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固收:特別國債砸出黃金坑 可以樂觀一點

2021-01-18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債券

報告導讀

本周前兩天債市寬幅震蕩後轉為暴跌。周一市場波動較大,10年國債利率日內振幅達到10bp;周二利空共振,債市低開後繼續震蕩下探,活躍券200006日內最低跌至2.84%,期債更是超跌於現券,收盤跌0.62%。

增量信息多空皆有,特別國債發行是暴跌催化劑,但央行反應滯後是主要驅動因素。近日債市增量信息多空皆有,導致債市轉為暴跌的催化劑是特別國債將「市場化發行」。但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央行政策信號不強,導致市場預期混亂,一旦有風吹草動就選擇「先賣為敬」。

事實上,與5月份專項債衝擊相比,這一次特別國債造成的供給壓力邊際減輕。6月份環比來看,利率債供給壓力將邊際減輕。一方面,記帳式國債計劃發行規模約3800億,較5月份的6800億大幅減少44%,而地方債供給約環比減少74%(假設月內勻速發行);另一方面,僅考慮增量的特別國債,6月18日至7月末,周均發行1600億左右,遠遠不及5月份單周供給達到5000-7000億。

緩解政府槓桿壓力,只能通過降低付息成本實現。對衝經濟下行,需要加槓桿促進需求回暖,但一季度宏觀槓桿率快速上升,已經引起監管的關注。相比較而言,政府加槓桿還有空間,但考慮到減稅降費背景下,財政收支缺口拉大,也需要緩解政府加槓桿壓力。特別是在去槓桿的長期主線邏輯之下,利息支出因為發行利率持續走高而上升,這並不符合常識。最後央行可能被「倒逼」做出一定讓步。

類似的央行讓步充當「救火隊員」的事情2019年也發生過。2019年5月24日,銀保監會毫無徵兆主動爆破包商風險,一系列市場風險先後爆發。在寬信用啟動的背景下,央行進行了一系列有點「無節操」的維穩。事後來看,當年5月27日的暴跌帶來了做多波段的更好位置。

央行反應滯後疊加市場調整,做多的勝率與賠率均上升。上周做多的賠率中性(10年國債2.75%),勝率上升。但經過兩天大跌和央行反應滯後,當前賠率(10年國債2.85%)和勝率都明顯改善。既然市場重新倒車回來接大家上車,建議繼續做多。

本周前兩天債市寬幅震蕩後轉為暴跌。周一市場波動較大:北京疫情衝擊在周末發酵帶動當日債市高開;但早盤MLF量縮價平讓市場頗為失望,隨後公布的經濟數據又帶動期債翻紅;到了下午外圍股市調整債市因此漲幅擴大;臨近收盤又因特別國債「市場化發行」而轉為暴跌,10年國債利率較低點最多gvn上10bp。

周二債市繼續弱勢,期債(T2009)則反映了前一日現券尾盤跳水而跳空低開0.47%。日間利空共振:隔夜美國放鬆華為參與5G標準制定,早盤OMO無操作,資金全天收斂。債市繼續震蕩下探,活躍券200006日內最低跌至2.84%,期債更是超跌於現券,收盤跌0.62%。

增量信息多空皆有,特別國債發行是暴跌催化劑,但央行反應滯後是主要驅動因素。正如上文復盤所述,近日債市增量信息中多空皆有。導致債市轉為暴跌的催化劑是特別國債將「市場化發行」。但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在於央行政策信號不強,導致市場預期混亂,一旦有風吹草動就選擇「先賣為敬」。

與此前兩次特別國債發行相比,這一次的特殊之處在於選擇市場化發行方式。1998年通過降準釋放2400億準備金的形式,對衝了大部分特別國債發行的流動性需求,另外300億則來自於四大行的超額準備金;2007年定向發行1.35萬億,佔總發行比重87%,剩餘的2000億雖然是公開發行,但分為6期發行,單次發行額度300餘億元。此次則並未明確資金來源以及對衝手段。結合之前財政部和央行關於「赤字貨幣化」的爭論,似乎帶有些政策博弈的色彩。雖然橫向和縱向對比來看,財政強於貨幣是通常情形,但市場仍糾結於央行是否會「兜底」,而在預期已經被反覆打壓後,市場主流觀點選擇了悲觀答案。

事實上,與5月份專項債衝擊相比,這一次特別國債造成的供給壓力邊際減輕。4月下旬專項債另外下達1萬億額度並要求在5月底發行完畢,也曾給市場帶來較大衝擊。數據顯示,5月份國債、地方債、政金債分別發行6773.2億、13024.58億、5043.1億,合計發行2.48萬億。

6月份環比來看,利率債供給壓力將邊際減輕。一方面,記帳式國債計劃發行規模約3800億,較5月份的6800億大幅減少44%,而地方債供給約環比減少74%(假設月內勻速發行);另一方面,僅考慮增量的特別國債,6月18日至7月末,周均發行1600億左右,遠遠不及5月份單周供給達到5000-7000億。

此外,對於本輪特別國債發行,財政部已經明確表示要「保持國債總體供給均衡」、「充分考慮現有的市場承受能力」,並且「加強與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為特別國債發行創造良好環境」。

緩解政府槓桿壓力,只能通過降低付息成本實現。對衝經濟下行,需要加槓桿促進需求回暖,但一季度宏觀槓桿率快速上升,已經引起監管的關注:2020Q1環比2019Q4,居民、企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槓桿率分別上升1.9%、9.8%、0.4%、1.8%,這也是5月份以來加強打擊資金空轉的其中一個原因。但打擊套利也很快導致了劇烈的融資收縮,5月份信用債融資總額環比3月和4月份,差不多直接「腰斬」,而趨勢還在繼續惡化。

相比較而言,政府加槓桿還有空間,但考慮到減稅降費背景下,財政收支缺口拉大,也需要緩解政府加槓桿壓力。三種降低債務槓桿的方法——債務違約或者債務減免均不可能,因此只能通過降低付息壓力實現。在去槓桿的長期主線邏輯之下,利息支出因為發行利率持續走高而上升,這並不符合常識。

因此,如果是因為特別國債的供給壓力導致的市場大跌,那麼事件性衝擊過後,市場一定會修復。而修復的契機則在於政策博弈中,市場波動加劇,央行被「倒逼」做出一定讓步。

類似的央行讓步充當「救火隊員」的事情2019年也發生過。當年5月24日,銀保監會毫無徵兆主動爆破包商風險,雖然在周末及時公告了託管和處置安排,但一系列風險先後爆發:市場擔憂打破剛兌蔓延到中小銀行,一些「好名字」的主體無法發行同業存單,貨基贖回並導致了利率債拋售恐慌,中小銀行向非銀的流動性鏈條被切斷衍生出結構性「錢荒」。

在2019年初寬信用啟動的背景下,特別是4月份債市暴跌後,市場已經放棄了貨幣寬鬆的幻想。因此,事件爆發初期,市場的主流看法是寬貨幣實現了向寬信用傳導、貨幣寬鬆階段性讓位於嚴監管。但超出市場預期的是,後續央行一系列舉動有點「意外」:除了OMO加大投放(當周投放5200億),明確5000萬以下債權100%兌付、承諾近期不會出現第二個類似事件、「窗口指導」發行包商的NCD、對被「連坐」的中小銀行提供發行存單的信用支持(再貸款),對市場可謂呵護備至。

事實上,周末(5.24)出臺的託管和處置方案,已經是在市場傳達穩定預期的信號。但過度恐慌導致了羊群效應,而中小銀行和非銀在資金鄙視鏈中位於下遊,水位整體下跌過程中被動去槓桿,最終導致了債市的大跌(5.27)。一直到周二(5.28),雖然資金面非常寬鬆,但市場預期仍舊不穩定,活躍券190205日內振幅達到6bp。

2019年5月27日的暴跌帶來了做多波段的更好位置。10年國債活躍券最多跌至3.35%、10年國開活躍券最多跌至3.82%,非常接近4月份暴跌的低點,構成了年內第二好的買點。並且,央行對事態進展的關注以及維穩態度溢於言表,也明顯增加了做多的勝率。但在市場普遍認可「魚尾」行情的情況下,這樣的波段參與勢必要求「決斷性」,因為最順暢那段行情也就是「一波流」,之後再想進場需要在賠率與勝率的邊際變化中再做衡量。

回到當前,央行反應滯後疊加市場調整,做多的勝率與賠率均上升。與2019年上半年類似,總體震蕩格局中,需要關注賠率和勝率的邊際變化。我們在前期報告提到,上周做多的賠率中性(10年國債2.75%),勝率上升。但經過兩天大跌和央行反應滯後,當前賠率(10年國債2.85%)和勝率都明顯改善。

雖然突發利空共振導致債市又基本跌回來了,但看多的邏輯——貨幣政策偏緊預期向中性修復沒有被破壞,尤其是北京疫情反覆背景下,貨幣政策更沒有趨勢性收緊的基礎,因此利率向上空間有限。上周的反彈行情節奏有點太快,導致多數投資者來不及加倉,既然市場重新倒車回來接大家上車,建議繼續做多。

相關焦點

  • 國泰君安:誰在將茅臺當做投資品?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近日發布白酒行業專題報告《白酒漲價新邏輯:財富分化、邊際定價》,從高端白酒的屬性轉型出發,指出了看待今年白酒價格持續創新高的新視角。 2011年前後,中國經濟處於高速發展期,GDP增長中樞9-10%左右,經濟繁榮大背景下,白酒行業也迎來黃金髮展的時期。 ▼2011年前後經濟高速發展 白酒行業處於黃金期
  • 君得益FOF五天募資70億,國泰君安資管刷新FOF首發紀錄,李少君「三...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截至1月15日,國泰君安資管君得益三個月(FOF)本周集中募集資金超過70億元,刷新公募FOF首發規模紀錄。君得益是國泰君安資管獲批公募業務資格後發行的第一支產品,也是業內首隻FOF型參公大集合。此次君得益70億的發行規模中,國泰君安集團渠道的總銷量就超過46億。
  • 國泰君安:理性看待疫情衝擊
    國泰君安:理性看待疫情衝擊 關注中金在線:
  • 疫情形勢下 國泰君安研究所的行業新觀點
    下面,通過列舉幾個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幾個行業,比如非銀行金融、銀行、醫藥、傳媒、鋼鐵、房地產等行業的走勢和分析,來看看國泰君安是如何建議的。   非銀行金融行業  國泰君安團隊對本行業的分析主要是從保險行業和券商行業分別做了詳解。保險行業方面,國泰君安認為,疫情對短期新單增長有一定負面影響,中長期有望提升保險意識。
  • 國泰君安董事長楊德紅將離職,曾帶領實現「A+H」上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楊董的過往經歷雖然與券商交集不多,不是土生土長的券商人,但是在國泰君安期間,主導推動國泰君安A+H上市,補短板,充實了公司資本實力。」一位國泰君安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21世紀經濟報導從多個消息源了解到,國泰君安董事長楊德紅即將離職,接任者已經確定,近日將官宣。
  • 這對黃金拍檔,再次聯袂出擊「固收+」
    其中,行業頭部平臺大成基金在持續深耕的「固收+」領域再度出擊,其旗下「固收+」策略基金大成卓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A類:010369;C類:010370;下稱:大成卓享)11月9日發行,這是大成基金今年發行的第8隻「固收+」策略基金。
  • 國泰君安期貨_PP_晨報_20201222
    原標題:國泰君安期貨_PP_晨報_20201222   對於目前的中
  • 國泰君安(601211)融資融券信息(01-14)
    摘要 國泰君安(601211)2021年1月14日融資淨買額10,271,648元,融券餘額3,980,859,897元。 國泰君安(601211)2021年1月14日融資融券信息顯示,國泰君安融資餘額3,980,859,897元,融券餘額1,315,733,349元,融資買入額126,539,994
  • 國泰君安董事長...
    在國泰君安證券規劃實施「三個三年三步走」路徑構想的第一年,作為服務國家科技戰略,深耕產業、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磅舉措,國泰君安證券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創新投資有限公司設立目標規模達500億的市場化股權投資母基金,近日正式邁出了券商私募子公司探索市場化母基金的第一步。
  • 國泰君安半價優惠購買自家股票 激勵效果究竟如何?
    6月8日晚間,國泰君安發布回購報告書,對其股票激勵計劃預計進一步推進。在此次回購報告書中,國泰君安將回購價格確認為不超過24.39元/股,回購數量為4450萬股-8900萬股,回購資金來源為國泰君安的自有資金。按照上限計算,國泰君安為員工激勵動用的現金規模約在10.85億元-21.71億元之間。
  • 珠海華發集團與國泰君安達成戰略合作
    6月16日,珠海龍頭國企華發集團與頭部券商國泰君安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擬通過投融資、併購重組和資本運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澳珠一極的建設,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華發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謝偉、國泰君安副總裁朱健代表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國泰君安黨委書記、董事長賀青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中的重大戰略部署,華發集團作為珠海最大的綜合型龍頭國企
  • 國泰君安為投資者第一時間在線開通新三板
    國泰君安表示已在第一時間上線了線上新三板開通及業務辦理功能,即日起有此需求的證券投資者可在國泰君安「君弘APP」中在線開通。  投資者將根據風險匹配原則在線開通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等不同交易權限。國泰君安君弘APP將自動檢測投資者開通資質,確保開通過程順暢。
  • 黑天鵝、槓鈴策略與「固收+」
    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剛兌被打破,傳統的穩健理財產品逐漸被固收、固收+為代表的基金產品取代。但更加明確的趨勢是,投資者更加青睞在穩健增收基礎上,還能隨著市場變化增厚收益的「固收+」基金。 原因在於,「固收+」基金的基本方針為「債打底,股增收」。
  • 國泰君安擬21億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 授予價格「五折優惠」
    來源:長江商報新《證券法》落地實施三個月,國泰君安(601211.SH)作為業內首家券商,試點推出股權激勵方案。公告顯示,國泰君安計劃使用不超過21.7億元回購公司股份4450萬股至8900萬股,用於實施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計劃。
  • 國泰君安期貨_PE_晨報_20201222
    原標題:國泰君安期貨_PE_晨報_20201222   第一,
  • 國泰君安「道合-私募尋星」優勝管理人...
    關於收穫:平臺搭橋助力為成長型私募提供更多機會上述機構也分享了各自參加此次國泰君安主辦的「道合-私募尋星」大賽以來的收穫。張志誠表示,公司過去主要以自營投資為主,如今資本市場的日益成熟,市場上財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司自身的能力也不斷突破,近年來逐漸轉型為資產管理,希望通過大賽可以讓更多投資人了解公司,也特別感謝國泰君安給私募管理人展示的平臺和機會,希望在後續的比賽中有更多的優秀管理人可以被發現,為投資者帶來收益,為市場提升效率。
  • 國泰君安500億母基金已完成首輪封閉 正式進入投資期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盧丹)近日,上海國泰君安創新股權投資母基金中心(以下簡稱「國泰君安母基金」)已完成首輪封閉,並已正式進入投資期,標誌著券商私募子公司邁出了探索市場化母基金的重要步伐。  據悉,國泰君安母基金是近兩年來唯一一支規模較大的券商系市場化母基金。
  • 國泰君安證券:市內免稅店 「中免」和「日上」們的下一片藍海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和社服團隊近期接連發布重磅報告,通過分析韓國免稅行業的繁榮路徑,看中國「樂天」們的未來。  ▼ 國內免稅市場格局和參與者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目前市內免稅店共有13家其中12家為中出服旗下數據來源:中出服官網、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反觀全球最大的免稅市場韓國
  • IPO巨無霸國泰君安身後藏中原微勢力(附名單)
    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巨無霸」國泰君安的發行認購。根據公開發布的信息,國泰君安將在明天發行15.25億股A股,發行價格19.71元/股,融資金額超過301億元。 WIND數據信息顯示,國泰君安的這一融資規模是5年來最大規模的IPO,在國內可以超越中國太保IPO的300億元排在第8位。
  • 國泰君安:國人消費更謹慎了 但正在為健身花更多的錢
    數據來源:麥肯錫《2020年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  而根據國泰君安紡織服裝團隊的最新統計,上半年衛生事件期間體育服飾行業增速領跑服裝行業。  「日漸嚴重的健康焦慮,以及中國人更願意為健身花錢」的現狀下,市場還有哪些新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