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童木
眾所周知,如今生意越來越難做,很多行業甚至迎來的「關店潮」。尤其是今年,由於受到「黑天鵝事件」影響,不少商業都「雪上加霜」。然而日子仍要腳踏實地過下去,創業者們的熱情從未減弱;
不過面對層出不窮的風口以及高頻率的「優勝劣汰」,很多年輕人卻迷茫了,不敢輕易行動開店。
這種做法情有可原,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實體行業如今正在面臨轉型,很多人都認為是「馬雲害的」。不可否認,電商的崛起,徹底改變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心儀產品的同時,很多實體店自然會受到一定衝擊。
不過事無絕對,有一個行業就被認為「永遠不會被電商取代」——它正是美發行業。
根據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美容美髮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3500億元,增長速度依然穩健。而且隨著行業監管制度的完善和加強,美發行業在「陣痛」之後有望迎來一波爆發。
況且這一行業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經濟的脫穎而出,國內美發行業的前景始終被看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容美髮行業這樣一個朝陽產業,逐漸成為了大量相關鏈條的「晴雨表」。
不過說起美發行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兩個字——暴利。尤其是女生做頭髮,一次隨隨便便就要幾百元;而論其成本,經常被批「幾乎為零」。久而久之,美發行業成為「暴利」行業的代名詞,而且你還不得不為此買單;
因為頭髮必須理,而美發又屬於「一技之長」,均無法替代。於是,美發成了很多男男女女心中的「痛點」——既希望通過美發提升個人形象,又會對每次做完頭髮後的帳單感到「肉疼」。
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自己買一瓶染髮固發劑,一般只要幾十塊錢;然而一旦到了美髮店,一染一燙,幾天的工資就沒了,上千元一次也十分正常。
所以,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美發行業成為他們心中當之無愧的「暴利行業」,容不得半點反駁。不過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不易和苦衷,美髮業內人士對於外界眼光,就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據一位美發行業從業者介紹:平時一個500塊錢左右的項目,產品成本確實不高,一般只有50元左右,也就是說佔比10%。不過人工成本往往能夠佔到40%的比例,再加上房租、生活成本等,店內的時機利潤不到30%!
還有美髮業內人士表示:越是高級的美髮店,收費自然越高,畢竟人家提供的服務更專業,背後的付出顧客根本想不到;像進修學習的高昂費用,這些都可以算作間接投資,畢竟這裡又不是5元一位的路邊攤!
可能部分網友對業內人士的觀點「不屑一顧」,認為只是掩飾「暴利」而已;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對於很多小美髮店來說,他們的各項成本雖然相對較低,不過卻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客單價太低;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做高端美發的顧客太少,基本上都被上檔次的大店給搶了生意。
如果單純理髮:我們假設半小時可以剪完一位,單價20元,每天工作10個小時——即便不吃不喝不休息,一天滿打滿算也就掙400塊錢,一個月一萬出;如果扣除各項成本開支,一家門店的利潤根本不高,「性價比」甚至還不如很多上班族。
那麼大型美髮店就過得「滋潤」了嗎?顯然也不是。只要是大店,前期投入和後期運營的成本都會翻上好幾倍;而且大型美髮店中,員工人數眾多,無形中經營壓力倍增。正因如此,當你光顧大型美髮店時,基本上都會被工作人員「介紹業務」;
其實他們也是迫不得已,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根本不足以維持全店的正常運營。對於這樣的美髮店來說,如果做一次上千元的染燙,淨利潤或許真的還不到30%。
人們常說「旁觀者清」,而對於美發行業來說,或許只有業內人士才明白其中的艱辛。
不過美發行業終究靠的是「服務」,服務質量高的話,消費者對於價位也更容易接受;至於那些在價格中暗藏「套路」、最後又胡亂加價的商家,只能說逃不了被市場淘汰的結局。
在你們大家看來,美發行業屬於暴利行業嗎?
本文由柒零財經觀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