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殺手的最佳證據:一個被稱為「中等質量」的黑洞

2020-12-27 賊有趣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殺手的最佳證據:一個被稱為「中等質量」的神秘的黑洞,它撕裂了一顆離它太近的任性的恆星,從而暴露了它的存在。

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5萬倍,比位於大型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數百萬或數十億倍太陽質量)要小,但比大質量恆星坍縮形成的恆星質量黑洞要大。

這些所謂的中等質量黑洞(IMBHs)是黑洞演化過程中一個長期尋找的「缺失環節」。儘管還有其他一些IMBH候選者,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新發現是迄今為止宇宙中黑洞的最有力證據。

它利用了兩個X射線天文臺的強大力量以及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敏銳視野,最終鎖定了這隻宇宙怪獸。

這幅圖描繪了一場宇宙間的謀殺。一顆恆星正在被一個包含數萬個太陽質量的黑洞的強大引力撕碎。恆星殘骸在黑洞周圍形成了一個吸積盤。來自超高溫氣體盤的X射線光提醒天文學家黑洞的位置;否則它就會潛伏在黑暗中。這個神秘的物體被歸類為中等質量黑洞(IMBH),因為它比位於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要小得多。因此,IMBHs大多是靜止的,因為它們吸的物質不多,而且很難找到。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提供了證據,證明IMBH存在於一個稠密的星團中。星系團本身可能是矮星系的簡化核心。

圖片來源:NASA, ESA and D. Player (STScI)

「中等質量的黑洞是非常神秘的物體,因此仔細考慮並為每個候選黑洞提供不同的解釋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哈勃望遠鏡為我們的候選黑洞所做的。」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新罕布夏大學的林大成說。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3月31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這個發現的故事讀起來就像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故事,需要一絲不苟、一步一步地構建案件,才能抓住罪犯。

林和他的團隊使用哈勃望遠鏡追蹤了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航天局(歐洲航天局)X射線多鏡任務(XMM-Newton)的線索。2006年,這些衛星探測到了強大的X射線耀斑,但無法確定它是起源於我們銀河系的內部還是外部。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一顆恆星在過於接近一個引力強大的緻密物體(如黑洞)後被撕裂造成的。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名為3XMM J215022.4055108的X射線源並不位於星系中心,而星系中心通常是大質量黑洞居住的地方。這使人們相信IMBH是罪魁禍首,但首先必須排除X射線耀斑的另一個可能來源: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的中子星,在加熱到非常高的溫度後會冷卻下來。中子星是恆星爆炸後的殘餘物。

哈勃太空望遠鏡對準了X射線源,以確定其精確位置。高解析度的深空成像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X射線並非來自我們星系中的一個孤立源,而是來自另一個星系外圍的一個遙遠而稠密的星團——這正是天文學家期望發現IMBH的地方。哈勃(Hubble)先前的研究表明,星系中心的黑洞的質量與該星系的中央隆起成正比。換句話說,星系質量越大,黑洞質量就越大。因此,3XMM J215022.4055108所在的星團可能是一個低質量矮星系的剝離核心,該矮星系由於其與當前更大的星系宿主的密切相互作用而受到引力和潮汐的幹擾。

天文學家已經找到了被稱為「中等質量」的神秘的黑洞的最佳證據,它撕裂了一顆離它太近的恆星,從而暴露了它的存在。這一令人興奮的發現打開了一扇門,有可能會有更多的恆星潛伏在黑暗中,等著被離得太近的恆星發現。

來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IMBH尤其難以發現,因為它們比超大質量黑洞小且活動性低。它們沒有現成的燃料來源,也沒有強大的引力來吸引恆星和其他會產生X射線光芒的宇宙物質。天文學家必須抓住一個正在吞噬恆星的黑洞。林和他的同事們對XMM-Newton數據檔案進行了梳理,搜索了成千上萬的觀測結果,找到了一個IMBH候選者。

被撕碎的恆星發出的X射線使天文學家們得以估算出黑洞的質量為5萬個太陽質量。黑洞的質量是根據X射線光度和光譜形狀來估計的。「這比以往只使用X射線發光度來確定IMBH候選星系要可靠得多。」林說,「我們之所以可以用光譜擬合來估計我們的天體的IMBH質量,是因為它的光譜演化表明,它一直處於熱光譜狀態,這種狀態在恆星質量的黑洞的吸積中很常見,也很容易理解。」

這張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確定了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的位置,它的質量是太陽的5萬倍(比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要小得多)。這個黑洞被命名為3XMM J215022.4055108,用白色的圓圈表示。這種神秘的黑洞首次被發現是在一顆恆星被黑洞捕獲並摧毀時,恆星釋放出的熱氣體釋放出的x射線。哈勃需要在可見光中精確定位黑洞的位置。哈勃的高解析度深空成像顯示,黑洞位於一個密集的恆星群中,遠在我們的銀河系之外。星系團位於圖片中心的星系附近。看起來較小的背景星系似乎散布在圖像周圍,包括一個正面的旋臂就在中央前景星系的上方。這張照片是用哈勃先進的巡天照相機拍攝的。

來源:NASA, ESA and D. Lin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這個物體並不是第一個被認為可能是中等質量黑洞的候選者。2009年,哈勃太空望遠鏡與斯威夫特天文臺(Swift observatory)和歐洲航天局(ESA)的XMM-Newton合作,確定了位於銀河系ESO 243-49邊緣的被稱為IMBH(稱為HLX-1)。它也位於一顆年輕的藍色恆星團的中心,這可能是一個被剝奪的矮星系核心。X射線來自黑洞周圍的熱吸積盤。林說:「主要的區別在於,我們的目標正在撕裂一顆恆星,這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而不是人們經常認為包括HLX-1在內的先前候選者的恆星質量的黑洞。」

發現這個IMBH後,可能會有更多的黑洞潛伏在黑暗中未被發現,等待著被一個離得太近的恆星暴露。林計劃使用他的團隊已被證明成功的方法繼續進行細緻的偵探工作。許多問題有待回答。IMBH是否會產生超大質量黑洞?IMBH本身如何形成?密集的星團是他們的最愛嗎?

哈勃太空望遠鏡是NASA與ESA(歐洲航天局)之間國際合作的項目。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負責管理該望遠鏡。位於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的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STScI)負責哈勃的科學運作。STScI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天文學研究大學協會為NASA運營。

相關焦點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 黑洞再添新成員!首個中等質量黑洞被發現,它讓科學界轟動
    :在距離地球70光年之外的地方,一個中等質量黑洞出現在那裡。簡單來說,就是質量小於太陽的100倍。 不過,宇宙中總是會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比方說前段時間,在距離地球70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就發現了一個本不該存在的黑洞,它的質量超過了太陽的100倍,但是卻遠沒有達到超大質量黑洞的標準,它究竟是什麼?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這項由超過1500名研究人員參與的引力波探測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 2020年,天文學家發現了這10個巨大的黑洞,其中一個很詭異
    Buonanno, and the SXS Collaboration) LIGO及其歐洲同行的處女座通過引力波觀測黑洞,當巨大的物體振動時,會在時空中產生巨大的波紋。這些設備已經獲得了大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但是在五月份,合作方宣布已經探測出迄今為止最大的黑洞碰撞,是由一個85倍和一個66倍於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碰撞而形成的,此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 一個超大型黑洞失蹤了,天文學家正在尋找它
    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下落的謎團已經加深了。儘管在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哈勃太空望遠鏡上進行了搜索,但天文學家沒有證據表明可以找到一個這樣的黑洞,估計該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30億至1000億倍。
  • 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虎嗅網
    實際上,目前已有不少間接的觀測證據暗示著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在理論上,大種子黑洞支持者認為,由於黑洞的質量生長有速度極限,宇宙學結果認為宇宙早期就應該有很多超大質量黑洞,它們應該是由大種子黑洞成長而成的。這些大種子就包含中等質量黑洞。但這種假說還沒有相對直接的觀測證據。
  • 天文學家從早期宇宙中發現巨大的星系盤
    在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探測到了潛伏在宇宙中遙遠角落一個古老而巨大星系盤發出的光。這道光大約花了125億年的時間才到達地球上 ,這意味著這個星系盤在宇宙大爆炸後大約15億年左右形成,也就是宇宙最早的時候。
  • 2020年十大黑洞的發現
    引力波是由大質量物體振動引起的時空結構的巨大波紋。Virgo處女座引力波天文臺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然而,今年5月,Virgo處女座團隊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的黑洞碰撞。這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是太陽質量的85倍和太陽質量的66倍,它們碰撞融合成一個質量是太陽142倍的黑洞。這一發現除了打破原有記錄外,也是在所謂的中等質量黑洞「禁區」內的首次發現。
  • 一個不到0.1秒的信號 或能幫人類釐清黑洞成長歷史
    9月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與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攜手探測到了一個約為142倍太陽質量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科學家首次探測到中等質量黑洞。據悉,該黑洞由兩個質量約為85倍太陽質量和6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併合而來,其損失的等同8倍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宇宙中擴散開來,引領著我們發現了這一「不可能存在的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
  • 天文學家發現年齡最大的黑洞:16億倍太陽質量,距地130億光年
    1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30.3億光年的暗角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它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這項發現是在本周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 237 次會議上宣布的,它有助於闡明古代宇宙的環境。 據悉,該類星體被命名為J0313-1806,來自於宇宙大爆炸6.7億年時。自此,J0313-1806 代替J1342 + 0928成為新的最古老黑洞記錄保持者,後者於2017年被發現於宇宙大爆炸 6.9 億年時誕生。
  • 為什麼天文學家把黑洞內部的奇點描繪成一個『甜甜圈』
    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4年前,兩個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被科學家「捕捉」到,成為科學界的一個裡程碑事件,人類開始「聽」到黑洞。
  • 2019年黑洞最大的發現,其中科學家發現黑洞噴出不明飛行物
    但是,這些宇宙殺手可能還有更多故事。黑洞實際上可能是星系生命的引擎。根據11月的一項研究,黑洞在進食時也會在宇宙中發出灼熱、湍流的氣體的氣泡。研究發現,這種熱等離子體可能保持星系的活力,否則這些星系會冷卻和死亡。另一項發表在5月的研究發現,黑洞發出的輻射可以為外星生命提供動力——只要它存在於離星系中心不遠、離星系中心不過太遠、離星系中心不過近的「金髮姑娘地帶」。
  • 刷了一整天的黑洞,到底是怎樣一個宇宙巨獸?
    1939年,奧本海默和斯奈德發現球對稱的大質量恆星在其核能耗盡後會在引力作用下直接塌縮向中心。1958年,芬克爾斯坦作出了突破性貢獻,發現在史瓦西半徑(黑洞的一個特徵半徑,也叫引力半徑或事件視界)之內,任何粒子和光都無法逃離黑洞。因此,從大約1963年開始,史瓦西解對應的天體開始被稱為黑洞,尤其是在1967年被普林斯頓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採用後,「黑洞」這個詞變得廣為流行。
  • 天文學家現在知道「怪物」黑洞是如何誕生的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最極端的實體之一,但天文學家們離了解這些巨型怪物的起源又近了一步。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一個鮮為人知的時代,被稱為。直到現在,人們還不知道這些黑洞是如何變得如此巨大的,它比我們的太陽大了10萬倍。
  • 人類首次神秘拍到黑洞到底看到了什麼?首個中型質量黑洞:是太陽的...
    人類探測到首個中等質量黑洞:是太陽的142倍 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研究顯示,約70億年前,質量分別為太陽的66倍和85倍的兩個黑洞,在發生激烈碰撞後,形成了一個新的中等質量黑洞。這也是人類迄今探測到的首個中等質量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目前已知最遙遠的類星體J0313-1806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遙遠的類星體。這顆類星體被稱為J0313-1806,它是如此的遙遠,觀測到它現在的狀態時,相當於宇宙誕生只有6.7億年歷史時的樣子。這一發現為全世界的科學家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讓他們了解早期宇宙中大質量星系及其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 揭開「黑洞之王」的神秘面紗
    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11月28日凌晨,我國科學家宣布:依託我國自主研製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成功「活捉」一「黑洞之王」——這顆在銀河系內發現的恆星級黑洞,大小為太陽質量的70倍,距離我們約1.5萬光年。恆星級黑洞中的這顆「小霸王」黑洞,其質量超乎科學家們的想像。「這是一個非凡的發現,它將迫使天文學家改寫恆星級黑洞的形成模型。」專家們表示。
  • ESO發現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和其他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只有1000光年的黑洞。該黑洞比迄今發現的任何其他黑洞都更接近太陽系,是肉眼可見的三星系統的一部分。研究小組利用智利埃索拉希拉天文臺的MPG/ESO 2.2米望遠鏡跟蹤兩顆伴星,找到了這一隱形物體的證據。
  • 142倍太陽質量!科學家發現迄今質量最大的黑洞
    2020年9月2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與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gro)共同宣布他們利用引力波探測到一個質量為142個太陽的黑洞。這是科學家首次探測到質量介於100個太陽到1000個太陽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也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利用引力波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