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上下狠狠宅,真是史無前例。
死亡,來或不來,都在那裡。
只是,這一次,觸手可及。
跟它打個招呼吧。
這輩子幹了啥?想幹啥?
剩下的時間要幹啥?
我的第一反應是,還有些書沒讀呢。
沒有必讀,只有想讀。
宅月30讀之三 |《水在時間之下》
最近,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了,武漢有個女人叫方方。
方方是誰?武漢是一座什麼樣的城?
武漢有兩個代表性的女作家,一個叫池莉,一個叫方方,但是方方的書永遠沒有池莉賣得好。
01
大院子弟,大戶人家
方方是個大院子弟,方方生活的大院,是一群工科知識分子的大院——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最重要的活兒就是建設三峽大壩。三峽我們都知道,建了半個世紀。
方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說的就是這個大院的事情,從1957一直講到1966,我們可以預估在這個大院裡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方方很懷念這個大院,她覺得自己度過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童年,很多作家的童年都很悲催,但她在這個大院裡享受了快樂的童年。
小說裡的第一男主角叫丁子恆,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方方的父親。丁家有四個孩子,大毛、二毛、三毛,三個男孩兒,老四不能叫四毛了,叫嘟嘟。那個嘟嘟就是方方。
嘟嘟快樂到什麼程度?要去城裡看電影,可以坐四路公共汽車,一路是爸爸,二路是媽媽,三路是大哥,四路是二哥,背著嘟嘟去看電影。
方方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子弟,她生活在一個非常大的家族。
作家方方
她爺爺的大哥叫汪闢疆,是國內鼎鼎大名的教授、國學大師,他有一本很知名的著作叫《唐人小說》。汪闢疆這輩子教了很多學生,其中有兩個學生,一個叫程千帆,一個叫沈祖棻。沈祖棻被朱自清稱為「當代的李清照」。這兩個人,有三本書可以推薦,沈祖棻的一本叫《唐人絕句淺釋》,一本叫《宋詞賞析》,程千帆的一本《唐詩課》,都值得一看。
她的爺爺汪國鎮,跟爺爺的大哥汪闢疆一樣就學於京師大學堂,抗戰期間沒有流亡內地,在家鄉遇難。
他們的家鄉是彭澤,彭澤是陶淵明唯一當過縣官的地方,後來不肯為五鬥米折腰而離開了彭澤。爺爺在彭澤被日本人抓住了,為了保護鄉親,日本人打了他一個小時,體無完膚,左腿給打骨折了。
被關押的地方叫高橋聯隊,高橋聯隊的聯隊長高橋親自來審問汪國鎮,他願意善待高級知識分子,給他治傷,優待他,希望他出來維護治安,中國這些知識分子有一股頑梗之氣,汪國鎮不肯。
槍聲響了,是中國軍隊打來的,汪國鎮說中國人就要來了,你們這些日本人就要做大陸之鬼。日本人被激怒了,高橋用軍刀刺穿了汪國鎮的左眼,一群日本人擁上來,用刺刀洞穿胸腹,切碎頭顱。
國民政府給汪家送了一塊匾,寫了四個字,「義烈千秋」。
如果用幾個字來總結方方的家族,就是大院子弟,大戶人家。
多年之後方方回到了烏泥湖大院,結果十六棟樓拆得只剩下兩三棟,其中一棟上還寫著她小哥哥在文革期間寫的標語,這麼一句話:「天亮了,解放了,武漢的公雞下蛋了。」
02
方方筆下的武漢:大江大湖
關於武漢我們還記得什麼?武漢三鎮,但是武漢很多年裡只有兩鎮,武昌和漢陽。
500多年前,漢水把漢陽衝了一道口,衝成了兩半,一半是漢陽,一半是漢口,由此武漢變成了三鎮。
漢口的第一個居民有案可查,叫張天爵,那是明代成化年間的事,到了嘉靖四年,漢口已經有2000多人了。但是漢口後來真正發達,是因為它成了一個港口之城。
我們很多人忘了漢口曾經有租界,漢口的租界很大。舉一個小例子,漢口有三個跑馬場,上海才有兩個跑馬場。漢口的租界消失是在1927年,北伐軍過來談判,外國人退租了,租界消失了。
20世紀初,洋樓林立的漢口租界區
很多人不知道武昌曾經有古老的城牆,很厚、高大。1926年,武昌發生了一場非常慘烈的圍城戰,進攻一方是北伐軍,包括葉挺的獨立團,守城的一方是吳佩孚的部隊。這場圍城戰打了40多天,北伐軍死傷慘烈,城內的居民死亡也很慘烈。
慘烈的武昌戰役留在歷史中,方方寫了一本小說叫《武昌城》。她寫了兩邊的故事,圍城的北伐軍的故事,和城裡守軍和百姓的故事。
戰亂起來,四個門都吊著人頭,有學生會主席、亂黨。
亂黨的同學被這種死亡震驚了,想出家,但是他另外一個同學想革命。想出家的同學被想革命的同學帶上了革命之路,這兩個同學一路去找北伐軍。
北伐軍打得很快,勢如破竹,他們從廣州跟到了武昌城。著名的戰爭賀勝橋、汀泗橋都是葉挺獨立團打的,北伐軍幾乎要打進武昌城,但是功虧一簣,最後的戰爭延後40天才打完。城牆下死亡堆壘,城內的居民痛苦不堪,這場慘烈的記憶在中國的很多古城裡都不斷地發生。
北伐軍佔領武昌之後,拆除了武昌城牆,所以我們看到的武昌城只有一個城門,叫起義門。我們別忘了,武昌是爆發辛亥革命的始發城。
可以用大江大湖來概括武漢,武漢城裡有上百座的湖,當然最大的是東湖。武漢人很謙卑地把漢江叫做小河,當然對於長江來說,漢江無論怎麼樣還是小河。
武漢人經過大災大難,經過大起大落。
03
過早:大城小吃
武漢是個大城,可是武漢最著名的是小吃。武漢人吃早飯叫過早,過早這個概念怎麼來的,方方自己也沒弄清楚,沒有過午、沒有過晚,只有過早。
「過早」是地道的武漢方言,意思是「吃早飯」
武漢的小吃最著名的就是熱乾麵了,拌上芝麻醬、辣椒醬,熱熱乎乎,有一點辣,窸窸嗦嗦,啪嗒啪嗒,武漢人吃得很痛快。
武漢人還發明了一道小吃叫面窩,不是面做的,是大米和黃豆磨漿而成,油炸了。發明它的小販姓昌,但是最著名的面窩卻不是昌家的,是戶部巷的謝家的。
還有一種更著名的叫豆皮,毛主席做了表揚,實際上是用綠豆和大米磨漿而成,再裹上糯米、肉丁、鮮蝦,非常好吃。配合點心和豆皮的有蓮藕煨湯,也可以是伏汁酒,伏汁酒就是米酒,最著名的現在是桂花糊米酒。
關於吃,方方寫過一個過江吃牛肉粉的故事。
她女兒的爺爺是湖北第一高齡的教授,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當了一輩子教授,什麼什麼都吃過了。98歲那年突然想起來他20年前吃過的一碗牛肉粉,福慶和的牛肉粉。一天突然跟保姆提出要求,要親自到店裡去吃這碗牛肉粉,那個保姆嚇壞了,因為近百歲的老人,下樓都是個問題,但是老人執拗地要去還這個願。
下樓,下三樓,對一個老人來說已經是個事情,坐上計程車趕到了福慶和。福慶和的人們聽說一個百歲老人過來吃他們的一碗粉,做出了非常令老人滿意的一碗粉,吃了一碗粉老人覺得不夠,要吃第二碗,當然第二碗沒吃完,打好包給老人帶回去。
計程車把老人送回了家,但是老人已經上不了樓了,司機又把老人背上樓。這一碗粉來來回回,打車、上樓都是壯舉。看來,這碗粉在老人的生命中很重要。不到一年後,老人過世了。
一書 · 《水在時間之下》
方方最好看的一本小說叫《水在時間之下》,乍一聽以為是一本散文,實際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傳奇。
故事開始於1920年,水滴出生了,水滴是書中的女主角。她出生那天,她爸爸橫死街頭,一名藝人耍弄的長槍砸死了她父親,所以水滴自出生那天起就被認為是不祥之人,被家族趕了出去。她的養父是一個挑糞工人,但是很多年後,水滴成為「水上燈」,在武漢市面上是光芒萬丈的漢劇女明星。但是那個不祥一直伴隨著她,她的情人因她而死,她的仇人因她而死。
方方的很多小說都有一種殘酷,就像她說的,生活中有快樂、幸福和溫暖,就會有多少的辛苦、痛苦和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