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成都的春熙路是在去川西的路上,無論是從導遊的嘴裡或者是驢友的交談中,總能聽到一些關於春熙路的點點滴滴。
好奇害死貓,從川西回成都後就想去看看這是個什麼地方?於是抽了半天的時間逛了一圈,回來還不忘對表妹吐槽說「春熙路也不過如此」,表妹道「春熙路是看美女的地方,你卻去看風景」,難道我去看了個「假」的春熙路?
事情還得從頭開始說起。
印象春熙路
這天一踏入春熙路就像進入了城市森林,敦實高大的建築鱗次櫛比,繁華程度自不必說。同樣是大都市,如果拿成都和上海比較,一個是艾菲爾鐵塔一個就是神女峰了。
走在春熙路上感覺自己很渺小,巨大的外牆帷幕,密密麻麻的彩色商鋪名稱讓人應接不暇。那天天氣特別好,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城市顯得特別明亮。聽表妹介紹過,夏天城都的天氣特別有意思,四川的雨水多,但是大部分雨水下在晚上,白天的成都依然明麗清新。
春熙路上最醒目還有代表性的是這個想翻牆而過的大熊貓,呆萌呆萌的樣子神態逼真而又切入了城市主題,讓人過目不忘。順著它的眼光向下看,一條盤成「又」字形的大白蛇吐著蛇信子俯視在大廈前,難道大熊貓是被這條大蛇驚嚇成這個樣子?
雖然是下午2點多鐘,路上逛街的人很多,可能是星期天的原因,商鋪前聚攏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挑選、購物大部分是年輕人,想來這裡的價格不菲,也沒什麼要買,我就不去湊熱鬧了。
行到十字路口,拐進「總府路蜀都大道」,「同仁堂」大紅樓閣雕花的店面特別顯眼,在成都不缺個性的建築與商鋪,有容乃大應該是這個道理吧。
我有一下午的時間不急著趕回去,然後順著大道向前走,前面就是「春熙路北段」步行街,這裡是個商業廣場,四通八達,成都有名的美食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逛了一段距離也不知道在哪裡?有路就走,有彎就拐,滿眼的花裡胡哨廣告字幕與高樓林立的大道。
春熙路一直是城都最繁華的地段,40年代初的春熙綢緞莊、達仁堂的藥店、戲園子的春熙大舞臺以及五芳齋的面點店等等老字號,在這裡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見到一個賣冰激凌的老外,將冰激凌掛在棍子上,在買冰淇淋的女孩周圍轉一圈,就成了會飛的冰淇淋。冰淇淋十元一支,創意雖好但有點坑爹,見我在旁邊照相,老外很大方,擺出造型讓我拍,看了一會我走了,還聽到他的吆喝聲,我是不是應該照顧照顧他的生意?畢竟他是那麼配合做我的模特。
路邊有賣城都老冰棍的小販,步行街上成雙成對的情侶以及太陽傘下休息的行人,好安逸哦!
都市裡的太古裡
回到了春熙路不知道應該去哪裡,然後遇到一個美女打聽一下附近哪裡有好玩的地方,第一次聽到太古裡就生出了好奇心,順著美女所指的方向前往,原來在繁華的大都市裡藏著一個這樣安靜的地方。
走進了花壇錦簇的路口,炫彩廣告牌下有浩瀚星空的油彩3D地畫,彩虹色的休閒娛樂場,深灰色流線型造型的路標「太古裡」就豎立在那裡。
太古裡位於紗帽街,與周圍時尚的都市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池清水將繁華都市的喧囂隔離在這裡,形成一個獨特的分水嶺。
太古裡以仿古建築為主,灰色調子是它的主題,簡單與大氣、時尚相融合,建築群密集,有許多的小街小巷,每一處卻又有獨立的個性,簡單不單調,大氣不缺婉約,有種走進來就走進了寧靜的深處,只想品一杯茶,放緩一段行程,來段午後的暫停時光,慢慢的體味生活。
大慈寺
大慈寺是隱於太古裡的一座寺院,仿佛與都市隔絕,卻又眷顧著紅塵裡的俗事,是許多市民來此祈福、祈壽的地方。
紅牆灰瓦的大慈寺像個著袈裟的僧人,莊嚴而醒目,瓦梁上雕有雙龍戲珠和大肚的彌勒佛,兩邊各有一排四大天王及天庭的文臣武將,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封神榜人物?紅牆上有雕花的圍邊及騎著麒麟獸的門神,它和佛教的寺廟不同,更接近民間的傳說。
進入寺院有許多的獅、虎、龍的塑像分立在寺院各個主要的地方,應該是起鎮邪的作用。香爐上的香火不多,對面有裝飾著壁畫的禪院,許多人在這裡駐足拜上一拜。
院中有兩本石雕的大書,走近一看不是佛經,卻是兩本關於生肖文化,看來這寺院是特別的接地氣。
在每個寺院的屋脊上都會看見石雕的龍,雕刻工藝精湛,圖像繁密有致,看得最多的是雙龍戲水或是龍鳳呈祥。凡是和福、祿、壽有關的東西,大部分會集中在這裡展現。
最有文化底蘊的是紅漆、青漆木門窗,雕刻的花卉即佛教事物用金粉裝飾,富麗堂皇又讓人賞心悅目,可謂是匠心之作讓人感嘆。
只是偌大個院子沒看到進出的僧人,滿寺院都是遊玩的遊人,我不信佛只能用遊人的眼光膜拜這一切。
半天的時間過得特別快,逛累了就到太古裡路口的地下商城去犒勞一下半飢餓的胃。這裡的東西真的不便宜,12元吃了一碗豆腐腦和16元一份的香酥雞柳肉鬆煎餅,人還特別多需要排隊,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吃著美食,確實是我今天最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