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對話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你看看人家老公,又會賺錢又顧家!」「你看人家孩子多省心,多懂事,學習成績多好?」……
類似這樣的對話,在生活中經常聽到。
其實這些話背後隱藏的意思都是:我對你不滿意,我想改變你,希望你變成我想要的樣子,按照我希望的樣子做事。
不管是朋友、同事、父子、母女、夫妻,常常在無意之中就抱著想改變對方的想法,而導致這些關係出現問題的,也往往是這些想法作祟。
下面我從父母想要改變孩子,夫妻想要改變對方來談,這種想法是有害,不可取的,這類人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改變對方不如改變自己,改變自己才可以改變現狀。
01 父母想要改變孩子,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榮格離世前跟徒弟說:
你連想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作為老師要學習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出光和熱,每個人接收陽光的反應有所不同,有人覺得刺眼,有人覺得溫暖,有人甚至躲開陽光。種子破土發芽前沒有任何的跡象,那是因為沒到那個時間點。永遠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老師,更適用於父母。
常常有父母看自己的孩子怎麼都沒有別人家孩子好,沒有人家孩子學習好,沒有人家孩子性格好……或者對孩子要求很高,而孩子這也沒達到,那兒也沒達到。
於是父母一直想要改變孩子,不光是抱怨,還會採取實際行動。
以前曾經報導過,一二線城市存在著一些「男子漢」俱樂部,專門用來改變男孩太娘、陰柔、愛哭、沒有男子漢氣概等「毛病」。
自從熒幕上越來越多小鮮肉,某些專家也出來發聲,說中國的男孩子,越來越沒有男孩樣,一些家長也開始覺得自己家的男孩子缺乏陽剛之氣,於是強硬的想要改變。
為了讓孩子不那麼愛哭,不那麼膽小,怯弱,他們寧願花大把價錢把孩子送去一些俱樂部培訓,強迫孩子接受「累「,」苦「,各種懲罰,甚至打罵,以期望他們經過類似於「軍事」的訓練,能脫胎換骨成為父母們心中期望的樣子。
可是,這種強制性的改變對這些5歲到12歲的孩子會造成什麼影響?
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員徐安琪認為,教練、家長們信奉了刻板、僵化的性別標準,一旦不合傳統認知就將男孩問題歸為「娘娘腔」,是一種粗暴的設定。
上海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汶蓉說:若是壓抑哭的表達,孩子會恐懼,會受到情感上的傷害,害怕時還不能哭,就會很茫然,身心會一直不安。「長大肯定是有缺陷的。」
也就是說,當父母違背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強行採用一些手段來改變,勢必造成孩子出現另一些問題。
會不會變得陽剛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卻不健康了。
有孩子在網上發帖,說,「想要逃跑,卻不敢回家」。另一個孩子說,弄一個記仇本,在上面記著媽媽的幾宗罪,每次被打罵就給媽媽扣十分。
這樣發展下去,不等孩子改變,母子都快決裂了,親子關係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孩子不是一件商品,更不是一件雕塑品,你想怎麼弄,Ta就能成為什麼形狀,他們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的個體。
有句話是,這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自然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想把孩子變成另一個孩子,變成自己想像中的模樣是不可能的。
父母更應該做的是理解孩子,在你眼中,他的萬般毛病,也許根本無傷大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聰明的父母會挖掘孩子身上的天賦,沿著孩子擅長的方向培養,他們將來一樣會成為人才。
有智慧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天才,愚蠢的父母把孩子養成廢材,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還要埋怨牌不好。
02 夫妻想要改變對方,導致感情破裂
老婆看老公不順眼,老公看老婆不順眼,想要改變對方的大有人在。
「你就是沒能耐,別人跟你同一天進的公司,人家現在都是部門經理了,你還是個底層!」「你看人家老婆,又漂亮又能幹,能賺錢能帶娃,你看看你,就帶孩子還唧唧歪歪!」
這些想必是很多人的心裡話,只不過是不好說出口。
本來兩個人是相愛而結婚的,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看另一半越來越不順眼。
時時刻刻都想改變對方,真是恨不得換個人。
《囧媽》裡,徐伊萬和張璐本是一對恩愛的夫妻,曾經攜手創業,同甘共苦,有過辛苦卻甜蜜的歲月,可是後來,徐伊萬就一心想要改變張璐。
他送給張璐的檯燈,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買的,一直以為張璐會喜歡。
直到離婚的時候,張璐說: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這個檯燈,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裏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契而不舍的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這就是問題所在,一方不會改變,他們會告訴你:我不是你想要的人。
每個人自出生開始,生活經歷,家庭環境,父母影響這些已經將一個人的性格,世界觀,處世方式都固定了,是很難通過另一個人的幾句話就改變的。
強行改變的結果就是,夫妻矛盾不斷,感情破裂,婚姻繼續不下去了。
所以,不要想改變對方了,因為不會有好結果。
03 與其改變對方,不如改變自己
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旁有一塊墓碑,上面有一段碑文是這樣寫的:
當我年輕時,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於是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所以我最後的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當我垂垂老矣,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會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這個人臨死的時候才知道,也許改變自己,才可以改變人生。
學過哲學的都知道,首先,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它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其次,外因的作用無論多大,也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一個人自己的認知、想法和決定只能是內因,而外部的一切,包括家人,工作,社會環境等都是外因,你只有通過改變自己的思想認知才能改變外部的一切。
所以,與其花費大把時間和精力在別人身上,不如花些時間用來提升自己,與其覺得孩子不夠好,不如自己先做個榜樣,與其覺得丈夫或妻子不好,不如先讓自己光彩照人。
只有你更好,更優秀了,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別人,當他們內心受到觸動,開始改變他們的認知和想法時,他們才可能改變他們自己。
結語
釋迦摩尼說: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真正優秀的人都是從自身做起,讓自己成為影響無數人的榜樣。
作者:彩虹墨水,關注我,來個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