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八佰》,我知道國民黨為什麼輸了

2020-08-21 無相財經


中國人不是不能贏,關鍵是看誰指揮!


無相財經出品


這兩天,看了熱門電影《八佰》的點映。


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今年第一檔的國產電影了。


電影說的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的一個加強營,孤軍死守上海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電影裡,國軍表現英勇,以必死之決心,多次打退日軍的進攻。


但最後還是聽從上級命令,撤退了。


感動之餘,無相君最大的感觸就是,我知道國民黨為什麼輸了——因為他們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1


《孫子兵法》中有句名言: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


很抽象對吧。


我簡單翻譯一下:


你真要認真和人死磕,得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


但要寄希望於對手犯失誤,或者運氣好,被你嚇到了什麼的,來個脫離於你雙手之外的事,把勝利送到你手上,這仗你還是別打了。


當你希望外部因素的時候,你已經站在失敗的邊緣了!


淞滬會戰,乃至整個抗日,國民黨都犯了這個錯誤。


我們先來看淞滬會戰前,整個中日實力的大對比。


先看GDP:


中國是日本的六分之一。


再看兵力:


1937年7月初,國軍共有海陸空軍202萬人,其中,中央軍40餘萬人, 地方軍閥部隊160萬人。


日本方面有448萬正規軍,其中,侵華日軍170萬兵力,補充兵約50萬。


戰鬥力:


中央軍有四大王牌師,德系裝備,但數量很少,軍閥部隊幾乎毫無戰鬥力,都是文盲。總的來看,只有40w的中央軍和桂系的幾個部隊有戰鬥力,別的都是牆頭草。


另外國軍將領常常有臨陣脫逃,私藏金庫,吃喝嫖賭的習氣。


日軍方面,基本受到過嚴格訓練,戰鬥力強,文化水平高,不怕死。


整個抗日戰爭,日軍戰損比是1:10左右,即一個日本人能打十個中國人。


武器產能:


1937年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


而中國的火炮、坦克和汽車的產量為零,飛機產量是日本的零頭,全靠向強國購買和請求援助,部隊連人手一把漢陽造難以保證。


那麼再細分到淞滬會戰上。


國軍投入了75萬精銳部隊,飛機、坦克、重炮、德械師幾乎全部家當都用上了。


而上海日軍雖然只有13萬人,但裝備精良,個個都是打仗的好手。


這裡提一下:


中日四大會戰之前,國民政府曾聘請了英、德、美等國的軍事專家,進行過中日戰爭的沙盤推演。


各國軍事專家推算出的結果,是中國只能抵抗2~3個月左右,只有德國人認為國軍可以支撐6個月。


這樣一個直觀的對比下來,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淞滬會戰,中國必敗。


2


既然是一場必敗的戰爭,那為什麼要打?


而且是在沒有天險可守,沒有戰略地位的上海打。


要知道,蔣介石並不是不懂軍事,當年北伐戰爭,蔣委員長可是把各地的軍閥都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淞滬會戰打不了,蔣介石不是不知道。


但1937年的中國就是如此的特殊。


彼時,抗戰呼聲席捲全國,而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蔣因為「不抵抗」,失去了民心。


這時候再不抗日,可能坐江山的就是共產黨了


這種結局是蔣介石無法接受的。


這和川普一樣,美國人得新冠不要緊,選票才是關鍵!


所以必須要戰,要擺姿態。


怎麼戰呢?


如果是大規模的城市會戰,蔣介石知道這是在送人頭。


如果是共產黨的遊擊戰,那麼就要放棄掉很多大城市去農村,可大城市是國民黨的統治根基,

國民黨的基層動員力量,又完全不是共產黨的對手。


這不僅是送人頭,還是送江山。


所以,蔣介石選擇先打一打,打給國際看,希望能得到歐美的調停,和日本談判,以戰促和。


「八佰」就是這樣的一個「面子工程」。


你們就在租界附近打,打給外國人看,博得他們的同情,為國際社會的支持創造有利條件。


而電影就是這樣的一個脈絡,本來幾個怕死的壯丁都被謝晉元將軍的抗戰精神所感染,準備抗敵了。


這時候卻被上級命令撤退。


事實證明,老外只有在和平時期才和你講道義,蔣介石怕洋人,洋人怕日本人。


人家就在對岸吃瓜,根本不想摻和你的事。


蔣委員長看到國際不支持,就下令撤退,說別犧牲了,撤吧。


結果虎膽如鬥,視日軍如鼠輩的「八百壯士」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撤退了。


1940年,英國按日本的意思,封閉了滇緬公路,堵死了中國唯一的外援通道。


1941年,美國也承認了日本的偽滿洲國。


要不是日本最後膽子大了,偷襲珍珠港,老美根本不會對中國施以援手。


蔣介石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給了給了日本人聚殲中國精銳部隊的大好機會。



3

蔣介石領導的四大會戰,全部輸了。


國軍的精銳也打的七零八落。


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也是全面失守,最後還是退到了重慶山區。


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


國民黨為什麼輸了?


主觀方面:


1:不提高自身素質,希望別人手下留情,覺得洋人能給助攻。


2:建制一塌糊塗,隊伍人心渙散。


3:腐敗無能,失去民心。


基於此,上演了諸如《扒開黃河花園口水淹七軍》 、《點火長沙城火燒全城》、 《一葦渡江唐生智棄守南京》、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前豫湘桂大潰敗》 、《中條山戰役帶著裝備給養跳河之恥》 、《宋美齡買飛機的錢不如存在美國銀行吃利息》、 《運坦克的卡車不如用來運我宋家的沙發》等好戲……


這樣的軍隊,被日本吊打,也被共產黨吊打。


我們看到內戰時期,共產黨的軍隊開到哪裡,百姓就跟到哪裡。


所到之處,國軍聞風喪膽。


要知道,當年共產黨人數,裝備可是遠遠不如國民黨的。


當然了,我黨也是吸取了國軍的教訓有關。


整個抗日階段,共產黨方面沒有一個高級將領投敵,更沒有出現部隊成建制投敵的情況。


不收群眾一針一線,不抓壯丁,不打罵士兵。


這都是共產黨鐵的紀律。


至於國民黨,杜魯門是這樣評價的:


「他們(國民黨)都是賊,個個都他媽的是賊……他們從我們給蔣送去的38億美元中偷去7.5億美元。他們偷了這筆錢,而且將這筆錢投資在巴西的聖保羅,以及就在這裡,紐約的房地產。」


「我從來沒有改變我對蔣他們那幫人的看法。他們個個都他媽的該進監獄!如果我活著看到他們鋃鐺入獄的那一天,我將很高興。」


國民黨被日本人打撤退了,日本人被美國人打撤退了。


但共產黨卻把國人打撤退了(抗美援朝)。


這說明中國人不是不能贏,關鍵是看誰指揮!


1964年抗美,志願軍在炮火網中,不顧生命的向前衝。


1998年抗洪,解放軍一排一排手挽手在決口形成人牆,守護著大壩。


2020年抗疫,各醫院前線都是黨員先上。


說到這,相信大家也就能懂了,為什麼教材上說: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


這不是一句空話和大話。


而是一句經得起檢驗的話!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詞條:「淞滬會戰「

遠方青木:《固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跟錯了領導》


關注無相財經,突破認知思維,縱觀社會趨勢。無相君是各種報告愛好者,收集了上千份各行業報告,關注無相財經頭條號回復關鍵詞「行業」,可獲得多行業最新報告。

相關焦點

  • 淺淺談談看完電影八佰的感受
    今天看完八佰了,我也終於了解為什麼這部電影有不少人感動,也有很多人噴了首先,電影質量絕對是合格的,不論畫面還是細節都到位,戰爭場面也過關,這不是一部糊弄人的爛片。感動的情節也很多,當年輕的戰士視死如歸綁著炸藥包跳下樓去和日軍同歸於盡的時候,即便知道你要煽情,我也還是為這位戰士和他的精神而落淚。但是,但是關鍵問題在於,拋開這些,整個電影的核心邏輯表達,是非常糾結的。或者說,這個電影要講的故事,很不通順。有的人說擰巴,汪老師說他偽高潮,還有人看完一琢磨忍不住開噴,我覺得都是源自與此。
  • 王世純:看完《八佰》,感覺就兩個字——擰巴
    導讀:可以說,恰恰是我們的審核人員,通過刪減和審核的方式,拯救了這部打著「拯救業界」旗號的電影。【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 我把電影《八佰》看完了。這電影,擰巴。對於管虎來講,他似乎想把《八佰》拍攝成一個有關看客的故事。 在訪談中,管虎對於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八百壯士」這種孤軍奮戰的行為是有自己看法的。
  • 《八佰》是國民黨軍隊,為什麼導演會選這樣的背景?
    如今電影院裡正在熱播《八佰》這部電影,若干導演和大牌演員都對這部電影拍手稱讚,確實,現在在電影院把若干人看哭的電影真的不多了,充分說明這部電影拍攝的真實和導演對在氛圍上的渲染的強厚功力。不過我想和大家從另一個方面看待這段真實的歷史 。
  • 一部顛覆了我認識的電影《八佰》
    我是電影超級粉絲,從年初到現在都沒進過電影院,快憋壞了。我不喜歡看政治或戰爭題材的電影。我家先生本來就不愛看電影,尤其最近疫情期間更是不想進電影院。但是,他比較關心時事,了解政治。他告訴我電影《八佰》值得一看。於是,就在昨天,七月七,我和他度過了一個七夕節。
  • 《八佰》上映,我是哭著看完這部電影的
    最近一個好的消息,國產抗戰片《八佰》上線,在沉浸了近半年的中國影視終於露出了光明,許多網友表示:我終於閒暇時間有可以去的地方名,而在新上映的電影《八佰》可謂是獨領風騷。在以前的時候,每逢禮拜六,禮拜天,我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拖家帶口帶著家人去餐廳吃個飯,或者去電影院看個電影,但當疫情來臨的時候,這一切都成了奢侈,但好在現在情況轉弱,這一切又成了我們可以所做的了。
  • 曾經感動蔣經國,比《八佰》早30多年上映的國民黨抗日電影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吧,父親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血戰臺兒莊》,當時年紀小,也不知道啥叫國民黨正面戰場,只是覺得這部電影和之前看過的《地道戰》《地雷戰》《鐵道遊擊隊》不一樣,有種說不出的感覺。還有些人提出,整部電影都是國民黨的黨旗、軍旗,怎麼沒有一面紅旗呢?電影《八佰》最近正在熱映,去年其實也是遇到了相似的「責難」,不得不重新剪輯,借著疫情後電影業亟需復甦的需求,總算得以公映。剪掉了哪些呢?主要就是當時的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特寫鏡頭。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審片會上有人提出質疑,《血戰臺兒莊》為何沒有遭遇「下架」呢?
  • 《八佰》是一部洗白孫元良的電影嗎?
    ,就寫了一篇洋洋灑灑大幾千字的文章,最後結論就是「八佰是一個果粉電影,誇讚國民黨,看了賣國!」這一切,只要你看過電影,就能很容易得出結論,不會再糾結這到底是洗白還是抹黑的問題。2,《八佰》美化國民黨了嗎?關於《八佰》另一個很激烈的爭議,是《八佰》傳達出的對國民黨的態度。
  • 看了《八佰》的預告片,我隱隱有一絲擔心
    很多人都矚目的電影《八佰》(管虎 導演)今晚就要首映了,相信很多朋友已經通過網絡看了這部片子的預告片,本人也看了,這裡發表一些想法:首先,《八佰》毫無疑問不是中國大陸攝製的、反映當年國民黨軍隊抗戰的第一部電影。
  • 電影《八佰》觀後感:如果八路軍有國民黨中央軍的火力裝備
    電影《八佰》觀後感:如果八路軍有國民黨中央軍的火力裝備……我軍抗戰早期要有國軍中央軍的火力,哪至於抗戰熬8年。為什麼這麼說?國軍差就差在沒有我軍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部隊紀律、對步兵操典的貫徹,以及最重要的對士兵的珍惜和愛護。八路軍差,主要是差在裝備上。
  • 八佰背後的電影寫作手法
    ,在豆瓣的評分就高達九分,但是很遺憾的發現,其實八佰這部電影並沒有我期待的那麼好。先說八佰這部電影本身的題材是屬於抗戰電影,但是它所描述的是國民黨對抗日本。    其中電影裡面的高潮應該是在國民黨蜂擁而至的去護旗,但是呢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場面就如同我們國民黨一直被挨打一樣,雖然說看著熱血,但是也是看著有種義憤填膺的感覺
  • 帶孩子看電影《八佰》,看完就忘?觀影前後做好這3點有不同效果
    比如《八佰》這部電影發生在1937年,在當年中國發生的最大事件就是7月7日,日本發起盧溝橋事變,代表著日本正式全面侵華,為此八年抗日戰爭正式拉響。從背景了解,可以知道這部電影是抗日戰爭題材、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其次:了解電影發生的地點和事件關聯。
  • 看完電影《八佰》,區分了這兩類人,你屬於哪一類?
    8月21日上映的《八佰》,從點映到上映,半個月的時間一直備受矚目,當然也不負眾望,預售三天到上映,突破十億的票房,佔據國產電影票房第一位,可以說為國產片子爭了一回光了,影院復工以來,除了重映的片子之外,國產電影慘不忍睹。口碑和票房雙贏,《八佰》無疑成為了救市之作。
  • 電影《八佰》令人激昂,也令人心痛,更讓人看清國民黨的本質
    電影《八佰》令人激昂,也令人心痛,更讓人看清國民黨的本質。今天單位組織觀看了電影《八佰》,儘管之前也做了些功課,了解了一些內容,還是深深地被電影吸引。二個半小時的電影,我一動未動,一會情緒激昂,一會又潸然淚下,這些鐵骨錚錚的中國軍人的愛國精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令人動容,在國民黨七十萬軍隊兵敗如山倒,潮水一樣的潰退時,這八百勇士的大無畏精神,不僅令敵人膽寒,也給悲觀失望的中國大地帶來了希望,看到了光亮。然而就是這樣一群抗日英雄,卻是國民黨用來表演給西方列強看的,表演結束了,棄之如敝履。
  • 電影《八佰》的魅力所在
    我是電影超級粉絲,從年初到現在都沒進過電影院,憋壞了。我不喜歡看政治或戰爭題材的電影。我家先生本來就不愛看電影,尤其最近疫情期間更是不想進電影院。但是,他比較關心時事,了解政治。他告訴我電影《八佰》值得一看。於是,就在七月七那天,我和他度過了一個七夕節。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本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的真實戰場,日軍攻打上海時,國民黨八十八師的「八佰壯士」堅守上海最後的陣地——四行倉庫、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人的血性,雖然蔣介石讓國際社會出面幹預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卻用智慧、勇氣和鮮血最大限度喚醒了國人抗日的決心,為以後全國抗日打下了堅實基礎。
  • 電影《八佰》為什麼值得一看?
    我看了看名字——《八佰》,立馬就被吸引住了。隨即我就在網上搜了搜,它的評分已經超過9.0。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可以叫男人流眼淚的電影,確實也讓我流了好幾次。《八佰》電影開場一直以來,國民的劣根性就曾在魯迅筆下被深刻地揭露。
  • 最具爭議的戰爭片《八佰》為什麼值得一看?
    最後得出《八佰》是一部從頭到尾都是居心不良的電影。而實際上很多人看都沒看過電影原片,就在網絡上肆意帶節奏,站在負評立場上批評甚至攻擊這部電影和導演。"評價一部電影前,先得把電影看完"。這是基本的常識,卻被很多人無視。
  • 電影裡沒拍,《八佰》壯士的悲慘結局
    這兩天,看了熱門電影《八佰》的點映。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今年第一檔的國產電影。電影說的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的一個加強營,孤軍死守上海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電影裡,國軍表現英勇,以必死之決心,多次打退日軍的進攻。但最後還是聽從上級命令,撤退了。
  • 八佰裡黃曉明出演的是誰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
    八佰裡黃曉明演的是誰黃曉明出演的是特派員。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再次聚焦了80多年前那場淞滬戰役。四行倉庫之戰,是70萬國民黨軍3個月被動挨打大背景下,唯一的亮點。
  • 抱歉,看完《八佰》我哭不出來
    《八佰》不愧是被業內稱為「救市之作」的電影,近來它的話題度和熱度都相當高。這裡我不想說什麼「不符合史實」、「篡改歷史」、「歷史虛無主義」之類的話,這些被說得太多了,而且作為一部電影,《八佰》最大的問題在於影片自身,不在於影片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