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和《八佰》的區別是什麼 希望與絕望的不同?

2020-12-22 中華網娛樂頻道

《金剛川》和《八佰》的區別是什麼

《金剛川》的劇本選取的故事偏冷門。大部分人提到抗美援朝時腦海中閃過的會是什麼?上甘嶺英雄陣地,長津湖的天寒地凍,三所裡的千裡奔襲,或者是讓美國王牌飛行員們都膽寒的「米格走廊」?這些都沒有出現在《金剛川》裡,該片的選題聚焦在了一場大多數觀眾可能會覺得相對陌生的戰役,1953年停戰籤字前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劇本沒有聚焦這場戰役的主戰場,而是放在了一座我軍大部隊必須越過的其中一條橋上。炸橋和建橋是我軍在朝鮮戰場上和美軍較量的一個主要課題:在電影中,這座橋先後被榴彈炮,航彈,空投延時炸彈以及凝固汽油彈先後摧毀多次,但是我軍就是能夠一次次奇蹟般的修復它,使得大部隊全數過江抵達主戰場並最終贏得這場最後的戰役。

不知是不是巧合,管虎在《八佰》中最後也是想通過「過橋」來表現四行倉庫將士的勇敢和悲壯,這次拍抗美援朝又是過橋。

為了守住這座橋,保證大部隊渡江,電影中和美軍較量的主角就是地面的高炮部隊,吳京和張譯扮演的兩名戰士有鮮明的性格特徵。吳京飾演一名有菸癮的老兵,有個專用的煙盒用來裝菸絲,但是這個煙盒是「聯合國軍」的軍用罐頭改造的,可見這名角色久經沙場。

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本片有一個橋段選擇了美軍視角的敘事,這點說實話在國產片中很少見。為了不劇透,我只能說這名美軍飛行員的形象刻畫上沒有誇張和刻意的醜化,臺詞設計不突兀,從他的觀念和性格來看,如果生在今天的美國,這名美軍飛行員大概率應該是屬於川普的鐵桿支持者。他的形象是典型的牛仔性格,有美國人尚武的立國精神的體現,從機身塗裝來看可能還是個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老炮。美軍的敘事中夾雜著白人至上主義者對中國的輕蔑,也有對中國創造的奇蹟的詫異,以及對擁有各種優勢的自己依舊打不贏中國人的沮喪和困惑,這是非常立體也非常合理的塑造。歷史上,中國也是通過這一戰讓自己在西方人眼中「東亞病夫」的形象完全打破。

這款叫做F4U海盜的美軍艦載機就是片中反派的座駕

這名把我軍兩座高炮陣地都犁了一遍的美軍老牌飛行員可以說是片中唯一的反派,他象徵高傲自負但同時強大自信的美軍,也是美國主張對中國強硬,仇視中國的力量的縮影,他的成功塑造,也為片中志願軍戰士最後拖著半殘的身子,在彌留之際一炮把他打爆的那一幕增加了宣洩的快感。

外國視角的敘事在《八佰》中也有呈現,但是呈現出來的樣貌太懸浮,也讓人看不清導演對這個視角到底是什麼立場,因此會造成觀眾各有各的理解和爭議,相比之下《金剛川》做得有進步。

最重要的是,美軍和志願軍基層官兵對戰爭的心態有個本質區別,那就是美軍想不明白自己為何而戰,雖然有出色的武器裝備也有強悍的戰鬥力,但是他們依舊有強烈的厭戰情緒,這和明確為何而戰,鬥志昂揚,視死如歸的志願軍形成了鮮明對比。

電影的主題是犧牲,它的英文名就是the Sacrifice (犧牲),因此電影希望向觀眾傳遞的信號就是:我們當年志願軍沒有武器裝備優勢,也沒有經濟資源優勢的情況下是怎麼把擁有原子彈的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打回三八線去的?就是靠千千萬萬先烈前赴後繼,用落後的武器和困難的後勤補給通過自己精湛的戰術素養發揮到最大威力,還有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切以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以勝利為重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這回體現「犧牲」這個主題的不是我們熟悉的真實存在過的先烈,但是在電影中角色的身上,特別是張譯和吳京飾演的兩位高炮手,他們的犧牲集合了主動犧牲自己掩護大部隊的黃繼光,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楊根思,雙腿被炸斷後依然頑強作戰的孫佔元。

導演管虎本人一直在輿論場上有不少爭議,這點從《八佰》公映前就開始了,雖然票房成績很好,也給不少觀眾帶來了些樸素的感動,電影製作工藝的精湛也值得肯定,但也在敘事方式和劇情上引來不少批評和詬病。

但是《金剛川》和《八佰》不一樣在於,這部電影有三個導演,另外兩位是郭帆和路陽,一個是拍了《流浪地球》,一個代表作是《繡春刀》系列,還有吳京和張譯參與主演,因此我不想把評論聚焦在電影以外的元素上去解讀某個人的言行,或者去揣測他的立場和動機,看完我想說,管虎本人的爭議,無法解構「抗美援朝」這一歷史蘊含的巨大能量,從效果看,也沒有對這部獻禮片構成重大影響。

但這部電影確實有一些問題有必要明確指出來,畢竟這是新時代一系列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的第一炮,指出他的問題是為了讓後面的其他作品能呈現得更好。

一是志願軍的犧牲和壯烈表現有餘,但英勇殺敵的形象不足;二,抗美援朝是我們在別人家的土地上打的仗,志願軍的作戰始終都伴隨著朝鮮人民和軍隊的支持,但是在這部片中沒有看到代表朝鮮的角色,只有兩個朝鮮婦女的背影。

三,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電影中志願軍戰士之間的關係被體現為兄弟情,戰友情和師徒情,但是唯獨缺乏了同志之間的感情,觀眾沒有看到基層連隊黨組織的作用,志願軍中廣大黨團幹部的關鍵角色。要知道1950年就能擊敗世界第一強國的志願軍和1945年還在被日軍壓制的國民黨軍都是同一代中國人,甚至一部分國軍被解放軍吸收改造後也成為了志願軍的組成部分,兩者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沒有代差,兩者最核心的區別就是有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精神上到政治上有沒有經歷脫胎換骨的改造,這點《金剛川》完全沒有體現。據說原始劇本中有戰士火線入黨的情節,但是上映版本裡並沒有看到。

希望與絕望的不同?

《八佰》那座橋前,是個人生死和不屈意志,而《金剛川》前方,是通往和平的路和背後的無數同胞。有國才有家,絕非一句空話,《金剛川》全片也向我們傳遞一個訊息:每一個戰士捨生取義不畏生死的精神力量,便是身後的家國天下。

鏡頭首先向我們展示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蒼松翠柏,美麗的景致令人有些陶醉,仿佛在看一部拍攝自然景觀的紀錄片。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這樣的美麗景致,只會想到又是一個可以去打卡的旅行佳地。而在戰爭年代,再美麗的景色,都會被無情掩飾,生死轉瞬間,有誰會欣賞美景,美景之下只有無處不在的危險,是隨時隱藏的殺機。對比下的殘酷,令人動容。

電影中所展現的都是一個個小人物,最大的官職是連長,把他們投放於千軍萬馬之中似乎都微不足道,然而如果將每一個人放大,看到個人在這場戰爭中所經歷的,我們便會知道哪裡有渺小,哪裡有微不足道?所有的人都是英雄,哪怕他們正值少年,正如電影中的一句旁白:「那時候我們都十七八歲,沒有一個人怕死。

相關焦點

  • 《八佰》是熱血,《金剛川》是彼岸,它們是絕望與希望的不同
    如果說《八佰》是一場守衛抵抗之戰,那麼《金剛川》便是正面戰場鏖戰中的慘烈一瞬。我們在《八佰》中看到一座橋,那是通往生命最後希望的一座橋,我們在《金剛川》中守護一座橋,而那是通往最後勝利的彼岸。》那座橋前,是個人生死和不屈意志,而《金剛川》前方,是通往和平的路和背後的無數同胞。
  • 《八佰》裡的橋和《金剛川》裡的橋有什麼不同
    這兩部影片裡都有一座橋,但它們的作用和意義卻不同,我們來解讀一下。二、《八佰》裡的橋不是主場景,主場景是四行倉庫; 《金剛川》裡的橋是主場景,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圍繞橋來展現。:《八佰》裡的橋是境內之橋、撤退之橋、生命之橋、希望之橋;《金剛川》裡的橋是境外之橋、前進之橋、勝利之橋、光明之橋。
  • 《金剛川》比《八佰》還好看?
    「《金剛川》比《八佰》還好看」這句話是張譯說的。10月16日晚,張譯在平遙電影節上對媒體說"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他旁邊的魏晨也表示"我贊成譯哥"。
  • 《金剛川》不次於《八佰》!真的嗎?
    1、不弱於《八佰》,是真的嗎?在《金剛川》上映前期,張譯曾在發布會上放出「豪言」: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其實誰評論《八佰》和《金剛川》都不太合適,除了都在《八佰》和《金剛川》有出演的演員。張譯就是其中之一。《金剛川》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最終成功渡江的故事。
  • 張譯和魏晨從《八佰》轉戰《金剛川》
    繼管虎執導的抗戰電影《八佰》斬獲院線頭把交椅後,官宣定檔10月25日的另一部戰爭片《金剛川》將再次徵戰,影片旨在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以熱血光影再現當年援朝戰役的時代烙印,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致敬,。
  • 《金剛川》票房已超6億,為何沒有《八佰》好看?
    不過,這部電影上映了便讓不少觀眾失望,跟前期上映的《八佰》對比起來,相差很多,這是為何呢?下面月姐姐來詳細的講解一下。《金剛川》的拍攝時間其實比較多,而且選擇了三個導演共同執導,可以看出這部電影其實並不算精良製作。多個導演執導,那麼也就是說各個導演執導其中的一些片段,而後進行拼接。所以,整部電影的流暢性其實還是差了一些。
  • 《金剛川》比《八佰》更能打?
    也是《金剛川》首映時間。前有《八佰》四行孤軍奮戰在前抵抗日本侵略者,現在又是金剛川志願軍戰士抗美援朝。今年是戰爭電影大年啊!金剛川,朝鮮金剛山下的一條河流,是當年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赴朝作戰必經之地,我軍能否順利支援前線,保住這條路線至關重要。
  • 《金剛川》確實不次於《八佰》
    》能這麼快上映,我是挺吃驚的,想著《八佰》上映的時候,吳京還是從《金剛川》劇組臨時跑去參加了點映,這沒幾個月的功夫,《金剛川》就上映了!畢竟《八佰》可是前前後後準備了十年時間,可這部《金剛川》怎麼就能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上映了。
  • 《金剛川》初評:3個導演,4個視角,比《八佰》畫面更震撼
    管虎和他的浪漫英雄主義發聲,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能夠在觀影之後,對故事中描述的那段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可以說無論是《八佰》還是《金剛川》,都充斥著一種浪漫主義情懷,不同的是,管虎在《八佰》中借歐豪飾演的端午來致敬趙子龍,而《金剛川》中
  • 同樣是導演管虎的作品,《八佰》和《金剛川》哪個更好?
    同樣是導演管虎的作品,《八佰》和《金剛川》哪個更好呢?首先要肯定,兩部片子都不錯,都是導演和團隊的用心之作,絕對不是爛片。《金剛川》要特殊一點,因為這部電影是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共同創作的,也可能正是得益於這種集體創作,我才認為《金剛川》是好過《八佰》的。
  • 稱金剛川不次於八佰,金剛川提檔10月23日
    10月16日晚,張譯在平遙電影國際展,對眾多媒體,說道「我以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絲毫不掩飾對這部電影的讚賞!旁邊的坐著的是曾經在《八佰》中和現在《金剛川》中都合作了的演員魏晨也是接著他的話「我贊成譯哥」。
  • 遲到的「八佰番外篇」《金剛川》,一部不知所云的電影
    但很可惜的是管虎在《八佰》中後段劇情崩盤,而《金剛川》更是拍得不知所云像極了騙傻子的玩具。《八佰》海報之所以說這部《金剛川》像是騙傻子的玩具,是因為電影中的畫面採取了太多的重複鏡頭、字幕、和無意義的風景鏡頭。
  • 《金剛川》不如《八佰》,但也沒你們罵的這麼差
    《八佰》之後,管虎又一講述抗美援朝歷史的戰爭片《金剛川》上映,這部片子前後花了不到三個月完工,演員陣容基本沿用了《八佰》。如同《八佰》一樣,《金剛川》目前得到的風評也兩極分化了,有人覺得《金剛川》拍出了英雄氣節,也有人覺得其中某些橋段跟「手撕鬼子」有什麼區別。那麼這部片子究竟如何?
  • 題材類似,演員重合,《金剛川》票房卻不到《八佰》的一半?
    電影《八佰》於8月21日上映,上映後,這部電影收穫了不錯的反響,表現在票房和口碑上,《八佰》取得了31億元的票房成績,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為7.7分。《八佰》上映兩個月後,電影《金剛川》上映,這兩部電影同屬於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上映後卻收穫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 張譯以人格擔保,稱金剛川不次於八佰,金剛川提檔至10月23日
    10月16日晚,張譯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上面對眾多媒體,說道"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絲毫不掩對這部電影的讚賞。視頻中,張譯身穿筆挺西裝,打扮非常正式官方,身邊坐著他在《八佰》和《金剛川
  • 管虎《金剛川》和吳京張譯魏晨鄧能比《八佰》好嗎?
    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看過《八佰》,作為票房表現最好的影片,其質量無從談起,現在《八佰》已經上映37天,票房達到29.84億,預計將突破30億。除《八佰》外,其他電影的票房都不是很好,如《信條》和《花木蘭》,現在這兩部電影的總票房只有7億。
  • 比《八佰》還要震撼的《金剛川》,值得一看
    如果說《八佰》還有人性的話,那《金剛川》直接就成神了!這是我和朋友去電影院看完《金剛川》之後最大的感受,真的非常震撼,如果有機會建議大家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一場。因為前兩個月剛看了《八佰》,並不覺得有什麼還會比那個更好。聽到朋友說《金剛川》也是管虎導演的,這才耐著性子看了下去,加上還有張譯、歐豪,和白馬,給我一種原版人馬的感覺。
  • 《金剛川》影評:別和八佰比了,我身後的孩子以為電影「壞」了
    先說觀影后的結論,《金剛川》確實不如《八佰》;但我看過之後,感恩歲月靜好,慶幸山河無恙。前三個是以不同的視角描述「激戰金剛川」,最後一個是全劇核心,如果沒有它的升華,我會肯定告訴各位,這是一部「爛片」。公允的說,這部劇的製作質量一流,無論是拍攝手法,畫面質量,演員演技,故事題材都非常都優秀,我之前甚至寫了兩篇吹他的文字,可是百聞不如一見,看過之後,才知道打臉是真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畫蛇添足,廢話太多了。
  • 《八佰》的趙子龍,《金剛川》的劉關張,兩代中國軍人的生死變化
    看過《八佰》和《金剛川》的觀眾應該不難發現,同樣是中國軍人,在兩部電影裡的形象是不一樣的。 《八佰》和《金剛川》不是故意做對比,它展現的是兩代中國軍人,前者從一盤散沙變成一股繩,後者從一開始就擰成一股繩。 我們不能簡單地捧後者踩前者,而是應當認識到兩者的轉變存在一個承繼關係:沒有一盤散沙落下的苦,就不會收穫眾志成城的決絕,「先天團結」是不存在的,它更多是經驗、教訓與知識的產物。
  • 《金剛川》預期遠超《八佰》勇奪票房冠軍,可能嗎?
    大家好,這裡是長春光影近期大家密切關注的戰爭劇《金剛川》能拿下全球票房總冠軍嗎?能遠超《八佰》嗎? 因此《金剛川》拍攝時間顯得極其倉促,短短2到3個月,就完成拍攝。已經有很多人網絡上質疑:其製作水平是否能超越《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