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施行宵禁制度,關閉城門層層設卡,就沒有辦法出城了嗎

2020-12-20 江流兒歷史故事

前言:

兵法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古代王朝戰爭頻發,若想在戰爭中取勝,就必須要動腦子,因此各大城市為了防禦,都必須修建城牆抵禦外敵,為自己製造有力的條件。在城牆防禦體系的保護之下,往往可以佔據有利地形以少勝多,擊敗來犯之敵。除了戰爭時期,在和平年代城牆的作用也非常大,百姓的安居樂業都有賴於它的保障。而且古代照明系統不發達,為了進一步保證安全,在夜晚來臨之時,古人不僅會關閉城門,還會施行宵禁制度,不允許有人趁著夜色在城中活動或者出城。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問題非常值得注意,城牆將城市中的人與物都圈起來,若在城門關閉或者宵禁之時,裡面的人就無法出去了嗎?遇到緊急情況,又該如何處理呢?能不能偷偷溜出去?其中的制度與變通,古人自然早已考慮周全。

宵禁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西周

古人要出城去,要從家中經過各個街道,到達城牆附近,這麼說雖然很容易,但在古代施行宵禁制度,與嚴密的城防巡邏之下,卻是非常難的事。宵禁制度在我國由來已久,《周禮》記載:"掌夜時……禁宵行者、夜遊者……"從西周開始在天黑之時,就禁止了戶外活動。目的一是為了防止不法分子趁著夜色作亂,二是符合古代農耕社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古代的宵禁十分嚴格,不僅平民百姓要嚴格遵守宵禁制度,達官顯貴們也會受到此強力制約。西漢時期的"飛將軍"李廣,曾經醉酒觸犯宵禁,從而受到了霸陵尉的無情教訓。雖然李廣表明前將軍的身份,但霸陵尉依然回覆:"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連現任將軍都不能經過,何況李廣這個前任將軍呢?李廣只能無奈留宿亭下。

大唐王朝的超強宵禁管理制度

兩漢將宵禁制度步步完善,受到了後世王朝的大力繼承。其中數唐朝做得最好,當時站在世界之巔的大唐王朝,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軍事體系,都可謂是天下第一。國都長安城雖然包容性極強,但也嚴格執行了宵禁制度,長安城是一座"超級城市",內有十萬多的人口,其中施行宵禁的管理制度,為後世提供了絕佳的參考。《唐書》記載長安城在日暮鼓八百聲後關閉城門,到了一夜金吾衛發布宵禁命令,隨後在城中各街道巡邏,嚴令禁止行人宵禁後外出。除了控制街道之外,長安城中還有眾多裡坊,在每個坊中也會關閉坊門嚴禁外出。裡坊、街道、城門層層設卡,將宵禁制度執行"完美"。那麼在此情況下,有緊急情況需要外出,是否能商量呢?答案是能。《唐律疏議》中有規定,在宵禁期間有公務在身的官員,可以外出不受制約。平民百姓因為婚喪或者疾病,也會被允許外出,但需要主動向官府匯報,並取得裡坊或者縣衙的通行證明。

外緊內松的唐朝夜生活

宵禁是一個"一刀切"的制度,在經濟繁榮的唐朝,到了夜晚不允許有人外出,自然會對貿易市場造成傷害。事實上隨著宵禁制度的不斷嚴格,唐朝的東、西貿易市場,也因此而停擺。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貿易時常被關閉,但唐朝人還有其它娛樂場所可供消遣漫漫長夜,因為除了街道與城門、坊門,坊內的管控並不嚴格,例如在長安城中的崇仁坊中,這裡匯集了從外地趕來的,參加科舉的考生與選官考評的文人,這些人吃喝拉撒都需要完善的服務業支持,因此在崇仁坊中,雖然外面宵禁,但坊中依然燈火輝煌喧譁不止。其它坊中的夜生活,也是十分精彩。"超級城市"長安城嚴格執行宵禁制度,為後世做出了一個樣板,在唐王朝覆滅之後,這種宵禁管理制度,被後世繼承下來,即使在宵禁廢弛的明朝末期,城門管理衙門,也會嚴格巡查各城門出入口,因此在這種制度的高效執行之下,尋常人想趁著黑夜出城幾乎是不能的事。

古代城防體系保障宵禁執行

講到這裡可能會有"大聰明"問,既然大路走不了,那麼從不受人注意的小路出行如何?然而這也是白費力氣,我們要從古代的城防體系中,來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古代的城牆防禦,並不是單單有一堵牆,它是一套完整的防禦體系。在此防禦體系之中,最外面是一道護城河,到了宋代與明代,護城河挖得又寬又深,還引來附近的河海湖泊增強水的流動性。過了護城河就是五尺高的羊馬牆,顧名思義主要是為了保護羊馬牲畜,其它地方居民入城避難之時,攜帶的羊馬牲畜可留在此處受到保護。另外羊馬牆還有防禦工事的作用,能被當作護城河的內濠牆使用。若是護城河水結冰,敵軍趁機跨過護城河,那麼留在外面的羊馬牲畜,可以對敵軍造成阻滯。而且羊馬牆之間的出入口十分狹窄,只能將它完全摧毀,否則大軍就無法獲得有利的攻城地理條件。

過了羊馬牆才是城牆的主要區域。城牆之外就是甕城,它將城門包在其中,防止敵軍直接對城門發起衝擊,而且在敵軍進入甕城之後,守軍還可以來個"甕中捉鱉"。甕門一般修建在側面,防止騎兵直來直往突襲城門,城門上也會設有隱蔽的小門和藏兵洞,對敵軍發起防禦反擊。這些設施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城牆防禦體系,層層關卡加上專注守門的士兵,尋常人要想通過城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此時若有"槓精"說挖地道出城,只能說你想多了,因為每段城牆之下,都是像蒙牛皮的特殊結構,地下稍微有動靜,都逃不過守城士兵的耳朵。就算僥倖過了城牆,外面還有寬深的護城河,沒有吊橋通過,縱是有超強的遊泳本領,恐怕也會累死在河水湧動的中途。霸蠻如李廣,也只能就地休息,等到宵禁結束才能通行。

繼續尋找偏僻通道出入城

城內有宵禁巡邏兵,外面還有"地獄級"難度的城門防禦體系,而"槓精們"還不死心,要繼續尋找偏僻的小路出入城,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方案的可行性。事實上若是一座修建在山林環繞之間的城池,縱是防禦體系再精密,也會有百密一疏的地方。例如宋代靜江府城,就存在著這個問題。修建在桂林的靜江府城,是南宋時期的"明星"城池,為了抵禦蒙古大軍,南宋人從1258年到1272年,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與人力,修建、擴充了這座城池。1276年蒙古大軍南下,宋軍在沒有充足的貯備糧草,與援兵的絕境之下,將蒙古大軍擋在了城外三個多月,打退了蒙古人一百多次進攻,直到後來"彈盡糧絕",靜江府城才被攻破。元朝建立後,元廷在靜江府城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擴充修繕,磚質的城牆還被換成了更堅硬的石頭牆壁,面積也擴大了近三分之一,防禦值大幅度升高。然而即便如此,在植被的遮蔽下,這座城池卻在南明時期,因為北山上的一條小路被攻破。

李定國走運發現小路攻破桂林城

1652年李定國在湖南告捷大破清軍,收復了寶慶,進一步圍住了桂林城。就在李定國摸索攻城方案之時,部下突然發現了城北有一個水洞口,可直接通往桂林內城。於是李定國派出"特種部隊",由此入口潛入城內,而后里應外合攻下了桂林城。在大自然的掩護之下,古代王朝的防禦體系雖然不斷完善,但仍有通往內城的通道。但是李定國發現桂林隱蔽通道很有偶然性,這條道路是明軍士兵割草時無意發現,當地居民與官府,都始終不知道這條路。在對城市把控極強的官府控制之下,任何小道都會被嚴查而出,這畢竟關乎到城池的生死存亡。李定國攻桂林的道路和方法,在歷史上並不多見,有很大的運氣成都分在內。所以古人要想通過暗道出城,也是機率十分小的事,這個概率不亞於中了五百萬的彩票,就是被發現了之後,也會受到官府的管控。

尾聲

在古代城市中,宵禁的鼓聲響起之後,城市開始慢慢封閉起來,巡邏的士兵將嚴格執行宵禁制度,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就此完成了一個循環。宵禁制度將城市封閉, 在照明系統不發達,且戰爭頻繁的古代,它對城市的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時至今日世界上,還有很多施行宵禁制度的國家。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成為推動國家不斷進步的力量,所以宵禁關閉城門,嚴禁城內外的出入,會對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害,我國最後一個宵禁城市,深圳沙頭角邊境管理區,於2003年5月29日,正式取消了宵禁制度,這個延續數千年的城市管理制度,終於淹沒在中國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人們也不再擔憂夜晚無法出行的問題。

【參考資料:《周禮》,《唐書》,《古代城市管理研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在我們每個人的腳下,都有著遙遠的歷史,發生過很多精彩的歷史故事。所以懷著好奇與尊敬,我們不斷探尋祖先們的足跡與往事,想要解開古人們生活的神秘面紗,你知道嗎?在古代上廁所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古人在地上挖一個大坑,蹲在坑邊沿上廁所,如果一不小心掉進去,很可能會被糞水淹死。古代的七夕節,僅限於未婚女性過節,在一起聚會切磋女工技術,實質上是古代的婦女節,而不是情人節。古代沒有風扇空調,他們如何度過炎炎夏日?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他們有眾多讓你驚訝的降溫方法……若想探尋古人的生活,可翻開《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一書,幽默的文風讓你開懷大笑的同時,滿足所有對古人生活的好奇心。

相關焦點

  • 古代夜晚要關閉城門,有沒有野外小路通往城外?
    現在有好多成語都與古代的城門有關:傾城而出、兵臨城下、攻城略地、滿城風雨、城下之盟等等,可見古代城門在人們心中意義非凡。古代城門關閉了,城裡的人還沒有途徑出去?或者還有什麼小路通往城外?只能這樣說,你想像力真豐富。
  • 古代宵禁制度,古代人們的夜生活,都是有什麼樣的規矩和特點呢?
    可是在古代時期,人們並沒有電這樣東西,所以到了晚上的時候,人們生活就會變得非常的單調。尤其是家庭之中,晚上就會變得非常的漆黑昏暗,人們也會選擇比較早地進入夢鄉。其實不僅僅只是因為古代時期人們沒有照明工具,而使夜生活變得非常的單調。大部分的原因還是由於古代的宵禁制度,在我們國家的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平常的老百姓是捨不得點燃蠟燭的。
  • 古代守城為何寧願派兵堵門,而不直接關閉城門?原因很簡單
    古代戰爭中,城門的確是城池防禦薄弱的地方。不管是用雲梯攻城,還是用樓車攻城,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啟城門。對此很多人感到奇怪,既然城門是地方進攻的突破口,守軍為何不直接將城門堵死?在筆者看來,許多人之所以會問這種問題,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到底什麼是古代守城戰?也不懂古代人到底是怎麼守城的。
  • 為啥古代城門都是往裡開?往外開不是更不容易撞開嗎?
    無論是古裝戲還是旅遊,人們看到的城市,往往都有巨大的城門,而城門的設計和現在不一樣,現在建造的城門,是向外開的,而古代的城門都是向內開的。相對來說,往外開肯定是比較不容易撞到的。難道古代的人連這樣的智慧都沒有?這裡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古代城門之所以被設計成從內向外打開,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防禦,保存士兵的生命。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圍了城,能否接近城牆和城門,已經很困難了;攻方最怕城頭火箭、炮火和腐水,更怕突然出城強力反擊,哪兒還怕你火燒城門呢?城北在城門道裡面,根本不易接近。而且,在古代城防體系中,城門後是防禦指揮中樞;儘管城門是包鐵耐腐木門,卻是個巨大的坑。
  • 古代沒有手機,古人天一黑就馬上睡覺嗎?不說你想不到!
    古代沒有手機,古人天一黑就馬上睡覺嗎?不說你想不到! 古代的照明工具主要有蠟燭、煤油燈等,但蠟燭和煤油都需要花錢,而且價格不菲,所以大部分農民是不捨得花這份錢的,再加上古代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要到地裡幹活,等天黑了,忙了一天的農民就早早上床睡覺。
  • 古代攻城戰時,為什麼攻城一方很少去炸城門
    而古代攻城的方式主要三種,即「傅」、「臨」和「門」:所謂「傅」,就是指攻城方用鉤援等器具攀登城牆;「臨」是指用土、石、柴草等填平護城河,然後在靠近城牆的地方堆起比城牆高的土臺,或者用高大的臨車居高臨下攻擊守軍;而「門」指的就是用衝車等器具攻擊城門。
  • 南京這座城門,被稱為門閂,是明代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在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內城城門中中有一座被老百姓戲稱為門閂的城門。這就是扼守南京北大門的神策門。神策門位於現在南京中央立交橋的東南角,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軍事禁區被封閉了70多年。它是明代南京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也是南京現存所有城門中唯一保留民國之前的敵樓的城門。
  • 仁宗夜奔與宋代城門管理法令
    「監門」字面意思是守衛城門。而「式」,是宋代法律形式的一種。中國古代法律形式構成複雜,宋朝更是繁多,有律、疏議、刑統、敕、令、格、式、申明、斷例、指揮、看詳等,但最基本的是律、令、格、式四種,它們分工、性質各有不同而又互相配合、緊密協調,成為中華法系的基本構件。日本學者曾讚譽,「律、令、格、式可以說是秦漢以來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精華」。  律「以正刑定罪」,相當於用來定罪判刑的刑法典。
  • 泉州洛江廣設卡點 全力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泉州洛江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全面啟動防控工作,在各個重要地段和主要進山路口設卡,區直各單位幹部職工深入掛鈎村(社區)參與值守,推動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在雙陽街道陽江社區設卡點,區、街道、社區幹部們在這裡值守,設卡點後就是陽江社區的安息堂。據陽江社區黨支部書記曾華民介紹,約有95%陽江社區逝世居民的骨灰安置在此,是本次主要設卡點。
  • 古代城門是木頭製成的,攻城時,為什麼士兵不選擇用火燒?
    ——南宋·文天祥 都城的城門意義重大,工匠們都會細細設計,並考慮到各種風險隱患,修建一個堅固的城門。古代城門不像現在的家門是鋁合金做的,都是木頭一點點合在一起,體積和重量巨大,而古代攻陷城池的時候,為什麼將領們不選擇讓士兵火燒城門呢?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
    古人會玩兒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天地間一片漆黑,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若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古人無心睡眠的漫漫長夜,他們是怎麼打發的呢?許多朝代都實行宵禁,傍晚夜幕降臨後,有專門巡邏的官員,若是被抓住夜晚還在城中遊蕩的夜貓子,少不得是一頓仗責甚至牢獄之災。一般在嚴格宵禁的時候,晚上的娛樂活動也只屬於皇室宗親達官顯貴的府邸裡面。晚唐、五代、宋朝這些朝代沒有宵禁太大的限制。
  • 古代社會為什麼沒人偽造腰牌入宮刺殺皇帝呢
    要想進入內城(紫禁城),就得通過層層門禁。清代紫禁城不僅警衛陣容龐大,宮禁制度也非常之多,要求非常嚴格。紫禁城的警衛值班制度當時叫"宿衛制度",是禁城一項重要的安全措施。除了皇帝身邊的侍衛及太監外,在禁城內各宮、各門、各庫、各隅都安排有護軍官兵值守,就城門內的蹬道、城門口的柵欄等處也有護軍把守,可以是安全無死角。
  • 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
    中國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國古代時期,建立起的以皇帝為中心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位獨尊,皇權至高無上,皇位世襲制等主要方面,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開始,經過數代王朝的沿襲、發展、以及不斷的更新。直至1916年左右才消失,在歷史上存在了2137年。
  • 中國古代城門,為何沒有直接相對的?只因「屈曲開門」很重要
    城池防禦系統中有一個極其脆弱的地方一一城門,是城牆防禦的重點。從北宋《清明上河圖》中我們看到當時的城門洞是梯形木構城門洞,主要由兩側靠門洞壁的壁柱(排權木)和橫梁(洪門袱)組成,梁思成在《營造法式》卷19《城門道功限》注釋中說:「城門石地袱是在城門洞內兩邊,沿著洞壁角敷設的。宋代以前,城門不似明清城門用磚石券門洞,故施地袱,上立排叉柱以承上部梯形梁架。」
  • 古代的避諱制度
    為了表示她的尊嚴,不準人們直呼其名,而且就連與她的姓名同音的字也不準說,這就是古代的避諱制度。避者,避忌也;諱,也是避忌,隱瞞之意,在這裡,也指所避的名字。所以人們不得不說「雉」的時候,就只好改叫野雞了。隨著封建統治的嚴酷,避諱逐漸形成制度。帝王將相、聖人賢者的名字要避諱,叫「國諱」或「公諱」;親屬中的尊長者的名字也要避諱,叫「家諱」或「私諱」。
  •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仿佛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思親懷鄉是古代詩歌中很重要的主題,羈旅生涯、孤獨悽涼,越是遇到佳節美景,心裡就越是慌張。杜甫懂得背井離鄉之苦,「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李商隱也深知寄人籬下之痛,「此樓堪北望,輕命倚危欄。」古代的文人墨客經常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路途遙遠、信息不同,他們日夜懷念親人和故土,卻歸程不定,只好將滿腔的幽怨化作詩行。下面介紹無名氏的一首古詩,仿佛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 明年起施行!威海行政執法監督辦法來了
    《威海市行政執法監督辦法》共分為總則、監督管理制度、監督的實施、個案監督、責任追究、附則等6章47條,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細化並創新行政執法管理制度,重點對新建立的管理制度作出規定並對原有制度進行細化,對上位法已作出明確規定的,不重複規定。
  • 為防止疫情蔓延 摩洛哥23日晚起施行新的封禁措施
    根據摩洛哥政府近日發布的公告,從當地時間23日晚起,摩洛哥境內的餐廳、咖啡館、商場和超市將在晚8時後停止營業,在疫情嚴重的卡薩布蘭卡、馬拉喀什、阿加迪爾和丹吉爾等地,這些場所則施行全天關閉。另外,從晚9時至次日早6時摩洛哥將在全國範圍施行宵禁,同時禁止各種公共和私人聚會。
  • 宵禁下的科倫坡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宵禁下的科倫坡 2020-05-15 0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