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

2021-01-07 光頭聊歷史

中國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國古代時期,建立起的以皇帝為中心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位獨尊,皇權至高無上,皇位世襲制等主要方面,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開始,經過數代王朝的沿襲、發展、以及不斷的更新。直至1916年左右才消失,在歷史上存在了2137年。

中國古代皇帝制度以君權神授為任何事理論基礎,用異常嚴格的等級制度、禮樂制度、以及如果進行皇位繼承等許多措施和規定,來確保皇帝唯我獨尊的崇高地位。保證皇帝高居於國家之上,使之權力至上,形成一個緊湊的國家體系。

皇帝這一叫法來源於歷史的「三皇五帝」。秦始皇嬴政打敗六國建立秦朝後自認為功比三皇五帝更高,所以決定用「皇帝」稱呼自己的方式,並建立起皇權專制的政治政體,歷史上稱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這一制度下,皇帝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的核心和權力主體,無可爭辯的國家首腦和最高統治權力的擁有者。

皇帝一人獨攬大權,全國的各種資源,包括土地、礦場等都屬於他一個人。如同<過秦論>所說: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可看出可是真是寫照。「天下之本無小大,皆決於上。

皇帝可以決定任何人的生死,可以「離散天下之子女」。權力無限大。讓人心生敬畏「明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

皇帝是唯一最決策者,有權統率和指揮自中央朝廷的事物,更不用說是各級地方軍政系統和文武官吏,皇帝有權利要求他們按照他的命令去行動,他的命令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可違背,如若違背會收到各種形式的懲罰,痛苦萬分。

皇帝控制和指揮著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是全天下行動指揮能力最高的人,無人能敵。他通過奏事、朝議、刺察還有其他一些方式掌握信息,了解社會狀況,進行日常統治活動,以達到鞏固統治的作用。

奏事方式分為面奏和書奏。面奏只有有資格的大臣們才可以自己進宮向皇帝上書。書奏是一種由具有上奏資格的官署或官員通過寫奏摺並呈上奏摺請皇帝閱覽後,思考之後下指示形式。

奏事的文種分為很多種,不同的文種的使用範圍不盡相同,不允許搞混亂錯用。如果每個人都用錯的話會亂了規矩。到清朝康熙和雍正時期,推行了一種制度,不但縮小了可以上奏的範圍,而且上奏必須親手寫奏摺上奏,奏前或奏後均不準向任何人洩露內容。

如果奉到皇帝的批示是不許向任何人出示的,並且要限期繳回,也就是不允許抄下來或者傳閱,密奏制度反映出了社會晚期的皇權至高無上的問題。

皇帝繼承的問題一直是歷代君主最看重的問題。自西周到清朝中葉沿用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繼承制度,按照順序嗣位的原則,皇位由正後所生的長子為嫡長子,擁有繼承權,如果長子早年夭折,有兒子的話就立別的兒子,沒有兒子的話再由按照嫡次子順序繼承。

只有在正妻沒有子嗣的情況下才會去考慮庶出的兒子。皇帝如果沒有兒子則按照親疏順序的遠近選立繼位人制,訂這套制度的目的是避免內部因為皇位的爭奪而自相殘殺,歷史上手足相殘的事情也不少了,希望憑藉這個制度保持皇位交替的相對穩定。但是,皇帝制度建立後,宗法制度受到了許多的連續不斷的衝擊。歷史上不斷出現各式各樣各種各樣的動亂,如篡位,弒父等。

直到雍正元年,雍正下旨廢除了嫡長為太子的制度,改用皇帝自己選人立儲的制度作為當朝的繼承制度,並施行,即皇帝在自己兒子中選取最滿意的一個來當作繼承人。皇帝將選中的繼承人的名字及有關詔旨寫好封存到一個秘密的地方,等到臨去世前或去世後,後人才將密旨公布,被選定者立即登上皇位就成為了新的君主。一切嫡庶兄弟都作為他的臣子。

選立繼位人之權全由皇帝一人負責決定,任何人無論是皇后還是太后都不可以插手或者提意見。選立繼位人不再以嫡、庶、長、幼等的條件,而以是否具有才能作為依據。這是對皇帝制度的重大改革。更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杜絕了因為君主不賢明或不夠優秀而造成的危害。

相關焦點

  • 古代日本天皇制度與古代中國皇帝制有什麼不同?
    中國封建社會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是以皇帝為核心的制度。圍繞著這個核心,建立起一套包含有一系列具體內容和措施的皇帝制度,這套制度集中突出個人的權威地位,保證皇帝高踞於國家機器之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制度自秦始皇創立以來,經過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二千多年的發展,在內容上得到不斷的完善。通觀世界各國封建社會中的皇帝制度,可以說中國的皇帝制度是世界上最完備的。
  • 中國皇帝制度建立和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
    1.皇帝制度建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特點:一是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二是皇帝通過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權。這相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分封制更能有效地行使統治權,具有很大的進步性。
  • 皇帝也收土特產:古代「土貢」制度的發展史
    漢朝是「土貢」制度的分水嶺,在漢朝以前,貢賦的區別並不明確,因此中國「土貢」的歷史可分為兩個時期。一、從夏至秦的「土貢」歷史土貢之舉始於夏朝,稱為貢法,「夏后氏五十而貢」。夏朝的賦稅以田賦為主,土貢為輔。
  •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又是怎樣演變的?
    其實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王朝,如監察院者不可謂之少,那麼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進?又具備何種特點呢?從秦漢到明清,古代監察制度經歷了建立、發展、興盛、成熟等各個階段,它確實是封建帝王,用來統治國民、維護王權的一大利器,但是它對於中國的監察制度與民主建設,也有功不可沒的借鑑意義。
  • 2021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發展脈絡清晰,有因有革,內容豐富,特點鮮明。歷代立法中國古代自國家出現後,統治階級就開始通過國家機關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點鮮明的法律體系。
  • 歷史深析:中國古代藏書制度的發展歷程
    藏書可能為世界歷史上所共有,但是我國古代藏書則應該是世界上最早,這個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在《中國藏書通史》中記載:夏代及以前的三皇五帝時代已經出現了眾多的文獻,夏代文獻載體多種多樣,夏王室已形成了保存文獻的觀念,宗廟是夏王室收藏圖書「專門的場所」,明確提出了我國的官方藏書早在夏代便已經出現,夏代當為中國藏書之始。
  • 公共基礎知識之古代中國選官制度
    2021年社區筆試課程免費領在社區工作者的筆試中,常識部分內容佔比比較多,其中對人文歷史常識的考查中,經常會出現對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相關知識點的考察。其中關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內容考察和歷史先後排序以及科舉制的形成過程題目裡經常出現,學員做題時候容易混淆,所以本篇由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帶來這方面知識的講解:一、世卿世祿制盛行於夏、商、周。選賢讓能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代替。禹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
  • 為何古代皇帝都短命?看看當時的「侍寢制度」,怪不得太監能長壽
    儘管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權力至高無上,但他也仍然受許多規矩的約束,比如今天要談的侍寢制度。這一制度在明面上就意味著為皇帝的休息服務。這套體制,雖然在今天看來很荒謬,但在古代卻是關係全國政治穩定的大事,它直接決定著皇室的血脈和皇位的繼承。同時也正因為這一制度的影響力很大,所以它的規章制度的制定也很繁瑣複雜。前面已經提到過,皇帝在古代社會的地位是多麼的崇高,正因為如此,基本上每一個皇帝在位時,都會有許多後宮妃子,作為自己的私物。
  • 又是一年高考季——淺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高考加油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也是寒門學子入官為仕的重要途徑,歷史上也誕生了眾多通過科舉成為名臣良將的案例,可以說科舉制是中國選賢任能制度的一個裡程碑。中國的科舉制初創於隋朝,隋朝之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吏選拔採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即各州郡推薦本地的人才,並分為從「上上」至「下下」共九個等級,以此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這種吏製造成的結果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到了隋朝,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度」,開創了科舉制。
  • 外國人眼中,他才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傑出的皇帝
    說到中國古代帝王,人們自然會提到秦皇漢武、唐宋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等,但在西方學者看來,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皇帝是隋文帝,他不是很有名,經常被我們忽視。隋朝本身歷史不長,只有四代三十八年。說到隋朝,大多數人只記得在揚州開鑿三次運河,隋朝皇帝楊廣建大運河。
  • 淺談我國古代的避諱制度
    避諱制度是我國古代社會中一種特有的歷史現象。它指的是人們在說話或行文等的過程中,凡是遇到君主、長者名字相同的字面或字音,不能夠直接說出這些字,必須使用其他的方式來代替。這種稱呼變換的方式就是避諱。而要迴避的那個字就叫「諱」。
  • 古代羅馬比中國漢朝制度優秀?不然,人才選拔就比國外要強
    01西方羅馬的制度真的比中國漢代的制度優秀嗎?其實不然許多人說羅馬的政治制度比漢朝的政府制度優秀,原因就是他們認為羅馬時期採用的是民主投票的制度,而中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皇帝專制。於是他們覺得羅馬的制度自然是比漢朝皇帝的專制要優秀得多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裡需要明確幾個概念。
  • 從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發展歷程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根植於歷史...
    中國兩千多年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治制度,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監察制度也得到發展與完善,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官吏監察體系,職能齊全、機構獨立,對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從秦朝開始確立的這套自上而下的獨立於行政和司法的古代監察制度,與西方「三權分立」模式下的監察隸屬於立法機構或行政機構完全不同,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制度傳統。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吉禮
    中國古代有「避諱」的習俗,即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特別是對尊長者,在稱呼時不能直呼其名,而改用其他的稱謂。即使是對待已故去的長輩也是如此,因此宗廟的牌位上面也不能直書其名,而是另起一個稱號,通常多使用「祖」、「宗」二字,如高祖、太祖、高宗、太宗等,這種稱呼便叫「廟號」。
  • 在外國人眼中,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
    說起中國古代的皇帝,人們自然會提到秦皇漢武、唐宋之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皇帝,但在西方學者眼中,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皇帝是隋文皇帝,他的名氣不大,常常被我們忽略。隋朝本身的歷史並不長,只有四代三十八年。提起隋朝,大多數人只記得在揚州開鑿了三條運河,隋朝皇帝楊廣建修了大運河。
  • 中國古代十大傑出皇帝,都有豐功偉績!
    古代中國,皇帝貴為天子,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和榮華富貴,但也肩負著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在封建王朝幾千年的歷史中,共產生了幾百位皇帝。雖然不是說每個皇帝都很完美,但是功勳卓著的皇帝那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十位最偉大的皇帝,而誰是您心目中最棒的皇帝。
  • 中國古代宗族傳承有序,皇帝廢長立幼風險大
    中國古代的嫡、長繼承制度延續了幾千年,裡面的宗族學、血統學、關係學很微妙。嫡、長繼承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發展以來的智慧結晶。中國古代的宗族繼承規則在夏朝就基本確定下來,裡面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問題:1、血統;2、秩序。這兩方面都與賢明、昏聵沒有關係。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常識的考察不管是公務員考試還是事業單位考試都有涉及,都離不開考生一點一滴的積累,今天寧夏事業單位考試網整理了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考點
  • 中國古代皇帝為什麼寧願重用自己的舅舅,而不是自己的叔叔?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共存在著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皇帝,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歷史。在這些皇帝中,很多人都喜歡重用自己的舅舅,特別是那些年幼登基的小皇帝,往往都是利用自己的舅舅來穩定自己的政權,而不是重用自己的叔叔,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中國古代的34位娃娃皇帝,大部分下場極慘,只有清朝的皇帝名垂千古
    中國出現了很多娃娃皇帝,當然這些皇帝的出現跟我們獨有的世襲制有關,因為在古代不管皇子多大或多小,只要老皇帝駕崩,你就得上位,穩定大局,即使你啥也做不了,因為那時候你就是吉祥物,那麼我們來說說中國古代的那些娃娃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