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每日觀察丨下沉!首先要「下」,關鍵在「沉」!

2020-12-25 中國青年報

最近每天臨出家門,習慣性要摸摸兜,看看有沒有沒帶的,除了手機、鑰匙,又添了一樣極其重要的東西——小區出入證。不帶證的話,別說進不了小區,你出都出不去。

小區門口的查證者、「守門員」,也添了一些新面孔。跟他們聊過,大都是北京市區機關下沉到社區來的幹部。在小區居民眼裡,對「新來的」,頭一兩天很好識別:熱情很高,但穿著打扮還有點不太適合「戶外」,跟進出的居民基本不熟。兩三天之後,這些「新來的」熱情不減,但已混在社區幹部、志願者裡,基本上「認不出來」了。

「下沉」,是習近平總書記一再提出的要求。2月10日在北京調研時,他就提出要「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在2月23日所作重要講話中,他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要推動防控資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區這道防線守嚴守牢」

北京市現已有7萬多名市區幹部,下沉到了社區。武漢近期也有5萬多市區幹部下沉,和8萬多社區幹部、志願者並肩戰鬥。有些滯留在武漢、暫時無法回京的中央國家機關幹部,按照要求,就地報到、下沉。全國各地防控一線,正遍布「下沉」幹部的身影。

圍繞特殊時期裡的「下沉」,我們不妨作三點思考——

一、下沉,首先要「下」,關鍵在「沉」。

社區是防控的關鍵防線、基本單元。大批機關幹部直接下沉到社區,極大緩解了社區聯防聯控中的人手緊張壓力,使得開展精細化防控成為可能。而「下」易「沉」難,對下沉幹部們的最大考驗,不是抵達社區,而是真正地沉下心、沉住氣,沉浸到社區氛圍裡,沉入到瑣碎工作中。

「沉」,不那麼容易。下沉幹部,至少要過三關:一是體力關。有幹部對記者說,剛來的時候,逐樓逐戶發材料,幾棟樓下來,腿肚子就有點轉筋。連幹幾天之後,已健步如常。二是熟悉關。社區皆小事,社區又無小事。要做好社區事,先要熟悉社區事、社區人、社區情。三是堅持關。這一「下」,不是三兩天,也不是隔三差五,而是要天天在崗,持續作戰。「下」是通往考場的路,「沉」才是真正的考題。

二、把「下沉」做好,既需組織上統籌安排,也需幹部們主動創造。

此番抗疫「下沉」,自上而下,有統籌安排,有工作要求。然而真正「沉」入社區之後,具體怎麼開展工作,還要靠幹部們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很多「下沉」幹部,一邊補上所短,一邊發揚所長,更大範圍協調物資保障,更多方式與小區業主溝通需求,對特殊困難人群提供個性化服務,等等。社區情況千差萬別,社區事項千頭萬緒。「沉」的效果怎樣,很大程度上考驗幹部在一線的創造力。

三、抗疫之前就有「下沉」,抗疫之後更應常態化堅持。

「下沉」的做法,並非這次抗疫中才出現。全國很多地方的基層治理,都曾探索過幹部「下沉」。比如首都北京,近年來在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時,就有市區街道幹部「下沉」到社區的制度性安排;不僅人「下沉」,還把權力「下沉」,賦權給街道,提升基層的治理能力。

抗疫終有勝利時。眼前的各級幹部「下沉」社區,有應急、戰時的味道,而大戰之後回歸常態化治理,其實,「下沉」仍大有可為。從長計議,上級機關的幹部,以制度性方式,適度保持「下沉」狀態,既可促進上傳下達,也能提高治理者對基層的了解程度,更能提升社會治理的縱向連接度。

多年來的脫貧攻堅,那些駐村幹部、第一書記,不也是在「下沉」麼?

從本質上說,「下沉」,是黨員幹部密切聯繫群眾、走群眾路線的體現。

「下沉」,既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在新時代不斷提高執政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必然要求。(文丨特約評論員楊禹)

相關焦點

  • 北京戰「疫」再下沉幹部自述:雨衣外是雨水,裡邊是汗水
    6月23日,北京市直機關再次增派150名黨員幹部支援豐臺區疫情防控……若有戰,召必回!從2月份下沉「三無」小區、人口「倒掛」村到如今的中高風險地區,眾多市區兩級下沉幹部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和街道社區幹部、志願者等一起,共同構築起一道守護城市、守護生命的堅強防線。
  • 戰「疫」每日觀察丨瘟疫常改寫人類歷史 但並非隨心所欲
    二戰後至今,人類又遭遇多次蔓延全球的大疫。所幸,傷害程度與工業文明前已不在一個量級。不是因為病毒變弱了,而是人類的手段變強了。每次全球戰「疫」,甭管過程多麼曲折,歸根結底就是拼兩樣東西——一是科學技術,這是致勝的最終武器;二是社會組織能力,這是控制疫情、減少損失、為科學家贏得時間的關鍵。新冠病毒,是一個兇狠的人類公敵。它行蹤詭秘、狡猾刁頑。它的殺傷力到底如何,尚未見頂。
  • 戰「疫」丨高原上的牧羊人
    戰「疫」丨高原上的牧羊人 2020-04-08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每日觀察丨飛舞的紅窗簾連續劇與方艙裡的廣場舞
    還有雷神山醫院裡,遼寧來的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在走廊白板上畫下的漫畫,那裡有他們家鄉的山水,還有患者寫上去的祝福。在戰「疫」的艱難歲月裡,這些點點滴滴,都令人難忘。記住這些溫馨與樂觀,並不意味著忘記磨難與悲傷。就像方艙醫院裡的很多患者,疾病的痛楚、死亡的威脅都在,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真誠地起舞。那不是簡單的消遣,而是抗爭的一部分。
  • 同心戰「疫」丨第五集:命運與共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推出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第五集《命運與共》於9月6日播出。  在這條國與國並肩、民與民攜手的抗疫之路上,我們命運與共、一往無前!△視頻丨《同心戰「疫」》第五集:命運與共  01 病毒對人類「無差別攻擊」 共同戰「疫」驟然打響
  • 戰「疫」作品丨木棉花語
    戰「疫」作品丨木棉花語 2020-03-13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荊楚抗疫最美家庭——厚莉芳家庭,一家三個優秀下沉黨員堅守社區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廣大婦女和家庭積極響應婦聯組織號召,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家庭力量。在5.15國際家庭日來臨之際,省婦聯聯合省文明辦揭曉121戶「荊楚抗疫最美家庭」。
  • 戰「疫」•最美民政人丨張康英、江婉玲
    戰「疫」•最美民政人丨張康英、江婉玲 2020-06-02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棗莊戰「疫」丨馮振彬:我熱愛這個崗位,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
    戰「疫」中彰顯擔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攪亂了新春佳節歡樂祥和的氛圍,一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役在華夏大地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戰「疫」中演繹真情「不停的電話鈴聲、多次會議的召開、現場協調工作、指導居衛生室疫情防控、分配防護物資,繁重的工作讓他每天都負重前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同事說起馮振彬主任時,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絲的擔憂。
  • 望月けい:想要畫好,首先要學會觀察丨畫師推薦
    首先,恭喜小蜘蛛獲得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獎!
  • 關鍵時刻顯擔當|請戰聲此起彼伏,下城保安公司為戰「疫」一線保駕...
    關鍵時刻顯擔當|請戰聲此起彼伏,下城保安公司為戰「疫」一線保駕護航 2020-02-11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每日觀察丨攜手抗疫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舟共濟、共同戰「疫」,是國際社會的唯一正確選擇。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分析疫情防控形勢,並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他指示,擴大國際和地區合作。疫情下如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
  • 漫畫、海報、視頻、紀錄片……大片來襲丨第二期:戰「疫」特別節目...
    共同戰「疫」,共克時艱。廣東共青團出品的「我是戰『疫』志願者」H5作品,包含了防疫小知識普及,實時廣東疫情報告更新等內容,廣大青年通過H5製作的應援頭像,刷爆了朋友圈。致敬戰「疫」英雄疫情期間,無數青年選擇了逆行,衝到抗疫一線,他們都是「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戰「疫」英雄。
  • 戰「疫」先鋒|尋跡鷹眼 幕後先鋒 防疫戰線上的數據戰士
    點亮長明燈 擂響戰時鼓讓數據戰疫「動」起來在最短時間內,查清疫情重點人員的活動軌跡、密切接觸者精準信息,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關鍵條件。事實上,1月24日(大年三十),這場數據戰就已打響,局黨委決定成立涉疫人員信息核查工作專班,抽調情報、網安、治安、指揮中心「精兵強將」,設立「實體化合成作戰辦公室」。
  • 原創漫畫《一隻口罩的戰「疫"記》
    疫」高牆內,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疫情防控阻擊戰拉響集結號後,我被送進了高牆內,來到藏藍身旁,成為他們的護身符、防「疫」紗,時刻切斷傳播可能,為監管安全和疫情防控保駕護航。寶貝,乖,爸爸去打怪獸啦!記得在家聽媽媽的話。我作為一隻口罩,雖然看不清楚他們一張張堅定的面孔,但是,我可以感知他們一顆顆溫暖的心。那是祖國和人民的寄託,賦予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的光榮使命。
  • 武漢「重啟」後社區戰「疫」新印象
    圖為武漢重啟後依然有序領取團購物質的居民志願加入抗疫 接力守護家園新形勢下,抗疫任務未減,參戰人員遞減,隨著下沉幹部的有序撤離,社區急需補充居民志願者加入。社區工作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居民群裡發出了號召,頓時,安靜的居民群熱鬧起來:「看見這麼多社區工作者、下沉幹部、志願者舍小家顧大家,我們感動的同時,也想參加進來,為社區服務!」 79歲的黨員杜華忠老人因年齡關係被婉拒,但他不甘心多次遞交申請書,「張書記,我身體很好,又是個黨員,一定要來參加志願者,為社區出力」,拗不過老人,他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社區年齡最大的志願者。
  • 基層動態丨六師五家渠市戰「疫」一線工作者群像:用心守護,他們在...
    任媛媛是六師五家渠市城市管理局幹部,下沉地點在五家渠市國際藍灣小區,同時擔任這個小區的小區長。她和小區的其他下沉幹部一樣,住在了小區裡。把任媛媛叫醒的電話是小區一位居民打來的,因為血壓升高,需要送往醫院治療。聯繫好車輛,送完患者,已是9時15分。任媛媛來到小區菜店,查看送菜情況。
  • 平凡人的戰「疫」小故事——致敬這群可愛的科技館人
    勝利在望,防控依舊,戰「疫」持續,武漢科技館人仍在堅守,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初心。 今天,我們走近這群可愛的人,聽聽他們平凡而又感人的戰「疫」小故事。 帶病戰「疫」不退縮 在黃陂區灄口鎮南湖村的村口,每天都能看到一名帶著口罩和紅袖章的志願者忙前忙後的身影。他就是武漢科技館的職工許東發。
  • 戰「疫」家書丨寶貝,這次也給媽媽獎勵一顆小星星吧!
    逆行出徵他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用實際行動守護生命防線而在他們的身後家人的默默守候是他們堅強的後盾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那些來不及細說的叮嚀那些還沒有表述的情感凝結在一封封家書中串聯起前方的牽掛和後方的惦念匯聚成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今天一起來看身處抗疫一線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一科護師胡娜寫給兩個寶貝女兒的一封信親愛的寶貝們
  • 花鄉宜蘭園三區的戰「疫」群英譜
    花鄉宜蘭園三區的戰「疫」群英譜 2020-07-23 10: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