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是從什麼時期出現的,切的是哪兒?

2020-12-25 老三漫聊

太監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 除了中國外, 沒有一個國家有完整的太監製度. 其他國家偶有太監出現, 也是某個時期特有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快就消失了. 那麼,太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太監歷史上有多個稱呼, 比較流行的有閹奴, 寺人, 宦官, 太監等. 我們逐個看看.

一 太監的產生

太監實際上的最早產生在商代中期,當然那個時候還不叫太監

商代中期,在部落的徵伐戰爭中, 被俘虜的敵人已經不需要再殺了吃掉了, 而是用來做苦工. 但是俘虜是不會老老實實工作的, 一有機會就要惹事. 古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 閹掉的俘虜會表現得比較老實. 養過貓,養過豬的人想必很好理解, 貓,豬等動物沒有閹割的情況下, 那脾氣是相當的臭. 閹割之後就乖得多了. 這些被閹割的俘虜被稱為'閹奴'.

熟悉古代史的人都知道, 商代是一個非常講究祭祀神靈的朝代, 而且相當殘忍,存在大量用活人祭祀的情況. 主持祭祀的巫師也非常的多. 這樣,一些"閹奴"就為巫師服務,打打下手. 由於巫師地位崇高, 這些替巫師服務的"閹奴"就有了另一個名字"寺人". "寺人"已經不是歧視的稱呼, 甚至有一點尊敬的意思了.

二 太監進入宮廷

有歷史的太監進入宮廷,是從戰國時期的秦國開始的. 比如著名的嫪毐、趙高都是秦國的. 這時期太監還是單打獨鬥,沒有成為一股專門的勢力. 但是到了東漢時期, 太監作為一股獨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漢代, 宦官往往由閹人擔任,這一時期, 他們多被稱為宦官. 在西漢時期,外戚專權, 太后一黨往往把持朝政,極大的威脅了皇帝的權威.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呂后,竇太后,霍光,王莽等. 不管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總之是分走了皇帝很多的權力. 東漢時, 皇帝吸取了教訓, 刻意扶植宦官一黨以對抗外戚勢力. 到了東漢末年,著名的十常侍之亂,差點搞沒了東漢江山.

唐代的宦官也是威權赫赫. 說到唐代, 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是唐太宗玄武門之變, 凌煙閣24功臣, 女皇武則天,玄宗和楊玉環,安史之亂等這些故事,對宦官當權倒是往往不大了解. 其實玄宗時專權的高力士就是宦官. 事實上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宮弒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自號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始,繼而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這些人個個都是生前顯赫無比,死後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明代是太監勢力的鼎盛時期. 明朝時,低階宦官名「少監」、「中監」,高階宦官是「太監」;於是「太監」變成了高級宦官的稱謂,到清朝時,宦官統稱為太監. 其實早在朱元璋時代就立下規矩, 太監不得識字,不得幹政. 但是到了明朝後期,隨著內閣的崛起,內閣勢力嚴重擠壓了皇權, 張居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為了對抗內閣及其一黨, 明代皇帝慢慢的刻意培養太監的勢力, 西廠,東廠都曾經權傾一時. 明代其實和東漢有些相似, 都是皇帝為了對抗另一股對皇權構成威脅的勢力刻意培養的力量. 明代讀書人多是東林一黨, 和太監閹黨勢不兩立,所以他們寫出來的文字都是極盡醜化太監. 其實東林一黨自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三 太監都割哪呢?

想必很多人都好奇, 太監割哪裡呢? 其實並不完全相同. 明代及以前, 都是只割蛋蛋的. 但是清代是一個極端野蠻殘忍保守的朝代, 蛋蛋丁丁都保不住了. 多說幾句吧, 封建社會極其殘忍野蠻的理學, 雖然號稱程朱理學,宋代就已經出現, 但是直到明末中國社會都相當開放,明代小說尤其是<<金瓶梅>>等的描述可以看到, 社會相當開放,文人指點江山,寡婦再嫁也絲毫不受歧視,根本沒有所謂"存天理滅人慾". 而到了清代,男人個個為奴,女人三從四德,受盡歧視, 電視上天天演清宮劇,不知道怎麼想的. 莫非他們的腦子,也被一起"割"掉了?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太監,極品太監魏忠賢
    一說到太監這倆字,咱們大多數人心裡頭對這太監沒啥好印象,因為有太多的影視作品裡邊,反映出那太監都不是好東西,權傾朝野、殘害忠良,背地裡什麼壞事都幹。那麼我們說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太監掌權時期有過不少,往往是太監和這個外戚之間政權的爭奪,是中國封建歷史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在諸多的太監為禍朝綱過程當中,哪個太監是最大的禍害呢?
  • 太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太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中國歷史上的太監是從什麼時候有的呢?
    歷史上在皇帝身邊的人除了大臣,還有一種不完整的人那就是太監了。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伺候皇宮裡的皇帝與嬪妃的日常起居,那麼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才有的太監的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而我們所了解的太監,一般都是切除了自己的生殖器的男性,而剛開始並不是這樣,其實歷史上最早的太監出現在西漢時期,但是那會並不是閹人,到了東漢開始,太監才逐漸變成了我們所了解的閹人。
  • 掌印太監比秉筆太監權力大,為什麼魏忠賢卻沒當上掌印太監?
    從理論上來說,掌印太監確實比秉筆太監的地位和權力要大,按照明朝時期司禮監的職位劃分:司禮監,(提督太監一員,掌印太監一員,秉筆太監、隨堂太監、書籍名畫等庫掌司、內書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無定員。——《明史·職官志》在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之上還有一個提督太監,也就是太監們的老大。但是這個提督太監的職位似乎鮮少被授予,從整個明朝當權的大太監來看,他們幾乎都沒有擔任過提督太監這個職位。一般多是在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之間流轉。
  • 明朝最狠毒的太監是誰?不是魏忠賢!
    要說中國歷史上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時期,首推明朝,而後是東漢。明朝的太監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有著很大的權力。比如說司禮監秉筆太監,就有代天子批紅的權力,天下各大奏章先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先過目,他認為重要的事就向皇帝說一聲,不重要的事就擱一邊,那什麼是重要的事呢?
  • 古代的太監是怎麼上廁所的呢?他們是蹲著還是站著呢?其實都不是
    生是男兒身,但是卻不得不接受閹割,失去作為男人最重要的東西,他們被稱為太監。早在殷商時期,我國就有了類似太監的職位,那時候叫「寺人」,在如今出土的很多甲骨文中,都有具體的文字記載。之後雖然朝代不斷更迭,但是太監製都無一例外地保留發展了下來。我們都知道,太監就是切除了生殖器的人,那麼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他們平時是怎麼上廁所的呢?
  • 太監是中國古代獨有的嗎,國外的太監又是怎樣的?
    宦官,通常稱為太監,是古代專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這個官職最大的特點是會對男性進行閹割(宦官在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據考證,中國的太監最早起源於夏朝,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則是在西周時期,出自《周禮》: 「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
  • 太監淨身,下面是全部被割掉了嗎?
    太監,出現的初衷,就是專門伺候皇帝的。但是皇帝後宮有三千佳麗,為了避免醜聞,太監在入宮前都需要「淨身」。 無論大小太監,「淨身」都是人生一大噩夢,當然也是生死關。 一提到「淨身」,很多人以為就是把下面一刀全切掉,其實並不是如此。
  • 電視劇中常說的「對食」是什麼意思?揭秘古代太監與宮女的秘密
    要說古代封建王朝的時期,要說最可憐是就數太監了,太監大多數因為家裡條件不好,而為了生存去皇宮求職,進宮就免不了要割掉自己的「寶貝 」而失去了做男人的基本能力,但是要說那還是有一定的欲望的,但是只能過過嘴癮,自己想像而已。
  • 太監的來歷是什麼,從哪個朝代開始興起的?
    太監古稱宦官,是對在宮廷中為君主及其親屬生活服役的官役人員的總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各國君主的宮闈中,已有使用宦者的記錄,但當時使用的宦官,並非都是閹人,也有生理正常的男性,而且真正管事的,往往還是生理正常的士人。
  • 古代那麼多人當太監,難道太監的工資很高嗎?其實並不是
    但是,在中國古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僅要跟其他人一樣,承擔工作的辛苦,還要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來換取這個「工作機會」,更會有生命危險,這群人就是太監。說起太監,在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叫太監,到了明清時期才出現了這種叫法。在周朝時期,稱閹割的男人為寺人;在明清以前被稱為閹人,或者中官,當然,叫的最多的則是宦官。
  • 男人被「太監」後,還會有性慾嗎?
    從明史的記載看.太監顯然與宦官、閹人不是一個概念。如果太監即是閹人、宦官的話.又何需累擢呢?釋:累擢zhuō的含義是指多次被提拔!也就是說「太監」顯然是超於閹人之上的一類官職。宦官最早出現在商朝,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為帝王近幸者的名稱。釋:「宦」;星座之名。
  • 明朝有十萬太監,為什麼都說明朝的太監很厲害!
    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太監」這個名詞出現得並不算太早,在唐高宗的時候才出現了「太監」這個詞。高宗將省中殿更名為中御府(也就是照顧皇帝起居的部門)時,將內監的宦官們安排了在裡面工作,而地位較高的才叫「太監」,地位較低的叫「少監」。這就是「太監」的由來。
  • 清朝時期,真的有淨身不夠徹底的太監嗎?一名宮女說出了其中真相
    那要問慈禧跟這名男子是什麼關係,小編則覺得他們的關係和楊貴妃高力士有點相似,而且鹹豐皇帝在去世的時候,慈禧也二十八歲,正值年輕的時候,所以這名男子自然就是受到了更多的寵愛,當然也有人覺得是因為鹹豐皇帝駕崩,宮中就沒有什麼人能夠管得了慈禧了
  • 古代太監和宮女對食是什麼意思,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嗎?
    「對食」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漢朝時期,早期是指的宮女與宮女之間的女同性戀關係,後來演變成為了宮女和宮女或者宮女和太監之間的一種戀愛關係。因為古代太監和宮女的生活基本都是在高牆之內,又宮規森嚴,有的人進來了一輩子都出不去,寂寞和空虛是難免的,所以大家互相結為伴侶,一起吃飯約會,簡單說」對食」就是宮女與宮女之間或者太監與宮女之間的戀愛關係,雖然有些太監對女性還是興趣濃厚,但是畢竟太監的男性生理功能是不完整的,所以這種」對食」大多都只是雙方在心靈上互相尋找慰藉。
  • 太監專業戶,太監演得這麼好,只因為見過真的太監
    雖然只出現五集,但是將太監演繹到了極致,一心為主,不惜服毒自殺。其驚豔程度比女主還要亮眼,震撼了很多觀眾的心神。李建義出演過很多次的太監。比如在《少年天子》中,他演了大太監無良輔,表現也是非常的好,每一個細節都非常完美細膩。比如在《天下第一》中,李建義飾演的是東廠督主曹正淳。將太監的陰險狡詐演繹得淋漓盡致,與鐵膽神侯針鋒相對。
  • 李蓮英是不是真正的太監?
    太監向來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而且每一步都執行得相當嚴格,不會允許一個假太監矇混過關的,穢亂宮廷放在封建時代那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沒誰願意冒這個險。我們也基本可以認定李蓮英是個徹徹底底的真太監了。李蓮英的本名原叫英泰,出生於道光28年即公元1848年直隸順天府的貧寒家庭。
  • 明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哪個權力大?
    秉筆太監負責代替皇帝「批紅」,掌印太監職掌皇帝玉璽,當然掌印太監是老大了:「掌印秩尊視元輔,掌東廠權重,其次秉筆,其次隨堂,如眾輔焉。」當過秉筆太監的有明武宗時期的劉瑾,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掌印太監有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明憲宗時期的汪直、懷恩,明世宗時期的陳矩等,明神宗時期的馮保。
  • 寺人·太監
    其實,寺人的稱謂早在西周時代即已出現,當時中國境內尚無佛教,更無僧人,因而也不可能存在兩者類比得名的情形。究其根由,古代「寺」、「侍」兩字相通,《詩經·秦風》鄭氏箋云:「寺,又音侍,本亦作侍字。」所以,寺人是因其內廷侍奉的職掌而得名的,「雲寺之言侍者,欲取親近侍御之義,此奄人也。」
  • 太監只能是反派?盤點歷史上名留青史的五大太監.
    他們的人生是悲劇的,身體及精神上都受到了摧殘,變成了一個不完整的人,因此他們的心理一般都會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和厭惡,這也讓太監這個詞給人留下的印象往往都是結黨營私、殘害忠良、致使國家腐敗的惡人。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是如此,歷史上曾有這五個太監成就非凡、名留青史。1.司馬遷相信很多人對司馬遷都很熟悉,對於他的了解都源於《史記》這一歷史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