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此薄彼?為什麼同是服務人員太監需要淨身而御廚則不必呢?

2020-12-25 古今通史

御廚的身份也不是很低,而且發展空間廣闊,良妃「魏瓔珞」和雍正帝的生母烏雅氏都是「御廚世家」,到了父輩才有了勉強算是不錯的職位,閹了御膳房工作人員,那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鹹豐帝、同治帝和胤禩這一脈就全完了,更何況御膳房的管理層都是八旗子弟······

從編制上來看,御廚屬於內務府管理,他的管理者肯定是滿洲八旗包衣,總不能把內務府都閹了吧,施工隊呢?紫禁城的維護保養幾乎是不間斷的,能把木工、泥瓦匠也都閹了?那皇家的活兒就沒人幹了。

從皇太極時期開始,御廚這種角色部分由漢人擔任,最早的滿洲人生活條件艱苦,也很樸素,一切都以實用為主,後來的宮廷也是慢慢由儉入奢,對吃喝的要求逐步提高,包括後宮女眷的首飾衣服也不僅限於金銀和普通綢緞了。

建州從來不缺漢人,有土生土長的建州本地人、關內逃難而來的災民,也有從關內、關外掠奪來的人口或稱奴隸,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有一技之長,有的擅長種地、有的擅長打鐵、有的就是大明潰卒或者俘虜有從軍經驗,有的擅長做飯等等,一般都能讓他們發揮所長。

註:逃到關外的漢人中,山東人居多,並非到了乾隆時期才開始「闖關東」。

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①御廚的工作地點固定,不敢、不能也沒機會在皇宮裡亂竄。

這一點在剛開始「崗前培訓」的時候,內務府肯定交代過,御膳房也是獨立的大院,有侍衛看守,沒法隨便走出工作地點,實際上也沒有哪個廚子冒著砍頭的風險窺伺宮中情況,全家都難逃一死。

②內部管理方面,雖然膳房人員眾多,但領導層二十多人全部由侍衛擔當,把御廚和各類廚工看得死死的,御廚們偷懶都費勁,跑出去根本不可能。

③御廚並不在宮中過夜,他們都有自己的腰牌「通行證」,上書詳盡的個人信息和體貌特徵,宮中一塊,御廚一塊,跟接頭對暗號一樣,比如玉佩一分為二,接頭的時候對得嚴絲合縫才是自己人,侍衛們也不可能認識所有人,所以御廚進門的時候兩塊腰牌要吻合併且信息正確才能進去。

④到了皇帝用膳的時候,都由專職太監傳菜,而且「手續」繁瑣,皇帝皇后基本上都只能吃涼的,御廚不負責端菜,他只能在灶上或者休息室待著。

太醫也是如此,他們要想走入後宮需要由太監引領,穿過層層守衛後給後宮女眷診病,並且必須要幾位太醫同時在場,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必須記錄下來,配藥、熬藥都有專人負責,無需太醫,而且必須有太監宮女從旁侍應,嚴禁「離崗」,所以溫太醫的事情只能在《甄嬛傳》裡發生,除非溫實初掌握空間系魔法,否則絕無可能。

乾隆年間,膳房始分內外,內膳房主要伺候帝后妃嬪,外膳房則主要供給侍衛、大臣們的飯食,共計400多人。

皇帝每天正餐二次,點心、茶水的進食次數不定,但需常備,紫禁城通電以後才改為一日三餐,以乾隆帝為例,每天為他準備的食物夠幾十人吃,如果折成現銀夠幾千人吃喝的。

隨著滿洲皇帝入關日久,他們的飲食結構也在改變,所以御廚的結構也隨之調整,乾隆帝是一位非常顧念祖制的皇帝,一般人想不到,他早上四點多起床後除了必要的洗漱和飲食,第一件事是恭讀祖訓家法,可是後來他飲食上的操守也有所改變,初時最愛吃滿洲火鍋,後來改食北方火鍋,菜品也以魯菜、蘇杭為主,每年大概吃200多次火鍋,有時候一天三頓都是火鍋,但是滿洲特色菜也並不是不吃,只是相對較少而已。

為什麼愛吃火鍋呢?口味只是一方面,主要是乾隆帝想吃熱的,其他菜等他入口早就涼透了。

皇帝的口味有所變化,則御廚的人員結構也隨之調整,外聘御廚不多,最多的還是滿洲廚師,包衣用著比較放心,滿洲皇帝是不會把他們淨身的。

同屬火鍋滿洲、北方火鍋差別也不是太大,所以御廚中以掌握火鍋手藝的滿洲御廚居多,其他御廚每個人都有特色菜,因為皇帝的菜譜已經極其豐富,所以新菜不多,御廚們都是一生努力做好一種或幾種菜即可,不需要樣樣精通。

康熙帝日常比較節省,如果他想吃雞,那麼他點的菜基本都是雞,如果要吃羊肉,基本上桌上都是羊肉為主料的菜,這樣可以避免浪費,雍正帝更加清淡,以素食和湯粥為主,乾隆帝相對就奢侈了很多,他們的御廚也會隨著皇帝的口味而在人員和菜品上有所變化。

註:滿漢全席是絕對存在的,並且在《大清會典》中有著極其詳盡地記錄,這可是大清官方出版物。

御廚們一般都是頂級廚師,所以把皇帝的吃喝伺候好了另有賞賜,有時金銀有時布匹,看皇帝心意了。

皇帝對廚師有一定了解,哪位御廚擅長做什麼菜品,基本都知道,有的御廚就是皇帝有所耳聞後從民間挖來的,哪會不知道名字,皇帝往往把御廚的名字和菜品掛鈎,在清宮記錄中,經常會出現比如「叫XXX做菜」的皇帝口諭,並且同一道菜必須同一個人做,換個御廚做菜一旦味道變了,那是要接受處罰的。

太監之所以被淨身,無非是因為作為皇宮中的基層服務人員,每天有大把的機會接觸到皇后和妃嬪等皇帝家的女人,而且越是等級較高的妃嬪,按宮制晚上越需要太監們值夜,如果他們有正常男人的能力,那皇帝就睡不著了,所以淨身是作為太監的基礎條件。

御廚每天回家並且有著固定的工作地點,院落有專人看守,上班期間有25個主管盯著,偷懶都費勁沒有任何機會跑出去,皇帝沒必要把御廚淨身,何況其中大部分都是上三旗包衣。

還有一點,皇帝為了得到更好的服務會從民間招攬御廚,菜還沒吃到口先把廚子給閹了,誰還敢出名,這是對整個飲食業的無差別打擊,遇上脾氣大的斷了自己香火我也不給你好好做皇帝也沒轍,他的目的是要吃好,而並非殺人,他也不想御廚帶著滔天的怨氣做菜。

方方面面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條還是有效、有序的管理,御廚根本接觸不到後宮女眷也就沒有必要淨身了。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平民出身,為什麼古代御廚不用淨身就能入宮?
    畢竟萬一穿越回來了呢?可是你既不能預言大清朝亡了,畢竟這可是殺頭的。也沒有錢做生意,只能白手起家。那麼這時候你應該怎麼辦呢?如果你會做菜,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憑藉這時候還沒發明出來的各種菜品進宮當御廚。畢竟比起外面,進宮也算是待遇優厚,吃喝不愁的了。而且御廚跟侍衛一樣,並不需要淨身。那麼同樣都是進宮,為什麼御廚就不用淨身呢?就不怕廚子們跟宮女有個什麼非分之想?
  • 太監淨身過程圖解,太監淨身視頻曝光(看著蛋疼)
    太監是我國封建王朝的極端產物,相比大家也都應該知道太監為什麼要淨身了,如果不將那個傢伙割掉的話,整個後宮估計都會大亂,皇帝哪還有心思管理國家啊。
  • 太監淨身,下面是全部被割掉了嗎?
    太監,出現的初衷,就是專門伺候皇帝的。但是皇帝後宮有三千佳麗,為了避免醜聞,太監在入宮前都需要「淨身」。 無論大小太監,「淨身」都是人生一大噩夢,當然也是生死關。 一提到「淨身」,很多人以為就是把下面一刀全切掉,其實並不是如此。
  • 鬱夏雜談|清朝沒了好幾年還去淨身做太監的「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
    清朝沒了好幾年還去淨身做太監的「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 文|鬱夏網上流傳一個段子,內容大體如下:  雖然他確實在清朝結束前期被送入宮中當太監,但年齡幼小,並未淨身。清朝結束後他也就回到天津老家,返鄉務農。家裡沒多少男地,父母去給私塾先生做事,他還免費上了四年學。量後來父母失業,淪為乞丐,溥儀不顧民國禁令,重新在民間徵招太監和婢女。孫家仿又看到一條生路,又把他送進宮裡了。 他淨身的時候,清朝結束已經四年了。
  • 太監淨身詳解,男生勿入
    今天為大家講述一下太監的淨身全過程,據說不少人看了那什麼會疼,好吧,一起來感受下吧!常人想成為太監必先去勢,即割掉生殖器。這稱為」淨身」,使他們成為」六根不全」的人。淨身師要和淨身者的家長或代理人訂立合同的,當時叫文書。
  • 古時候的太監是如何上廁所的?是站著還是蹲著呢?其實都不是
    由此我們便可以知道,生活在古時候的女子是多麼的悲慘的,其實在古代的時候,除了女子過的比較悲慘之外,有一些男人也是過得比較悲慘的,而這一類男人就是皇宮中的太監。太監是我國古代時候一種特殊的產物,這些太監都是因為被生活所迫而不得不淨身進入皇宮,而淨身這一過程是非常的殘忍的,在淨身之後,這些太監也都是過得比較的艱辛。
  • 一名太監自述淨身經歷,過程不是一般痛苦!
    剛來時,自己還是個懵懵懂懂的楞小子,不知道宮內太監等級森嚴,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各處所中還有首領、大師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層層節制,一級管一級,一級壓一級,有幾次說話辦事冒冒失失,被警告並打了板子,卻不敢反抗和反駁,一個人默默咽下苦水,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舔拭傷口。一入監門深似海,再沒有人像父母那樣疼愛自己。他們怎麼樣了呢?
  • 古代的太監是怎麼上廁所的呢?他們是蹲著還是站著呢?其實都不是
    太監之路,蔚然成風在古代,要想進宮當太監,就要接受閹割,切除生殖器,從此變得男不男,女不女。因此,一般人家的孩子都不會選擇去做太監,選擇進宮當太監的大多是窮苦人家的男孩子,受生活所迫,不得已走到這一步,試想但凡日子勉強過得下去的人家,誰又願意送自己的孩子去當太監呢。
  • 古代宮中的太監是怎麼練成的?揭秘真實的太監
    陳坤飾演的太監自古後宮多女子,而皇帝要保證血脈的純正,當然用些淨了身去了勢的人幹活,這是古代宮廷文化的需要,有些朋友可能知道,太監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近兩千年,像秦朝的宦官趙高,那就是早期有名的太監,那麼,要當一名合格的太監,需要經過哪些步驟,他們要經歷怎樣的考驗呢?
  • 古代的太監,難道真有不淨身就能入宮的?宮女道出其中真相
    但是當下葬檢驗屍體的時候發現這個男的居然是個太監,這就讓宮內的人摸不到頭腦,一個太監和慈禧關係如此親密。當時的慈禧28歲大權在握天下的事很少有能辦不到的,武則天能豢養面首為什麼慈禧就不能?難道古代入宮的太監真的沒有淨身不乾淨的?經過分析也並無可能,但是這件事確實是很難難辦到的,在一本書中就有過記載。
  • 古代太監淨身留下的「寶貝」如何處理?原來想贖回去得存錢半輩子
    但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宮中的很多重活宮女做不了就只能讓男性來做,可是宮中得有這麼多寂寞的嬪妃,那怎麼樣才能確保皇族的血脈純淨呢?於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應運而生,那就是太監。然而古代太監被淨身之後,被切割掉的「寶貝」又是如何進行處理的呢?
  • 太監淨身前,必須要回答三個問題,答錯就沒機會了
    太監在古代可是個職業,褒貶不一,有的人是出生不好選擇走這條路,有的人是受懲罰而被逼走上這條路,更有甚者是為了進入皇宮中樞而自願走這條路。而太監中不乏能人,像上面的魏忠賢更是幾乎做到了權力的巔峰,被時人稱為九千九百歲,離萬歲就差一步之遙。
  • 李蓮英究竟是不是真的太監?
    李連英深得慈禧太后的寵愛和器重,後來慈禧甚至打破清朝祖制任命太監的最高官職不能超過四品的規定,直接任命李連英做了二品太監。正是基於此,後世人們紛紛揣測李連英究竟是不是真的太監,李連英會不會像秦朝時候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寵幸的嫪毐那樣,也是個假太監,因與慈禧太后有魚水之歡,才得到慈禧太后莫大的寵愛呢?看看接觸過李蓮英的宮女怎麼說的。
  • 古代太監的真實私生活到底是啥樣?
    影視劇中甚至還塑造了陳萍萍、汪植這樣有勇有謀、man的一匹的太監。說到底,不管是娘娘腔的太監,還是有男人味的太監,他們都是人。即使他們身體殘缺,也有喜怒哀樂、情感需要、欲望渴求。01太監也饞女人身子在西周時,統治者認為太監沒辦法跟自己搶女人,就把太監當作內室的奴僕使喚。
  • 歷史上的太監,為什麼往往都是武功高強呢?
    從廣義的角度看,太監跟軍事的關係確實很緊密,先有唐代宦官統領神策軍,後有明代宦官權傾東西廠。但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太監往往很娘炮,好像跟陽剛的軍隊沒啥關係,那麼歷代為何很多皇帝讓太監掌軍事呢?▲ 董海川董海川後來為生活所逼,中年時淨身入宮做太監,而董海川出色的武藝很快就在宮內傳揚開來。
  • 超齡淨身,叛主反水,冒死進諫,引頸就戮……這個太監不太奸!
    話劇《清宮外史》劇照 光緒與寇連材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想當初,迫於生計,淨身受閹,讓列祖列宗蒙羞;而如今,捨生取義,昂然赴死,終於無愧先人…01每每提及太監,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不太好。說來也算上天關照,就在走投無路之際,寇連材遇上了一個出宮辦差的太監。正巧,宮內空出幾個太監名額,需要補缺。千萬別小覷太監——一刀下去,斬草除根。只要命大能活下來,就正式進入大清體制,成為在編公務人員。一根換一輩子的豐衣足食,值不值?儘管寇連材時年23歲,已屬大齡,可還是一咬牙解了褲帶:「我~去!」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的一生故事
    在先秦和西漢時期,太監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太監則全部變成了閹人。那麼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是誰呢?由於影視的關係,在《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中,我們知道,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是孫耀庭。孫耀庭,天津市靜海區西雙塘村人。他出身於一個貧農的家庭,父母在村裡的私塾教師家幹活。孫耀庭還可以免費讀書。
  •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的悲苦曲折一生
    1916年淨身為封建王朝太監。他的自傳《中國最後一位太監》(賈英華執筆),於1988、1992年改編為電影《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中國最後一個太監Ⅱ告別紫禁城》。孫耀庭出身於天津靜海一個貧農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個弟兄,孫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時,合家只有7分地、兩間上房。村裡有個私塾教師,家有七八十畝地。
  • 李蓮英是不是真正的太監?
    時間一直到了清鹹豐7年,也就是公元1857年,他才在鄭親王端華的幫助下進宮當了打雜太監。02、宮規森嚴至於李蓮英進宮之前淨身不夠徹底,後來又和年輕寡婦慈禧太后發展出了苟且之事,還因此備受寵愛成為了大內之中地位崇高的大太監,這完全是沒有任何史料記載的,也沒有很好的證據去證明。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也幾乎不會發生。
  • 原創網劇《幽蘭湖之御廚駕到》如何在群狼環伺的IP大軍中求生存?
    《幽蘭湖之御廚駕到》第二季海報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一部由新微笑(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企鵝影視出品的作品《幽蘭湖之御廚駕到》震撼登場。《幽蘭湖之御廚駕到》劇照小太監愛上後宮娘娘?有兩位經驗豐富,且要求嚴格的團隊領導把關,《幽蘭湖之御廚駕到》的製作水準和質量,自然是不必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