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夜晚要關閉城門,有沒有野外小路通往城外?

2020-12-20 叨叨歷史二三事

現在有好多成語都與古代的城門有關:傾城而出、兵臨城下、攻城略地、滿城風雨、城下之盟等等,可見古代城門在人們心中意義非凡。

古代城門關閉了,城裡的人還沒有途徑出去?或者還有什麼小路通往城外?只能這樣說,你想像力真豐富。

為什麼中國古代建城池?無非是安全需要,主要是防止敵人攻進來,所以城樓都很堅固。古代的城市,就是由一堵堵高牆圍起來的一塊封閉區域,由東西南北四個門組成,這些城門門口每天都由眾多士兵輪流把守,嚴格控制著百姓的進出。

如果都有野外小路可以進來,那些攻城官軍何必冒著生命危險去一遍遍攻城?孟嘗君為了逃出秦國,雞鳴狗盜的門客都用上了,那不如打聽一下哪個小道直接逃了。

我國古代是個農耕社會,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門的功能便是流通。古代城市的城門管理制度是相當嚴格的,早晚都嚴格的控制開關城門的時間,一旦城門落鎖,除非你有絕世輕功,否則不可能會有人進出。在晚上,城中也會有巡邏的人執行「宵禁」,從二更到四更,如果在巡邏期間被看到在大街上,那是會有嚴格的處罰的,當然特殊情況也是會被寬恕的。

在明代和清代,早晨會在寅時五刻(大概四點多鐘)準時打開城門,城內的百姓能夠在白天出城,比如一些農民可以拿糧食到城外去賣,或者是一些來遊學的人士,還有一些出差的商人,都可以在白天進出城門。晚上則在戌時五刻(大概八點)關閉城門,城門上鎖,升起吊橋,目的也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

一旦城門關閉後,人們既出不去,也進不來,所以如果是想要抓捕人犯,只要人在城中,關上城門後便很有可能抓住人,城中也不可能找到小路出城。

其實,這麼嚴格的城門管理制度,對保護百姓的人身安全是很有必要的,雖說有時候老百姓人身自由會得到限制,不過安全卻有著很大的保障。這樣的制度,可以有效的維護城中的秩序。

總之,如果城門緊閉,在城中的人是不可能能出城的,加上城門處眾多士兵把守,所以用繩子之類的想要爬出城,恐怕是妄想。更別提能夠找到野外的小路通向城外了。這便是所謂的出不去,進不來。

你們覺得有沒有小路通往城外呢?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古代施行宵禁制度,關閉城門層層設卡,就沒有辦法出城了嗎
    而且古代照明系統不發達,為了進一步保證安全,在夜晚來臨之時,古人不僅會關閉城門,還會施行宵禁制度,不允許有人趁著夜色在城中活動或者出城。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問題非常值得注意,城牆將城市中的人與物都圈起來,若在城門關閉或者宵禁之時,裡面的人就無法出去了嗎?遇到緊急情況,又該如何處理呢?能不能偷偷溜出去?其中的制度與變通,古人自然早已考慮周全。
  • 為啥古代城門都是往裡開?往外開不是更不容易撞開嗎?
    」人有新陳代謝,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古往今來。天下大勢已定,我輩復臨。」無論是古裝戲還是旅遊,人們看到的城市,往往都有巨大的城門,而城門的設計和現在不一樣,現在建造的城門,是向外開的,而古代的城門都是向內開的。相對來說,往外開肯定是比較不容易撞到的。難道古代的人連這樣的智慧都沒有?這裡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 古代守城為何寧願派兵堵門,而不直接關閉城門?原因很簡單
    古代戰爭中,城門的確是城池防禦薄弱的地方。不管是用雲梯攻城,還是用樓車攻城,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啟城門。對此很多人感到奇怪,既然城門是地方進攻的突破口,守軍為何不直接將城門堵死?在筆者看來,許多人之所以會問這種問題,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到底什麼是古代守城戰?也不懂古代人到底是怎麼守城的。
  • 衛輝古城世所罕見的城建格局——城外有城,城外有市,城外有街!
    比如衛輝,除了城牆四圍之內,周邊城門之外還有東關、南關、北關和西邊的順城關。其它地方也是這樣,如多數人去過的平遙古城。但是,衛輝還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僅城外有城,而且城外有市。這是衛輝古城特有的魅力之一。  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城在古代是指城邑四周的牆垣,一般分為兩種,裡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管子·度地》說「內為之城,外為之郭」。城字單用時,多包含城與郭。
  • 中國古代城門,為何沒有直接相對的?只因「屈曲開門」很重要
    這一時期的著作如《武經總要》、《營造法式》、《虎鈴經》等都對城池防禦作戰有所論述,以《武經總要》最為系統。《武經總要》是北宋王朝用國家力量編輯而成的一部軍事巨著,成書於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由樞密使曾公亮、端明殿學士丁度奉詔主編,宋仁宗親自作序,是對宋代國防建設和軍事教育都有指導性、綜合性的軍事教程,對宋遼、宋夏戰爭中城池防禦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
  • 古代城門是木頭製成的,攻城時,為什麼士兵不選擇用火燒?
    ——南宋·文天祥 都城的城門意義重大,工匠們都會細細設計,並考慮到各種風險隱患,修建一個堅固的城門。古代城門不像現在的家門是鋁合金做的,都是木頭一點點合在一起,體積和重量巨大,而古代攻陷城池的時候,為什麼將領們不選擇讓士兵火燒城門呢?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
    古人會玩兒在沒有電的古代,太陽下山後,天地間一片漆黑,古人們一般都幹啥呢?若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古人無心睡眠的漫漫長夜,他們是怎麼打發的呢?許多朝代都實行宵禁,傍晚夜幕降臨後,有專門巡邏的官員,若是被抓住夜晚還在城中遊蕩的夜貓子,少不得是一頓仗責甚至牢獄之災。一般在嚴格宵禁的時候,晚上的娛樂活動也只屬於皇室宗親達官顯貴的府邸裡面。晚唐、五代、宋朝這些朝代沒有宵禁太大的限制。
  • 南京這座城門,被稱為門閂,是明代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在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內城城門中中有一座被老百姓戲稱為門閂的城門。這就是扼守南京北大門的神策門。神策門位於現在南京中央立交橋的東南角,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軍事禁區被封閉了70多年。它是明代南京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也是南京現存所有城門中唯一保留民國之前的敵樓的城門。
  • 生活裡,有「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的俗語,你個人怎樣理解?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愣娃今天來說說古代流傳的這句話意思,它是說通往成功的路,或者說到達目的地的路,有許多條,如果你選擇大路,就是走的多的人的路,可能慢點,但是可以順利到達,當你順利平安到達了就是成功,就是水路就是財路,因為在中國五行中水就代表了財富。
  • 仁宗夜奔與宋代城門管理法令
    「監門」字面意思是守衛城門。而「式」,是宋代法律形式的一種。中國古代法律形式構成複雜,宋朝更是繁多,有律、疏議、刑統、敕、令、格、式、申明、斷例、指揮、看詳等,但最基本的是律、令、格、式四種,它們分工、性質各有不同而又互相配合、緊密協調,成為中華法系的基本構件。日本學者曾讚譽,「律、令、格、式可以說是秦漢以來中國古代法律文化的精華」。  律「以正刑定罪」,相當於用來定罪判刑的刑法典。
  • 古代城門都是木質的,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門?還要撞門?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如果我們看過一些古代背景的電視劇,那麼就會發現,古人攻城打仗的時候,都會抬著柱子去撞門,或者用弩車、衝車等各種方式。我們都知道古代城門都是用木頭做的,那麼為什麼大家在打仗的時候不用火去燒城門呢? 木頭怕火這樣淺顯的道理古人肯定是知道的,之所以攻城不用火去燒也是有原因的。
  • 古代攻城戰爭,守城士兵為何不推雲梯?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而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處於冷兵器時代。所以打仗基本都是面對面拼殺,打的就是計謀、士氣和人數。在平原作戰,靠的是戰馬和弓箭。而如果是攻城戰,往往都很慘烈,攻城一方付出的代價是守城一方的好幾倍。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中國古代的攻城戰。古代戰爭如何攻城?在古代缺少進攻手段的情況下,攻城戰一般都是靠內應,先讓一隻裝備精良的小隊混入城內。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古代火政官是啥職位?與打更人有何關聯
    懸疑古裝劇中,會有很多夜戲,當鏡頭投射出夜晚景色時,在月黑風高的夜晚時分,總會聽到幾聲由遠及近的鑼或梆子聲。這種聲音不僅非常有節奏,而且還會為劇情增添幾分緊張情緒。這其實就是古代打更人,在夜晚巡邏時發出的聲響。
  • 古代都是木城門,為何士兵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專家:燒了就死定了
    在古代經常會發生戰爭,而在古代,攻城的過程中,奪取城門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畢竟,如果奪取不了城門的話,那麼這場戰爭就會一直消耗糧草和物資,時間久了,什麼也沒得到消耗還甚重。但是古代的大多數建築都是木質的,就連城門也是,可為什麼卻很多有將領考慮去火燒城門呢?如果用火燒掉直接城門的話,攻城難道不就會簡單很多了嗎?為什麼古人不選擇這麼容易的方法反而選擇相對而言比較難的方法去攻破城門呢?木頭最怕火燒,這樣淺顯的道理古人自然是懂的。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門?
    冷兵器時代,城池都處於戰略要衝和山水形勝之地。攻城,實際上是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所以,孫子說:「上兵伐謀,其下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孫子兵法?謀攻篇》)。這是在討論攻城問題時,嘉會需要強調的。《謀攻篇》也揭示了兩點。
  • 古代攻城戰時,為什麼攻城一方很少去炸城門
    像河南安陽後屯的龍山文化遺址周圍,就有一圈土圍牆,這也是早期城堡的雛形。而同屬龍山文化的包頭阿善遺址,已經出現了石圍牆。到了商周時期,城池已經日趨完善。特別是在周朝時期,為了防止已經發展起來的狄、戎等部落的進攻,西周及其諸侯們修建了大量的城池,以保衛自身。因此到春秋戰國時期,攻城戰已經非常普及。
  • 《城門幾丈高》:除了朝天門兒,還有什麼門兒?
    到重慶耍一遭,有個地方一定要去,那就是久負盛名的朝天門兒碼頭。 城門之中大有學問,除了人們熟知的朝天門,重慶還有其他共17個城門,今天這部紀錄片就從這些城門切入,展現這座城市自開埠以來在中國甚至世界舞臺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為何攻城士兵不用火攻?專家:只有笨蛋才用火
    可在我們對各個古代戰鬥的了解中,尤其是那些還原過去的影視劇裡,人們似乎從來都不會去用火攻來燒那古代木質的城門,這是為什麼呢?專家表示,只有笨蛋才用火。 在古代的戰局中,城池是有著非常重要地位的。每個國家城池的城牆都會被修建得高大且牢固,這都是因為它們將會在城池的攻堅中直面來襲的敵人。冷兵器時代並沒有如今的火炮,所以在面對高聳城牆的時候會無比艱難。
  • 關於古代戰爭守城你知道多少?
    女牆加強了對守城士卒的保護,城樓增加了守城方的視野和弓箭的強度(射程、弓箭手數量的增加);馬面增加了交叉射界,弓箭覆蓋面和角度的增加讓攻城方的傷亡增加、減少了死角;甕城讓城門的被攻克不再意味著失守,也可能是一場殲滅戰的開始。城外防禦設施建設古代城池之外,往往會挖壕溝,增加地方接近城牆的難度,讓守軍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用箭矢等殺敵。
  • 小路的哲學 木生手記
    晨曦透過榛莽找見它並迷戀地落下,悄然的樣子,怕擾了小路的安詳。只有月光,會與小路攜手散步,深長地契默在寥稀著星辰的夜空下。會莫名地記起華晨宇的那道微光,寧肯受傷,也要在黑暗的夜晚,孤獨地為人照亮。 草荒水野,最是小路的知己,連鳥也會忘了驚恐,向著小路欲飛不飛地嬌憨不已。偶爾,會有情人,沒入在小路的深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