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大看百年家書,品味家庭文化傳承

2020-12-24 瀟湘晨報

「將家書通過展覽的方式結合新時代媒體傳播,把好的作品和文化以線上線下結合宣傳,可以獲得更大、更廣泛的關注。」廣東團省委副書記唐銳在「百年家書——習之堂藏家書百種特展」開幕式上致辭中說。

26日上午,「百年家書——習之堂藏家書百種特展」開幕式在中山大學錫昌堂舉行。本次展覽由中大哲學系教授周春健籌劃,呈現了清末以來的百餘種傳統家書,以彰顯百餘年來中華文明風氣的演進,展示普通家庭的血緣親情及家風家教。展覽時間為9月26日至12月26日,面向公眾開放。

周春健介紹,百種家書,據其內容可釐為五類。一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主要展示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愛,以強調「父子有親」的倫理意義。二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主要展示兄弟姐妹之間的手足深情,事業上的相互支持,以強調「兄友弟恭」的倫理意義。三曰「君子之道,造端夫婦」,主要展示夫婦之間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的親情,並強調婚姻家庭在社會構成中的重要地位。四曰「立身行道,家奉嚴君」,主要展示作為子女後輩,應當銘記先人教導,努力營就好家庭事業。五曰「先嚴手澤,躬行傳承」,則主要收錄周春健父親當年致他的書信以及周春健致小女書信數通,以見一家三代家庭文化之傳承。

「普通人的真實日常生活,恰好是能夠反映一種本源的觀念狀態。」周春健說,細細品味家書,會發現內容豐富,尤其反映中國人日常生活、用中國話語系統表達中國人的精神觀念和倫常道德家教家風。他表示,家書跟天下國家有著密切的關聯,除了家庭親情以外,也有做人的引領,包括對國家、對社會的關愛。

中大哲學系教授馮達文認為,家是愛的生長點。本次展覽可以引領觀眾向前輩們學習如何營造家、如何鑄造愛,「相信大家觀看展覽之後能夠把愛延伸到學習生活等各方面。」

據悉,「習之堂儒學館」是周春健創辦的家庭博物館,藏有學人手跡、傳統書札逾千種。去年5月,曾成功舉辦「爝火不息——習之堂藏老講義百種特展」,受到社會關注。舉辦此次「百年家書」特展,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對於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特別意義。

【記者】鍾哲 實習生梁嘉穎

【作者】 鍾哲

廣東教育頭條

【來源:南方Plu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家書傳情 家風傳承
    情暖冬至家書傳情   12月21日,恰逢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玉環市紀委市監委舉辦了一場溫情而又生動的「清廉家書」分享會,12位分享者輪番上臺講述自己的家風好故事,字裡行間,情意深深,廉意濃濃,全體紀檢監察幹部一起聆聽家書
  • 傳承美好家文化·深圳 |簡一攜手於丹感悟中國智慧 重塑新時代家庭...
    12月13日,簡一大理石瓷磚×網易公開課×網易家居攜手舉辦的「讓家人住得更好——傳承·美好家文化大講堂」來到深圳,特邀於丹教授到場分享,與上百位簡一摯友共同探討傳統文化在當代如何與社會發展共融共生。於丹教授傾情開講解讀新時代的家文化中華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一位位優秀學者的推動,他們善於淺顯易懂地解讀深奧的的傳統國學,將中華文化的內涵精髓傳播到普羅大眾當中。於丹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傳播,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等系列講座引領大眾回歸古代先賢提供給世人的生存智慧,將中華文化推向海內外千萬家庭。
  • 32組家書講述家風傳承故事,曾國藩這句話已成世間流傳的名言警句
    「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昨天開幕,32組家書訴說著名人世家的精神傳承,展現著凡人家庭的諄諄教誨,詮釋歷久彌新的家風力量。展覽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涵蓋「敬老慈幼、親愛家人」「誠信節儉、讀書自強」「視野寬廣、樂觀向上」「志存高遠、敬業愛國」四個主題。
  • 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家書的暖意永不消散
    中國最早的家書實物能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記者: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家書的,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最古老的家書是什麼?  張丁:中國人寫家書的歷史很悠久,應該是從家庭產生就開始了。家書是人們傳遞信息和情感的工具,人類有了家庭,有了固定的居所,就開始產生了家書。
  • 百年傳承,高安大觀樓腐竹文化登上CCTV紀錄片!
    提供高安本地新聞資訊、百姓趣事、文化歷史、旅遊交通、商家促俏、打折福利等生活信息!【CCTV紀錄片】 大觀樓腐竹:百年遵循傳統,承載腐竹文化作者:CCTV一口腐竹,成為一方人無法割捨的味道。「沒有腐竹,就不叫過年。」一門技藝,承載一座城流傳千年的文化。高安腐竹傳承的歷史幾千年,也承載著高安人的感情。
  • 傅雷多次出軌,家暴兒子傅聰,為何還敢在《傅雷家書》中大談教育
    不知道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有沒有在課外書必讀榜單中看到過《傅雷家書》。這本書當時被選做了課外必讀書目,我讀了後並沒有覺著有多麼地好。但是誰成想,長大後我才知道,這個作者傅雷可真是不簡單。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大翻譯家,而且還有過很多神操作。
  • 通訊:華俄後裔的百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中新社呼倫貝爾8月26日電 題:華俄後裔的百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新社記者 張瑋「我的學生現在都遍布中外了。」55歲的華俄後裔(俄羅斯族)格拉妮婭經營著自己的列巴坊,每到夏季,源源不斷的遊客會找上門向她討教列巴製作工藝。
  • 【一封家書】海怡:寫給母親的信——海怡家書二
    特別是在爺爺去世後的十年裡,奶奶的身體也逐漸走下坡路,眼裡長白內障,總是看不清東西,您經常攙扶奶奶到戶外曬太陽以增加免疫力。奶奶愛吃雞蛋和魚,您就不厭其煩地想著法子變換雞蛋的做法。吃魚時,怕奶奶被魚刺扎著,就洗淨自己的手,把刺一根一根地拔掉,放到盤裡給奶奶吃。媽媽呀,為了奶奶過得幸福,您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在您的精心服侍下,奶奶活到90歲。
  • 《宣武門》:1比1搭建宣武門老街,以百年家國史傳承北京文化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璀璨瑰麗,在經濟急速發展的當下,文化傳承也不能放緩腳步。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展現中國各民族大團結的精神風貌,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電影家協會、康曦影業、博納時代決定聯合出品一部講述百年國史的電視劇《宣武門》,由康曦影業製作發行,展現從變法到變革這120年的宏大歷史篇章。
  • 《家書裡的故事》——四封書信重溫中國名家教子故事丨文末有福利...
    鄭板橋、傅雷、梁啓超、左權育兒家書以及各種詩中家書的故事,用一封封書信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一直傳承精神情懷與家風家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鄭板橋教子之道,就是要做一個好人!中華文化安身立命最根本的一個字,就是「善」。 對於中國人來說,天有好善之德,人有好善之心,發之於外,就是敬天愛人,勤儉惜物,自利利他,報效國家。
  • 江門金聲獅鼓傳承人:傳承百年技藝 展嶺南文化魅力
    胡沃鎰傳承百年製作技藝 金聲獅鼓響徹嶺南大地  沿襲百餘年,家傳四代,在開平三埠街道的一條騎樓老街裡,有一家金聲獅鼓店仍在堅持手工製作獅鼓。金聲獅鼓流傳百年,聲音洪亮,質量過硬,不僅在江門五邑地區赫赫有名,還深受不少國家和地區醒獅隊的鐘愛,2009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 傳承百年商道 弘揚蛇口精神丨招商局集團舉行企業文化集中培訓
    傳承百年商道 弘揚蛇口精神丨招商局集團舉行企業文化集中培訓 2020-12-20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東北悠遠的釀酒文化 傲百年白酒散發出香醇的酒香
    酒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人類交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對人文生活、文學藝術、醫療衛生、工農業生產、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著巨大影響和作用。 其中,白酒品牌「傲百年」傳承大泉源酒的釀酒工藝,成為市場矚目的白酒知名品牌。   傲百年白酒釀造所用水為被譽為「關東第一泉」的古井,泉水甘醇,水質純淨。經國家地礦部鑑定,是含氡、鍶、鋅、偏矽酸等多種有益微量元素的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大泉源酒100多年來就是依靠這獨特優質的礦泉水資源而聞名於世。
  • 家書抵萬金!70歲老者 10餘年寫下30餘萬字家書
    其中既有何白李想對子孫說的話,也有各地家庭成員學習、工作、生活的喜憂動態;有何白李的讀書、筆記、思考,也有瀘州歷史人文風物掌故和城市變遷及現實發展。有他自己的談天談地談藝,也有子孫兩代的來信、日記以及詩文書畫選登。碰上重大節點,還要出增刊、特刊。何白李1993年曾經統計,「家庭小報1983年11月17日創辦,到1993年7月共編了117期,到今年10月整整十年。
  • 到望江驛「戀戀家書」 上海最美家書系列活動舉辦抗疫專題家書展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作為「傅雷杯」上海最美家書徵集展評系列活動之一,從即日起,在黃浦江畔的8號望江驛,首次舉行抗疫專題家書展,展出包括馳援武漢、戰鬥在疫情一線醫務人員、武漢親歷者等家書。今天,記者採訪了部分家書親歷者,講述家書背後的故事。
  • 百年堅守的錫雕傳承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海絲文化」的興起,楊氏錫雕技藝傳承至今已是第六代(楊曙宏、楊婉紅)了。「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錫雕技藝是泉州特有的手工藝名片!」南派花雕相比北派素雕,有著更加精巧的工藝美學,風格華麗,突顯金銀秀色,作品極為富麗堂皇。錫雕技藝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的千錘百鍊方可熟練掌握。
  • 【文化高新】走進非遺,高小新帶你了解傳承百年的醬滷牛肉製作技藝
    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古老的巴蜀文化孕育出巴蜀地區獨特的飲食文化、美食文化。在重慶高新區,有著百年歷史的露凝香醬滷牛肉傳統製作技藝就是代表之一。01傳承百年的美食製作技藝醬滷肉製品是我國典型的民族傳統熟肉製品,其主要特點是產品酥潤,風味濃鬱。
  • 百年本幫經典,傳承幸福記憶!上海老飯店開啟連鎖發展
    作為上海老飯店直營連鎖首店,浦東店傳承了老飯店的百年本幫「基因」,與浦西的豫園旗艦店交相輝映,成為浦東地區品嘗本幫菜的美食新地標,續寫滬上餐飲老字號發展的又一全新篇章。 「老飯店的本幫菜,源自上海的浦東地區,但是真正興盛於上海豫園城隍廟地區,並且在這裡成就了一家百年老店,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了眾多大師工匠,讓上海老飯店成為本幫菜的經典和傳統。」 「這一次老飯店榮歸浦東,以一個更加年輕、時尚、潮流的全新形象出現,給予大家很多新鮮感,同時從菜品到文化,亦不失經典特色。
  • 送家書丨讓我們一起守護家庭平安
    送家書丨讓我們一起守護家庭平安 2021-01-14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宜興紫砂〈吳氏金鼎〉傳承品牌文化
    吳海龍,吳氏陶藝歷吳餘清及吳門第五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第六屆),紫砂壺型設計大師,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物。早在1972年的時候,吳海龍即隨父研究紫砂陶藝,40多年來雖有風風雨雨,坎坷曲折路程,但最終堅持至今,續父親叮囑:一以貫之傳承並創新,作品均以天然原材料為主,採用吳家傳統工藝和創新技法,突出其精湛的技藝,自成一體,獨創吳氏重傳統更重創新的風格。其作品寓意於壺,還魂於砂,嚴謹而不泥古,典雅也趣於天然。匠人需數十年方可成就,匠心需數百年傳承而來,吳海龍大師,承百年技藝,創新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