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企業危機仍在持續,我們習慣性的喜歡從歷史中尋求答案!
想當年,攜程梁建章、新東方俞敏洪、京東劉強東、阿里巴巴馬雲都還是無名之輩,非典「攔路虎」突降,各位掌舵人不同的應對措施,帶領企業突出重圍,不僅成為當今各行業的領頭羊,他們在非典疫情間的故事也隨著新冠疫情發生而為大眾津津樂道;那麼,今天西北賈國龍、老鄉雞束從軒、魅KTV吳海的一系列「自救」動作又有哪些看點?作為企業家,自己的企業如何不被「黑天鵝」擊倒、反而越戰越穩?
SARS曾折翼翅膀 也曾鍛造脊梁
17年前的SARS,讓很多企業陷入谷底、倒在黎明前,也讓很多企業藉機強化內功、疫情後實現騰飛、甚至成長為商業巨擘。
正所謂,被疫情打敗的理由都是相近(同)的,重大危機事件面前,無法正常開工導致訂單銳減,仍需承擔人力、房租及其他成本費用,現金流往往成為特殊時期的唯一「法寶」和致命「武器」,很多企業堅持不下去往往源自資金鍊斷裂。
但是衝破疫情藩籬,在解除疫情後順利突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梁建章憑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果斷的執行力,帶領攜程率先突圍並在疫情解除後半年時間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俞敏洪依託超高人脈借錢度過難關,新東方在疫情過後煥發新機;馬雲敏銳觀察到線上機會的到來,力排眾議推出淘寶線上商城;劉強東SARS期間開著紅旗轎車到處送CD光碟和刻錄機,疫情結束後果斷砍掉業務轉行做電子商務,成就了當前的京東商城......
但是仔細觀察這些大佬的軌跡又會發現,樂觀的心態、堅信的信心,相信在國家整體努力下疫情很快會過去是共同的特點,為此,他們拼命博明天,最為有意思的是,他們博更遠的明天趨同點都是走向上市,A股難上,他們就選擇美股,總之,資本他們是「跟」定了,是不是非典期間「錢荒」引發的,我們不清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次新冠疫情,已經身處資本市場的這些大佬們,錢都多的一處來了。
新冠疫情來襲 「缺錢」成為最大癥結
新冠病毒突如其來,影響較之SARS的影響有過之無不及,餐飲首當其衝受到衝擊,西貝、老鄉雞同樣不容樂觀,更多的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每天煎熬疫情解除警報的明天何時到來,停業期間高昂的人力成本幾乎成為疫情期間壓垮中小企業的關鍵稻草,歷史高度再現,現金流一夜之間成為橫亙在眾多中小企業面前的天塹。
西貝賈國龍喊話,我們一個月發工資就得1.56億元,兩個月得發3億元以上,三個月光工資就得4-5億元,這樣算來,我們最多撐不過三個月。
魅ktv董事長吳海在「哎,我只是個做中小微企業的」一文詳細列舉了KTV因疫情防控停業期間所面臨的各項成本,其帳上還有1200萬左右,大概還能夠維持2.176個月,這位曾經的桔子酒店的掌舵人在再創業做KTV時突遇「黑天鵝」時,他用自己擅長的文筆向外界展現了企業家當前困局。文章一夜之間燃爆朋友圈,觀點和觀點後面的困境都引發媒體強烈關注,新京報等蜂擁採訪報導吳海。
老鄉雞董事長何嘗不一樣,現金流問題、影響公司營收利潤問題擺在眼前,他用一個標題為「手撕」的視頻走紅網絡。雖然,束從軒沒有明確說他們缺錢,或者憂愁以後咋辦,反而是走紅後,回應每日經濟新聞採訪中提到,老鄉雞每個月光工資得7000萬元。
自救要自己主動,那怎麼自救?
「自救」措施乾貨在哪?
有人說,17年前「俞馬梁劉」們的經歷以及過關經驗若在雲端,可效仿性太差!太差!太差!
我們既沒有俞敏洪那樣高強人脈,隨便借下,2000萬即可立刻到帳(敲黑板、劃重點-那可是2003年的2000萬啊),也缺少梁建章的資源,藉助招商銀行的資源,把自己的呼叫中心放出去給招行使用(類似當前火爆的「共享員工」),就是劉強東的做法當前不可取也不敢做啊,讓大多數員工回家(發沒發工資不知道、SARS期間不給員工發工資好像沒有嚴格約定?)、馬雲V5,又有幾個人能成為馬雲?
但是今天新冠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其實面臨問題時的態度可見一二。
我們首先來說說西貝賈國龍,賈國龍的一系列措施也可稱為經典:
1月31日,賈國龍接受媒體採訪時,「哭窮」姿勢引發大眾關注,實際情況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啊,在「哭窮」後,再接連給顧客和員工寫信,對外,請顧客上帝們關注、同情、愛護、當前點西貝外賣後續來西貝門店來吃飯,對內,發動小夥伴們同舟共濟、一起加油過難關,從採訪發布日期2月1日、到2月4日給顧客寫信、2月6日給員工寫信,西貝副總裁楚學友說他們只是「恰好引爆了中小企業對於生存發展的潛在憂慮,所以被『代言』了」,恰如其分,但是,西貝賈國龍的喊話加之後面給顧客和員工寫信,一環套一環的操作,為其成為疫情面前率先突圍者提供基礎。
實際上,從我們獲取的最新的新聞報導,現在已有國內三十多家銀行旗下的七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貸部門陸續主動找到西貝溝通融資支持,部分西貝原有的融資合作銀行還表示要為企業爭取行內優惠政策,一起共渡難關。其中,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最為快速高效地為西貝制定了綜合授信和金融服務解決方案,雙方經過四天不分晝夜的分析研究,於2月6日完成授信審批,2月7日完成了授信協議面籤,並在當日下午將1.2億元款項發放至西貝帳戶。
再來看看束大爺,這位老鄉雞的掌舵人跟他們品牌名字一樣樸實無華,他對寶藏男孩寶藏女孩們的珍視,像極了當年上學時的老校長,每天凌晨三點才睡覺就是擔心孩子們的安全,為此,現在店裡的要求都是一個小時洗一次手、兩個小時消毒一次、4個小時換一次口罩。每天都在自查自檢,天天測體溫。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外界獲取的信息便是———
老鄉雞的員工們這樣健康,飯菜才有保障啊,點他們外賣安心放心;
老鄉雞跟西貝一樣面臨自己困難,金融機構面對網絡紅人往往動作更快;
老鄉雞還缺什麼,陌生好心人可以做些什麼?
所以,2月9號,光大銀行、建設銀行以及本地的一家銀行共三家銀行主動和他們聯繫,預計老鄉雞會和西貝一樣獲得5個億的授信額度,先期2個億流動資金貸款預計本周就會到帳;當前老鄉雞的營業店面的外賣收入相當於正常營業時候的1/4左右。
雖然老鄉雞較之正常情況下營業額銳減,但是比起魅KTV要好過太多。
吳海的困難更代表了廣大中小企業的艱難,他數據與觀點相結合的文章一夜之間紅遍朋友圈,幾十萬的閱讀已引發高度關注,相信,各項支持已經在路上,吳老闆靜待花開吧!
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們該深思什麼 助己「化危為機」?
疫情肆虐,老闆們更是寢食難安,如何自救,專家學者們一開始便列出很多條框,諸如:積累資產、調整方向、應對得當、培訓員工、提升凝聚力、重新審視業務流程、重新建設研發與供應鏈管理、重新規範營銷管理措施、重塑企業文化等,實現「贏在淡季」。
說的都對,但是,企業家們的艱難(無外乎資金短缺)對處於空中樓閣的建設性建議似乎並不熱衷,反而是接地氣的措施更值得效仿,我們也有一些感觸總結如下:
1. 思考:如何把聲音傳出去?
疫情以來,上至廟堂,下至村野,男女老幼皆知,餐飲、旅遊、KTV、影院等是受衝擊最大的行業,and then?
具體到每個企業,你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又有幾個人能體會?如何把實際困難傳遞出去,是個技巧問題,不要說我不做「危機營銷」,這時候要想的是如何成為抓住耗子的好貓。
時下,中小企業的受眾群體們無不無聊到看掃帚站立,這樣無聊的他們,企業只要抓住一個梗就能引發關注,財大氣粗的企業在危機面前尚有底氣捐贈,家底薄弱的廣大中小企業,需要深思如何藉助多渠道發出「求救」信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難在哪裡?把聲音傳出去。
2. 老生常談-信心
說實話,信心貴過黃金,這句話不假,畢竟「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苦難多」。
疫情對企業以及員工的影響,並不是立刻資金抽乾為0,而是並不明確疫情拉響的警報何時結束,包括並沒有辦法做出精準的預判,為此,怎麼做計劃?怎麼借外援?怎麼互相取暖?所有的事情都隨著疫情蔓延,變成了不確定,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生活在不確定因素中帶來的不安感增強,這種不安感如何轉化,才能在正向的方向上推動雪球越滾越大?
對於企業來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掌舵人看待疫情的態度。大家都推崇梁建章,為何?在2003年一夜突降的SARS面前,梁建章判斷非典過後,旅遊行業會迎來反彈,並將這一想法轉化為精神傳達至員工層面,「非典過後,攜程會更好!」成為當時攜程內部最重要的口號。
我們認同,企業能順利化危為機,是多種合力的推動,但是梁建章的精氣神是一個團隊任何時候戰無不勝的法寶!
3. 認識-了解-走向資本市場
實際上我們總結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非典時過的很艱難的攜程、新東方,包括借非典騰飛的京東、阿里,都在後來擇機登陸資本市場,他們的上市時間及如今市值如下。
暫且不去分析上市給這些公司做強做優其他方面的助力,起碼來說資本市場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對於企業提升抗風險能力無疑是極大的助益。
實際上,不止美股,A股同樣如此。
我們來看,西貝、老鄉雞、魅KTV等都是口碑好、業績佳、體量大的行業帶頭企業,但是疫情一來,這些企業(不排除行業相關度的關係)在「缺錢」、「缺借錢渠道」的短板立馬顯現。
但是有幾個上市公司喊窮了?實際上是一大眾上市公司各種捐贈、共同抗擊疫情。
據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研究結果,上市公司整體的現金支付壓力並不大,因此資本市場風險是可控的。對於A股整體上市公司情況較為樂觀。僅極少數個股面臨短期的現金支付壓力。據測算,僅有105隻個股短期現金支付壓力較大,市值合計1.1萬億,僅佔A股總市值(不含金融)2.27%。但考慮到上市公司融資渠道多元,這些個股的現金壓力也基本可以不足為慮。分行業看:餐飲、住宿、旅行社A股上市公司當前在手貨幣資金都較為充足,足夠支撐剛性現金支出半年乃至一年以上。交通運輸業(主要是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廣深鐵路、德邦股份)、農林牧漁(主要是溫氏股份)、計算機、紡織服裝等行業有部分個股有輕微的現金支出壓力。
由此,我們是建議企業當下考慮如何活下去,以後一定要考慮如何走向資本市場,當前,我國資本市場處於深度改革的深水區,從科創板推出、到IPO常態化、再融資放開,總體來說對於企業是比較寬容友好的,一句話,熬過疫情,然後能上市就上市吧!
就連西貝賈國龍的態度都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此前的態度是「西貝永不上市」,現在賈國龍說,「我會重新評估,這次災難也教育了我,有的事情不能把話說的那麼絕對。」「自身如果沒有任何困難,不上市沒問題。但遇到這種大災大難,你突然發現自身的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還是遠遠不夠的。之後要重新評估什麼是有利於企業、有利於員工、有利於顧客的發展方式,上市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