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2020-12-24 騰訊網

導語:

他布衣一生卻青史留名,他才華橫溢純真自然,他好友遍天下卻自得田園之樂,他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文獻典籍《新唐書》中是這樣說的: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人。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隱鹿門山。年四十,乃遊京師。嘗於太學賦詩,一座嗟伏,無敢抗。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

從文獻資料記載可以看出來,孟浩然在四十歲之前一直在鹿門山過著歸隱田園的生。四十歲後,他來到了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並在太學展示自己的才華,一時間名動四座,在長安城這個人才雲集的地方也出了名。

孟浩然繪像

在長安,孟浩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也認識了很多文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還有朝中的大臣,這其中就包括宰相張九齡和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孟浩然和他們都建立良好的友誼。

尤其是李白,曾經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時,寫過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詩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詩而揚名千古,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被載入這首詩中,

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後,孟浩然又遊歷了很多地方,其實孟浩然的性格更適合過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田園之間。

湖北襄陽鹿門山

孟浩然淡泊名利,性格純真自然,寄情于田園之間

孟浩然在遊歷期間來到荊州,當時荊州的都督府長史兼山南東道採訪處置使是韓朝宗(韓朝宗就是李白詩中「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見韓荊州」的韓朝宗),韓朝宗對有為的青年才俊多有提拔,孟浩然這樣一位極具才華的人自然引起了韓朝宗的青睞,而當時孟浩然恰好就在荊州,所以自然就收到了韓朝宗的邀請。

韓朝宗打算將孟浩然舉薦給朝廷,約定好了日期,可是到了赴約的日子,正好有朋友來拜訪孟浩然,孟浩然便和朋友把酒言歡,喝的酩酊大醉,把和韓朝宗約定好的事情置之不理了。孟浩然雖然失去了這次舉薦的機會,但是孟浩然對自己的行為一點也不後悔。

採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會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君與韓公有期。」浩然叱曰:「業已飲,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

從這則故事中能看出來,孟浩然是真性情中人,對功名利祿看得很輕,是淡泊名利之人,這是天性使然。孟浩然一生布衣的生活反倒成全了他,使他成為優秀的田園詩人。使中國的詩壇上多了一位田園詩人,也由此而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田園詩歌。

孟浩然書影繪像

孟浩然的詩歌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傳唱千年經久不衰

孟浩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他的成就都體現在反映田園生活的詩作中,他的詩作通俗易懂,即使到了現在,他的很多詩句都在傳唱中。

像孟浩然的《春曉》詩被選入了教科書中,成為學習詩歌的啟蒙之作,也成為了打開唐詩寶庫這扇門的一把鑰匙。《春曉》還被改編成兒歌,成為了幼兒接觸唐詩韻味的最佳選擇之一。

孟浩然這首家喻戶曉的詩歌的《春曉》,有其獨特的亮點,讀起來韻味十足,自然流暢,朗朗上口原詩如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詩意圖

本詩特點:

題解:「曉」就是天剛亮的時候,像「拂曉」這個詞語就是指天快亮的時候,詩題「春曉」則是指春天的早晨,天剛亮的時候。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四句共二十字,每一句都是一幅清新的畫面,意境真切,這是本詩最大的特點

《春曉》·詩意圖

《春曉》解讀

(一)「春眠不覺曉」

起句「春眠不覺曉」緊扣主題,這一句詩經短短的五個字,內容卻很豐富:這一句描寫的自然真切,詩人如夢初醒,眼前的情景是一個如詩如畫的一個早晨。

這一句如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如流水般徐徐道來。在一個春季的早晨,詩人睡醒了。常言道「春困秋乏」,一般到了春季,由於代謝增加和生物鐘的改變,人們更容易感到疲憊,睡眠時間自然就會長一點。

這句詩也印證了孟浩然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孟浩然雖然布衣生活,卻沒有衣食之憂,並沒有過著「晝出耘田」的辛苦農耕生活,從詩句中讀出,孟浩然醒來之後是怡然自得的,而且還躺在床上。

「不覺」二字讀來非常舒服,非常自然,淺顯易懂,接近直白的表達,但是依然不掩其清新脫俗的韻味。整句詩中未曾出現人物形象,但「春眠不覺曉」這五個字將詩人一覺睡到天亮的這件事情不著痕跡地描繪了出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天色已明、萬物初醒、晨光絢麗、空氣清新的春景圖。

這句詩是如此的詞真意切,充滿了詩情畫意,把一覺睡到自然醒能說的這麼富有詩意、富有美感,也就數這位內心無憂無慮的田園詩人孟浩然了

詩人一覺睡到天亮,睡眠質量很高,完全趕走了春困,渾身說不出的輕鬆愜意舒服,當然心情也是很好的。

(二)「處處聞啼鳥」

這一句緊承第一句,如此的春日早晨,如此的良辰美景,怎麼能少了鳥兒的歌聲呢?這是詩人還躺在床上就感知到的,從窗外傳來的陣陣悅耳的鳥鳴聲中可以感知到,這是一個迷人的早晨。這一句詩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和諧歡快的音樂感,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就是「處處」二字,這兩個疊字連用,恰恰透露出一個信息,就是孟浩然居住的環境非常好,庭院四周都是綠樹環抱,鳥兒的鳴叫聲才會從各個角度傳入詩人的耳中。這樣的一個庭院是理想的居住環境,少了紛繁的建築和人聲的嘈雜,這樣的一處家居環境也是孟浩然這位田園山水詩人的安居之所。

其次就是「聞啼鳥」,在這樣一個自然睡醒的早晨,一醒來,嫋嫋的鳥鳴聲就傳入耳朵,悅耳動聽,無形中為這個早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機與活力,一個春意盎然的早晨,一個如此的良辰美景怎麼能少了鳥兒的歌聲呢?

這一句詩沒有寫出樹木的繁茂,卻從一個側面寫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還有就是詩句中沒有寫明是什麼鳥兒在鳴叫,只用一個「啼」字和一個「鳥」字,就把各種鳥兒的鳴叫聲都表現了出來,高度的凝練,其實我們也能想像的出來,這就是鶯歌燕舞的場景,百鳥爭鳴的場景。

樹是鳥兒們的家園,鳥兒在陣陣啼鳴聲中迎接著美好一天的到來,迎接著天邊的朝霞,一切都是萬物初醒、生機勃勃的樣子。

在這個「處處聞啼鳥」的早晨,怎麼能缺少了花香呢?有鳥語也要有花香呀,這才是春天的美好景象。可是花香呢?

(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聽著鳥兒的歌聲,一時非常愜意,他突然記起來昨天晚上颳風了,也下雨了,此刻他才如夢初醒。

「夜來風雨聲」這一句是詩意的轉折,詩人沉浸在歡快的鳥語中,突然記起了屋外開放的花兒,夜裡可是又颳風又下雨的,正在開放的花兒怎麼樣了?

風吹雨打之下,花瓣會不會掉落呢?會不會落紅滿地呢?昨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的一個好天氣,昨天孟浩然還在欣賞百花齊放滿園春的景色

可是天氣說變就變,夜裡就是颳風下雨,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春天天氣的多變。孟浩然本打算今天繼續欣賞這悅目的滿園春色,可是一想到花兒被風吹雨打,內心不由得擔心起花兒的命運來。

「夜來風雨聲」是詩人的回憶,回憶昨晚的風雨,這句轉折是插敘的寫作手法,展示的是一份天氣的晴雨表。敘事中插入回憶、天氣的變化,詩人內心的微妙變化都高度集中在「夜來風雨聲」這一句中。也讓這樣一份美麗的春景畫卷更多了一些層次

「花落知多少」落紅滿地是詩人不願看到的,這是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詩人惜春的真實情感,全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都在這一句中得到了升華

「花落知多少」是詩人內心的擔憂,孟浩然很清楚花兒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外面是不是已經落紅遍地,花兒是不是已經失去了昨日萬紫千紅的嬌豔?

這是詩人內心真正的擔憂:這一句似落花之聲的悄無聲息,和昨夜的風吹雨打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句又好似詩人內心在喃喃細語,卻道出了詩人無限的惋惜之情

落紅滿地大抵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這更加表達出了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實感情。

從這句詩中也能看出來孟浩然所擔心的重點,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裡,雨水是很珍貴的,常言道「春雨貴如油」,田地裡的莊稼應該是最需要雨水滋潤的。

可是詩人擔心的卻恰恰是開放的花兒,這是詩人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詩人恬靜自然性格的真實反映,全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也都體現在這一句中。

《春曉》·詩意圖

結語

全詩以「春曉」二字為題,以詩人在不知不覺中自然醒來起始,繼而又寫到充滿生機的百鳥爭鳴聲,轉而回憶昨夜的風吹雨打之聲,最後在詩人內心「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惋惜聲中結束。

全詩將四幅春景圖呈現在人們的眼前,每一幅畫面都是如此寫意,又如此情真意切。每一幅畫面又是這麼引人入勝,富有生活氣息、富有生活情趣,將詩人純真自然的性格刻畫了出來,將詩人真實的情感細膩生動地表達了出來,讀此詩餘音未了又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孟浩然 · 春曉
    酈波講解:春曉·孟浩然愛上古詩:孟浩然 · 春曉經典詠流傳~有溫度的故事店:陪你長大春曉孟浩然·五言絕句春眠不覺曉,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春曉:春天的早晨。這是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春曉》這首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
  • 孟浩然 | 將田園生活過成一首詩
    孟浩然經歷簡單如白紙,前半生居家讀書,落筆成詩,清茶淡酒。下半生,遊歷山水,遍訪名山。也許,李白喜歡的,正是這種簡單清靜。官場上的虛偽太多,華麗太多,落魄文人的抱怨和清愁也多,唯有孟夫子,摒棄浮華,沉入田園,將一顆心,透徹且認真的對待身邊之物,沒有抱怨,亦不憤世嫉俗,實在是清靜的很。
  • 從「一山、一士、一考」及「兩詩」,看孟浩然的田園山水情
    孟浩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田園山水派代表詩人之一。在晉代陶淵明開創田園詩、謝靈運開創山水詩之後,田園山水詩在唐代得以發展到達鼎盛時期。其中,孟浩然、王維、韋應物、儲光義、常建等都是這一詩派的高手。但是按照年份來說,其他人都要比孟浩然晚些。
  • 《春曉》隱居山中的詩人孟浩然
    《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小朋友要注意一下,這個「春曉」的「曉」啊,就是早晨,天剛剛亮的時候。所以這首詩就是在寫春天的早晨。整首詩的意思是: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以後,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於是他就寫了一首詩,古時候的人們常常能用短短幾句話就能把一件事說清楚,真的是非常厲害。所以小朋友在朗讀的時候要慢一點,音要拖長一點,別人才能聽得懂。
  • 盛唐之山水田園詩——太白、右丞、孟浩然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進入唐朝,山水田園詩也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 【詩人風採】新田園詩人段維先生專輯
    詩中「訓示敲山能震虎,衰頹攙拽似吾娘」,真的是「一讀一潸然」。另外,故園的變化引來我的欣喜,也招致我的不安。比如,我爺爺所建的老屋,已歷經風雨七十餘年,但卻面臨不得不改建的局面。一是因為當地政府落實「鄉村振興計劃」,要求所有農戶的土磚房必須拆除。二是老屋的隔壁左右都建了樓房,父親心裡產生了不平衡,因為在他眼裡,兒女們還算有出息,憑什麼在建房上落後於人呢?
  • 他是李白最崇敬的詩人,卻因一首詩觸犯龍顏,斷送了前程
    李白應是是唐朝最狂的詩人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但就是這麼狂放的詩人,卻對一人推崇備至,他便是唐朝山水田園派掌門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盛唐詩人,因其祖籍為襄陽,故世人又稱其為「孟襄陽」。
  • 《春曉》: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受詩人的顧影自憐
    孟浩然《春曉》這首詩,不僅朗朗上口,而且詩意悠長,是很多孩子的一首啟蒙唐詩。全詩總共四句。前兩句描寫愛春之情,因為春天睡覺舒服,溫度適宜,沒有蚊蟲,而且醒來之後,還有悅耳的鳥鳴,讓人心情舒暢。似乎,這首詩的含義無外於此。然而,細細品讀,還是能夠在詩句之間,體會到愛春惜春之外的感覺。一、惜春之情,來自於詩人的焦灼之感《春曉》前兩句,充滿了春日的慵懶;但是後兩句,卻流露出詩人的忐忑。
  • 拍馬屁有境界,唐朝詩人孟浩然奉上幹謁詩,不卑不亢,不溫不火
    唐朝詩人孟浩然為了攀附當朝丞相,給他奉上了一首幹謁詩,不愧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全詩不卑不亢,不溫不火。文人一向清高,自古依然,但他們在一生中也會遇到難事,當有求助於別人時,他們也會低下頭來拍對方的馬屁。拍馬屁本意並非貶義詞,元代蒙古族牧民牽馬相遇時,常會拍對方馬的屁股誇一聲好馬,是常見的打招呼口語。
  • 性愛山水喜泛舟的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 湖北詩人孟浩然,是真的願意隱居嗎?一首詩找到答案
    其中尤以「詩佛」王維最有名,他寫的田園詩「身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不但道出了隱居的事實,還幾度生出遁入佛門的想法;更有詩人韋應物,年少時紈絝放縱,所幸後來看透了繁華世俗的淺薄,「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終究於山中幽居時,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山水詩作。而在眾多的唐朝隱士中,不得不說到的還有詩人孟浩然。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而這十四首詩也確實都是佳作,幾乎每首詩都有千古名句常為人吟誦,那麼,那首詩才稱得上是孟浩然的代表詩作呢?
  • 孟浩然愛春、惜春佳作: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唐朝偉大的詩人不勝枚舉,但其中一位,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詩歌流派,又稱田園詩派,後人為了突出兩人對田園詩派的突出作用也稱為:「王孟詩派」。孟浩然的詩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抒發真情實感!其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春曉》,整首詩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讓我們細細讀來,體會作者的美好心境吧!
  •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一首怎樣的詩,詩中的「故人」又是誰呢
    《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不光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風光的讚美,也寫出了朋友間(「故人」)的真摯友情,《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詩歌代表作,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好評。子路與「荷莜丈人」道別後尋回孔子,並把遇上丈人的事告訴孔子,孔子感嘆道這是一位真正的「隱者」。從孟浩然的詩中的表達來看,「雞黍」一詞暗示了「故人」就像《論語》中的那位丈人一樣,是一位不屑於仕途名利的隱者。
  • 酈波老師解讀孟浩然《春曉》
    那麼,孟浩然為什麼能通過這樣的一首小詩把人的心理活動、思想活動,以及自然情趣完全融會貫通在一起呢?《春曉》這首詩啊,其實是孟浩然當年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鹿門山就在湖北襄陽附近。據清代同治年間的《襄陽縣誌》記載,鹿門山最初的出名和漢光武帝劉秀有關。說有一次,漢光武帝劉秀和習鬱(習鬱,字文通。襄陽人,融子。初為侍中。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唐詩經典之《孟浩然·春曉》賞析
    春曉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歸隱田園的詩人,崇尚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
    他的《飲酒》有二十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腐朽的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膚淺,反映仕途的卑略;或表現詩人隱退後怡然自得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艱難度日。其中青青獨喜愛這一首《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孟浩然去道士家赴宴,隨手寫下一首千古佳作,詩中充滿了「仙氣」
    唐代眾多的詩人們,給我們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名篇佳作。而唐詩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唐詩夠美,唐朝尚法度,所以在詩歌表現上有一種獨特的莊嚴之美,許多詩人在詩歌創作上均體現了這種唐詩的美感。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首詩,不僅美,而且充滿了「仙氣」。那你一定覺得這首詩是李白寫的,其實不然,不僅是李白,唐代很多詩人都有這種「仙氣」。
  • 讓人猜意無窮的妙境——孟浩然《春曉》賞析
    ——孟浩然《春曉》每當讀起這首詩,你一定能感受得到作者筆下盎然的春意。詩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曲折絕妙的藝術手法,雖看似平淡無奇,卻別有韻味,恰是詩到自然,無跡可尋。唐代一位叫顧雲的文人對其推崇備至,讚美此詩「真景實情,人說不到。高興奇語,唯吾孟公」。《唐人絕句精華》評此詩說「此古今傳誦之作,佳處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