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幾丈高》:除了朝天門兒,還有什麼門兒?

2020-11-24 騰訊網

到重慶耍一遭,有個地方一定要去,那就是久負盛名的朝天門兒碼頭。從那裡可以看見長江與嘉陵江清濁交匯的奇異景觀。

朝天門為什麼叫朝天門呢?這曾引起過你的注意嗎?其實「朝天門」是對重慶古城門名的沿用,因古時常在此接收中央政府的指令,故名為「朝天門」。

城門之中大有學問,除了人們熟知的朝天門,重慶還有其他共17個城門,今天這部紀錄片就從這些城門切入,展現這座城市自開埠以來在中國甚至世界舞臺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好聽的紀錄片

《城門幾丈高》,初聽這片名,你也許一頭霧水,這不太像一部紀錄片的名字,因為常見的紀錄片名都是開門見山直接陳列記錄的對象。

在雲南川渝和南京一帶流傳著一首叫「城門幾丈高」的童謠。這首童謠有些奇怪,各地旋律類似但都有不同的唱詞,也無從考證它是從哪裡傳唱起來的。據導演徐蓓說,紀錄片名的靈感,正是來自這首童謠。

這部紀錄片延續了導演一貫的藝術堅持,片中音樂均為創作者為本片特別定製的,音樂是本片的亮點與加分點,聽到會讓人不禁發出「哇」的驚呼聲。

片中音樂全部為張蜀之原創,其中片頭片尾那兩首有詞的《重慶歌》和《城門謠》最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歌詞均來自於早年民間流傳的歌謠,而《重慶歌》的詞則簡潔明了道出了重慶17個城門的特色與功能。

此外,片中還有兩首有詞的插曲,一首改編自當年民族實業先驅周善培為少年義勇隊寫的隊歌,即《爭先歌》,清澈而堅定的少年聲迴蕩在古老的影像畫面裡,引人入勝。

另一首為張蜀之在老一輩那裡找到的主題為嫁娶的民間歌謠,即《拆歌堂》。

張蜀之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曾在大學任教,本專業為戲劇,早在大學時期就組建了「光榮之下青年劇團」,後來成為國內知名劇團,現與美國德克薩斯莎士比亞戲劇藝術節連續交流演出已有十年。當初為了給劇團配樂,他才正式走上創作音樂的道路。

實際上,此前,導演徐蓓與張蜀之的合作還掀起過另一個小高峰。紀錄片《西南聯大》的主題曲《也許》曾讓不少觀眾溼了眼眶,這首以聞一多先生的詩為詞的歌也是張蜀之和臺灣音樂人共同作編曲完成的。

好耍的紀錄片

也許徐蓓這個名字聽著還太陌生,但《西南聯大》這部紀錄片很多讀者都聽說過。這部流傳甚廣的紀錄片正是徐蓓導演的作品。而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籌備了四年的《城門幾丈高》,是她為家鄉拍的飽含深情的又一力作。

除具有感染力的音樂之外,這部紀錄片最值得一提的特點是「好耍」,好耍是重慶話的說法,意思是好玩、有趣。

片中的好耍,是由它客觀冷靜呈現出的多樣性來表達的。多樣又好耍,既是紀錄片的特點,也是重慶這座城市的特點。

片中展現了用重慶方言講故事的當地作家、文化學者,也呈現了用普通話闡述歷史的當地、外地學者,還採訪了與當年歷史相關的外國人士。

多方採集不同地區、領域的學者關於這段歷史的看法,以及普通的當事人關於這個地方的記憶,本紀錄片延續了製作人一貫的高水準與精良製作。

近年來,重慶逐漸成為熱門的旅遊城市,但旅遊打的都是網紅的旗號。其實在這種表面的花哨之下,重慶比你輕易所見的表象,還要複雜得多。

這是一座有著複雜歷史、深厚文化,和強大精神的城市,但它又不像一般的歷史文化名城,它不是某朝某代的都城,而且處在相對偏遠的西南山區。整座城市又建在山坡之上,崎嶇的大山和咆哮的大江,讓本該溫和的傳統文化脾性帶上了一種粗獷的張力。

所以,也許你會隱約察覺古都南京和古都西安有某些相似之處,但你很難找出另一座和重慶相似的城市。重慶,就這一座。

全片共5集,每集接近50分鐘,按照時間線,重現了重慶城自開埠以來的現代化過程。

第一集《朝天門》通過城門引出清末重慶開為商埠的歷史,第二集《城門開》講的是清末到民初英國外商對城市的改變和這一時期城市拓展的狀況,第三集《潮水來》展現民族資本家留學歸來建設這座城市的歷史,第四集《舵把子》專門講述歷史名人盧作孚及其在北碚開展的鄉村建設實驗,第五集《龍門陣》呈現出日軍大轟炸時期各路人士集聚重慶的情形。

城門有幾個?城門幾丈高?

現在請跳回開頭,點擊播放按鈕,聽聽這首《重慶歌》,你就能知道古重慶的城門狀況:

朝天門 大碼頭 迎官接聖

翠微門 掛彩緞 五色鮮明

千廝門 花包子 白雪如銀

洪崖門 廣開船 殺雞敬神

臨江門 糞碼頭 肥田有本

太安門 太平倉 積穀利民

通遠門 鑼鼓響 看埋死人

金湯門 木棺材 大小齊整

南紀門 菜籃子 湧出湧進

鳳凰門 川道拐 牛羊成群

儲奇門 藥材幫 醫治百病

金紫門 恰對著 鎮臺衙門

太平門 老鼓樓 時辰報準

人和門 火炮響 總爺出巡

定遠門 較場壩 舞刀弄棍

福興門 遛快馬 快如騰雲

東水門 有一個四方古井

正對著真武山 鯉魚跳龍門

古重慶城,對應著今渝中半島這一部分,在秦朝時已成雛形,時稱江州,是當時巴國的國都。因此其城門,全都環繞著今渝中半島。這些城門在南宋已建有基礎,正式形成於明代洪武四年

17個城門9開8閉,但這開放也不是全天開放,而是從黎明開放到日落。開放的城門包括臨江門,朝天門,千廝門,東水門,儲奇門,通遠門,太平門,紫金門與南紀門。

朝天門

朝天門,不止是一處地點,還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地標。它是17座古城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重慶渝中區嘉陵與長江兩江交匯處。南宋時期,欽差常自長江經該城門傳來聖旨,遂名為朝天門。

1891年,清庭與英國籤訂《煙臺條約續增專條》,重慶被迫開埠,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英商立德樂在1898年將第一艘汽船由川江開到了重慶,就停泊在朝天門碼頭,從此打開了川江航運的口子。

1927年因擴建朝天門碼頭和道路,城牆、門樓和房屋在內的舊建築被成批拆除。後緣碼頭建成朝天門廣場,並由江澤民主席題字。

襟帶兩江,俯視群雄的朝天門,擁有最好的城市區位,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它從顯赫的政治地標變成了新晉的商業中心。去年,由六座塔樓和高空連廊組成形似帆船的來福士廣場在朝天門廣場建成並開放。

這座融合多業態的大樓卻頗具爭議,因為從對岸來看,高聳的樓把江邊堵得密不透風,身在樓下,人倍感壓抑。但如果你想去瞧瞧,搭乘重慶地鐵一號線,可以直達。

通遠門

正如它的名字顯示的那樣,通遠門歷來是重慶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陸路通道。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民國中期,英法德等國領事館、仁愛堂修道院等紛紛設立在通遠門附近,通遠門內外國人云集,商業發達,熱鬧非凡。

但通遠門外,卻是一片亂墳崗,有名無名的歷朝墳冢大小共幾十萬座,人稱七星崗。於是歌謠裡唱道:「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

因此可以想見1929年,國民政府首任重慶市長潘文華為擴展城區面積,進行的遷墳拓市運動時引起了怎樣的軒然大波。

1926年重慶建市,潘文華任市長,當時的重慶城擁擠不堪,據資料顯示,每平方公米的人口密度達到了十多萬。但這座古城三面環江,唯一能外擴的方向在通遠門外,所以除了拆除通遠門城牆以外,還不得不將城外的亂墳遷埋。

這次市區擴展運動,使得500多年的老重慶城市格局首次發生了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南岸和江北在這一時期以前是不屬於重慶城範圍的,由於天然屏障大江的阻隔,兩地與重慶古城的聯繫並不緊密,大多數地區經濟相對落後。直到開埠以後,在外商的帶動之下,才逐漸繁華起來。

民國時期城牆拆除後,長江南岸(今稱南岸)和嘉陵江出口處的江北縣城地區,在行政建制上被劃入城區範圍,從而奠定了今天的城市空間格局。

洪崖門

今人只聽說「洪崖洞」,卻不知洪崖門。但洪崖洞正是來源於洪崖門。

洪崖洞在城門外,是一個巨大石窟,相傳古代此處住有洪崖仙人。而此處的景致「洪崖滴翠」也是渝城勝景之一,久負盛名。

所謂洪崖滴翠,指得就是洪崖洞高聳石壁上迸流而下的小瀑布,由於明代洪崖門地僻人稀,城內小溪清亮純淨,沿石崖而下的水花,在自然山景中更顯得清澈靈動。

清巴縣知縣王爾鑑曾書:

「洪崖洞在洪崖廂,懸城石壁千仞,洞可容數千人……城內諸水逾堞抹巖額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匯為小池入江。石苔疊翠。池水翻瀾,夕陽返照,五色陸離,莫可名狀。至若漁舟唱晚,響答巖音,又空色之別趣也」。

遺憾的是,洪崖洞在抗戰時期被日軍炸毀,如今在此基礎上建起了人工小瀑布,但相對於現代流光溢彩的現代建築,它已抹去了古時那特別而神聖的美感。只由洪崖洞仿古建築群,作為民俗文化商業街,以夜晚高低錯落的燈光和川渝美食吸引著各地遊客。

不光是城門說不完,包括「洪涯滴翠」的巴渝勝景也大有學問,當年王爾鑑訪遍巴縣境內山川名跡,整理出「巴渝十二景」並將之載入《巴縣誌》。常見的如龍門浩江面的「龍門浩月」,黃葛渡邊「黃葛晚渡」,海棠溪旁的「海棠煙雨」等等,光是充詩意的古名,就足以讓我們嘆為觀止。

隨著現代城市的快速變遷,這些自然勝景,如今大多已消失不見,但在南岸區南濱路上的南濱公園,還可以看到許多建在原址上的景觀小品。

重慶耍一趟,景區逛累了,不妨沿著秀麗的江邊步道走一走,也許可以避開小長假擁擠的人群,吹一吹江風,或許還可以感受到古來的詩意。

「我們懷念它,並不是想回到那個時代,去住那麼破爛的房子,更多的是一種寄託,情感的寄託」。

很多古城都有城牆,以前的人們都愛修城牆,用來保護「家」,但隨著現代世界的快速登場,城牆已經保護不了家,抵擋不住日軍的炮彈,反而成了城市擴展的禁錮。

在歷史的變遷中,17座城門只有通遠門、東水門、人和門、太平門和南紀門這5座城門留存至今。

但儘管其他城門已經消失,城門的痕跡卻融入了渝中半島的很多地名之中,如朝天門、千廝門、臨江門、儲奇門,它們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活在這座古老的城裡。

主筆:阿丘

編輯:如沐書單

圖片:網絡 侵刪

相關焦點

  • 重慶朝天門:城門幾丈高
    明朝修建的城門,因為面朝當時的都城南京而得名朝天門。清代以前,這裡是迎接皇上聖旨和欽差大臣的官家聖地,而後來,朝天門是長江上遊最大的天然碼頭。2019年,一部介紹重慶的電視記錄片《城門幾丈高》,讓不少國人對重慶這座城市有了除網紅景點外更多的文化認知。
  • 《城門幾丈高》首映首播,敬請觀看
    這部影片以「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馬馬,坐轎轎,城門底下走一遭」開頭,這是重慶人共同的記憶,也喚起了我們對城市歷史的集體回憶。紀錄片《城門幾丈高》是資深紀錄片導演、製作人徐蓓和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的第二次大型合作。2015年,徐蓓任總導演的紀錄片《大後方》播出後反響熱烈,其總策劃就是周勇。也正是在《大後方》播出後的一次校園分享後,周勇向徐蓓提出了可以關注重慶開埠史的建議,這便是本次《城門幾丈高》創作的最初由來。
  • 《城門幾丈高》成入學教育影片,這樣的紀錄片請多來幾部!
    2019級地理科學類02班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城門幾丈高》以近代史為主調,古代史和現代史為輔。該片一二集介紹了中國晚清時期中國面臨的嚴峻形勢——落後弱小,面對西方的大船大炮無能為力,除了妥協也只能妥協。
  • 【期待】記憶的歌謠喚起集體回憶 五集紀錄片《城門幾丈高》9月2日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映
    轉載:重慶文藝網首映儀式主創、嘉賓集體照重慶文藝網8月27日19時訊(記者 姜連貴 戴文彬)「城門城門幾丈高
  • 《城門幾丈高》獲評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城門幾丈高》播出後,導演徐蓓(右一)、劇中現身的專家學者等和觀眾交流。《城門幾丈高》 導演徐蓓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裘晉奕)去年9月開播後就好評不斷的「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再獲殊榮
  • 《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又高……」幾乎每一個重慶人孩童時代都會唱的歌謠再一次唱了起來;既是重慶城門「九開八閉」的一次詳細盤點,更是重慶這座內陸從開埠走向城市近代化的細緻梳理。去年9月開播後就好評不斷的「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再獲殊榮!
  • 滄州「小南門」是個什麼「門兒」
    夏天睡過午覺,爺爺總要帶我去人民劇院正對著的那條商業街上去買個「小碗兒」(現在叫冰淇淋)。碗是糯米做的,吃完了裡面的冰淇淋,可以把碗也一塊啃了。那年,我就在那條商業街上長大,想要啥都能在那買到,花裙子、紅髮卡、塑料項鍊兒、耳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管那一片兒叫「小南門」,小時候的我可不管是什麼門兒,只知道那裡有的是新鮮好看的玩意兒。「小南門」到底是個什麼門兒?
  • 《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中央電視臺的《我們走在大路上》等獲得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作品,《城門幾丈高》和《淮海戰役啟示錄》等獲評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這些作品代表了當今中國紀錄片的最新水平,堪稱精品。要創精品,不能走捷徑、炒冷飯《城門幾丈高》為什麼能獲評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它的成功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出爐 《城門幾丈高》獲評入圍...
    《城門幾丈高》劇照。(劇組供圖)  「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此次獲評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的《城門幾丈高》,於2019年先後在CCTV-9紀錄頻道和重慶衛視推出。該片由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擔任總策劃,國內資深紀錄片導演、製作人徐蓓執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聯合出品。作品共為5集,首次完整地用影像呈現了19世紀末重慶開埠以來到抗戰結束期間,重慶城市近代化的歷史畫卷。
  •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出爐《城門幾丈高》獲評入圍作品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出爐《城門幾丈高》獲評入圍作品 2020年01月21日 09:01 重慶日報  閱讀量:  《城門幾丈高》劇照。
  • 今晚20:05,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在CCTV9與你不見不散
    過去三天講述重慶故事的紀錄片《城門幾丈高》正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持續熱播
  • ...存在;第30屆金鷹獎提名公布,重慶造《城門幾丈高》入圍紀錄片提名
    第30屆金鷹獎提名公布,重慶造《城門幾丈高》入圍紀錄片提名 共有28部電視劇和4部網劇獲電視劇(含網劇)作品提名,其中不僅包括《安家》《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小歡喜》《都挺好》等多部熱門劇作,還有曾獲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獎的《大江大河》與《破冰行動》。重慶造《城門幾丈高》、收割無數口水的《風味人間》等熱門紀錄片獲提名,將角逐最佳紀錄片獎項。
  • 朝天門,和最後的棒棒
    大到家用電器,小到幾斤米肉,只要你不想動手,喊一聲「棒棒」,就有人答應你。幹棒棒,也不像咱們上班族,有固定的時間吃飯,平時還有休息日什麼的。張大哥說,『我都是趁沒活幹的間歇,有時下午2點3點都不一定,我們有常去的飯館,因為那點便宜,一般吃豆花飯,蓋飯什麼的,主要飯還可以無限加的。」
  • 朝天門江心真有一個金竹寺?曾是山城"華爾街"
    2020年12月31日,隨著軌道交通1號線朝天門-小什字開通運營,朝天門再次成了很多重慶人關注的熱點。   如果有人問重慶的中心在哪裡,相信很多人會說解放碑,也有人會說觀音橋,甚至還有說大坪的。其實,這個中心就在朝天門——2005年,重慶公路「零公裡」起點選址就確定為朝天門廣場,這標誌著朝天門成為重慶市城市中心點的象徵。
  • 城門謠事,武林門外魚擔兒
    南宋以前 杭州有旱門十三,水門五個 自元、明、清以來 杭州城已固定為十個城門到了唐朝末年,錢鏐在杭州建立了吳越國,在現在的夾城文化公園附近修建了城門,命名為北關門。 靖康之變以後,宋高宗到杭州建立南宋,杭州成為南宋的臨時行在,大力修建城牆,以匹配臨安府的地位,杭州城的北關門就遷到了現如今的體育場路和武林路附近修建,並命名為餘杭門。
  • 「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塊糕…」來聽聽那些年,我們一起唱過的揚州話童謠!
    /揚州人記憶中最深刻的,應該是這幾首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童謠: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塊糕騎花馬,帶把刀走你家門前砍一刀或許許多揚州人長大了仍想不明白這首童謠到底說了什麼——城門跟雞蛋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要帶把刀在別人家門前砍一刀?不過有普通話版本將這首童謠的前兩句翻譯為「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
  • 盤點北京老牌公園商場,哪些地名加兒化音,二環路全長僅33公裡
    北京帶「門」的地名北京城區的地名裡有很多門,其中只有東便門、西便門、廣渠門帶兒化音,其他的比如東直門、西直門、宣武門、崇文門、德勝門、阜成門、前門、安定門、朝陽門、永定門、天安門、地安門、廣安門,都不帶兒化音。而建國門、復興門、和平門,是民國才有的,也不加兒化音。
  • 班本課程 古建築四城門
    我們設置這個分享環節,主要是通過這種分享的形式讓孩子在家中真正的去看到城門、了解城門,從孩子們斷斷續續的表達,可以看出家長們在家有與孩子們一同去了解,並且和孩子們進行普及。鄭瑜:我們去找了海門城門,我們只找到兩個城門,原來是有四個城門的呀。
  • 李正權:九二火災 朝天門燒了幾條街?
    說明:歷史上,朝天門雖然沒有發生過多少戰事,但卻遭遇過不知多少次火災。對朝天門破壞最大的,是1949年的那場「九二火災」,把東水門、曹家巷、千廝門以東的整個地區全部燒得精光光,其景之慘,與1939年日本飛機對重慶城進行的「五三五四大轟炸」都有得一比!      1949年9月2日,一場大火從從贛江街(現陝西路六巷)靠翠微門的一間爛棚棚裡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