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服喪的知識

2021-02-13 懷師書院

《孟子與盡心篇》

南公懷瑾先生 著述

[內容節選]

只有五種,稱作「五服」,其等次如下:

一、斬衰(音斬摧):守喪時間為三年,所穿喪服用最粗劣的麻布製作,不縫下邊及旁邊。

二、齊衰(音資摧):守喪時間,杖期的一年或五月,不杖期的六月,喪服用稍粗麻布製作,縫邊。

三、大功:守喪時間九個月,喪服用粗的熟麻布製作(即經漂白後的粗麻布)。

四、小功:守喪時間五個月,喪服用稍粗的熟麻布製作。

五、緦麻:守喪時間三個月,喪服用細的熟麻布製作。

這裡有「杖期」與「不杖期」,就是「執喪杖」或「不執喪杖」。喪杖粗為一搤,就是大拇指與食指,繞成一圈那麼粗;長不過膝,就是和下腿一樣長;外面裹以刺狀的白紙,但所用的質料,因死者的性別而不同。男性用的名苴杖,用竹製成,以其圓形象天,性貞,四時不凋謝,表明子為父禮中痛極,自然圓足,有終身之痛。女性用的名削杖,用桐樹削成四方形的杖,以象地,表示桐隨時間的轉變到秋天即凋落。母喪外雖削殺,服也從時除,而桐心是實的,終身之孝心,和對父親相同(桐)。由此可知在禮儀上的每一細小事物,都不是隨便規定,而有其深刻的含義,一定的表徵。

另外還有一種杖,俗稱齊眉杖,是妻子死了,丈夫服亡妻之喪而用的,也是用桐製作,但杖的長度,高與眉齊。不過這是東漢時,梁鴻、孟光夫婦舉案齊眉的故事發生以後,才有的禮儀。因為齊眉杖,就是象徵夫妻相敬的意義。在訃文中,看到自稱「杖期生」的,就表示丈夫為亡妻執這種「齊眉杖」。不過,如果父母尚在,則不可以執這種杖,所以凡在訃文上看見有「不杖期生」的,就知道死者的公公婆婆或其中之一尚健在的。

另外還有兩種特殊的服喪,一種名「降服」,一種名「反服」。所謂「降服」,如兄弟二人,弟弟無子,哥哥將一個兒子過繼給弟弟繼承宗祧,成為弟弟的兒子。但當這孩子的生父死了以後,還是要服喪,只是不必服三年的斬衰之喪,可以降低服一年的齊衰之喪,在訃文上稱「降服子」。女兒出嫁也降服。至於反服,則是尊長執卑晚的喪,如父親執長子期年的喪,或執眾子五月之喪,名為反服,訃文上稱「反服父」。

關於喪服的體制,大約分為六大類:一、本宗九族五服。二、妻為夫族喪服。三、出嫁女為本宗親屬降服。四、為本生親屬降服。五、妾為家長族內服。六、外親服等。關於喪服的詳細規定,可參考《幼學瓊林》。

▍版權聲明:

○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2. 中秋放生 | 2020年10月1日

3. 準提共修(11月、12月)

4. 實修 | 南公懷瑾上師·金剛念誦法要

5. 實修 | 南公懷瑾上師·靜坐與動功

6. 首愚長老 | 百丈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7. 首愚長老 | 寶王三昧論

8. 首愚長老 | 你看別人是菩薩,你就是菩薩

9. 首愚長老 | 修行,就是修正身口意三業之行

10. 南懷瑾先生 | 關於死亡的科學

11. 南懷瑾先生 | 再來人世間

12. 南懷瑾先生 | 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13. 南懷瑾先生 | 黃帝問道廣成子

相關焦點

  • 紀錄片《 南懷瑾先生 》合集
    南懷瑾先生 ——上集—— ——下集——
  • 央視播放的南懷瑾先生紀念專輯
    10月25、26日三步一拜九華山開始報名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先生 南懷瑾9月29日是南師往生2周年紀念日,9月25日晚CCTV-10播放了「先生,南懷瑾」紀念專輯,建議在WIFI下觀看。
  • CCTV10《先生,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
    >《先生 南懷瑾》(下)——CCTV10《人物》南師生平簡介含罕見照片,請廣為轉發,功德無量今年9月26日是南師往生3周年紀念日,9月24、25日晚CCTV-10播放了「先生,南懷瑾」紀念專輯上、下集,建議在WIFI下觀看。
  • 央視揭秘:南懷瑾先生選擇吳江的理由
    南懷瑾老師離開三周年之際,央視人物欄目播出了《先生南懷瑾》,由央視與南懷瑾文教基金會合作製作:
  • 央視紀錄片《先生南懷瑾》上下兩集完整版
    2015年9月,中央電視臺在南懷瑾先生辭世三周年之際,播出了紀念專題片《先生·南懷瑾》(上下集)。
  • 首次公開的秘密【南懷瑾先生】
    近期相關推文:我有一個寶貝,被這個身體限制住了【南懷瑾先生】能靜下來的人身體絕對健康【南懷瑾先生】【南懷瑾老師】養生【南懷瑾】自己那麼笨,還自認為最聰明在修行學佛呢!這個大勢一到,無常一來,誰都抗拒不了【南懷瑾大德】【南懷瑾】真正的佛法:「至孝」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南懷瑾先生】修行就把自己的劣根性轉過來【南懷瑾先生】真正得道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 南懷瑾先生:夢的解析
    四、曾更夢者:即於前三種夢象,或牽連過去經驗而成夢,或前塵影事,於夢中重溫,故夢中之見、聞、覺、知,絕少有超過平常知識經驗之印象者。有之,則非夢所詮矣。 ——南懷瑾先生《禪海蠡測》(醒與夢)本微信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若您喜歡,請與您的朋友分享。
  • 南懷瑾先生:教育的終極目標
    而教的是知識,不是學問啊!人格沒有養成,做人做事都不對,對社會國家有什麼真正益處呢? 中國文化講教師是兩個要點:「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什麼是經師呢?教知識,四書五經、數理化、國文,教這個知識容易。人師呢,他的人格,他的一切,在導師制的書院可以做一位人師,人格的表率,像孔子、孟子一樣,不容易!所以「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 南國熙先生「道不遠人--說不盡的南懷瑾」主題巡講活動預告(溫州站)
    屆時南國熙先生將與讀者見面,聊一聊對大家來說親切又模糊的南老師,和大家分享與南懷瑾老師相處的經歷。    早在七十多年前,南懷瑾先生才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他在四川的一位患難知交錢吉先生就寫了這樣一首詩贈給他。
  • CCTV10《先生,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含珍貴照片)
    東西精華協會與十方叢林書院在南懷瑾先生主持下,會員學員無分老幼尊卑,無分在家出家,皆為同窗道友,如兄弟,似手足,儼然一個和睦興隆的大家庭,而南先生便是大家共同尊崇的家長。陳立夫先生陪同他來南懷瑾教授處訪談,相見之下,晤談甚歡,談了三個多小時仍興致盎然,慶幸自己如入寶山,迭獲寶藏,終不虛此萬裡迢迢之行。
  • 央視播放的南懷瑾先生紀念專輯(二),請廣為轉發,功德無量
    旅美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來訪,其中有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藉華人、旅美僑胞……多數為學者、教授,也有將軍、議員、政要及工商鉅子,他們不但來請教中國文化和佛學方面的知識,話題亦時常涉及經濟、哲學、宗教及國際關係等等,來時虔誠、尊敬,走時喜悅、滿足,傾心於先生的學識、修養和無窮的魅力。
  • 央視播放的南懷瑾先生紀念專輯(上),請廣為轉發,功德無量
    東西精華協會與十方叢林書院在南懷瑾先生主持下,會員學員無分老幼尊卑,無分在家出家,皆為同窗道友,如兄弟,似手足,儼然一個和睦興隆的大家庭,而南先生便是大家共同尊崇的家長。陳立夫先生陪同他來南懷瑾教授處訪談,相見之下,晤談甚歡,談了三個多小時仍興致盎然,慶幸自己如入寶山,迭獲寶藏,終不虛此萬裡迢迢之行。
  • 禮敬南懷瑾先生,談談我個人的實修經驗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南懷瑾先生算是我的師傅吧!雖然我沒有資格做他的弟子,但是我確實是受了他很大的恩惠。很感謝南先生當年雲遊四方求道求學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中華大地上的能人異士那麼多。你靠自己一個人自學成才的機會非常的渺茫,連南懷瑾先生都是有袁煥仙老師的指導才能夠悟道!我們這一些看過一些書,看過一些演講,聽過一些修行法門的門外漢來說,真的是盲人摸象樣的感覺!不敢說,我懂了很多,但最起碼我能夠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吧!如果我有說錯的地方,我希望大家都能給我訂正一下,其實我現在也很迷茫。
  •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服喪期間的禁忌與安葬方式
    你有聽過服喪期間的禁忌嗎?樹葬或海葬等新的安葬方式,佛家贊成嗎?
  • 祝您中秋快樂,為您送上《先生 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
    達易理欣然返國,執教於委內瑞拉國立大學,專任中國周易課程。旅美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來訪,其中有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藉華人、旅美僑胞……多數為學者、教授,也有將軍、議員、政要及工商鉅子,他們不但來請教中國文化和佛學方面的知識,話題亦時常涉及經濟、哲學、宗教及國際關係等等,來時虔誠、尊敬,走時喜悅、滿足,傾心於先生的學識、修養和無窮的魅力。
  • 央視播出的南懷瑾先生講了些什麼?【含雙視頻】
    9月29日是南師往生2周年紀念日,9月25日晚CCTV-10播放了《先生,南懷瑾》紀念專輯第一集,視頻如下。
  • 南懷瑾與馬星野的「蓴鱸之思」
    ◎南懷瑾先生 南懷瑾先生是溫州樂清人。麥浪 鋼筆畫 1983年11月13日,臺灣《中央日報》島內版和國際航空版上,刊登了馬星野先生的一首懷鄉思親詩: 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鄉味 拜賜蓴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 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
  • 原來南懷瑾先生早就說過答案!
    夜貓子也曾為此迷惑過,於是就去找一些書來讀,可是夜貓子只是一個才疏學淺的小迷糊,那些經書都是文言文,喻理又很深刻,讀起來簡直犯迷糊,實在是難煞小夜貓子我了,不過還好,遇到了南懷瑾先生的書,他用自己幾十年的深厚學識來解讀佛經,肯定是比小夜貓子我要強太多了。
  •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服喪期間不能進寺廟嗎
    「服喪守孝期間禁忌多,甚至有此一說:「守孝期間身不清淨,不能出入寺廟,否則對聖者不敬。」佛教也有這個禁忌嗎?
  • 南懷瑾與「九二共識」
    而「九二共識」的達成,則是在1992年的香港,這其中,離不開一個特定的歷史人物,他便是在兩岸享有廣泛文化聲譽的南懷瑾先生(1918.3-2012.9)。作為促成「九二共識」的一位重要親歷者和見證人,南懷瑾先生發揮其在臺灣、大陸兩岸間特殊的人脈資源和獨特的橋梁作用,居間聯絡、積極建言,才使得積怨已久、疏於往來的兩岸、兩黨之間,重新建立了聯繫和溝通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