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朦朦亮,富貴看看熟睡的妻子,扭頭瞟了下可愛孩子的紅臉蛋。 回想起昨夜的溫情,不禁又在妻子臉頰上輕輕吻了一口。
這個細微的動作驚醒了熟睡的妻子,妻子揉了揉睡眼,嘴裡小聲說,這麼早,輕點,不要吵醒娃娃。
富貴應聲答到,起呀,不早嘞。該出工了, 你再睡會吧!
妻子猛然伸出雪白的粉臂,倆手緊緊摟住富貴健壯的腰軀,嘴裡沒說什麼,短暫的沉默後,富貴緊緊抱住可愛的妻子,撩開淋亂的頭髮,在前額使勁親了一口。
快過年呀,東家發工錢後,額給你扯花布,做身新衣裳,你帶孩子也不容易。
短暫的溫存後,富貴披上了爛棉襖,拖拉上鞋片片,下地看看看地火,用火柱通開紅焰,蓋住火圈圈,在門圪嘮後頭拿上戳跺兒的木錘,走入院中樹上伸手摘下沙口,這倆樣東西就是赤橋戳草跺必用工具,也是吃飯家具!
木錘是自做的,像和尚念經敲木魚的小錘。一陣風吹來,富貴不禁打了個哆嗦,這天氣,真她媽涼!呼蹙了一下鼻子,開開街門,獨自走向劉啊橋!
劉啊橋是晉水智伯渠流經赤橋的下遊,水面寬闊,水不急不緩,是赤橋戳跺兒的最好地方,上遊供村民生活飲用。
就到年關呀,臘月寒天,但赤橋以做草紙為生,一年四季都不例外,男人下河戳跺兒,女人拾凳曬草紙,古往今來,已成習慣!
夏天可好,只當涼快,天氣轉涼,氣溫下降,再冷也的光著屁股下水,唉,生活所迫,沒法子!
晉祠有水母娘娘的聖水,盛產優質大米,養活一方百姓,也就近水樓臺,靠水吃水!
稻秸,土話稻把子,聰明的古代人利用稻秸為原材料,土法做草紙,赤橋百姓靠天然資源,可以生產粗質草紙,也就是衛生紙前生,成為百姓日常必用品,家家戶戶離不了。
村民可以增加收入,也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富有的赤橋村民僱長工,短工,自己開紙坊,農忙下稻地種稻穀,秋後還是做草紙為主!
富貴走到了橋頭,老遠就聽到,啊嗷,啊嗷的驢叫聲。
碾草的老秋叔已經套好了驢子,用眼卡兒罩住驢眼睛,手裡拿著小木棍,在驢毛上來回圪蹭,好把粘在驢毛上的雜物剝拉掉。
嘴裡叼著長杆菸袋鍋子,深一口,淺一口,煙霧頓時籠罩老漢樹皮般皺紋的臉龐!
富貴禮貌的打了聲招呼,大伯,起的早了,老秋頭,咪眼一笑,年紀大了,沒覺睡,早起活動活動筋骨,你娃娃也起的早了,精緊了啊,不跟你婆姨多睡夥,富貴羞紅了臉,沒吭聲,
來,後生,呔(dai)上倆口,
河東了的小蘭花,富貴不會抽菸,但老漢給,也沒拒絕,心裡說,男人還怕抽菸,老漢從懷裡掏出一指寬的捲菸紙條,菸袋裡抖出翠青的小蘭花,富貴接過後,手指一轉,雖然卷的難看,不過也像喇叭一樣,用口水舔了舔煙紙,前面擰了個旋,叼在嘴裡,像模像樣的,老漢遞過來缺燈兒,劃了一下,富貴深深吸了一口,喉嚨了發出扣扣的咳嗽聲,一隻手揉著眼睛,說,伯伯,這煙厲害了啊,夠勁!
伯伯,你抽過洋菸嗎,我見馬財主二少爺,去太原縣煙館吸料料,聽說可貴了,抽一回,可以晉祠抓倆小豬兒。
呵呵,甭說倆個,羊兒也能趕倆個,那是敗家子,馬財主氣煞噠,磨房都賣了倆個, 咋窮人抽不起,黑膏膏壞人嘞,可多抽大煙,婆姨娃娃都賣了的了。
圖片來源頭條網絡,老豬的碎碎念謝
咋得,你也想試試,猴鬼啊地,老老實實戳跺兒掙錢,
額,啊勒敢了,咱也是嘴上說說(fufu),
岸邊陸陸續續走來戳跺兒的工人,嘴裡哼著黃調子,十月懷胎,哩個楞圪楞,有的說,高興甚勒,是不是昨晚扒王寡婦窗怠圪來,半夜了狗兒叫的汪汪地!
看見甚來,看見屁股來沒啦,
大家哄然一笑,, 你要看,你曉不得看圪, 你害怕你家母老虎了吧!
富貴,那你早了啊,這後生擰求勒,好裹勒子,(強壯)
昨夜跟你媳婦子親熱了幾回!
富貴杈著腰,寧聲說到,
十來八回!
嘖呢勒!
大家又是一片鬨笑…
有個年長的工人打著哈欠,揉著金魚眼,大家都過來一哈,東家說了,今天最後一天下河,過倆天開工錢,大家割肉過年,
大夥聽到這個消息,很興奮,,一年到頭盼什麼,為的就是吃,喝,簡簡單單過日子,,
還好,赤橋人性不賴,大家都是在老家活不下去才逃難的!
有的來自五臺,忻州,臨縣,遠的河南,河北,尤其河南,大災年,花園口決堤,有天災,有人禍,死了幾十萬,遍地濸夷,民不聊生!
為了求生,不遠千裡逃到赤橋村,能去哪裡,凍不死,餓不死就可以了,赤橋民風純樸,不欺負外鄉人,只要你來,村裡人也不排斥,,能幹活,就給你一碗高粱米,
晉祠是福地,赤橋是萬人家!
晉祠水日夜不停的流,溫柔的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百姓疾苦,也能讓百姓賴以生存。
斯於水,生於水!
今天是最後一天下水。 大家幹勁很大,年長的首先帶頭,解下腰中的莎口,脫掉爛棉褲,由於長年下水,小腿上靜脈曲張,疙瘩溜珠的,甚勢怕人。
富貴也緊跟著脫了棉褲,把棉襖搭在草垛上,露出結實肌肉,甭說女人看見流口水,就是男的看見也羨慕!
河水不冷,晉祠水常年17℃,冒著熱氣。
但是岸上冷,西北風颳的,臘月寒天,條石上結了一匝冰凌塊,一不小心會摔倒,磕的頭破血流!
戳跺兒工人好像習慣了 熟練往沙口裡裝碾好的熟稻草,黃不拉幾的,像屙的大便一樣,味道也相似,然後把木錘塞裡面,麻利的紮緊莎口,手扶著岸邊石頭,慢慢下河。
一排可以站三人,年長的站中間,負責喊口號, 河水漫過腰,水裡不冷,但身上像刀割一樣,木錘把上很快凍的滑滑的握也握不住,想想多冷!
冬天在家烤火都凍的圪嗦,別說水裡戳跺兒,
唉:富貴啊!
名字起的富貴,可是命不富貴。 年長的看見大家冷,喊到, 赤橋人,涼不涼,大家齊聲應到,不涼!暖(nao)和了,跟在婆姨懷了一樣!
赤橋後生擰不擰, 擰
擰的比戳垛兒的錘頭都擰!
大家哈哈一笑,幹勁更足了!
河面上頓時鼓起了大氣球,隨著佟佟的戳跺聲,圓球時兒鼓,時兒癟,年紀大的幹活有竅道,從底下往上掏,把稻草攪的稀爛,速度快,而且乾淨,,
黃水由深變淺,也就證明戳好垛兒了,富貴也是行家,忍住手上凍裂的口子,在河水一下一下的戳,血隨著河水,黃水一直像下遊流去! 工人們一個個走出水裡,手裡提溜沉甸甸的沙口包,來到岸邊條石,解開沙口,取出木錘,熟練順時針一旋,單膝跪壓沙包,把剩餘黃水擠壓出來,手往上一提,沙口自然旋開,倒出垛兒,輕輕的碼上在向陽處,接著繼續下一個。
富貴看到一個個,黃黃像柿餅般的 垛兒,仿佛看到老婆的花衣服,白白的大饅頭,孩子叫爹的親熱聲!
戳好的垛兒,是做草紙的胚料,還的有幾道工序,池裡撈,用竹篾定為四方溼紙,分發給婦女,領回家自己找牆面粘貼,曬乾用稻秸分開張數,,土話就是刀
這就可以交東家成品了,幹的多,也就掙錢多。
正所謂,男子鍋中烹草,下河搗漿,女子拾凳持刷,房前屋後,一片金黃!
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為了求生,來到寶地赤橋。 赤橋人很善良,大家同等對待,不欺負外鄉人,外來人口多,所以說赤橋是雜姓村,據說有二十多個省,一百多個姓氏,
赤橋是豫讓刺趙的故地,士為知己者死,就是這個村歷史有名典故!
可謂人傑地靈,名揚三晉大地! 最後引用晉祠民遙為結束語 !
赤橋紙坊生的苦,脫了褲兒下了水。赤橋紙坊命不強,光的屁股搗泥漿,水裡頭撈,圪地上涼,一年四季光的光,有心拉到去她媽,唉,吃飯離不開水龍王!
直接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更多赤橋村相關內容:
探訪赤橋村,遇見豫讓劉大鵬
豫讓橋邊的遐思
赤橋隨筆
太原這座城之五:水灌晉陽與豫讓橋
《夢醒子》劉大鵬,現代化進程中被遺忘的人
傳統村落的文化財富:赤橋文化旅遊的探索之路
太原有了插秧節!赤橋古村再現晉祠大米栽種盛景!
別人小年祭灶王爺,山西有個村祭車,沒錯,汽車的車!
小年赤橋村祭車習俗親歷見聞
赤橋《紙坊工人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