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是國民黨軍隊,為什麼導演會選這樣的背景?

2020-09-05 鼓瑟吹個笙

如今電影院裡正在熱播《八佰》這部電影,若干導演和大牌演員都對這部電影拍手稱讚,確實,現在在電影院把若干人看哭的電影真的不多了,充分說明這部電影拍攝的真實和導演對在氛圍上的渲染的強厚功力。不過我想和大家從另一個方面看待這段真實的歷史 。

我想問一下讀者們,南京淪陷,80萬同胞被虐殺,東三省淪陷,淪為日軍殖民地,蔣介石百萬軍隊卻不可一擊,我們大家在學習這段歷史的時候是不是對國民黨軍隊也都看不起,覺得他們是烏合之眾?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八佰」壯士都是國民黨軍隊。與我們以前看到的抗日類題材不一樣,當然不是說以前的抗日題材裡的關於偉大的共產黨派主人公是故意渲染虛假捏造。因為當時共產黨的物質條件遠遠不如國民黨。但最終贏得勝利,這其中的悲壯和慘烈絕對會超出我們想像的。

1931年日軍侵佔東三省後,日本國民的納粹氛圍是愈演愈烈。1937年侵華戰爭全面爆發,日軍勢如破竹相繼佔領上海、蘇州直指南京。國民黨幾十萬軍隊死守南京城,卻在幾天內就被日軍攻破。我們在南京大屠殺的暴行中除了對殘暴日軍的憎恨還有對國民黨的不齒。

我想,在《八佰》這部電影裡大家應該有所感受,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軍人,不論是何黨何派我們都應該感謝和尊敬他們!

我們再看一下當時日軍的行軍路線,

918後佔領東三省,狼子野心,企圖中原。七七事變不久佔領華北諸地,再兩線進攻:
北線:佔領北平--天津---洛陽--武漢 沿平漢線等鐵路南下
南線:海上於上海登陸 -蘇州-南京--武漢

地圖上大家可以看出來,日本從海上登陸是非常方便的,當時的日軍可謂是軍情高漲,兵強馬壯,佔領上海可謂是勢如破竹。由於從上海撤退的組織的極其混亂,中國軍隊在上海至南京沿途未能組織起有效抵抗。

中國統帥部此時深感事態嚴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開會討論南京防禦的問題。會議上多數將領認為部隊亟需休整,而南京在軍事上無法防禦,建議僅僅作象徵性的抵抗,只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國家首都、孫中山陵寢所在,以及國際觀瞻和掩護部隊後撤等理由,主張固守南京。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期望保衛首都的作戰對納粹德國的外交調停有利,並且以為能夠等到蘇聯的軍事介入。出於內政和外交上的考慮,蔣介石最終採納了唐生智的建議,決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個月,根據堅守南京的決策,中國統帥部在12月初日軍接近南京城之前共調集了約13個師又15個團共10萬餘人(他說約15萬人)的部隊保衛南京。這些部隊中有很多單位剛剛經歷了在上海的苦戰和之後的大潰退,人員嚴重缺編且士氣相當低落,而新補充的數萬士兵大多沒有完成訓練。

1937年12月1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同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

1937年12月2日,江陰防線失守中國海軍主力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在中日江陰海戰中被全數擊沉,作為南京國民政府唯一一道水上屏障失守。

1937年12月10日日軍發起總攻,12月12日國民政府發布撤退命令,南京淪陷。

所以我認為南京淪陷的主要責任不在於國民黨軍隊,日軍軍情高亢,日本國內大力支持,近乎被洗腦的文化。這樣的情緒加上先進的裝備,當時的中國很難抵抗。當然如果蔣介石領導得當,80萬同胞其中可能會多出10萬的兵力,以班為戰、以人為戰,可能結果不會這麼悲愴。如果指揮得當,可能會給南京死去的同胞以撤離的時間,有句話說:兵是好兵,將卻非仁將,從現在「臺獨」的言辭中「可見一斑」。


我們在這部電影裡至少應該知道,硬漢、壯士、英烈是不分黨派的。不過今天的中國一定會讓那些犧牲戰士們所欣慰,一定會成為世界最強國!這些,我相信,你們選擇犧牲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

相關焦點

  • 八佰裡黃曉明出演的是誰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
    八佰裡黃曉明演的是誰黃曉明出演的是特派員。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再次聚焦了80多年前那場淞滬戰役。四行倉庫之戰,是70萬國民黨軍3個月被動挨打大背景下,唯一的亮點。
  • 最具爭議的戰爭片《八佰》為什麼值得一看?
    在負評中:一說是洗白孫元良的,二說是美化國民黨的,三說是導演管虎屁股歪,找跑路將軍孫元良的兒子合影,還為「TD」戴笠忍出頭的。最後得出《八佰》是一部從頭到尾都是居心不良的電影。而且隨著《八佰》的熱度增加,他也很好的普及了並不了解那段歷史的觀眾的真實認識。至於管虎導演是否「夾帶私心」,只能說有這樣的嫌疑。「飛將軍」孫元良,劣跡斑斑的事情管虎不可能不知道。
  • 《八佰》熱映——觀影不可不知的三個背景
    今日,由管虎指導的影片《八佰》在全國上映,影片登陸立刻贏得一致好評,豆瓣更是給出了8.1分的高分。在當今這個剛剛走出疫情的時刻,票房首日便突破1000萬大關。影片的熱映賺足了觀眾的淚水,可是在觀影之餘,你可知道《八佰》的歷史背景?「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你可知道這「800勇士」背後的政治意義?
  • 看完電影《八佰》,我知道國民黨為什麼輸了
    無相財經出品這兩天,看了熱門電影《八佰》的點映。 「八佰」就是這樣的一個「面子工程」。結果虎膽如鬥,視日軍如鼠輩的「八百壯士」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撤退了。,杜魯門是這樣評價的:「他們(國民黨)都是賊,個個都他媽的是賊……他們從我們給蔣送去的38億美元中偷去7.5億美元。
  • 《八佰》無不體現了管虎 作為導演的出色能力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題為《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的文章,對近日上映的焦點電影《八佰》進行了解讀。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在淞滬會戰,後期作為最後堅守上海的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下死守四行倉庫的戰爭故事。八百壯士,實則只有452人,是由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第88師。
  • 電影《八佰》撤檔?真實原因竟然是這樣!
    前段時間#電影#《八佰》火熱上映,這部影片是由華誼兄弟電影出品,管虎執導,全明星陣容出演: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好的導演,全明星陣容,熱血的題材為何在原定於7月15日上映的「它」突然卻由於技術原因被下架?還是有其他的什麼原因呢?
  • 《八佰》中,為何說「日本侵擾」而不是侵略?國民黨態度曖昧
    《八佰》中,為何說「日本侵擾」而不是侵略?國民黨態度曖昧《八佰》從去年爭議到現在,一直沒有停止,估計以後也少不了。而八佰,竟然成功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國民黨把日軍的軍事行動理解為「侵擾」,其實就是彰顯了他們的一種「不抵抗」的既定國策。試想一下,如果九一八事變時,國民黨認為日軍是侵略而非侵擾,至少東北軍會堅決守住自己的地盤,不讓日軍快速佔領。
  • 孔慶東:管好自己的虎——評管虎導演的《八佰》
    雖然尚未看到作品就先行評頭品足,乃評論家之大忌,但批判者大多不是專業批評家,他們基本是出於樸素的階級立場,出於單純的政治擔憂,估計此片不過又是一部捏造歪曲史實、為國民黨歌功頌德的「雞湯轟炸大全」,因此矛頭並非指嚮導演管虎,而是意在澄清歷史真相,意在揭露國民黨的「抗戰罪孽」,順便給果粉們上一堂軍史課,於是就暫時管住了那隻仿佛很可怕的猛虎,延遲了《八佰》的亮相。
  • 八佰!八佰!
    對電影《八佰》的一點看法。首先申明自己沒看過,就是瞎叨叨幾句。票房據說已超20億,肯定拍得很好。《八佰》的背景故事—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40歲以上的上海人估計都知道吧,那面布滿搶洞的牆也一直佇立在蘇州河旁邊,就像一道無法掩蓋的民族傷疤。
  • 在看《八佰》之前,我們應當知道哪些背景?
    暑期最熱大片《八佰》即將上映,讓塵封的歷史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414名戰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經歷,讓當時國人振奮,也讓後人緬懷,但是我們現在現在看這部電影,也要了解他發生的時代,那我們應該知道些什麼,才能更好理解那個時代?
  • 電影《八佰》觀後感:如果八路軍有國民黨中央軍的火力裝備
    電影《八佰》觀後感:如果八路軍有國民黨中央軍的火力裝備……我軍抗戰早期要有國軍中央軍的火力,哪至於抗戰熬8年。為什麼這麼說?國軍差就差在沒有我軍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部隊紀律、對步兵操典的貫徹,以及最重要的對士兵的珍惜和愛護。八路軍差,主要是差在裝備上。
  • 《八佰》真的只是一部宣傳愛國主義的戰爭電影麼?
    由管虎導演的《八佰》已經上映了好一陣子了,截至寫文的時間,27億的票房也說明了電影本身過硬的素質。這27億票房的背後,難道僅僅是宣傳愛國,銘記歷史麼?背景是四行倉庫的累累槍痕影片《八佰》無論在場景的刻畫還是人物的描寫,抑或是背景音樂的演奏都是業界內最高的水準
  • 《八佰》是一部膚淺的電影
    《八佰》此前曾引起輿論喧囂,原因在於它是以國民黨軍隊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拍攝,激起了「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誰發揮更大作用」的爭論。爭論過後,《八佰》上映,說明有關機構認可了這部電影的歷史敘事。
  • 電影《八佰》令人激昂,也令人心痛,更讓人看清國民黨的本質
    電影《八佰》令人激昂,也令人心痛,更讓人看清國民黨的本質。今天單位組織觀看了電影《八佰》,儘管之前也做了些功課,了解了一些內容二個半小時的電影,我一動未動,一會情緒激昂,一會又潸然淚下,這些鐵骨錚錚的中國軍人的愛國精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令人動容,在國民黨七十萬軍隊兵敗如山倒,潮水一樣的潰退時,這八百勇士的大無畏精神,不僅令敵人膽寒,也給悲觀失望的中國大地帶來了希望,看到了光亮。然而就是這樣一群抗日英雄,卻是國民黨用來表演給西方列強看的,表演結束了,棄之如敝履。
  • 王世純:看完《八佰》,感覺就兩個字——擰巴
    管虎拍攝的,不是像《布列斯特要塞》那樣一個純粹的堅守並等待勝利的故事——如果是那樣,影片質感會比今天這個最終的版本要優秀得多。對於管虎來講,他似乎想把《八佰》拍攝成一個有關看客的故事。 在訪談中,管虎對於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八百壯士」這種孤軍奮戰的行為是有自己看法的。
  • 《八佰》的最大敗筆
    昨晚專門去看了近期火爆的電影《八佰》,確實拍的很不錯,也看得我熱血沸騰。但是,我覺得有一些地方還是可以改進的。 因為電影一再被推遲上映時間,箇中原因大家應該都懂,就是因為過不了審。那麼,為什麼過不了審呢?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共產黨因素,完全是在美化國民黨。
  • 風暴眼中的《八佰》
    導演演員陣容豪華的《八佰》儘管票房飄紅,但是其口碑卻出現了極端的兩極分化現象,並且豆瓣評分也從剛上映的8.2掉到了現在的7.8,再加上其艱難的上映之路,該片可謂磨難重重。《八佰》根據歷史事件改編,故事背景選擇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講述了最後一役中「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精彩故事。
  • 從電影《八佰》看抗日影片
    近期影片《八佰》在國內熱映。該片是華誼兄弟的7億投資大作,由著名導演管虎指導,演員杜淳、張譯、歐豪加盟,號稱國內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製片方重新建造蘇州河等場景,並讓演員進行數月軍事訓練。影片戰爭場景真實感極強,有軍事版《南京,南京》之稱。
  • 觀《八佰》
    大概資本市場對現階段的行業並不看好,之前炒的火熱的春節檔電影並沒有如期而至,《八佰》這部影片扛起了行業復甦的大旗。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八佰》這部影片我接觸過的第一部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題,並展開歌頌的電影。這是我看這部電影的第一個沒想到,這也體現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透漏出來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
  •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我們注意到,作為電影,《八佰》的敘事還是比較過得去的,至少對於很多文藝青年來說,該作品可以加入到很「燃」的行列。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如果不必要,為什麼還這樣選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