他是李白最崇敬的詩人,卻因一首詩觸犯龍顏,斷送了前程
    但就是這麼狂放的詩人,卻對一人推崇備至,他便是唐朝山水田園派掌門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盛唐詩人,因其祖籍為襄陽,故世人又稱其為「孟襄陽」。 他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田園詩歌的詩人,李白在詩歌中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 孟浩然最具意境的詩,物我兩忘,一塵不染
    遊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唐代:孟浩然《萬山潭作》讀玄真子《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羨慕其超逸絕俗,天真自得,恍若入玄,不啻神仙。讀孟浩然的《萬山潭作》,又找到了那種飄然世外的感覺。
  • 拍馬屁有境界,唐朝詩人孟浩然奉上幹謁詩,不卑不亢,不溫不火
    唐朝詩人孟浩然為了攀附當朝丞相,給他奉上了一首幹謁詩,不愧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全詩不卑不亢,不溫不火。文人一向清高,自古依然,但他們在一生中也會遇到難事,當有求助於別人時,他們也會低下頭來拍對方的馬屁。拍馬屁本意並非貶義詞,元代蒙古族牧民牽馬相遇時,常會拍對方馬的屁股誇一聲好馬,是常見的打招呼口語。
  •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絕句選輯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開元間遊長安,應進士試不第。自洛之越,漫遊江、淮、吳、越、湘、贛等地。歸襄陽。二十五年,張九齡出任荊州長史,引為幕賓。次年歸裡。二十八年,王昌齡自嶺南北歸,經襄陽,相得甚歡。尋病卒。
  • 湖北詩人孟浩然,是真的願意隱居嗎?一首詩找到答案
    其中尤以「詩佛」王維最有名,他寫的田園詩「身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不但道出了隱居的事實,還幾度生出遁入佛門的想法;更有詩人韋應物,年少時紈絝放縱,所幸後來看透了繁華世俗的淺薄,「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終究於山中幽居時,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山水詩作。而在眾多的唐朝隱士中,不得不說到的還有詩人孟浩然。
  • 孟浩然心情鬱悶寫了首詩,其中10字最為出名,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
    他敬愛的這位「孟夫子」就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孟浩然也算是一個異類了,在盛唐是,在中國文壇上也是。古代讀書人都是尋找各種機會爭取進入仕途,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可是孟浩然卻偏偏要走一條異於常人的道路,他要做個隱士。孟浩然在青年時期,就隱居於鹿門山。可是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他到了中年竟然又下定決心要參加科考進入仕途。
  • 【第1584期】千年傳燈,日月成詩——青島31中情智語文工作室寒假系列讀書推薦活動(之七)
    葉嘉瑩先生評價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她說只有像魏晉這種微妙的政治環境才會製造出這麼多微妙的作品。她認為阮籍的文學成就在「正始時代」的作家中可稱為第一人。阮籍的詠懷詩幽微、深隱,蘊藉深厚,婉曲繾綣,於迂迴中曲折地表達內心的憂時憤激之情,耐人尋味。嵇康的詩文正好與阮籍相反,「鳥盡良弓藏,謀極身必危」,他的詩剛直竣切,噴薄而出,具有一股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