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奮鬥的5年,也是輝煌的5年。「十三五」時期,鄭州教育工作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總目標,按照「深化改革、完善機制、擴充資源、優化配置、提升質量、優質均衡、保障民生、促進公平」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努力破解影響教育發展的突出障礙,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全市教育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學在鄭州」教育品牌更加凸顯,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
本網將陸續推出系列報導《鄭州教育「十三五」成就巡禮》,全面報導「十三五」時期鄭州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今天推出鄭州教育「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報導之《「雲服務」獲全國關注 信息化賦能鄭州「智慧教育」》。
(本網訊 記者 王佳莉)網絡「飛」進每所學校,讓教育跨時空發生、讓智慧聯動校園、讓創意生發無限……「十三五」期間,信息化逐步應用到了鄭州教育的各個場景,為鄭州「智慧教育」賦能,鄭州教育「雲服務」引發全國關注。
《鄭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縣(市)、區所屬學校全部達到信息化教學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設領先全省。五年間,鄭州教育信息化發展飛速,構建了「教、學、考、評、管」等全場景智慧教育管理服務體系,有效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互通共享以及師生減負增效。如今,智能批改、智慧課堂、個性化學習等智慧教育方式正在成為鄭州師生不可或缺的教學及學習工具;智慧校園建設,創客教育、編程教育、人工智慧教育在鄭州遍地開花。
「全市多媒體教室配備率達到100%;2019年全市有28所學校入選首批河南省中小學數字校園標杆校;鄭州市有34所學校獲得『河南省中小學創客教育示範校』稱號,金水區、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入選河南省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區,46所學校入選河南省人工智慧教育實驗校;全市高清智能錄播教室總數已達到902個,超出『十三五』規劃目標的50%。」這是「十三五」期間,鄭州教育信息化發展交出的答卷。
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數據化生物實驗室中,學生利用電子光學顯微鏡做實驗。
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圖書館中,「智慧課堂」正在進行。
為教育信息化搭建「根基」
讓網絡「飛」進鄭州每一所學校
無WiFi,不生活。如今,人們每到一個地方,首先習慣性地拿出手機搜尋WiFi信號,已然成為一種習慣。如今,在鄭州校園,不少學校也已緊跟「潮流」,實現WiFi全覆蓋。
「今年,學校又對全光網進行升級,對室外進行覆蓋,真正實現WiFi全覆蓋。」鄭州市第四十七高級中學副校長慄紅濤表示,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學校搭建「智慧」的基礎,也為學校各種智慧平臺及設施的引入與創設提供保障,「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的保證了智慧課堂、智慧校園的應用。萬兆骨幹網的組成對以後智慧應用的擴展提供了支持。」
教育信息化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和載體,缺乏了這個基礎和平臺,教育信息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從「0」到「1」,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為推進鄭州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鄭州市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投資,根據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要求,建立和完善覆蓋全市中小學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網絡。
「十三五」期間,鄭州市所有中小學校實現教育城域網光纖全覆蓋;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均為鄭州教育開通了萬兆骨幹光纖和網際網路出口,分別聯通了全市所有公辦學校的每一間教室,全市網際網路總出口帶寬達到40G以上,無線網絡覆蓋率達到80%以上。如今,已完成基礎網絡升級改造,鄭州教育城域網提速增智覆蓋率達到100%。
2018年秋季學期開學的第一天,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和三門峽市盧氏縣第一高級中學同上開學第一課,用視頻直播系統,將名師「優質課」同步送到盧氏一高,相距300多公裡的同學們「共聚一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鄭州市開展「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直播課、錄播課、慕課、遠程指導等多種形式的課堂在師生之間開展。鄭州師生通過一根網線、一個屏幕,實現教育跨越時空的實施,創造一個又一個歷史性數據。
教育信息化帶來的變革,不僅體現在一個學校的課堂,甚至是跨越時空課堂的發生。這些跨越時間和空間課堂的發生,建立在鄭州市完備的信息化基礎設備建設的基礎之上。
「十三五」期間,鄭州市教育局大力推進智能錄播教室建設,截止目前,全市高清智能錄播教室總數已達到902個,超出「十三五」規劃目標的50%,全市60%以上的學校均配備了智能錄播教室。在教育部每年舉辦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鄭州市利用高清智能錄播教室錄製視頻課程都在2萬節以上,無論是課程數量還是獲得省級優課和部級優課數量都在全省遙遙領先。此外,鄭州市積極開發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引導全市各學校通過「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多種形式,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如今,鄭州「智慧教育」的發展「根基」已然搭建,一根網線,一個教室,優質教育資源,引動全市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也給鄭州各校打造「智慧校園」提供「金鑰匙」。
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的智慧大腦
智慧課堂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打造鄭州「智慧校園」名片
智慧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十三五」期間,「智慧課堂」「智慧教育」在鄭州各校悄然發生,以潤物細無聲之態影響著鄭州師生,影響著鄭州教育的發展與變革。
為進一步做好鄭州市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鄭州市教育局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完善。目前,全市多媒體教室配備率達到100%,其中具有交互功能多媒體教室佔比達到88%;全市學生用電腦終端總數達到137643臺,生機比11:1,教室用電腦終端97808臺,師機比達到1:1以上。
這些基礎設備的完善為鄭州市智慧課堂的建設提供了保障,也為智慧校園的建設打通「任督二脈」。鄭州市第34中學將智能設備融合到體育課程,老師結合數據分析及時調整教學;鄭州市第26中學利用VR開設創新性的思政課,讓學子身臨其境地感受到80多年前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長徵歷程;鄭州市第47高級中學創造性地將信息化與校園垃圾分類相結合;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將VR技術應用到應急模擬演練中……一個個創新性舉措,在傳授知識,提升學生環保意識及應急能力的同時,更是鄭州學校信息化建設及提升過程中的突破性舉動。
「同學們,打開你們的平板電報,寫下你們對『天人合一』這種理念的思考和認識。」2020年11月27日,在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高二18班歷史課上,趙璐璐老師充分利用平板電腦與學生互動交流,同學們通過平板電腦將自己的想法展示提交的同時,趙璐璐老師也能通過大屏同步瀏覽學生提交的答案,並掌握學生的作答情況。如今,這樣的課堂場景在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已成為常態。
2019年12月底,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的大數據中心「學校大腦」的投入使用,全面覆蓋「教、學、考、評、管」全場景,多元化,為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保駕護航。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以智慧課堂為切入點,不斷創新應用場景,使得智慧教育在學校生根發芽,逐步走到常態化、全面化。
智慧校園的建設,不僅是技術的改革和設備的投入,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課堂,聚焦師生。智慧課堂的效果如何?師生的聲音才最有說服力。
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課堂上,學生使用平板電腦與老師互動。
「平板電腦的使用,更大地調動了我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老師不僅可以隨機點名,我們還可以搶答;老師會把知識點和優秀課件推送給我們。系統還能根據我們的答題情況,智能的為我們定製學習計劃,建立錯題本,推送類似知識點以便我們鞏固提高。」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高二六班學生喬赫對學校智能課堂很認可。
「促進平等表達」「高效」「為教師賦能」,這是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趙璐璐老師對平板電腦使用最真切的感受。「歷史課的備課需要閱讀大量的史料,智慧課堂能很好的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平板電腦的使用也更加促進課堂公平,讓每個孩子的聲音都能被聽見,讓學生能平等表達,平等參與,也能為我們個性化教學提供輔助。」信息化為教師賦能的意義不止於此,趙璐璐老師坦言,「完備的資源庫,不僅僅讓我們有大量的參考資料,同時更能促進教師之間的借鑑和交流。」交流與分享的過程也是教師創新和提升的過程。
在基礎設備日益完善的基礎上,鄭州市各學校結合自身優勢,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致力於服務師生,促進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促使學生充分發展,在「智慧校園」的建設中走出特色,走出精彩。
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的學子在演示創客成果
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的智慧課堂
鄭州學子參與人臉識別編程
創意無限 腦洞大開
鄭州創客教育點亮學生未來
在各學校推進智慧教育探索的同時,教育管理者也在思考,如何在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促進教育改革,將信息化的種子埋在學生的心底,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培養素質化和創新性人才。
「小飛,小飛,我想要一個蘋果。」隨著學生趙家樂的指令發布,機器人小飛將他帶領到了「超市」中擺放蘋果的「貨架」旁。這是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七年級二十班趙家樂、何月涵根據程式語言設定的「無人超市」中的一個場景展示。通過「語言喚醒」「運動功能」「語言溝通功能」「超運算識別」「拍照功能」「人臉識別」等多個步驟設定,最終,「小飛」可以完成問好、識別貨物、結帳等功能。
得知展示這一成果的兩名「小創客」在今年九月開學之初才加入到學校的機器人社團,學習編程課程,老師們大呼「驚豔」「精彩」。
像鄭州市第四十七初級中學這樣的案例在這幾年內正在鄭州市各學校接連出現,這種創客教育的開展與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正發生在學校甚至整個鄭州市。
2015年底,鄭州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開展創客教育的實施意見》,2017年印發了《關於開展中小學編程教育的實施意見》對我市創客教育的發展給出明確的方向,描繪美好藍圖。
小「2020鄭州市雲上創客教育嘉年華」活動中,小創客們參與競賽。
2017年,鄭州市第一屆中小學創意編程大賽舉行,為培養廣大青少年的創新能力、計算思維和信息素養提供了一個創新體驗、展示交流的平臺。至今,已經舉辦四屆。
有了頂層設計及活動指引,創客教育要繼續推進和發展,還要看學校如何使創客真正「創」起來,讓創客教育在校園落地。
鄭州市第二高級中學的「創客馬拉松」活動中,同學們創意無限:非機動車感應器、分貝檢測儀、校園安全大師、智能查寢機;鄭州市第四十七高級中學除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要求開設所有課程外,還積極鼓勵教師開發學生喜歡的各種校本課程;金水區將創客教育融合到課後服務中;鄭州八中開設的航空模型教育課程,讓學子的「飛天夢想」飛上新高度……鄭州市各學校結合學校資源,乘著鄭州市創客教育的東風,挖掘自身優勢,開發出深受學生歡迎、家長點讚的創客課堂。如今,各式各樣的創客課堂在鄭州校園也已經成為常態,創客教育在鄭州各學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經過幾年的不斷努力,鄭州市有34所學校獲得河南省創客教育示範校稱號,金水區、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入選河南省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區,46所學校入選河南省人工智慧教育實驗校,佔全省比例的四分之一。
未來,鄭州市創客教育工作將深入貫徹鄭州市教育局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的實施意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打造鄭州創客教育資源平臺,構建有效的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模式,促進鄭州市創客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
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VR實驗室體驗模擬消防逃生系統
點讚、好評、實用
鄭州教育「雲服務」獲全國關注
清晨,劉欣月與同學們一起從家趕到學校,在大門入口處刷卡入校,她的父母手機收到一條孩子入校的消息。早讀時間開始,班主任王子堯老師查看自己手機上的校園APP,發現還有一位同學沒有到校。王老師給未到同學的家長聯繫,得知孩子已從家出發。放下電話,王老師看向清晨的校園廣場,一個匆忙的身影越過廣場進入教室,本班學生到齊。王老師開始查看學習診斷系統中的班級小測試分析報告,為上午的課做準備,此時,早讀書聲已經響起。
這一幕發生在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一個班級早晨,是該校信息化的一個應用縮影,也是鄭州市教育信息化應用的一個縮影。
「一卡在手,走遍校園」,如今,在鄭州市各學校已經成為常態化。學生校園卡涵蓋消費,借書,出入校門報平安,學生證,水控,考勤,宿舍門禁等功能,結合校園一卡通APP,可以通過APP等實現排課、上課點名、學生請假,成績查詢等學生管理工作。
近幾年,鄭州市在信息化促進教育變革上不斷探索,鄭州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功能應用進一步增強,完成了教育公共管理雲服務平臺建設,平臺主要包含「電子政務、教研培訓、招生考試、高清監控、數字校園、數據中心」等六大應用。
「在線就能查詢成績,為鄭州市教育局的服務點讚!」
「學業分析報告能讓我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孩子的學生卡真便利,校門口刷一刷,我就知道他是幾點入校的。」
……
家長和師生的聲音是對鄭州教育人努力的最好肯定。近年來,鄭州市教育局提供的多項服務獲社會好評,家長點讚。
從民生服務到學生成長,從教育管理到數據分析,如今,鄭州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功能已經覆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全體中小學校教職員工的辦公桌、每間教室和校園重點部位,並延伸到每一名學生家庭,並獲全國關注。2016年,鄭州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案例入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被面向全國進行經驗推廣。
鄭州市第二十六中學將VR技術應用到思政課堂
如今,信息化的力量在鄭州校園逐步顯現,信息化引來的變革也在學校各個領域悄然發生,幫助每一位學生得到最充分的成長。
回顧過去五年,教育信息化在鄭州市的變化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今,在鄭州市校園裡,信息化應用在時時處處,從智慧校園的建設到智慧課堂的融合,再到日常課程的創新,鄭州師生暢遊在「智慧」海洋中。
五年來,從智慧校園建設到區域型聯動建設,再到跨區域交流,鄭州在校園智慧建設中深耕發力的同時,也為全國教育信息化發展貢獻鄭州力量。而在鄭州各校園裡,有關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性應用還在發生著,並還將發生。未來,在鄭州校園中,這類創新性探索也會愈來愈多。
未來五年,鄭州市將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的作用將充分顯現。同時,牢固樹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的核心理念,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依託學校現有信息化資源,遴選20到30所學校、3到5個縣(市)區,作為鄭州市智慧校園試點學校(區),先行先試。培育和樹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的示範典型,構建以點帶面的「網際網路+教育」發展路徑,推動鄭州市智慧教育全面開展。
此外,鄭州教育還將在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實施「城市大腦」三期·智慧教育項目。這將是鄭州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又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