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直播養家,中國還有多少這樣的「寄生家庭」?

2021-02-10 治家有方

 

童星、童模、未成年人主播是否是另一種形式的「童工」?

孩子賺的錢父母是否可以隨意支配?

未成年人的權益該如何去保護?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小小肩膀大大書包上呀上學堂……」

這首耳熟能詳的《家有兒女》主題曲中,唱出了大多孩子童年的模樣。但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有些孩子的童年變得不大一樣:

你在村口玩泥巴,他在直播間養家。

最近,未成年人直播賺錢的話題屢屢曝出:

先有3歲佩琪做吃播被父母餵到70斤;

後有12歲奧華直播唱歌成了家裡的頂梁柱,不僅要交房租、幫媽媽還信用卡、給哥哥生活費,還要供寄生蟲叔叔吃喝、買手機。

在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繁榮,總是讓人覺得童工的現象已經少見了。但事實上,童工的問題並未消失,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出現。

童星、童模、以及未成年人直播的現象層出不窮,實際上他們也面臨著與「童工」類似的問題,他們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呢?

也許有人會問,比起那些在工廠裡打工的可憐孩子,這些漂漂亮亮的童星、童模,直播間裡隨便表演一下就能賺錢的小網紅也能算是悲慘的「童工」嗎?

但實際上,這些表面看著輕鬆、賺著快錢的孩子們,也面臨著超時工作、受寒冒險等狀況。

2019年4月,「童模妞妞被踹視頻」在網上流傳。

視頻中,一名3歲左右的小女孩拿著包向前走,身後一男一女兩個成年人進行拍攝,走了兩步後女孩被一女子狠踹。

據媒體報導,那名女子就是小女孩的媽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熱議。童模群體權益保護問題迅速引發社會關注,童模輟學、超時拍攝、遭受辱罵毆打、違法代言等問題凸顯。

今年的8月24日,#3歲女孩被爸媽餵到70斤當吃播賺錢#的微博話題上了熱搜。

就在前幾天,8月30日,#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再度炒熱了未成年人直播賺錢養家的話題。

童模妞妞超負荷的工作,網傳月收入10萬,一天要拍400套服裝,只要姿勢稍微做得不對,就要被媽媽打罵。

3歲佩琪體重已經遠遠超過自身所能承受的負荷,父母還要在吃播中不斷給她加餐,不考慮孩子的健康問題,還對佩琪的體重引以為傲。

12歲的奧華白天上學,每天晚上7:30-9:00直播唱歌,小小年紀就要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在我國,童星、童模或網上直播的小網紅,法律並沒有禁止性或限制性規定。雖然《廣告法》、《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明確不得利用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但是,這裡禁止的是廣告代言,而不是廣告表演。二者的界限本身就比較模糊。

因此,目前來看,對兒童參與廣告拍攝和商業活動,在法律層面缺少明確界定,最後往往只能靠家長自覺。

此外,國務院於2002年修訂的《禁止使用童工規定》明確指出,文藝單位經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滿16周歲的專業文藝工作者。

也就是說,如果可以將童模或未成年主播看作兒童文藝表演者,童模、直播行業可能屬於被豁免的領域。那麼,商家就有可能以此為理由打「擦邊球」,認為其使用童模有合法性基礎。孩子的命運也基本上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這些童模、小主播們的遭遇,與在工廠工作中被剝削壓榨的童工類似,但卻因處在法律規定的模糊地帶,無法得到法律有效的保護,他們的權益主要掌握在父母的手中。

而有些父母把孩子當成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的希望,把家庭的重擔都壓在孩子的身上。那麼孩子賺到的錢,父母可以隨意支配嗎?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

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且不能以自己的勞動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年滿18周歲或年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以自己勞動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且精神狀態正常的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親自實施與自己智力、精神狀況相適應的行為,所以未成年人如果有大額財產一般是交由父母(撫養權人)保管。

那麼作為孩子財產的保管者,父母可以隨意使用這些錢嗎?

1.可以花,但是不能亂花

父母作為孩子的撫養權人,雖然可以幫孩子代為保管大額財產,但是除了為了維護孩子的利益外,不能動用這些財產。

 

比如:

 

孩子要上學,可以用這些錢支付教育費;

孩子生病了,可以用這些錢支付醫療費;

為了防止這筆錢被盜,可以把錢存入銀行;

想讓孩子上個好學校,雙十一可以用這筆錢在淘寶上給孩子買個學區房,登記在孩子名下;

學區房增值了,可以幫孩子把房子賣掉,小賺一筆;

……

但是,如果在房子貶值的情況下,父母把房子賣掉;或者是用這些錢給自己買奢侈品、包養別人,那就屬於違反法律規定,濫用孩子的錢。

總之,幫孩子處理財產就是:只能賺,不能虧;只能花在孩子的身上,不能花在自己和外人的身上。

2.濫花怎麼罰

孩子通過勞動賺來的錢是屬於孩子的,父母僅僅是擁有財產的代管權,而非財產的所有權。

如果父母法律意識淡薄,用這筆錢給自己買奢侈品、包養別人,或者是在房子貶值的時候賣虧了,那也是要接受懲罰的。

首先,父母在處理孩子財產的時候,需要先和孩子協商,徵得孩子的同意。

其次,如果父母不合理的處分孩子的財產,導致孩子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失,孩子日後提出異議,父母需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責任。

如果父母侵害孩子合法權益達到一定程度,法院可以根據有關個人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父母的監護權。

父母幫孩子代為保管這筆巨款,並不能代為保管一輩子。

等到孩子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之後,父母就必須把財產的支配權歸還給孩子,孩子花錢就不需要向父母請示了。

雖然法律有明確的規定對未成年人的財產進行保護,但由於父母和孩子的特殊關係,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會禁止父母動用自己的財產,甚至會覺得自己能賺錢給家庭減輕負擔、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是一種自豪。

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的唐燦就是一個這樣的角色。唐燦其實非常想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但是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有要求也不敢向父母提出,覺得自己能賺錢讓父母過上好日子犧牲自己的童年和學習的機會也甘願。

而唐燦的母親,為了省去交給經紀公司的錢,自己給唐燦當經紀人,讓唐燦失去了很多機會;為了讓唐燦上鏡好看不允許唐燦吃飽;因為試鏡時間衝突剝奪了唐燦的學習時間……

孩子有一技之長能夠幫助家庭改善生活條件固然是好事,但孩子的權益也應該得到保障。

法律把保護孩子的責任更多的交到了父母的手中,但親情的「綁架」才是最難以抗拒的。

所以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還是要落實到法條上才能真正保障他們的權益。

童模、童星現象並非我國特有,不少國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並針對兒童勞動制定了專門的勞動法律,有些國家甚至還指定了專門針對童模的法案。

1.歐盟

歐盟《青少年工作保護指令》原則上禁止用人單位僱傭未滿15歲的兒童。

在例外情況下,歐盟允許14 歲以下的兒童受僱執行具有文化、藝術、運動或廣告活動等目的的工作,但要受到相關主管機關的認可。

13歲的兒童在各成員國國家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可接受該國法律規定認可的一星期幾小時的工作,但這些工作不能損害兒童安全、健康和發展。

此外還有關於夜間工作的規定,原則上禁止兒童於午後8 時至次日上午6時工作。

2.美國

在美國,一些州規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必須在取得該州兒童委員會頒發的許可證後,才能讓孩子從事模特、表演等活動。

紐約州的童模法案規定的更為詳細,童模需要特殊許可證才能工作,16歲以下的童模必須由陪護人陪同,且不能在午夜後工作或在離開後不到12小時返回工作崗位;如果童模缺課超過三天,僱主必須為他們提供輔導和學習空間;童模收入的15%將會被存入一個他們只能在18歲時才能使用的信託帳戶。

3.日本

在日本,不滿15歲的兒童原則上禁止工作。例外情況下,對於不妨礙兒童健康的工作,經過行政官廳的許可,可使用滿12 歲以上的兒童從事修學時間以外的工作。

4.韓國

韓國也有頒布法案限制未成年藝人工作時間。

韓國所有演藝公司、電視臺禁止讓未成年藝人從事夜間演出、拍攝等演藝活動。

除非當事人或其監護人同意,未滿15歲的未成年藝人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5小時,15歲以上的未成年藝人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0小時。

晚上10時到次日早晨6時,禁止未成年藝人參加任何演藝活動。

5.我國

相比國外的立法,我國對未成年人參加演藝活動的保護還比較薄弱。

在上文提到的「妞妞事件」後,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於2019年5月出臺了《關於規範童模活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該《意見》明確童模活動範圍,對活動場所、內容、強度等作出詳細規定,如規定不得讓兒童穿戴有違公序良俗的服飾進行拍攝,不得連續活動超過4小時,不得因童模活動使兒童輟學或變相輟學等。

同時明確童模行業從業人員及監護人的責任,突出強調不得使用或變相使用童工,不得實施毆打、辱罵等虐待行為等。

同時,相關職能部門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幹預。必要時,檢察機關可通過公益訴訟等形式對童模進行司法保護。

童模保護意見出臺後,杭州當地部門保護童模權益自此有了可量化的標準,也有利於遏制當地童模行業的「野蠻生長」。

不過,該《意見》畢竟覆蓋區域有限、法律效力有限。 各省乃至全國應出臺更高層級、更具強制約束力、更詳細規定的法律法規, 以有效規範童模經濟,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和充足的學習、休息時間。

在立法方面,可以向兒童保護機制更成熟的歐美國家借鑑。比如未成年人監護人必須在取得政府頒發的許可證後,才能讓孩子進行模特、表演等行為;商家和監護人必須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不能強迫孩子勞動;規定未成年人每天最多工作時間上限;保障未成年人休息、上課的時間和權利;孩子的收入可以存入孩子自己的信託,確保其收入是用於自身。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軟肋,這世上最愛孩子的是父母。

但我不知道還有多少父母,不顧孩子身心健康,不顧孩子的成長,將自己的期待強加到孩子身上。

卻忘記了,孩子的一生從來沒有暫停鍵,那些失去的美好,失去的信任,心理的創傷,丟了就再也回不來。


在愛和利面前,請永遠讓愛優先。

版權聲明: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影視作品、書籍,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

 往 期 精 彩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我是治家小秘書,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我微信

你可以在文末留言,告訴我你想了解的其他問題

如果你希望這篇文章幫助更多人,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何時休?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說:「如果利用孩子直播賺錢,有使用『童工』之嫌,家長不僅失責,還導致孩子的價值觀偏差。」在直播間裡,小奧的媽媽向粉絲喊話「支持孩子的就送一點禮物來啊!」有網友在互動區留言「就知道要禮物」,小奧的媽媽笑著說:「這很正常,很多大美女(直播時)都是這樣子說的。」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的視頻截圖有網友憤怒地斥責:「這真的不是虐待嗎?這樣的父母配當父母嗎?」
  • 為直播賺錢,三歲女兒被餵到70斤,未成年人直播怎麼監管?
    我在村口玩泥巴他在直播間養家最近,關於未成年人做網紅的事情又被大家討論了起來。上周,有媒體爆料 3 歲女孩被父母餵到 70 斤做吃播。。。吃播的食物不少是炸雞漢堡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孩子都吃成這樣了 ↓並且在吃播視頻裡,小女孩說 「 別弄了 」 明顯表示不能再吃了,家長卻還是盛了一盤雞米花。
  • 「直播新禁」:未成年人禁止打賞
    王明(化名)是一名五年級學生的家長,對於孩子打賞主播一事,他表示,「有些孩子的自控力不強,對於家庭的經濟條件也沒有充分的認知,過度打賞會給普通家庭造成非必要的負擔」。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對此表示認同:「未成年人對網絡主播進行長期打賞,可能會使其父母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不僅是家長對此事有擔憂,在老師們看來,封禁未成年人的打賞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 法治日報: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是務實選擇
    近年來,「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15歲熊孩子拿父母血汗錢刷給主播20萬」等新聞不時出現,不少未成年人身陷打賞泥潭不能自拔。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每10個觀看直播的用戶中,就有1個是未成年人。在此語境下,國家主管部門出臺封禁未成年人網絡打賞的最嚴監管制度,體現了依法規範直播打賞的理性,這對治理未成年人網絡打賞亂象,可謂正當其時。
  • 美拍:未成年人禁止直播!
    【TechWeb報導】美拍直播日前發布了一則整改通告,將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直播,目前已經分步驟啟動未成年直播權限管理。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不是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進行...
    疫情在家期間,未成年青少年們接觸網絡的機會和時間大幅增加,短視頻、網絡直播、遊戲等在線娛樂項目陪伴孩子們「抗疫」的同時,也出現了部分孩子學習、娛樂間失衡的情況。5月18日,在圍繞「疫情之下如何避免未成 疫情在家期間,未成年青少年們接觸網絡的機會和時間大幅增加,短視頻、網絡直播、遊戲等在線娛樂項目陪伴孩子們「抗疫」的同時,也出現了部分孩子學習、娛樂間失衡的情況。
  • 【淨網2020】短視頻、網絡直播、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影響有多大?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學習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究竟對未成年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近日,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發布的《短視頻、網路遊戲、網絡直播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研究報告》對此展開討論,呈現了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最新趨勢。
  • 望月APP傷害未成年人被投訴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中國質量新聞網官方投訴平臺黑牛投訴近日接到一位家長的投訴,稱有一款名為望月的APP正在給她未成年的兒子帶來傷害。這款APP藏有情色內容,甚至還設有賭博窗口。而且用戶註冊時沒有年齡限制,沒有相關審核,更沒有防沉迷機制。投訴人擔心這樣的低門檻,會讓未成年人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
  • 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以追回打賞?
    新規要求實名制禁止未成年人打賞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學生在家「觸網」機會增多。「熊孩子偷刷大遊艇」、「11歲男孩花光父親20萬手術費」、「9歲女孩打賞主播5萬」等未成年人大額充值網路遊戲和巨額打賞主播的事件頻頻曝出,這不僅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還讓一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換個角度看《寄生蟲》:上流家庭如何規避「被寄生」
    作為本屆奧斯卡最閃亮的黑馬,《寄生蟲》實際上展示了一幅上流家庭如何被寄生和毀滅的全景圖,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殘酷法則令人唏噓不已。二戰後全球經歷了難得的75年和平發展,各國都催生了新的階層分化,上流社會與最底層的財富差距和社會鴻溝已經儼似天塹。
  • 《寄生獸》什麼鬼?有多少人為日本「變態」文化鼓掌?
    從不看日本動漫的小編,竟然在葛優癱的雙休在朋友圈被《寄生獸》「」強姦」了!這片兒到底又是日本的何方妖孽?
  • 社會的寄生關係,顯式寄生與隱式寄生!
    《寄生蟲》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核心內涵就如同電影的名字一樣直白:寄生關係!電影主要表達了兩層寄生關係,明面上的寄生是指:兩個窮困底層家庭寄生在富豪家庭裡吸血;暗線上的寄生是指:特權階級(趙家人)靠寄生廣大普通人民搜刮社會財富,這裡的普通人民不僅僅有窮苦底層人民,還包括有一定物質生活保障的中產階級!
  • 寄生獸和一些感想
    電視動畫《寄生獸 生命的準則》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巖明均原作的科幻漫畫《寄生獸》。id=482665002013年11月宣布TV動畫化。作品主要描寫了平凡的高中生泉新一和寄生在他體內、與其右手同化的生物MIGI共存的坎坷命運。
  • 賺錢養家更辛苦vs養育孩子操持家庭更辛苦?男性詰責與女性悲痛
    已婚男性的詰責與家庭產婦的悲哀---賺錢養家與養育孩子操持家庭之爭。前幾天,我一個博士同學跟我訴說了這三個月的感悟,因為疫情,老婆上班,自己在家帶三歲的孩子,三個月整整暴瘦了十幾斤。我這同學本身就不胖,但是體重降了這麼多,我也是很吃驚。追其原因,他感悟到,我以前一直覺得女人養孩子操持家庭沒我賺錢養家辛苦,但這期間在家帶孩子做飯操持家務,我完全改觀了。
  • 未成年人網絡直播「隱秘的角落」:超四成App存少兒不宜內容
    未成年人脫衣直播;8歲男童兩小時打賞主播9.3萬元;14歲全網最小二胎媽媽成網紅主播……隨著網絡直播的興起,這些涉及未成年人的網絡新問題頻被曝光。7月16日,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發布《網絡直播App未成年人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分析網絡直播行業的現存問題。
  • 一部講述生命法則的動漫:《寄生獸:生命的準則》
    作品主要描寫了平凡的高中生泉新一和寄生在他體內、與其右手同化的生物MIGI共存的坎坷命運。 2014年10月9日起每周四0:29在日本電視臺首播,但是2015年6月,因內容涉嫌血腥暴力等因素,被中國文化部納入《網絡動漫黑名單》中,並在中國大陸管轄境內全網禁播。
  • 黃海波直播 希望帶貨養家 事業中天到跌落谷底 他如何挺過來?
    黃海波直播事件回顧:6月11日晚,黃海波和妻子曲柵柵一起合體開直播,已經闊別演藝圈多年的黃海波去年加入短視頻平臺,一直以短視頻輸出為主,這是其首次開直播。在直播期間,黃海波表示,目前自己的工作就是在家帶孩子,因為一直靠妻子掙錢養家,也希望日後可以通過帶貨貼補家用。
  • 黃海波直播 希望帶貨養家 事業中天到跌落谷底 他是如何挺過來的?
    黃海波直播事件回顧: 6月11日晚,黃海波和妻子曲柵柵一起合體開直播,已經闊別演藝圈多年的黃海波去年加入短視頻平臺,一直以短視頻輸出為主,這是其首次開直播。在直播期間,黃海波表示,目前自己的工作就是在家帶孩子,因為一直靠妻子掙錢養家,也希望日後可以通過帶貨貼補家用。
  • 嚴厲打擊直播環節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
    法制日報北京7月13日訊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侯建斌 2020年暑期在即,為給廣大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上網環境,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國家網信辦今天發出《關於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即日起啟動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要求各地大力整治影響青少年健康上網的突出問題,通過深入清理一批有害信息
  • 除去「寄生關係」,《寄生蟲》金像獎背後,還有這些深意
    社長家是一家四口人,父母帶著姐姐和弟弟,基宇家也是一樣的家庭結構。同時樸社長一家人也是依附於樸社長這一個家庭的主人,多重的「寄生」關係環環相扣。它讓兩個階層生活的對比變得如此灼目,也產生了一種近乎病態的現象:每一個想要在社會上存活下來的底層人,似乎都只能找尋依附的對象,才能能夠過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