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播出的是舊約研究第二十五課,前面一課我們講了族長史的宗教信仰,今天要講的是亞巴郎眾信者之父的歷史地理背景。
各位朋友您好,我是房神父。在前面4課裡,我們講了創世紀第12章到第50章,以色列族長史的特色,文字批判、文化背景和族長們的宗教信仰。今天我們要講亞巴郎眾信者之父。人類的歷史從亞巴郎起,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段落。為什麼說是嶄新的段落呢?一方面是天主大能的行動召喚了亞巴郎,另一方面是亞巴郎不辭千辛萬苦,毅然決然的以信仰和服從的態度答覆了天主的召喚。因此亞巴郎的蒙召,在人類救恩史中是一個新的裡程碑。因著亞巴郎的蒙召,給降生成人的天主做進一步的準備。天主和人的交談由亞巴郎開始,經過基督在世界末日的時候得到完成。
教友:神父,我們現在稱亞巴郎為眾信者之父,這個稱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神父:是聖保祿開始稱亞巴郎為眾信者之父,聖保祿不但稱亞巴郎為眾信者之父,還說基督的工程就是使一切信者,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分享亞巴郎的祝福。在聖保祿致加拉達人書信第3章第7到第8和第14節裡,聖保祿這樣說:「你們應該知道,凡出於信德的人,才是亞巴郎的子孫。為此,那些出於信德的人,就和有信德的亞巴郎獲得了祝福。為使亞巴郎的祝福在耶穌基督內普及於萬民,並使我們借著信德領受應許的聖神。」
接下來我們要講亞巴郎的歷史背景,首先我們應該承認,到目前為止,除了聖經以外,並沒有找到任何文字的或考古上的證據,證明亞巴郎是一個歷史人物。可是亞巴郎這個名字在古代確實是有的,並不是捏造的。而且許多文化史的資料都給我們揭露了,在聖經中,關於亞巴郎所說的許多事並不是單獨存在的,也是當時其他民族所共有的。譬如,在古巴比倫城的奴濟地方,在腓尼基靠海的烏卡裡程,以及在幼發拉底河中部的馬裡城。在這些城市所做的發掘工作,都給我們提供了很有趣,有時甚至很詳細的參考資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有繼承家業立後嗣的傳統,在創世紀第15章第2到第4節,亞巴郎和天主的對話說:「亞巴郎說:我主上主,你能給我什麼?我一直沒有兒子繼承我家業的,是使大馬士革人厄裡厄澤爾,你既沒有賜給我後裔,那麼只有一個家僕來做我的承繼人。有上主的話答覆他說,這人絕不會是你的承繼人,而是你親生的要做你的承繼人。」
此外,在第16章第2節說出,為了得到嗣子的方法,婢女為祖母生子。還有第23章第9到第18節,記載了按照赫特人的法律買土地的手續,以及長子的特權,特權的變賣等等。這些習尚和傳統都是聖經中,以及在奴祭和烏卡裡所得到的文獻裡所共有的。同樣的,考古學家所發現的迦南宗教和赫特文化,很多和舊約所報導的事情有相關的地方。因此有一位學者認為,在奴祭的社會秩序和希伯來族長的社會情況之間,有那麼多相同的地方。使得學者們一致認為,創世紀的族長史確實是公元前20世紀之初當時社會的忠實寫照。
教友:請問神父,亞巴郎時代的社會背景是怎麼樣的呢?
神父:族長和他們的家族都是半遊牧民族,他們在曠野的邊緣生活,在所謂的肥沃月灣內,有烏爾經過哈蘭,最後抵達迦南。牧羊的人不斷更換住處,這樣他們不會把心放在某一個地方,而放在自己的家族裡。結果是這個家,在不同的地點體驗天主的領導,天主陪著這個在曠野裡的家族一起遷徙,隨時領導他們,照顧他們。所以以色列對天主的看法不會焦灼在固定的地方或物體上,天主是流動的,是他們歷史的嚮導。
教友:那亞巴郎到底是哪一個時代的人呢?
神父:從前有人認為亞巴郎是公元前1900年左右,但是今天呢不少學者認為,阿蘭民族的遷徙是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才到達迦南的。亞巴郎大約就是這次遷徙中的一員。那麼族長史的年代一共是150年,不是200年,約等於四代子孫繼承的期間,就是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和若瑟四代。這是時間上的推算,可是聖經作者的重點並不在這裡,而是在亞巴郎,把創世紀第1到第11章原始歷史串聯起來。
教友:神父您在前面說,族長和他們的家族是半遊牧民族,由烏爾往迦南遷徙,能不能請神父解釋一下他們的地理背景?
神父:好的,聖經中所說的亞巴郎家族,他們的來源和古巴比倫的兩座大城有關聯。這兩座城都是月神欣有名的朝聖地,一座是幼發拉底河下遊的烏爾,另一座是幼發拉底河北部支流發力黑河河岸的哈蘭,烏爾城和亞巴郎的父親特辣黑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那是特辣黑的故鄉,他是從烏爾期待著家眷到迦南地方。在創世紀第11章第31節說:「特辣黑帶了自己的兒子亞巴郎和孫子,那哈郎的兒子羅特,並兒媳撒拉依一同由加色丁的烏爾出發,往客納罕地去。他們到了哈蘭,就在那裡住下了。」亞巴郎就是在哈蘭接受天主的招喚。從此,哈蘭在整個族長史裡便有了特殊的地位。以後,依撒格和雅各伯仍然和哈蘭保持密切的關係,因為他們的妻子都是從哈蘭叔父家裡取回來的。
教友:亞巴郎到了迦南以後呢,迦南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
神父:亞巴郎南下到了迦南地以後,生活漸漸安定下來,他和當地的人從來沒有發生宗教上的衝突。而且亞巴郎還從迦南人那裡取了一些不同的天主名號和概念,把這些名號和概念用到自己的家神或宗族的神身上去。有一位聖經學家任德拓夫,他說原來迦南神厄耳有很多的特徵,是剛入迦南的這些人的神明所沒有的。厄耳神的一大特點是他被尊為眾神之父,以及世界的創造者。亞巴郎不但和當地的人和平相處,而且毫無顧忌地把迦南人的聖地當作是自己的聖地,甚至對迦南的宗教表示神聖的敬意。譬如在創世紀第14章第18到第20節裡記載,亞巴郎和耶路撒冷王默基瑟德的會面:「撒冷王默基瑟德也帶了餅酒來,他是至高者天主的司祭。撒冷王祝福亞巴郎說:願亞巴郎蒙受天地的主宰,至高者天主的祝福,願將你的敵人交於你手中的至高者的天主受讚美。」
這段亞巴郎和默基瑟德的會面,實在就是亞巴郎的宗教和迦南宗教代表性的會面。
教友:神父,聖經上說默基瑟德是至高天主的司祭,這是什麼意思呢?
神父:默基瑟德實在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物,他的父親、母親、生日、時辰都沒有人知道。在迦南地方,在一個崇拜多神的世界裡,他很奇特的獨自尊敬唯一的真神。除了這裡說默基瑟德是至高者天主的司祭外,在聖詠第110篇第4節和希伯來書第7章第1到第28節,也提到他是至高天主的司祭。
教友:神父天主召叫亞巴郎的時候,曾經許下了福地,這個福地是不是就是指迦南呢?
神父:不錯,亞巴郎在進入迦南以後,首先接觸到的是舍根的居民。在創世紀第12章第5第6節說:亞巴郎帶了妻子撒辣依,他的兄弟的兒子羅伯特,和他在哈蘭積蓄的財物獲得的僕俾,一同往客納罕地去。終於到了客納罕地,也就是迦南。亞巴郎經過那地,直到舍根地摩勒橡樹區,當時客納罕人還住在那裡。亞巴郎到了迦南以後,真正定居的地方還是在迦南的南部,因為當時南部比中部人煙更稀疏。在和亞巴郎的歷史有關的各地,譬如舍根、貝特耳、貝爾舍巴等,最突出的是瑪默勒對面的瑪革培拉田地的山洞。這是亞巴郎從赫特人赫斐龍手中買過來的。亞巴郎把妻子撒辣依葬在這個山洞內。這一段在創世紀第23章第1到第20節可以看到。
按照猶太人、基督徒和回教徒的傳統,亞巴郎自己和他的家族,依撒格、黎貝加、雅各伯、肋阿和若瑟也都葬身在這裡。今天在山洞上頭有一座雄偉的回教清真寺,清真寺的石砌古牆還是黑洛德時代的建築。赫特人把這塊地賣給亞巴郎,它的意義非常重大,而族長們都埋葬在這裡,意義又加深了一層。因為這無非是天主所做的許諾,也就是天主要把迦南賜給他們作為福地初步的實現。
教友:在亞巴郎的歷史裡,曾要求天主原諒索多瑪和哈摩拉兩座城。這是怎麼回事呢?
神父:在創世紀第18章第16節到第19章第29節,記載了索多瑪和哈摩拉被毀滅的有趣報導。為了了解這段聖經的真實意義,我們必須先問作者真的想報導兩座城的淹沒,或者只是因為看到死海和四周的蕭條景象,而想給他找一個宗教性的解釋呢?根據地質學家考察的結果,死海地帶最後一次的火山爆發,遠在亞巴郎和羅特以前。所以這篇報導大約是出於後人的反省而產生的。也就是說,以色列民族看到死海附近可怖的沉積,便把大自然這種不景氣,歸咎於人的罪惡和天主的懲罰。
教友:這麼說來,是作者以一個宗教性的理由來做解釋了?
神父:對,聖經中的人習慣把自然界死亡,看成人的罪帶來的結果。死海的水多鹽,西南部鹽山綿延數千裡,山上不時有幾根鹽柱子凸出來。這些呢都是民間幻想的好資料。聖經作者利用這些資料來建立他們的神學,這樣既滿足了人民的好奇心,又說出了一個基本的大道理,那就是人的罪是可怕的。
此外,在這篇敘述裡還有兩件值得注意的事。第一件事,作者大膽地用了擬人法,亞巴郎和天主討價還價,簡直和市場裡做買賣的沒有兩樣。另一個事實是遊牧民族思想的影響,他們把城市的生活,這裡呢就是索多瑪和哈摩拉的生活,看作是罪惡的淵藪。整個城市裡頭不但沒有10個好人,甚至呢連一個都沒有,因為羅特還是從外地來的。此外,有關羅特兩個女兒的記載是一篇附錄,大概是出自摩阿布和哈孟兩族的傳統,他們要藉此保證自己種族的純正不雜。而以色列法律是嚴格禁止這種亂倫的行為的。
以上播出的是聖經學舊約研究第二十五課,講的是眾信者之父亞巴郎的歷史地理背景,下一課要講的是亞巴郎歷史的神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