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韓國經濟不景氣,國內政局也十分混亂,是一直被壓抑的國民憤怒直接表露、表現行動的一年。國民的表態也變得更主動和積極。這導致韓國讀者為了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到書本中尋求解脫或愉悅,以這些小小的快樂來安慰現實的苦楚。
從整體來看,2016年圖書銷售冊數和銷售額均有提升,小說增加了18.4%,詩歌增加了19.3%,藝術類圖書減少了14.4%。
從暢銷書市場看有幾方面特點:一是韓國文學再度受到關注。2015年發生的韓國中堅作家抄襲事件,使讀者對韓國文壇和出版界大失所望。2015年韓國文學作品銷量減少27.3%。不過韓江(Han Kang)的《素食主義者》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後,引起讀者的對韓國文學的關注,一度出現缺貨現象。
二是從圖書看韓國歷史。韓國歷史類圖書銷售比上一年增加了38.3%,韓國讀者希望從歷史中找到解決混亂局勢的力量。特別是作者Seol Min-Seok出鏡電視節目後,他的《Seol Min-Seok的無限挑戰韓國史特講》引起不小關注。
三是治癒系隨筆俘獲了不少讀者的心的心。Hye-Min的《針對不完整的愛情》出版後,獲得讀者關注。Jeon Sung-Huan的《謝謝我自己》、受到30幾歲女性讀者支持的Baek Yeong-Ok的《綠山牆的安妮說的話》、精神科醫生Yun Hong-Gyun的《自尊感學習》等很有人氣。
韓國一直十分重視與其他國家的版權合作,版權輸出國從多到少依次為:亞洲、北美、中東、南美、非洲,亞洲佔整個韓流版權輸出的85.8%。其中中國大陸佔48.9%、泰國佔14.2%、中國臺灣佔14%、印尼佔10.5%、越南佔6.2%。韓國與中國大陸的版權合作中,兒童、漫畫、社會科學、技術科學、文學等板塊最為活躍。
另外,韓中兩國增值稅的代扣方式不同,希望兩國能夠統一稅率。如韓國圖書輸出到中國時,在中國扣稅15%~16%後,把版稅直接匯給韓國方面。韓國輸出與引進的稅率都是10%,希望能消除這些差距。
我也期待韓國和中國擁有亞洲圈的特殊社區精神,在人文、社科、科技、藝術等主要市場領域,一起討論和出版,希望這樣的合作機會越來越多。
2016年韓國暢銷書排行榜
資料來源:韓國最大書店「教保文庫」的統計
根據韓國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發布的《2016年出版產業市場調查》(統計數據以2015年為準,2016年數據尚未公布)顯示,2015年,韓國紙質圖書及期刊市場下滑4.8%至4.278萬億韓元(其中期刊銷售約1萬億韓元)。兒童及青少年教材在整個市場的佔比為59%。教材佔比如此高在全球也非常罕見。韓國的教材市場佔比如此之高,是因為韓國社會的人口密度大,大學入學率非常高,著名大學的入學競爭非常激烈,在這種環境下衍生出來的學習漫畫在韓國佔重要地位,在亞洲乃至全球市場也備受矚目。
2015年電子書銷售增長25.4%至1258億韓元,其中類型文學增長了52.4%,網絡小說增長了73%。電子書通過不同渠道銷售的佔比都在增長:B2C渠道從48.5%增至60.1%,B2BC渠道從23.5%增至25.9%。(72%的電子書銷售主要是浪漫言情小說、奇幻小說等,其中網絡小說的銷售增長73%至333億韓元)韓國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預測,如果加上主要通信公司及門戶網站上流通的電子書,電子書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韓元。
2015年韓國出版業總營業額從2014年的7.8862萬億韓元跌至7.5896萬億韓元。2013~2015年電子書的年均增長率最高,達11.1%,其他類別則有漲有跌:大眾書市場下滑1.6%、教科書與學習教材市場增長1.1%。
2015年韓國新發行書刊為6萬種,其中20%為引進版圖書,引進最多的為美國,其後是日本、歐洲三國(英國、法國、德國)和中國。兒童和成人單行本暢銷書榜前列一半的圖書都是翻譯類圖書,這是因為韓國讀者喜歡外國著名作家的作品,對高人氣作家的版稅爭奪競爭相當激烈。
目前韓國活躍的出版社約有5000家,實體書店有2116家(根據韓國書店合作社聯合會調查,截至2015年底的數據),比2005年的3429家相比減少了38%,其中小型書店關門的情況較多,而店面在330平方米以上的書店數量從262家增至283家,增幅在8%。這也反映出大型書店越發活躍的現象。目前包括教保文庫在內的韓國3大連鎖店中,約30%(23家)都是在2016年以後開業,他們在各地新設的大型購物商場展開激烈的競爭。網上書店的市場佔比為30%,網上書店為大城市消費者提供次日送達的快捷服務。
佔出版市場比重大的練習題集出版社與讀者間進行直接交易,而學習參考書領域出版社通過地區包銷代理點與書店進行交易。一半以上的圖書出版社和書店之間進行著「可退貨委託銷售」,這種交易模式不但可以減少書店的購買負擔,還可以獲取銷售機會。但是相反也有可能加重出版社的負擔。
韓國大部分消費者都使用智慧型手機,但是數字出版的市場比重並不高。數字出版內容主要是網絡漫畫、網絡小說,佔了門戶網站絕大部分比例,出版社在這兩個板塊的市場參與非常低。這兩個板塊之外,電子書比重仍不到5%。
實體書店通過出版社、大型書店、小型地區書店、二手書店等多種渠道銷售圖書。如果是銷量較大的書籍,書店更偏好採購模式,但大部分情況下都會選擇可退貨的代銷模式。
韓國的出版社直接與大型書店進行交易,規模較小的地區書店和中小型書店是通過批發商(一般書籍)和包銷商(學習參考書、雜誌等地區銷售代理商)分銷圖書。韓國圖書零售從2014年11月開始,加強圖書定價制的執行力度,對18個月以內出版的圖書只允許有15%的折扣。這催生了200多家有特色的小型書店。新型書店不賣學習參考書,而是通過特別展示和舉辦活動等形式,提高收益率,進行複合型經營。
以往二手書店大多是個人運營,現在線上書店直接開設實體書店進行二手書銷售,其影響力也逐漸擴大。名列前茅的線上書店「阿拉丁」在韓國主要城市運營34個大型二手書店。最大的線上書店「Yes24」雖然在這個領域是後來者,但是一方面從讀者手中購買嶄新的二手書,一方面對銷售模式進行系統化管理。這對銷售新書的書店和出版社起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為保護實體書店,韓國政府從2016年2月開始推行為期3年的新政,限制大企業在指定的書店附近開設大型實體書店。但如果該制度只是一時的規定,限制期結束後很多大型網上書店開展新業務的可能性較大,這或許會導致書店行業出現巨大變動。
韓國政府對在出版產業的政策參與度較高。在法規層面除了著作權法、圖書館法之外還有出版文化產業振興法、閱讀文化振興法。有關出版的行政機構有政府機構文化體育觀光部,觀光部裡有出版印刷產業科。實行有關出版的支援政策法定機構有韓國出版文化產業振興院和韓國文化翻譯院等。這些機構開展出版活動、鼓勵閱讀、國際交流等項目。在稅制層面,對實體書和電子書全部免稅(其他商品的稅率為10%)。
韓國政府還出資在首爾鄰近的坡州建設了坡州出版園區(PAJU Book City),這是集出版、製作、流通等功能在一起的出版產業聚集空間,受到了世界的關注。
(資料來源:韓國書林網站、《the webdaily》)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