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誰都無法阻止聲波的流動一樣,音樂的傳承和影響早在網際網路誕生前便放射性地四散。
即便是二戰後百廢待興的德國,也受到戰勝國「愛之夏」運動的感召,從60年代末開始,一批德國年輕樂隊將美式迷幻與德國骨子裡特有的冰冷律動感結合,衍生出隨後被稱為Krautrock的德式迷幻前衛搖滾。
Krautrock這個帶有貶義的名詞誕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被歸屬其中的那批樂隊對此都不以為然, Kraftwerk,Can,Faust,Guru Guru,Tangerine Dream,NEU!,Klaus Schulze等Krautrock代表性的樂隊,互相間風格差異極大,但共性均表現為長時間的即興,以及,突破固有形式和聲音的局限。
Krautrock對後世的新迷幻、噪音搖滾、實驗搖滾等風格流派的影響已無需多言,隨著聲波的彌散,四五十年後,這樣實驗、先鋒性、「高酸度」的聲音終於傳至中國——正是在盛產酸菜的東北,一支來自吉林長春的即興搖滾樂隊粗糙影像,將在蝦米上閒晃的我又帶回了那個飛在太空的70年代。
左起依次為:吉他手 郭瑞帥、鼓手 王玉濤、貝斯手 姜灝
當偶然發現這么正的聲音竟來自一支國內的樂隊時,興奮之餘,好奇也冒了出來。這股好奇引著我們邀請粗糙影像來到北京,於8月31日在胡同深處的黃昏黎明俱樂部(DDC),與三支同樣值得深挖的北京樂隊:白虎、致命搖籃死、Sleeping Dogs共同交流演出。
(更多演出信息請戳海報了解~)
在這場名為「迷幻赤縣」的現場到來之前,我們已迫不及待地和粗糙影像聊了起來,在長春這座偏離獨立音樂場景之外的城市裡,緣何誕生出如此純正又罕見的Krautrock之聲? 這樣的聲音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粗糙影像是如何組建的?
Gt(郭瑞帥):粗糙影像樂隊組建是在2016年初,那個時期之前,我們三個曾是另一支搖滾樂隊的成員,前樂隊在2015年7月11日的瀋陽專場後畫上了句號。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們三個人對下一步的打算很模糊,想要繼續又不知道如何開始。那段時間梅哥(梅志勇)給了我們很多鼓勵和建議,在他的影響和推薦下,我們有幸聽到了一些德國Krautrock音樂和紀錄片,隨後我們仨開始嘗試進行了即興演奏和排練錄音。
確定方向後,我們用了【粗糙影像】這個名字作為樂隊代號。2016年4月24日 在長春Fuzzbox完成了第一場屬於粗糙影像的小型即興聲音實驗專場,在那以後我們決定,要用這種更隨性而自由方式來體會和表達音樂。
以粗糙影像為名的第一場演出
Bass(姜灝):的確,在上一支樂隊解散後,我們停滯了一段時間。梅志勇給我們推薦了很多酸泡菜的樂隊,還有一些比較老的後搖和日本的迷噪樂隊。我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世界。
樂隊的名字是我起的,關於這個名字我們沒有完整的解釋。只是因為,在音樂中,「畫面感」一直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元素,是很自我的一種感受。就像每個人的夢,永遠都不會一樣。我們不知會發生什麼,也不想定義什麼,只想讓未知一直發生下去。
Dr.(王玉濤):歷史遺留問題,舊的結束,新的開始。
你們來自長春,能否簡單介紹一下長春這座城市的獨立音樂場景,是否還是以重型音樂為主?像你們這樣的迷幻、實驗類的樂隊還有哪些?
Bass:據我所知長春本地的原創樂隊似乎並不多,有點青黃不接的跡象。但我們幾個都不太關注這些,平時生活狀態比較閉塞,所以我這個回答並不客觀準確。我只是從長春本地排練室的角度去分析的。
長春本地只有兩三家營業性質的排練室,livehouse也只有兩家,就我們接觸的人來看,並沒有人在玩這個東西。有重型,後搖,流行之類的,很多都是校園樂隊。迷幻、實驗類的基本沒有。
粗糙影像2018江南巡演杭州現場
長春甚至整個東北給國人印象就是「接地氣」,是什麼會影響你們玩迷幻/Krautrock這麼「不接地氣」的音樂?
Bass:我覺得並不是東北人接地氣,而是任何能展現給大家並能廣為流傳的文化,都算是接地氣吧。至於我們能玩這個,純屬巧合。幾年前認識了盤踞在長春搞噪音的梅志勇,給我們推薦了很多從沒聽過的東西,並強行摧毀了我們的一些生活狀態。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
你們眼裡長春哪兒最好玩?如果我們去長春旅行的話,能否找到些特殊的地點或體驗?
Bass:還是我之前說的,我們三個生活狀態比較閉塞,沒去過幾個地方。而且我和吉他手並不是長春本地人,鼓手是,但基本也是個路痴,哪也不知道。
被商業開發的一些地方就不說了,基本到哪都一個樣。
之前梅哥帶我們去的二手市場不錯,在老城區。
就個人來說,我自己比較喜歡觀察人群,老城區的人江湖味很足,眼中少有麻木。有的很熱情,有的很兇,有的一看就是騙子,總之不會讓人覺得乏味。
Dr.:我是長春土著,但也因為在這個城市太久,所以沒什麼新鮮感了。導致聽到這個問題時一下子還真回答不上來,感覺這個城市也像整個東北的經濟一樣,萎靡不振,沒啥亮點。
粗糙影像 2018江南巡演義烏站隔壁酒吧試音現場
你們是如何與梅志勇結識的?和他發生了哪些故事?
Bass:他是我們之前樂隊主唱帶來認識的,開始總來店裡玩,後來給我們一起動手裝修了一間很酷的排練室。
在音樂上,會強行的灌輸我們一些東西,基本否定我們原有的一切。
他是一個生活狀態很狂躁的人。行動力很強,需要不停的幹活,工作。跟我們仨完全不一樣,我們仨習慣了懶散的生活狀態。
有次我們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就是開車在地圖上亂走,隨便找一些有山有水的地方,路上隨便找一些人家吃飯,住宿。
還有次半夜一點多帶我和吉他手去一間廢棄工廠,去點火把,拍照什麼的。
諸如此類吧,他讓我知道除了玩音樂的時候,平時的生活也可以過的很有意思。
Dr .:志勇這個人,就像他的演出形式一樣,挺噪的一人。對我來說,他是那種多日不見會想,見到了又會嫌他太鬧。網上不是總說有趣的靈魂麼,他應該算一個了,對我們幫助和啟發都很大,也是導致我們仨玩上現在這種風格的罪魁禍首吧。
兩年前你們在北京的首次演出也是梅志勇從中牽線,和R.P.C.絞肉機、葉破、丁昕共演的「噪音星期一」,那次演出包括北京的地下音樂場景給你們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這次再來北京演出會有哪些期待?
Bass:那次不只是第一次去北京,也是我們第一次去外地演出。我的感受就是放不開,緊張 。沒法把最好的狀態拿出來。說實話在那之前我們好像沒有接觸過外面的音樂人,那次出去一切都是新奇的。
上次和我們一起演出的都是比較純粹的實驗音樂,這次去北京我看到有三支形式和我們相似的樂隊,能一起演出還是很期待的。
可以聽出來樂隊三人都有很紮實的器樂基礎,你們各自的音樂歷程是什麼樣的?
Bass:我和吉他手很早就認識,受他影響比較多。從小我倆生活在一個挺小的縣城,那時候又沒什麼玩的,他在幫家裡幹活的閒暇就彈琴。我記得那時候晚上就在他家店門口,整條大路都是他和朋友幾個彈琴的聲音,我放學就會去看,放假也會去。就這樣認識的。
在他那我聽到了國外的搖滾樂,有了網絡之後就開始不停的看國外樂隊的視頻,下載一些音樂聽,買兩本教材就開始練琴了。
鼓手是科班出身,大學就是這個專業。
為什麼會選擇做一支純即興的樂隊,即興對你們的意義是?如果有人提出: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在演出中純即興是對演出和觀眾的不尊重,你們會如何回答?
Bass:還是自然而然。我們仨沒有什麼創作能力,或者說是沒有完成創作的能力。也不想去創作什麼。那要玩音樂的話,就是即興。這樣的狀態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也許有天會變成其他的樣子,但現在,就是現在。就像我們在排練的時候,不會著急在音樂中起什麼變化,該變化的時候,自然就會變化了。
你說的問題,我不知道該回答什麼。如果有人問,就意味著他對這件事已經有了自己的定義和觀點。而我的答案,就在音樂中。
更多試聽,可至蝦米搜索「粗糙影像」
粗糙影像獨一無二的即興現場
就在8月31日北京DDC
當晚,還將有三支神秘的北京獨立樂隊與粗糙影像共同交流演出:白虎,致命搖籃死,Sleeping Dogs——這三支樂隊均與獨立名廠兵馬司唱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成立於2011年的致命搖籃死由Birdstriking樂隊主唱何凡和前Chui Wan樂隊的劉心宇組建,新近成立的白虎更可謂是匯聚了眾多「明星樂手」的超級樂隊,至於慵懶低調的Sleeping Dogs則由劉心宇、李子超和來自Boild Hippo煮河馬樂隊的阿炳組成。
(這三支樂隊的成員們可謂來頭不小,關係有多錯綜複雜請戳開看大圖▲)
致命搖籃死作為這三支樂隊中成立最早的一組,卻已久未登臺——在今年6月為美國後朋克樂隊Protomartyr中國巡演擔任嘉賓前,他們已闊別舞臺近四年,沉寂多時後歸來的他們,現場令人尤為期待。
(致命搖籃死)
去年底,Sleeping Dogs在fRUITYSPACE的跨年夜中獻上首演,之後卻稱將之前的作品盡數刪去,推倒重來後的新歌究竟什麼樣,除了樂隊三人外就只有來看這場演出的你們知道了。
(Sleeping Dogs)
前不久,初生的白虎在北京、上海初試啼聲,穩健的台風和紮實的器樂編配便已為他們吸引到不少關注,而當人們發現美國傳奇迷幻樂隊The Brian Jonestown Massacre的成員Ricky Maymi竟跑來中國加入了白虎,這隻從仙界降臨凡間似虎非虎的猛獸周身自帶的迷霧愈加神秘莫測。
(白虎)
三支匯集了北京獨立音樂領域眾多好手的迷幻新聲,將在這個夏末在京城迎接從東北而來的德式迷幻即興樂隊粗糙影像,共同在藏身胡同深處的黃昏黎明俱樂部(DDC)帶來一場名為「迷幻赤縣」的演出交流現場。至於究竟什麼是「迷幻赤縣」,身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想必都已有所體會。
時間:08月31日 20:45-23:30
藝人:粗糙影像 Rough Image
致命搖籃死 Deadly Cradle Death
白虎樂隊 Baihu
Sleeping Dogs
場地:黃昏黎明俱樂部 Dusk Dawn Club
地址:東城區美術館后街山老胡同14號
一場迷幻即興之夜,正等待你的加入。
更多精彩內容
盡在《Q》雜誌中文版八月刊
掃描二維碼,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