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打架鬥毆的情況,在成都時有發生(才怪)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太古裡和春熙路的消費人群互相看不順眼的情況呢?
我閒著沒事,從各個方面給各位看官做了一個對比。
裝修建築
眾所周知,春熙路的建築主要是以經典的高樓為主,劃分出不同的樓層區域,表面平淡無奇,內裡包羅萬象。
其中包括:負一二樓擠得人山人海的小吃餐飲、正一二三樓像菜市場一樣的日用品和高端淘寶店、以及遍布各個高樓層的網紅下午茶餐廳和各種休閒娛樂場所。
而太古裡則多以獨棟低樓層建築為主,在高樓林立的市中心裡顯得別具一格。
其中包括:同樣包羅萬象但卻猶如迷宮一般的負一樓、旨在提升B格的噴泉與水霧,以及隔了老遠仿佛有社交恐懼症一樣的獨棟建築。
基本滿足了都市麗人們的裝B需求,除了貴,沒毛病。
逛街人群
春熙路一直在致力於踐行它的定位——老少皆宜,在這裡,你可以看見世間百態:
從穿著漢服的小姐姐,再到濃妝豔抹的小哥哥;從穿著「我愛熊貓」親子裝的一家三口,再到商場裡蹭空調的嬢嬢;從唱著「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的街頭藝人,再到「美容美髮了解一下」的路邊小哥……
在春熙路,只要你不當街裸奔,沒有人會多看你一眼。
而太古裡曾經火遍全國的街拍行為,則很好的勸退了不少低調的群眾,只留下了穿的千奇百怪,美的卻無比雷同的俊男靚女們,用冷酷的表情和氣場走出國際T臺的感覺。
在太古裡,你的表情再不屑,店員也不會多看你一眼。
服務態度
春熙路店鋪裡的店員總是能讓我感受到如沐春風今天的風兒有點喧囂般的熱情,手裡的玩具噼裡啪啦的不停鼓掌,讓我不禁回想起,上一次遇見這種場景,還是小學時喜歡我的小男孩企圖通過吵鬧來吸引我的注意。
一條「全場六折(起)」的橫幅,又或者是一張「第二件1元」的海報,就能讓在場的所有女生淪陷。
在春熙路,沒有人能拒絕店員的盛情。
而太古裡的店員雖然對你愛搭不理,但當他們朝你走過來時,卻能逼得每個人演技大爆發:
「這件衣服的布料我不是很喜歡,放回去吧」
「這個包的走線可不太細緻啊,唉算了」
「今年的新款怎麼還不如去年的呢,真是的」
在太古裡,如何優雅地只看不買是每個女生的必修功課。
商品購買
同一個品牌的同一個產品,在不同的地段卻能給人不同的體驗感。
比如每逢周末,春熙路上的某悅詩風吼,再小清新的配色也擋不住成為綠色菜市場的結局,再比如某衣庫,踏進店門之前就得做好殺進人海與宅男搶購的準備,畢竟每一件衣服上都有至少5雙手。
而太古裡的門店字典裡則從來不存在「擁擠」這個詞,不過人少也是有弊端的,比如當店員比顧客還多的時候,你的錢包將無處可逃。
春熙路坐擁新貴IFS,靠一隻熊貓就能吸引一大批遊客前來打卡。
而太古裡則緊緊抱住大慈寺的大腿不放,憑藉這樣一張「歷史名片」,同樣是一份重磅景點誘惑。
零售數據
從數據來看,太古裡與春熙路派出戰的代表商場IFS,在2019上半年的成都購物中心業績中都表現的很搶眼,營業收入打成平手,都為33億元。
仔細想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參與過33億大項目的人呢。
寫在最後
雖然大家總是調侃成都人說「總有一群不上班的人在逛春熙路」,但其實喜歡逛街這件事兒,從古代就已經開始了,最典型的證據就是《清明上河圖》。
所以!不能老說我們太閒喜歡買買買!這是中國傳統文化!
而且春熙路和太古裡一同作為市中心的扛把子,為什麼一定要分個高低呢,大家一起走花路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