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社區工作者備考方案
2021年社區筆試課程免費領
在社區工作者的筆試中,常識部分內容佔比比較多,其中對人文歷史常識的考查中,經常會出現對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相關知識點的考察。其中關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內容考察和歷史先後排序以及科舉制的形成過程題目裡經常出現,學員做題時候容易混淆,所以本篇由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帶來這方面知識的講解:
一、世卿世祿制
盛行於夏、商、周。選賢讓能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代替。禹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
二、軍功授爵制
秦國商鞅正式廢除舊世卿世祿制,建立了秦國的軍功爵制;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增強。
三、察舉徵召制
漢朝開始,察舉,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以"鄉舉裡選" 為依據,注重鄉裡輿論對某位士人德才評判的性。後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權,選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現"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腐朽局面;徵召,是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
四、九品中正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門第出身。中正官的設置,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官,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舉。但到魏晉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壟斷,他們在評定品級時,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劃分,已經背離了"不計門第"的原則。此後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
五、科舉制
隋朝:隋煬帝在考試科目中設進士科,標誌著科舉制的開始;唐朝:武則天開武舉和殿試,但殿試並沒形成永制;宋朝:三年一次,確立了州試、省試、殿試三級考試;開啟糊名和謄錄製;明朝:正式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八股取士;清朝: 1905年袁世凱、張之洞奏請停科舉,清光緒31年(1905年)正式廢除。科舉制持續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在此正式結束。
鄉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又叫「春闈」,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士」。第一名為狀元。連中三元說的就是這三次考試全部是第一名。
【試題再現】我國古代科舉制持續了1300多年,其中連中三元者鳳毛麟角,而三元指的是:
A.狀元、探花、榜眼 B.解元、會元、狀元
C.秀才、舉人、狀元 D.狀元、榜眼、探花
【答案】B。解析: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考中後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殿試——皇帝親自主持,在三月份舉行。取中後稱為「進士」。錄取分三甲: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連中三元指在鄉試、會試、殿試全部為第一名。故本題答案為B。
【小試牛刀】九品中正制選拔出了許多當朝官員,產生於下列()時期:
A.夏商周 B.秦
C.漢 D.魏晉南北朝
【答案】D。解析:夏商周採用的是世卿世祿制,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A項不符合;秦朝所用的是軍功授爵制,按照軍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B項與提議無關;C選項是兩漢時期所用的選拔官員方式是察舉制和徵召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而九品中正制的實行一方面解決了選拔官吏無標準的問題,使當時一時間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緩解了中央政府與世家大族的緊張關係。故本題答案為D。
(責任編輯:孫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