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須藏在渾厚裡作用。古人的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隋朝時,有個大臣叫牛弘,他好學博聞,性情十分寬宏大量。隋煬帝很器重他,曾允許他與皇后同席吃飯,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禮遇,但牛弘依然車服卑儉,對人寬厚謙讓。
他不但官場上關係處理得好,而且家庭也搞得十分和睦。他家庭中發生的一件事,可以說明他的為人。
他有個弟弟叫牛弼,經常酗酒閡事。一次牛弼喝多了酒,酒後將牛弘駕車的牛射死了。牛弘從外面回到家後,他的妻子迎上前,對他說道:「叔叔喝醉了酒耍酒瘋,將牛射死了。」
牛弘聽了,什麼也沒問,只是淡淡地說將牛肉做成肉脯就行了。他妻子做完之後又向他提殺牛一事,牛弘卻說:「剩下的做湯。」
過一會兒他妻子又嘮叨殺牛的事,這時,牛弘才說道:「我已經知道了。」一點沒有生氣的樣子,臉色像平時一樣溫和,甚至連頭也沒抬,繼續看他的書。因此,牛家門內一片和氣,再也聽不到閒言碎語,弟弟也因此收斂了不少。
表面看起來牛弘是吃了虧,牛被弟弟射死了都不吭聲。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一頭牛的代價,換來的是滿門的和氣,換來的是弟弟的改過自新。如果他因為一頭牛鬧起來,恐怕會鬧得全家雞犬不寧,再毋寧日。
所以,精細聰明要藏在淳樸敦厚中起作用,以免傷人。從古至今招惹災禍的人,十分之八九是聰明人,很少見到因為厚道淳樸帶來災禍的。
同樣是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大起疑心。
唐國公李淵(即唐太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識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他。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他遭到隋煬帝的猜忌。
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便對他更加猜疑。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遲早會被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隱忍等待。
於是,他故意廣納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這樣,才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假如李淵當初聽了隋煬帝的話,不是自毀聲譽、低調做人,而是怒火中燒、馬上與之理論或採取兵變,很可能會因為準備不足,時機不成熟而失敗。
大智若愚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明明自己很聰明卻還要隱藏起來,好像自己很愚笨似的,其實這正是大智慧的表現,善隱者隱於九地之下。聰明的人往往輕狂,從而也就傲慢,自命不凡,這樣就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老子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因而每當身處一些「特殊關係」的微妙場合,或者在面臨生命威脅的緊要關頭,韜晦者無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精明的人喜歡察言觀色,見縫插針,無孔不入,反而更容易被人所打擊。所以,這些人一定要想想「精明的最高境界是渾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