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既不出錢也不出力,你還會給他們養老嗎?聽聽60歲大媽怎麼說

2021-01-20 情感師小楊

最近小楊收到了一位粉絲的私信,這條私信的內容如下:小楊,你好!我和丈夫結婚十年了,我們兩個人有一兒一女。雖說現在的日子過得還可以,但在早些年,我的生活可謂是生不如死。我和丈夫剛結婚的時候,沒有什麼錢,那時候我還懷著孕,也沒辦法出去賺錢,丈夫一天打好幾份工。後來丈夫就想著讓婆婆來照顧我一段時間,但是婆婆竟然說自己沒時間,就這樣拒絕了丈夫。後來,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我又要去上班,沒時間接送孩子上下學,我就想著讓婆婆來縣城裡和我們同住,也能幫我們接送一下孩子,但是婆婆還是拒絕了我。再後來我和丈夫要買車,資金不足,想借點公婆的錢,公婆又說自己沒錢。小楊你說,公婆對於我們的生活,既不出錢也不賣力,我還要給他們養老嗎?

以上就是這條私信的全部內容

了。針對這位粉絲的問題,小楊也採訪了一位60歲的大媽。在本期節目當中,咱們不妨聽聽這位大媽是怎麼說的。

我覺得兒子和兒媳在生活上有困難,公婆是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的。畢竟如果兒子和兒媳剛結婚,各方面都不穩固的話,是無法把日子過好的。作為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夠過上好日子。倘若在兒子和兒媳最苦難的時候,公婆都不施以援手的話,那這樣的父母可謂是相當不負責任了。在我看來,兒子和兒媳在年輕的時候,公婆對於兒子與兒媳的生活,既不出錢也不出力的話,那麼到了公婆老了的時候,兒媳對於養老這件事也是佔有主動權的。未經他人苦,莫勸人大度,公婆在年輕的時候,對於兒子與兒媳的生活不管不問,那麼在公婆老了以後,兒媳也有權利選擇到底要不要給公婆養老。

以上就是一位60歲大媽的說法了。其實在小楊看來,兒子與兒媳在年輕的時候遇到了困難,公婆是要給予兒子兒媳一些幫助的。雖說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你在兒媳遇到困難的時候,選擇對兒媳置之不理。那麼等你老了以後,兒媳又怎麼會和你冰釋前嫌,選擇給你養老呢?

相關焦點

  • 公婆到底應該什麼時候開始養老?聽聽這3個兒媳婦都怎麼說
    當代社會,中年女人是最累的一批人,她們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有的還和丈夫一起背著房貸、車貸,在生活的壓力下,很多女人都有焦慮傾向,不敢生病,也不敢辭與此同時, 中年女人家裡的公婆大多到了退休的年齡,在這種情況下,公婆到底應該欣然養老、安度晚年呢?還是繼續發揮餘熱,為支持兒子媳婦的小家再貢獻一份力量呢?聽聽下面這3位媳婦都怎麼說。
  • 「帶孫子不出錢不出力,不用你養老!」一位63歲高情商老人不贊同
    60歲的李阿姨晚年生活過得很瀟灑,退休以來,她和老伴旅遊的腳步已經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外出旅遊的時候,不是去老年大學就是去跳廣場舞。李阿姨說:「辛苦了一輩子,總算可以盡情地放鬆放鬆了。」能有這麼自在的晚年生活,李阿姨總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幫兒子帶孫子,她一天孩子也沒帶。為此,李阿姨直接和兒子兒媳說:「帶孫子不要指望我,我既不會出錢,也不會出力。
  • 我們快60了,想搬去兒子家養老,兒媳婦卻說房子是她的不讓我們住
    因為家裡窮,兒子結婚時我們沒買房,也沒給彩禮,兒媳的父母出錢在西安辦了婚禮,還全款買了房子、車子和車位。我們很開心兒子找了這麼好的媳婦,現在我們也快60了,想搬去兒子家養老,兒媳婦卻說房子是她的不讓我們住。
  • 公婆不管孩子不出錢,合情合理嗎?3個兒媳說了心裡話
    那麼公婆不幫忙帶孩子,也不出一分錢,合情合理嗎?看看這三個兒媳怎麼說?張女士:理論上合情合理,孩子是自己的,既然能生自然也要能養,可中國是人情社會,養兒防老的觀念,一直延續至今,倘若公婆一點不付出,將來要兒媳婦孝順有點難。我公婆有兩個孩子,老公和大姑姐,我們兩家的條件相差很大,大姑姐家很富裕,人家一個星期的花銷,相當於我老公一個月的工資。
  • 50多歲公婆身體健康,不工作專業啃小,兒子媳婦該出錢贍養嗎?
    目前兩人在偌大的城市租房住,因為城市生活壓力大,連孩子都不敢要,就想著先存錢,買套小房子穩定下來,再想生孩子的事情。小蔡的公婆在兒子結婚後就不願意出去工作了,天天在老家吃喝玩樂打麻將,還經常問兒子媳婦要錢用。小蔡公婆的理念是兒子都結婚了,他們給兒子結婚成家的任務也完成了,就應該等著兒子給自己養老。
  • 「我的摳門公婆,退休工資8000+,卻不肯替我養孩子,不想給他們養老了!」
    妹妹就不那麼省心了。自小就不愛學習,中專畢業就去打工,受不了苦又去做小生意,這些年賣過衣服、玩具、化妝品,折騰了幾個店面都沒賺到錢,還欠了幾萬塊債務。因為嫁人早,遇人不淑,前兩年又離了婚,現在帶著孩子住在娘家,吃喝拉撒都靠爸媽接濟。這幾年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包括妹妹做生意、離婚的煩心事,我都免不了要出錢出力。就連爸媽都毫不避諱地說,我們家能有今天,離不開我的支持和付出。
  • 「摳門公婆,退休工資8000+,卻不肯替我養孩子,還能養老嗎?」
    這幾年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包括妹妹做生意、離婚的煩心事,我都免不了要出錢出力。就連爸媽都毫不避諱地說,我們家能有今天,離不開我的支持和付出。別誤會,我不是傳說中的「樊勝美」。但從出發點來看,爸媽的一切作為,不過是想讓妹妹獲得60分罷了。而在此之前,他們曾用盡全力,把你培養成了90分。這樣一想,是不是又能平衡一點了?我有時候很不喜歡網際網路,每個人都一副絕對清醒的樣子,什麼都要追求絕對的公平,把萬事萬物放到天平上,去審度個分毫不差。
  •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既不帶娃不出錢: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小李在生孩子之前,就已經和老公商量好讓公婆來帶孩子,因為婆婆剛剛退休才50歲出頭,平時身體很硬朗,做事也很利索,所以讓婆婆來帶孩子是最好的選擇,對此婆婆也沒有拒絕。
  • 「我生娃公婆一分錢不給,現在帶娃還要我給錢,養老別想指望我」
    她還說:「我生娃公婆一分錢不給,現在帶娃還要我給錢,養老別想指望我。」在她看來,自己生孩子的時候,公婆一分錢都沒出,現在給自己帶娃應該是一種補償,結果還問她要錢,真的太過分了。所以,她就想以後公婆養老不要找她,找她就得給她錢。這位寶媽說的還理直氣壯的,周圍還有好多人附和,覺得老人不幫著帶孩子,給他們養老太吃虧了。當然,也有人說帶娃和養老沒啥關係。
  • 媳婦不願意管公婆叫爸媽?聽聽婆婆媳婦們都怎麼說
    男女準備結婚的過程中,都會涉及到「改口」這件事,就是男女雙方互相稱對方父母為「爸媽」,這是我國婚嫁習俗中的一個慣例,通常情況下,改口的小夫妻都還會收到雙方父母的「改口費」。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媳婦卻對管公婆叫爸媽這件事漸漸有了意見,發展到最後,公婆直接變成了「孩子爺爺」和「孩子奶奶」。
  • 60歲老人的真心話:退休後的生活沒有歲月靜好,我快被折騰死了
    有的人很命好,退休後真的能歲月靜好;而更多人還是很忙碌,對於他們而言,退休後的生活沒有歲月靜好,只有心力交瘁的無奈。因為他們中有的老人退休了,還會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困境。我這篇文寫一位60歲老人的真心話,相信她所經歷的也是一部分老人正在經歷的,不妨聽聽他們的心聲。
  • 「你沒錢買房沒資格生兒子!」「這種兒媳肯定不孝,不給買房了」
    小李的父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在父母床前盡孝,在父母住院期間病危期間不僅僅沒能出錢,更沒出力。其實那時候他家裡有些存款。可是他結婚後就是一個怕老婆的男人。老婆指東他不敢往西。就連父母先後生病了,管他要錢的時候,妻子一句」不給,讓他們管其他兒子要去「李父也只能乖乖聽話。
  • 公婆總是偏心嫂子,自己很不舒服,怎麼辦?
    有時候真的覺得挺委屈的,嫂子嫁進來十幾年了,衣服包括內衣都是婆婆洗,兩個孩子公公婆婆出錢出力帶大了,現在我們結婚了,兩個孩子還是婆婆帶住在我們家,老公的哥哥嫂子在外面上班,回來什麼都不做。兩口子的衣服還是讓婆婆洗,吃個飯還得給她盛好,她還動不動就生氣,一家人都順著她,我現在懷孕了衣服還是我自己洗,婆婆幫忙晾起來,我還幫忙做家務。想讓婆婆洗衣服吧!
  • 兒媳婦有義務贍養公婆嗎?
    女子嫁入夫家要求贍養公婆,相夫教子為美德,否則就為不孝。而婆婆也理所應當的認為:你嫁給我兒子,理所應當該伺候我,我老了,你就應該贍養我。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地位的提高,不再有「三從四德」來束縛女人了。年輕人也越來越獨立,不再與老人住在一起,大家也都相安無事。
  • 心梗做了手術還會復發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心梗做了手術還會復發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2020-09-01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和公婆同住十年,她得了乳腺癌:如果一定要和公婆同住,寧可單身
    林姐自從結婚以來一直和公婆同住,倒不是沒有經濟條件分開,而是老公和公婆思想老舊,覺得娶媳婦就是要孝順公婆的。在這種思想之下林姐的日子可想而知。公公婆婆並不像有些那些甘為孺子牛的父母,一心幫孩子,又出錢又出力家務全包。一個兒子寵得甩手掌柜,媳婦下班回來還要伺候一家人煮飯洗衣。
  • 「白天不出錢,晚上不出力」啥意思,婚姻裡選錯人,到底有多可怕
    她在郵件裡說:我今年37歲,老公長我一歲,均獨生子女,本科,朋友介紹認識,結婚三年多,無孩,各有一房各種還貸。婚姻中我溫柔,比較理性,但優柔寡斷,有點討好型人格;老公自尊心強好面子,有些敏感,比較拖延得過且過,心理不太成熟。
  • 聽聽三位老人的說辭,很現實
    所以對弟弟這樣的要求她是堅決不同意的。就這樣,姐弟倆現在有了矛盾。而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就是那些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的財產該如何分配?或者說如何分配子女們才不會有怨言。我們先來聽聽三位老人的說辭,很現實。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財產該如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