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詩人孟浩然,是真的願意隱居嗎?一首詩找到答案

2020-12-23 賢賢話詩文

何為隱居?《辭海》一書解釋為,不願為官的人蟄伏於山野之中。自古以來,隱居便被定義為三種境界。其一是淡出紅塵,在鄉村野居中自得其樂;其二是身在俗世,卻不受其擾,甘之如飴;而最後一種,則是位居人臣,仍可遠離複雜的人心,出淤泥而不染。所以道家思想中有「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的說法,由此可以得出,解甲歸田的做法實為小隱的結論。

可事實是,偏偏還有許多的人只願意小隱於鄉野,不願做那所謂的上層隱士。從堯舜時的隱士祖師爺許由,以水洗耳不願做官;到戰國時的道教創始人鬼谷子,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再到東晉詩人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均是捨棄富貴,甘願與清苦為伴的名士。所以,古來隱者,似皆具超凡脫俗的能力與品質,究其原因,大抵是這樣的人都心性淡泊,對於名利已然是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隱士歷朝歷代均有,唐朝也不例外。其中尤以「詩佛」王維最有名,他寫的田園詩「身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不但道出了隱居的事實,還幾度生出遁入佛門的想法;更有詩人韋應物,年少時紈絝放縱,所幸後來看透了繁華世俗的淺薄,「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終究於山中幽居時,留下了無數經典的山水詩作。

而在眾多的唐朝隱士中,不得不說到的還有詩人孟浩然。出生於湖北襄陽的孟浩然,家境富有,且從小飽讀詩書。襄陽附近有座鹿門山,山勢險峻,風景極幽。山上有著佛教聖地鹿門寺,也曾是東漢名人龐德公的隱居之地。這座家鄉的名山,讓孟浩然極其嚮往,青年時便與同窗好友張子容一同隱居此山,苦讀詩書,以求他日入仕可以實現男兒志向。

可人生沉浮,際遇難知,直到孟浩然四十歲的時候,仍未達成心中所願。深思熟慮之後,詩人回到了家鄉的鹿門山,開始了隱士生活。今天我們要讀到的,便是孟浩然隱居後的詩作。全詩充滿了遠離俗世的怡然自得,同時也有著離群索居的悽苦寂寥。

讓我們來品一品:

《夜歸鹿門山歌》唐 孟浩然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詩的首聯和頷聯描寫鹿門山外的喧鬧場景。每到黃昏時,鹿門寺的鐘聲就會響起,而此時漢江邊的漁梁碼頭卻人來人往,吵吵嚷嚷,人們都搶著過河準備往家趕。河岸邊的行人沿著兩岸走向各自的村落,詩人也坐著小船要返回鹿門山。這兩句詩用寺廟的鐘聲襯託寧靜的黃昏,用渡口的喧鬧比照詩人的形單影隻,佛門之地滿是禪意,與紅塵俗世中的熱鬧紛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詩人與岸邊的行人各自歸處的不同,也反映出詩人不慕繁華,與世無爭的隱逸之志。

詩的後兩聯繼續書寫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想。月光照到了鹿門山,讓原本霧氣朦朦的景物逐漸清晰起來。詩人沿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了當年龐德公隱居之處。只見山門對開,四周無人,一片寂靜,只有詩人獨自走在林間小路中。這兩句詩生動細緻地描寫了鹿門山的夜景,幽靜深遠的意象仿佛讓人身臨其境。而這樣的「靜」,並非人人都能接受。除了山中隱士,能從心底裡遠離塵世,才會甘願與這寂靜為伴。詩人以龐德公為榜樣,山中歲月雖寂寥清苦,卻也樂得享受這份恬淡自然。

縱觀詩人孟浩然的一生,因為沒有做官,所以其人生有相當多的時間都在老家襄陽度過。而這些時間裡面,又以鹿門山隱居為主。究其原因,除了孟浩然嚮往自然的天性,也與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品質有關。正如《論語》中所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想來無數的隱逸之士正是遵循著這樣的為官為人之道,寧願隱居,也不願與非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事。這樣一份高潔脫俗的心境,其背後必然也有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寂與無奈。對此您怎麼看?歡迎關注,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春曉》隱居山中的詩人孟浩然
    整首詩的意思是: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以後,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於是他就寫了一首詩,古時候的人們常常能用短短幾句話就能把一件事說清楚,真的是非常厲害。所以小朋友在朗讀的時候要慢一點,音要拖長一點,別人才能聽得懂。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渾然天成,最後兩句更是妙絕古今
    他出生於襄陽的書香之家,少年時便顯露出過人的文學才華,詩文俱佳,名氣也越來越大,此時的孟浩然對仕途並不感興趣,而是選擇與好友張子容隱居於鹿門山。但是這樣的隱居生活只持續了一年多,公元712年冬,好友張子容遠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不久之後,孟浩然也離開了鹿門山,開始了他了遊歷生涯,漫遊江南各地,廣結天下名士。
  •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是一首怎樣的詩,詩中的「故人」又是誰呢
    《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詩中不光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風光的讚美,也寫出了朋友間(「故人」)的真摯友情,《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詩歌代表作,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好評。孟浩然的這首詩也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11首。開篇是詩人的自敘,從詩中我們可以得知:他生長在世代重儒風的書香門第,從小就很好學,並獲得了較高的文學修養。詩中接著寫他向京中的朋友表明自己有進入仕途的打算,望「故人」引薦。
  • 孟浩然是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春曉》一詩,體現了詩人的田園情懷
    孟浩然和他們都建立良好的友誼。尤其是李白,曾經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時,寫過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詩因人而名垂青史,人因詩而揚名千古,兩人的深情厚誼也被載入這首詩中,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後,孟浩然又遊歷了很多地方,其實孟浩然的性格更適合過這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寄情于田園之間。
  • 孟浩然的一首別友詩作,仕途失意後,他選擇歸隱……
    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後,選擇歸隱山林,但感激於好友的照顧,便作詩一首《留別王維》。今天隨編者繼續解讀孟浩然的詩作吧,看一看這首詩,寫出了孟浩然什麼樣的心境?《留別王維》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 唐詩鑑賞:孟浩然 · 春曉
    酈波講解:春曉·孟浩然愛上古詩:孟浩然 · 春曉經典詠流傳~有溫度的故事店:陪你長大春曉孟浩然·五言絕句春眠不覺曉,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春曉:春天的早晨。這是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春曉》這首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
  • 酈波老師解讀孟浩然《春曉》
    那麼,孟浩然為什麼能通過這樣的一首小詩把人的心理活動、思想活動,以及自然情趣完全融會貫通在一起呢?《春曉》這首詩啊,其實是孟浩然當年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鹿門山就在湖北襄陽附近。據清代同治年間的《襄陽縣誌》記載,鹿門山最初的出名和漢光武帝劉秀有關。說有一次,漢光武帝劉秀和習鬱(習鬱,字文通。襄陽人,融子。初為侍中。
  • 孟浩然心情鬱悶寫了首詩,其中10字最為出名,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
    李白是狂妄的,普天之下沒有幾個詩人能夠讓他佩服。但是李白卻曾說過:「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他敬愛的這位「孟夫子」就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孟浩然也算是一個異類了,在盛唐是,在中國文壇上也是。古代讀書人都是尋找各種機會爭取進入仕途,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 孟浩然 | 將田園生活過成一首詩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唐)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 從「一山、一士、一考」及「兩詩」,看孟浩然的田園山水情
    孟浩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田園山水派代表詩人之一。在晉代陶淵明開創田園詩、謝靈運開創山水詩之後,田園山水詩在唐代得以發展到達鼎盛時期。其中,孟浩然、王維、韋應物、儲光義、常建等都是這一詩派的高手。但是按照年份來說,其他人都要比孟浩然晚些。
  • 蒙曼:孟浩然《過故人莊》
    作為點評嘉賓,她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在她的講述之下,這些的歷史文化知識,仿佛自帶好玩有趣的屬性,讓人無限嚮往。她以獨到見解與妙語巧思,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學者」。有人說,在她面前,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她則雲淡風輕地說,「求知」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 孟浩然去道士家赴宴,隨手寫下一首千古佳作,詩中充滿了「仙氣」
    唐代眾多的詩人們,給我們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名篇佳作。而唐詩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唐詩夠美,唐朝尚法度,所以在詩歌表現上有一種獨特的莊嚴之美,許多詩人在詩歌創作上均體現了這種唐詩的美感。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首詩,不僅美,而且充滿了「仙氣」。那你一定覺得這首詩是李白寫的,其實不然,不僅是李白,唐代很多詩人都有這種「仙氣」。
  • 拍馬屁有境界,唐朝詩人孟浩然奉上幹謁詩,不卑不亢,不溫不火
    唐朝詩人孟浩然為了攀附當朝丞相,給他奉上了一首幹謁詩,不愧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全詩不卑不亢,不溫不火。文人一向清高,自古依然,但他們在一生中也會遇到難事,當有求助於別人時,他們也會低下頭來拍對方的馬屁。拍馬屁本意並非貶義詞,元代蒙古族牧民牽馬相遇時,常會拍對方馬的屁股誇一聲好馬,是常見的打招呼口語。
  • 孟浩然:有才,任性
    01膾炙人口的孟浩然提到孟浩然,你肯定知道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詩人之一。背兩句他的詩呢?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時近新年,眼看時光飛逝而自己一事無成,徒添白髮,詩人滿腹牢騷又無可奈何,不由作此激憤之語。後世傳說孟浩然因在皇帝面前誦此詩而被黜,陰錯陽差,成就了這「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句」。
  • 唐代詩最著名的隱居詩人是王維,但這個詩人、這首詩是王維的榜樣
    如果用固執兩個字來評價中國古代詩人們,我覺得是不太確切的。因為對於中國古代的詩人們來講,他們並非單純地認為人生只有一條路。當然,學而優則仕是他們一生的追求。但是當這一條路被堵死了之後,他們會轉而走向山林之間,走向山河湖海,在大自然的本真的面貌當中尋求到更加真實的自己。
  • 解讀孟浩然:渴望入世,卻走不出自己內心設定的世外桃源
    再不喜歡唐詩的人,一定也讀過孟浩然的詩。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們就知道了孟浩然,知道了這位田園詩人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中華#寫這首詩的時候,孟浩然23歲,正同好友張子容在襄陽鹿門山隱居。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武俠小說將高手分成絕頂高手、超一流高手、一流高手和普通高手,那麼如果將唐代的詩人也按其詩作水平分類,誰將可以是絕頂高手?誰將又是超一流高手?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是各花入各眼不好回答的,除了李杜是公認的絕頂高手外,其餘詩人是很難分個高下的,但就六甲番人來說,孟浩然和王維至少就應進入超一流高手行列。
  • 唐代江西最著名的詩人,辭官歸隱後寫下一首詩,讓人讀後豁然開朗
    這可不是王勃故意吹捧,江西歷史上的名人數不勝數,比如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幾乎無人不知。到了宋朝時期,江西湧現出一大批才子,隨便拿出一個都不得了,其中不少人青史留名,文壇領袖歐陽修,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以及曾鞏、晏殊、黃庭堅等。另外,南宋名臣文天祥,還有明代戲曲家湯顯祖,都是地地道道的江西人。
  • 唐詩93《贈孟浩然》 (李白)
    【註解】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稱。此詩約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離開長安回到襄陽隱居之後。2.風流:古人以風流讚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採,善詞章,風度瀟灑,不鑽營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
  • 他是李白最崇敬的詩人,卻因一首詩觸犯龍顏,斷送了前程
    李白應是是唐朝最狂的詩人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但就是這麼狂放的詩人,卻對一人推崇備至,他便是唐朝山水田園派掌門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盛唐詩人,因其祖籍為襄陽,故世人又稱其為「孟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