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森林防火值守人員檢查進山車輛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12月21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在桐城,每逢冬至日,民間有祭祀先人的習俗。今年的冬至日,桐城民間祭祀既沒有「煙燻火燎」,也沒有「陣陣噪音和森林防火警報」,只有束束鮮(絹)花寄託對已逝親人的哀思。這得益於我市多措並舉引導群眾文明祭祀、共護生態環境。
圖為森林防火值守人員檢查進山車輛
冬至日,為有效預防祭祀活動引發的森林火災,12月21日上午,在桐城市廟家山壪、玉屏山莊、投子寺和魯谼村等多個森林防火檢查站,不時有宣傳車來回穿梭在公路上,播放著森林防火相關知識和法規;在各進山關鍵站點,還有森林防火值守人員一一檢查入山車輛,確保無火源入山。凡是攜帶爆竹、紙錢的人和車輛,一律不得上山祭掃。所攜爆竹、紙錢就地處理。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疏堵結合,全面加強宣傳,開展常態監管,深入推進森林防火、文明祭祀、煙花爆竹禁限放等工作,社會各界積極支持文明祭祀等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文明新風深度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
桐城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超在森林防火檢查現場告訴筆者:這幾年,我市通過大力宣傳、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形成了全民積極參與文明祭祀、守護森林、愛護生態環境的濃厚氛圍。現在的冬至祭祀,多以鮮花祭祀為主,文明祭祀這種新風尚已在桐蔚然成風。
圖為今年清明節期間,桐城供電公司志願者在八臺山公墓為掃墓群眾發放鮮花
鮮花綠葉敬先人,綠樹青山留後人。市民用鮮花祭奠先人,寄託哀思的情感沒有變,而且更加低碳環保。人人踐行文明祭祀,不僅體現了桐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利於更好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
來源:桐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徐鑫鑫 趙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