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宮廷劇大火,很多人在電視劇中見過太監的多面形象,卻很少人知道太監是怎麼變成「太監」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扒一下。
太監,出現的初衷,就是專門伺候皇帝的。但是皇帝後宮有三千佳麗,為了避免醜聞,太監在入宮前都需要「淨身」。
無論大小太監,「淨身」都是人生一大噩夢,當然也是生死關。
一提到「淨身」,很多人以為就是把下面一刀全切掉,其實並不是如此。
朝代不同,太監淨身的規則也不一樣,被切掉的部位也是不一樣的。
清代以前,太監淨身不是全部割掉,所以一部分太監就成了禍亂宮廷的「罪魁禍首」。
漢武帝時期,著名音樂家李延年,就是那位作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的大才子。妹妹是李夫人,寵冠後宮,生病時漢武帝探望拒不相見,以「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告誡身邊人,死後漢武帝以皇后禮安葬,並命畫師將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得到身後隆寵,「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遞增」。
就是這麼優秀的一對兄妹,卻出了一個穢亂宮廷的弟弟李季。
對任何一個皇帝來說,綠帽子都是叔不能忍嬸也不能忍的大事。就這樣,因為李季,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全部被皇帝誅殺。
除此之外,歷史上,太監除了娶妻、與宮女對食之外,與後宮嬪妃、宮女、甚至是太監之間的秘密淫亂行為也是數不勝數。
到了清朝,因為前車之鑑,太監入宮淨身時,下面生zhi器部分就要被全部割掉。
之前大火的清宮戲《延禧攻略》、《如懿傳》中,乾隆身邊的大紅人、內務府總管李玉,是一位重情重義、謹慎通透的人物,歷史上的原型也是70多歲出宮,壽終正寢。李玉進宮,是因為幼年家貧,在城門口要飯時候,被惡狗咬了下體,康熙帝的皇后路過救了他並帶進宮,自此開啟一生榮華。
乾隆時,有一位官員向皇帝建議,對長出陰莖的太監進行第二次宮刑,高宗弘曆同意了他的建議,因而有不少太監被迫受了第二次宮刑。據說,這位提建議的官員是因為太監得罪了他,就想出來這個辦法作為報復。
宮刑之外,民間也有自我淨身的法子。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用細繩勒住睪丸根部,這樣不會影響小便,而且還能隔斷睪丸的發育。時間一久,睪丸就漸漸壞死,然後再直接切掉。
如果父母決定讓剛出生的男孩以後做太監的話,就會請專門擅長此類手術的人來,通過慢慢揉搓的方式,破壞娃娃的生殖功能,隨著孩子的長大,生殖器漸漸萎縮,便成了太監。
那麼,太監們被切掉的「命根子」都到哪裡去了呢?
太監們進宮後,被切掉和取出來的東西就稱為寶貝,用一個布袋子裝起來,吊著,等他們退休或者發跡的時候就拿回去作為心理安慰。
還有更鄭重地,先裝在石灰粉盒裡,吸收水分,保持乾燥,然後用溼布抹乾淨,再浸泡於香油之中,待油滲透了,裝在小木匣裡,密封包裹,選個黃道吉日,懸掛在自家祠堂或家裡的正梁上,寓「高升」之意,象徵受閹者在宮廷能「步步高升」,這是所有被閹割者的追求目標。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別切割後,太監是怎麼小便的?
這個和切割部位有關係。
清潮以前,太監淨身時是不切全部的,他們只是失去了生殖能力,尿道並沒有受損,那時候的太監是可以站著小便的。
清朝的是全切,就比較慘。全部切除之後,太監們往往不能自覺控制排尿。因此,太監的褲子裡會塞很多襯布,而他們也只能像女性一樣蹲著小便。
等級高的太監,可以經常換衣服保持身體清潔,但是等級低的太監,沒有時間和條件清洗衣服,只能任其陰乾,所以清朝太監或多或少身上都有尿騷味,這也是「臭太監」一詞的來源。
雍正皇帝時,有個小太監沒控制住,小便失禁,擔心被責罵,就想趁皇帝不注意時偷偷溜回去換衣服,不料卻被雍正看見,隨口問了一句,小太監生生嚇暈了。
最後說的,就是「執刑人」。
執刑人又叫刀子匠,是專門幫助太監淨身的人。他們沒有工資,按人頭收取費用,閹割一名太監收費六兩白銀,從切割到包治好一次性收費。
別小看這六兩白銀,明清時代,一個平頭百姓一年的生活費也就是二兩銀子而已。可以預見,做太監的一般都是貧苦人家,很多根本拿不出來這個手術費,就只好自己動手,成與不成就是就靠天意了。
刀子匠除了負責手術,還負責接收報名。想要淨身,首先要在刀子匠這裡報名,專人查驗是否合格後才能進行手術。就是要當太監,也不是人人都能合格的。
手術時,沒有麻醉,被淨身的人首先要被灌醉,綁住雙腳。手術時,也要有專人按住四肢,防止因疼痛亂動。
刀子匠快速割掉器官後,在傷口處留一個洞,插入一根白蠟針或大麥稈,留作排尿。其餘的傷口就用燒紅的烙鐵熨燙,算是消毒。
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傷口癒合到什麼程度,很大一部分要看淨身者的身體素質。即便是刀子匠非常專業,手術合格率也只有百分之四十,更別說自己動手的了。
下面手術後,被淨身者都需要專人攙扶,慢慢走動五六個小時後才能躺下休息。和當時坐月子的婦女一樣,他們躺臥的地方,是間密不透風的屋子,而且手術後三天不能喝水。
三天後,拔掉大麥稈或白蠟針,如果能夠噴出尿液,則表示手術成功。然後便是休息,一直到傷口癒合才能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