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爺爺
「還我孩子一個公道!」最近,隨著一位母親的千字聲討,「陳泗翰」這個名字成為了全國的焦點。
2014年4月30日,15歲的陳泗翰,出於自衛保護,失手刺死了多次霸凌他的李小東,入獄6年。
就在前不久,8月25日,陳泗翰終於重獲自由。
然而,才年僅21歲的他,人生早已被迫按下了暫停鍵,背負著「殺人犯」的名號,前途漆黑一片。
那天,李小東在飯堂故意踩了陳泗翰幾腳,雙方發生衝突。末了,李小東往陳泗翰碗裡吐了一口唾沫:「放學後,你給老子等著!」
課間,二人相遇,李小東拿刀威脅,「你服不服?」
陳泗翰不說話,李小東一行幾十個人,就拳打腳踢把他從教室門口,一路打到了廁所。
陳泗翰始終低頭不語,李小東被徹底激怒了,放學後他又帶領一伙人,圍毆陳泗翰,甚至提刀就砍。
面對這樣生死攸關的時刻,陳泗翰終於不再沉默,為了活下去,他只能奮起反抗!
最終,他不慎刺到了李小東的胸口,自己也身中多刀,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
一瞬間,受害者成了殺人犯,也因此,被判入獄8年。
消息在全校炸開鍋後,56名同學自發寫了上訴書請願,懇求法院從輕發落,但最終陳泗翰還是免不了遭受牢獄之苦。
看完事件的經過,我不禁思考:面對死亡的威脅,陳泗翰的反擊到底是否正確呢?
為了保命,他被迫舉刀傷人,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可如果當初,他不刺出那一刀,如今長眠於黃土的會不會就是他?
人人生而平等
我的女兒5歲時,有次在公園玩被一個8、9歲的男孩欺負了。
男孩拿礦泉水瓶打她的頭,甚至故意推倒她,女兒卻不敢吱聲,紅著眼眶硬把淚水忍了回去。
回家後,我看到孩子紅腫的傷口,頓時心慌得難受,急忙問道:「寶貝,這是誰幹的?」
起初女兒支支吾吾了半天,後來才嚶嚶說道:「樓下有個小哥哥,他打我的頭,還推我摔倒了……」
看著孩子委屈的眼神,我輕輕摸了摸她的臉頰,心都快要碎了。
「寶貝,以後別人第一次欺負你時,要大聲制止他,如果還有下次就勇敢打回去。
必須讓他知道,欺負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或許,你們會說,這樣不是教壞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嗎?
但問題是,哪個孩子不是父母含辛茹苦養大的,憑什麼要遭這種罪?
我們教育孩子打回去,並不是非要給對方一個教訓,而是讓孩子知道自己不該被白白欺負,讓他們從小強大起來,才不至於以後都要看別人的臉色過活,處處受委屈。
否則,一味的忍讓,只會一次又一次被別人傷害,最終深陷卑微中,無法自拔。
南京地鐵上,曾有一位中年男子給老人讓座。
當他站起身後,竟開始質疑一旁的十七歲男孩:「你為什麼不讓座?」
沒等男孩反應過來,男子便怒罵著,用腳猛踹男孩的胸口。
從頭到尾,17歲的男孩像只乖順的小羊羔,不還口,更不敢還手,默默忍受著身體上的疼,以及心理上的屈辱。
男孩「乖乖」挨打的樣子,真是讓人又氣又心疼!
我們常常教育孩子,做人要有禮貌,要寬於待人。
但卻忘了教孩子,當別人侵犯他時,只有勇敢地反擊,才能保護自己。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保護不了,還怎麼繼續活下去?
所以,別再說什麼「打人的是壞孩子」。
我寧願我的孩子做個「壞孩子」,也不想看到他受盡委屈,悶不做聲被欺負得遍體鱗傷!
必要時勇敢反擊
起碼能夠有機會活下去
甘肅隴西,一名14歲少年張凱,僅僅因為一副耳機,就被5名同學圍毆致死。
別看這群孩子年紀尚小,可下手之重,令所有人都汗毛直立:
張凱的後腦勺頭蓋骨被打破,
左側眼角處骨頭骨折,
背上一根肋骨骨折,
下體腫成兩個拳頭般大
在屍檢鑑定書上,法醫斷定張凱死於顱腦嚴重損傷。
換言之,這個可憐的孩子,是被活活打死的!
光聽著這些描述,就讓人揪心不已。實在難以想像,當拳頭一下,又一下重重打在張凱的太陽穴、腹部、臉上時,得有多痛啊?!
我更不敢去想,當張凱的父母看到體無完膚冰冷的遺體時,悲傷、憤怒、自責……將會折磨他們在多少個夜裡輾轉難眠。
事發後,父親提及每次和張凱通電話時,都會告誡他:「兒子,你要好好學習,聽媽媽的話,看見別人打你,你就趕緊跑。」
因此,就算張凱再怎麼被欺負,但由於牢記父親的這句話,不論受再多的苦,他都選擇逃避,獨自默默忍受。
也正如這次一樣,他身負重傷也不吭聲,還是選擇拍拍身上的塵土,走回教室,直到嘔吐昏厥被送去搶救,可一切都晚了。
倘若,張凱從一開始就學會反抗,學著強硬,結局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樣了呢?
看到這裡,我們還能說出「打回去是不道德的」這種話嗎?
不禁想起網友的一句話:「我寧願站著見法官,也不願躺著見法醫。」
很多時候,「打回去」都是走投無路下的絕地反擊,如果不這樣做,或許結局會更糟。
正如開頭提到的陳泗瀚,之所以最終會失手殺死同學,就是多次被殘忍霸凌的結果。
那種被逼上絕路的無助感與絕望感,會迫使任何人做出一切本能的自保行為。
事實殘忍得令人窒息!
但試想一下,或許,在陳泗翰第一次被霸凌時敢於還擊,之後的悲劇就將不會發生。
所以,別讓你的逃避,成為壞人變本加厲的籌碼,否則只能任人宰割。
沉默是被霸凌者的宿命,發聲才是改變命運的開始,反擊才是主宰人生的武器!
可《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早在2017年就指出:中國校園霸凌普遍存在。其中,中部地區校園欺凌行為發生率最高,高達46.23%!
而浙江大學一項《青少年攻擊性行為的社會心理研究》調查,給出的數據更加觸目驚心:
49%的人,承認對其他同學有過不同程度的暴力。
87%的人,曾遭受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這是什麼概念呢?
相當於100個孩子中,至少有87個孩子被欺凌過!
你可能會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若不是這些孩子做錯事,為什麼會遭到別人的欺負?
可殘酷的真相一次次打了我們的臉,對於加害者來說,傷害他人往往不需要過多理由。
湖南一中學的孫某,見同學小蔣「看起來好煩」,就揚言要打他。
而小蔣和胡某的「女朋友」說了幾句話,胡某就跟孫某夥同13名男生,群毆了小蔣。▼
延慶一名初中男孩,因從小患小兒麻痺被幾位同學欺負,逼喝尿、舔舐大便。▼
連雲港一名女生,被同學冤枉偷拿手機,遭多人毒打、剪頭髮、被扒光拍下裸照公開。▼
甚至說話小聲,高矮胖瘦,成績太差……都會成為被欺凌的藉口。
但說句難聽的,這些事礙著那些加害者了嗎?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影響了嗎?
當然不!他們只是享受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用一張嘴或一隻手,就任意左右他人的快感。
最令人心痛的是,絕大多數的欺凌發生後,父母袒護孩子只是小打小鬧,學校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罪魁禍首的加害者,要麼被教育一番,要麼被包庇轉校,繼續為所欲為。
而受害者呢?欺凌所造成的傷害,成了一生的陰影,縱使時隔多年,都會在半夜的噩夢中被驚醒。
網上有這麼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
你不告訴他那是惡,他能把別人逼死。
你不告訴他要反抗,他能被別人逼死。」
所以,別再忽視孩子被欺負的問題了,很多時候它不只是「小打小鬧」,而是實實在在的「傷害」!
作為家長,誰都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被欺負,更不想他們淪為那個作惡之人。
那在教育的過程中,就應投入更多的耐心、細心,爭取把欺凌的毒苗,扼殺在搖籃裡。
1、從源頭杜絕「小霸王」:
最關鍵,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每個家長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從小培養他們的同理心,不溺愛和放縱,從根本上杜絕孩子成為,無法無天的「小霸王」。
只要每個人都不主動去欺負他人,我相信,校園欺凌的悲劇就將大大減少。
2、被欺負後的「自救三部曲」:
育兒專家張丹丹,曾分享親身經歷:
當她的孩子被欺負時,首先會讓孩子陳述事情的經過。
其次,在跟老師、當事同學的家長了解情況。
最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分析,這件事是否同學有意為之。如果無意則道歉了事,如果有意則警告對方這樣是不對的,你要是再打我我肯定打回去。
不過,倘若兩者力量懸殊過大,先保護好自己,再尋求大人的幫助。
做到不偏不倚的同時,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的重視與關愛。
3、父母與孩子,是一個共同體:
當孩子被欺負時,第一時間安慰他們:「寶貝,這不是你的錯,你已經很棒了。」
再抱一抱他們,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與他們共進退。
記住,孩子的話,大多數都不是空穴來風,務必引起重視。
「打回去」,並非以暴制暴,也不是蠻橫無理。
「打回去」,是給孩子勇氣,教會他們勇敢直面壞人,成為一個有原則的、善良的、快樂的人。
當你足夠強大時,整個世界會對你溫柔以待;反之,周遭的危險便會只增不減。
這些話,或許聽起來過分殘酷,卻絕對真實。
我們不希望孩子變得睚眥必報,心胸狹窄,我們只想他們擁有保護好自己的能力和底線。
畢竟,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別人傷害更是一種氣場!
呼呼小推薦:
《桑德拉·博因頓經典系列繪本》
在輕鬆幽默中獲得
語言、認知、情緒多重啟蒙
→特價進行時!
掃下圖二維碼關注我們
回復「VIP」領會員福利
呼呼收音機:基於不同年齡段兒童語言和心理特點,打造品質兒童故事,滋潤孩子的心靈。原創奶泡泡系列故事,海內外播放量10億+,深受上千萬媽媽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