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接受了OFFER,卻提出種種問題的候選人?

2022-01-05 HR成長訓練營

大家好,我是西二旗哆啦A夢·謀叔,一個集帥氣與睿智於一身的HR。

最近聽一位小HR吐槽,候選人在面時表現的很好,對公司也很認可,當接受offer後,卻劇情大反轉,拋出了種種問題,如五險一金如何繳納,工資構成細節等...

雖然每次提問都給出了充分理由,但HR還是忍不住嘆息,一些問題都是面談中講過也得到候選人確認了的,為什麼還要問呢?

原因

這種反轉劇情的出現,一般是出於以下原因:

1、不在意

面試中未在意的問題,到了錄用階段在意了。或許是面談中關注的重點不在這些問題上,或許是面試時分神了(如抱著試試的態度,沒想到被錄取了),因而出現聽而不聞的結果。

2、不敢問

面談過程中因緊張、顧慮,一些問題沒膽量問,被錄用後,不得不問了,不然心裡沒底,迷迷糊糊不敢來。

3、患得患失

這種類型的候選人顧慮較多,可能面談時問的不夠仔細,被錄用後又考慮到其他問題。謹慎小心的候選人,或者說患得患失的候選人總是有無數個問號在腦海裡。

或者候選人已有備選OFFER,希望爭取更多的利益。

4、投石問路

候選人或者未下定決心,或者受到他人指點,需要對公司繼續考察下,所以就提出一些問題,希望能從問題中獲得有效信息。

對策

跟進維護已接受OFFER的候選人,是招聘工作的重點,只要不現觸破底線,招聘人員都要盡一切努力將候選人迎進公司。在這個原則指導下,謀叔根據過往工作經驗,建議如下:

1、 提供耐心專業的解答

候選人能提出問題,反映出其對公司很有興趣並願意進一步了解,這是可喜的。因而招聘人員首要的是有耐心,熱情禮貌解答問題,千萬不要說這個問題已經在面談中講過了又問,這樣給候選人留下的印象是極不好的。

其實,招聘人員是熱情還是敷衍,候選人完全是可以感覺到的,同時會影響候選人的判斷,這也就是為什麼招聘人員的熱情耐心要比專業重要。

當候選人的問題比較棘手或不熟悉相關事項時,招聘人員不要急於回答或推脫,可以進一步確認、搜尋準確詳實信息。

2、知識積累,固化與傳承

回答候選人各種各樣的問題多了,對出現頻次高的問題及中肯解答話術可以積累起來,也可以組織部門成員一起討論,如何答覆更顯得專業,更能體現公司形象,然後形成較為規範的樣板,可以在面試環節就展示給候選人,或製作成資料供候選人參閱,有條件時也可將重點內容體現在OFFER中。

3、覺察話外音

對於候選人猶豫不決的問話,招聘朋友們要能夠判斷出候選人是詢問問題本身呢還是另有他意,是借問問題考察公司其他方面的狀況?還是意圖在不同公司間作比較?

如是仍對加入公司有顧慮,招聘人員們則要望聞問切,看準癥結,對症下藥。

4、主動跟進

候選人接受了OFFER,並不代表招聘工作畫上了句號。此時還是行百步者半九十,招聘人員需要主動跟進候選人狀況,通過微信、QQ等互動。

從候選人提出問題到得到滿意答覆,並不僅僅是答惑解疑,也是候選人和公司相知相融的過程。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能完美解答候選人的困惑,也是各位招聘同仁的專業能力和素養體現。

版權資訊 | 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疑問,請在後臺聯繫謀叔。

相關焦點

  • 我是怎麼說服候選人接受Offer的?
    :當候選人手中有多個Offer時,你如何進行分析、梳理和說服工作,以使你意中的候選人更傾向於選擇你所提供的機會。那麼在招聘的起始階段,HR和獵頭們都可以做些什麼,來提高後期說服候選人的成功率呢?A:協助用人需求方提出儘可能合理準確的職位需求。
  • HR請注意:永遠不要發出不能確定是否會被接受的offer!
    候選人無論是接受、拒絕offer或者毀約都不應該讓HR感到意外。
  • 遇到滿意的求職者,如何說服對方接受 Offer ?
    招人是令所有公司管理者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好不容易遇到了中意的候選人,發出 Offer 後對方還不一定願意加入。那麼遇到滿意的人選後,如何才能說服對方加入你的公司呢?得益於多年積累的招聘技巧,LendingHome 的 CTO Adil Ajmal 在招聘員工方面有著不錯的成績。他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提高入職成功率的幾點經驗,希望對招聘經理和管理者們有所啟發。
  • 如何接受offer和註冊入學?
    恭喜大家拿到offer!學校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大家的到來!但並不是收到offer就萬事大吉,如果決定來ACU念書的話,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學校關於接受offer和註冊入學的詳細步驟。恭喜你馬上就要開啟新的人生旅程了!
  • 拿到offer了,如何評估這個工作機會,接受還是拒絕?
  • 一個薪資很高的offer,但行業和工作內容都不喜歡,要接受嗎?
    然而,她無心插柳,卻拿到了offer。薪水很不錯,但是行業不喜歡,工作內容也不太熟悉,要不要接這個offer呢?她犯了難。找工作,錢和興趣是兩大影響因素。兩全其美固然好,但如果只有一個條件達標了該怎麼辦呢?是坦然接下這個offer還是繼續尋找自己滿意的工作呢?高薪但不感興趣的工作,要不要接受呢?
  • HR:抱歉,給你的offer,我們要撤回!
    所以,口頭 offer ≈沒有 offer ≈沒有在法律上得到企業的承諾。之所以有口頭 offer 的做法,還是因為,通常企業在發放電子 offer 前,需要先走內部的錄用審批流程,但流程往往要花費幾天乃至一周以上,HR 擔心這段時間由於候選人沒有收到明確的錄用信息會去面試其他公司,或者拿到別家 offer 就入職了。
  • 接受了公司的offer,不去可以麼?
    如果這家也能發offer的話,肯定就不去第一家了。放了企業鴿子,這種要承擔責任麼?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offer?offer全稱是Offer Letter,中文翻譯為錄用信、錄取通知,一般是企業發出的表達己方願意錄用XX人就職XX崗位的一封信件,通常是企業HR發郵件給應聘者。
  • 接受offer又不去入職,需要承擔啥責任嘛?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擔心的點就是放了企業鴿子,是否要承擔責任的問題,如果不用承擔任何責任,我想大部分人可能會先接受offer,作為自己的保底,大不了到時候不去入職就行,雖然從道德上來說,這樣做比較失信。那如果我們接受offer又不去入職,是否要承擔責任呢?
  • 「令人心動的Offer 2」追綜藝也能學面試必殺技!
    說一定比不說強,至少也有一定的機率可以拿到offer,但當我們拒絕展示的時候,可以說是自己遞給了自己一封拒信。對於簡歷裡面自己寫的內容要做到百分之二百的熟悉,不光是要記得自己寫了什麼,更要推敲出來,在面試官看到這個簡歷後,針對每一個細節有可能會提出的一些問題,準備完善,做到胸有成竹!
  • 如何優雅的婉拒一份offer?
    好苦惱哦~百度、阿里、網易都來offer了,可是我想從了騰訊哎」 這種幸福(找打)的煩惱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經歷的,但是很多同學也有類似的小煩惱啊:我有了更好的選擇,該如何體面的拒絕其他的offer?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
  • 碰到問題時,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我們遇到了問題或狀況,不要憤憤不平、憂愁苦惱,有時是時機還未成熟,這也沒有關係,現在不能做大事就做小事,現在沒有辦法賺大錢就賺小錢
  • 拆解《令人心動的offer 2》面試環節:如何用「自我介紹」加分
    對《令人心動的offer》這個節目,評論很多,槽點也很多。如果拋開行業背景和綜藝效果,在面試這個環節上,確實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畢竟,在現實中,四位面試官在場的情況不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對一——應屆生的群面除外,所以,在更大的壓力下,這些候選人的表現,無論是緊張還是穩重,也會被放大。
  • 《令人心動的offer2》殘酷真實,網友:真實到讓人接受不了
    『這個節目太真實了』,『我不能接受丁輝離開』,『王驍粉轉黑再粉,真正的職場沒有永遠的上帝,也沒有永遠的菜鳥』.隨著各種共鳴聲傳到職場,《令人心動的offer2》(以下簡稱『offer 2』)已經播了一半以上,正如觀眾所說,這一季的職場更殘酷,更真實。
  • 讀完IMBA,我是如何拿到實業領域Dream Offer的
    傳統行業如何做到基業長青。Q:對於行業的前景有什麼看法?信息化、智能化、數位化的發展讓產品迭代速度大大加快,從規模化大生產到滿足不同客戶個性需求的定製化轉變,傳統行業如何擁抱變化,在VUCA的環境下變得更加敏捷將是投入這個行業帶給我最大的挑戰與收穫。
  • 令人心動的offer?不,是讓我自卑的offer
    讓人「感覺自己是廢物」的《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終於上線啦~果然不出所料,僅僅是第一期的面試篇,已經變成「讓我自卑的offer
  • 拿到 Google 等名企 Offer,與我的北大背景有多大關係?
    面試通過後,HR 會收集候選人的面試表現,成績單 GPA,簡歷等提交給 Hiring Committee,來審核候選人是否最終通過了 Hiring Bar。通過後,會進入部門匹配環節,匹配成功後則發放 offer。
  • 《令人心動的offer》何昱哲簡歷引爭議:職場上想要更快晉升,需要...
    誠然,專業水平和能力是一個人職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在誠信等原則上暴露了問題,依舊會被「一票否決」,像何昱哲一樣與心儀的工作失之交臂。強生中國區人才招聘負責人鄭豔指出:「能力和特長要建立在誠信正直這個基礎上。」如今的職場年輕力量,如何獲得老闆和公司的認可?鄭豔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觀察和經驗,和我們聊了聊「職場後浪」的必備特質。
  • 疫情期間拿下精品諮詢offer,一年就薪水翻倍,她是如何做到的?
    面試官通過現場對一個商業問題進行分析考驗求職者的應變能力以及邏輯分析能力。Tracy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把手上的case book全部過了一遍,但最後僅有的幾個面試機會,卻沒能通過下一輪。最終,沒有拿到諮詢行業offer的她在畢業後入職了一家民營金融企業,期待著變道轉型的機會。Tracy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很要好的學姐,在某外資諮詢公司工作。
  • 拿了offer不想去,怎麼拒絕?
    來聽聽職場前輩怎麼說如果你說你一個offer都還沒拿到別灰心!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輪到你去拒別人的offer!你在面試時候對入職並非很有強的意願,且並沒有表明清楚自己的態度;這類情況普遍發生,我個人認為,除非你是希望多面試幾家提升自己的面試應對能力或者了解相關信息,如果你在正常的求職過程中,感覺自身與公司的匹配程度不是很高,自身意願不是很強,在面試尾聲的時候你應該態度明確的提出:- 容我考慮多久能夠準時給予答覆;- 經過對公司的了解之後,我認為跟我的預期目標不是很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