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本就是一件充實自己增長見識的好事,但是目前留學的風氣並不好,一時間在一些人的不良企圖的汙染下,有過在海外留學的經歷就意味著回國就一定會有一份好的工作,有一個好的社會地位。
但是從目前來看,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以及留學風氣的盛行,現在留學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地,留學生和國內的大學生一樣,不再那麼金貴。
而且很大一部分留學生並不像以前那樣進入的都是世界頂尖的大學,他們進入的差不多都是美國的一些社區大學,說白了就和國內的野雞大學一樣,自然學位證書的含金量不高,回到國內也很難找一份像樣的工作。
這是汙染留學風氣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很多人留學海外就忘記了自己來的地方,這些人大多是一些自私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肆意辱罵自己的國家,公派留學生許可馨不是唯一那一個。她辱罵中國人是賤骨頭,揚言自己一點都不想回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聽名字就讓人牙痒痒的人,她叫楊舒平,2017年她在畢業典禮上公然發表了美國連空氣都是甜的這樣的言論,要知道這姑娘的故鄉可是在一向以環境良好著稱的雲南。
留學之風為何興起?
1840年中國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此次戰爭撬開了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大門,那時西方文明就已經開始衝擊東方文明。
第一次鴉片戰爭在清王朝不敵英國的情況下以失敗告終,同時開始籤訂不平等條約,割讓香港島,賠款上億兩白銀。
看到英國在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中撈到好處之後,西方列強蠢蠢欲動,法國在1860年又掀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無疑,此次戰爭還是以清王朝戰敗而告終,割地賠款籤訂不平等條約也是一樣沒少。
不敵西方的船堅利炮,清王朝開始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第一次便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由清王朝的一些開明官員發起的,這次運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清王朝也能搭乘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便利而強國。
這些官員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運動開展以來主要的目的就是強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自國門打開以來,清王朝陸續接受了西方工業革命的衝擊,那時為了學習先進技術,開明官員們除了引進西方技師,開辦新式教育學堂京師大學堂之外還想到了派遣留學。
那時的留學是為了強國,以公派留學為主,這些被派遣出去的留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學成之後好為清王朝的強國之路效力,至此留學一事在古老的中國大地開始了。
1872年,清王朝選派了第一批留學生,而提出這一倡議的就是1868年從耶魯大學學成歸國的容閎。
容閎歸國之後上書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主導洋務運動的開明官員,希望清王朝能夠選派幼童赴美留學,在得到同意之後,容閎就和他所帶領的120名平均年齡12歲的幼童開始了赴美留學之旅。
那時能夠赴美留學的幼童與現在的不一樣,他們都是來自貧苦家庭的小孩,為了在那樣的年代裡活下去,他們的父母不得不把他們送去「留學」。
所以,留學之風興起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救亡圖存,為了學成歸國之後能夠報效祖國。
如今留學被扭曲
留學自開始興起以來就有著一個美好的報國的夢想,但是發展到現在,這一初心逐漸被一些人所汙染,本來是學習先進技術與先進文化的一種途徑,如今卻因為一些人的不當操作而變成了人們口中崇洋媚外的代名詞。
2017年5月,在美國著名大學馬裡蘭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一個中國女孩自信滿滿地站在了話筒前開始了她的畢業演講,這個女孩就是楊舒平。能夠在這麼多優秀人才演講這也說明這個女孩是何等的優秀,但是她講話的內容卻顯得她是相當的不明智。
為了博得眼球,為了能夠留在美國發展,這位女孩忘記了自己的國籍,踐踏了自己的祖國。她在演講中談到,五年前抵達美國時,當她呼吸到美國的第一縷空氣時,她發現這裡的空氣是如此的香甜,在美國生活五年之後,她說美國的空氣是如此的自由,讓她不再呼吸困難,讓她不再有壓抑的生活,處在這般充斥著自由空氣下美國,言論都是如此的自由。
這段演講一出,她成功博得了臺下師生的掌聲,但是卻引起了全中國的一片譁然,留學最初的目的就是被楊舒平這樣的留學生給扭曲了。
現在留學的風氣不好,大抵是楊舒平這樣的人多了。
留學本來是千萬學子追逐學習的腳步,渴望學習到全世界最先進知識的一種良好的途徑,那些能夠留的起學的人大多出自中國優秀的家庭,而優秀的家庭裡竟出了很多像楊舒平這樣的人,可謂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想在美國發展卻四處碰壁
楊舒平在畢業典禮上發表這樣詆毀自己家鄉的言論其目的,只是希望能夠留在美國發展,但是她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在美國她的求職道路並沒有一帆風順。
這樣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竟然天真到不明白在這個世界的生存之道。美國本就是一個種族歧視與顏色歧視很深的國家,楊舒平的膚色早已決定了她在這裡的人生軌跡。
事件發生之後,楊舒平在華人的世界裡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笑點,成為了不愛國崇洋媚外的代名詞,本來她以為人們只是三分鐘熱度,結果這將伴她一生。
一個留學生,走出國門也不能忘記自己的國籍,楊舒平以為在美國呆了五年就已經是個美國人了,但是她錯了,她的不當行為不僅遭到了國人的厭惡,也讓美國人反感。
所以她在美國的求職生涯自然是處處碰壁,很多公司看到她的演講視頻之後心中的有了答案,沒有公司願意僱傭這樣一個詆毀自己國家而換來暫時苟且的人,他們都認為這樣一個對自己的國家都不夠熱愛的人在工作中要怎麼去熱愛自己的。
在美國,找工作四處碰壁,生活上又消費太高,這種種困境讓楊舒平有了離開美國另謀生路的念頭,這時她想到了回到中國,希望能夠在這裡謀求一份高薪的職業。
幾年過去了她以為國人都忘記了她的行為,沒想到的是當她在國內一家企業面試時就被問道美國的空氣真的比中國的甜嗎?那時楊舒平徹底認識到自己的言論在國內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國內也沒有一家公司願意給她提供一份工作,她在朋友的介紹下轉向韓國,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她在韓國立足的願望破滅,韓國的高物價給她的生活造成了困難,楊舒平本想再次回到美國,但是美國受疫情衝擊也很嚴重,到美國謀生只怕是有去無回。
最後能夠給她提供庇護的只有中國,儘管在這裡沒有人歡迎她。
小結:
「先立德後樹人」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人的一生要先樹立起良好的德行,然後再讀書學習知識,品德與學習,品德在先,而楊舒平的例子就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德行,即使他的學歷再高,讀再多的書,也是白白浪費資源,社會不需要這樣的人,就算他在社會上有了立足之地,那也只是曇花一現,她的道德敗壞終將會把她推入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