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從非典到新冠:最大的幸運就是投胎投到了中國,2020辛苦了

2020-12-18 趣聞今說

2003年的春天,對所有90年代以前的北京人都是難以忘懷的。那一年,北京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疫情災難,我們不能上學、不能上班,因著病毒的緣故被囚禁在家或是學校。

非典留給我們的是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知識的彌補,還有深刻的教訓,我們可以再次總結,吸取經驗來面對當下的疫情。

開始被輕視的災難

2020年12月10日,黃杏初高燒不退,並且伴隨呼吸衰竭而被送進河源市人民醫院,後又被轉移到廣州軍區總醫院。

醫生在檢查時發現,他的肺部呈現大面積病變,因為不能正常供養而導致全身發紫,病人神智也不清晰。那時的人們還不知道,黃杏初就是國內確診的首位非典病例。

經過搶救治療,黃杏初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醫生對他的病症卻仍是疑惑不解。不幸的消息隨之到來,河源市人民醫院、廣東省中山市都出現了相似的病人。

雖然仍對SARS知之甚少,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中山市、河源市的醫藥物資,如:口罩、維生素和板藍根等被哄搶一空。

由於沒有經驗,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廣東省出現的這些病毒,借著春運的時機向全國蔓延。

人間天使,白衣戰士

2003年2月24日,第一個北京的輸入病例出現。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病例會在北京這個千年帝都蔓延開來。醫院裡人滿為患,帝都外面的人不敢進入,帝都裡面的人不敢出去,甚至有些地方對「北京人」三個字聞之色變。

在這樣緊迫的時刻,醫護人員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捍衛人民健康的防線,將一位又一位病人治癒、送出醫院。

其實他們並非鋼鐵鑄就也有血有肉,也是爹娘的寶貝,孩子的父母,他們在面對兇惡的病毒時,也會擔心自己的健康,擔心家人的安危。

但是「白衣天使」這個神聖的職業驅動著他們,讓他們不能退縮,選擇衝在與病毒戰鬥的第一線。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在採訪時,有護士回憶,一次醫院轉來一批非典病人,在讓護士過去接人的時候,喊了半天才有幾個護士陸陸續續跑過去。

並不是大家退縮,而是聽到「非典」兩個字,腿軟了,站不起來。這些真實的話語,更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由衷敬佩。

非典放過了人類

2003年6月20日,北京小湯山最後18位非典患者治癒出院。

所幸,小湯山醫院全體1383名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在抗擊非典的戰鬥中,北京以成功而告終。但細細體會,其實是非典放過了人類。

有專家透露,非典病毒的傳播性較弱,給了人類機會,通過大規模隔離預防,切斷了病毒傳染源。再加之6月的北京氣溫逐漸升高,病毒怕熱,難以存活,這才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戰勝了非典病毒。

敬畏自然,保護自己

與17年前相比,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更強,在全球範圍的傳播更廣,並且經過了一個炎熱的夏天,病毒依舊沒有消失,可見病毒的生存能力也更強勁。

雖然在偉大祖國的治理下,中國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但我們依舊不能懈怠。

冬天來臨,我國多個省市又相繼出現個別案例。

我們應該更加嚴謹、理性的面對病毒,做好防禦,戴上口罩、開窗通風、如實檢測、匯報體溫,儘量避免大規模聚會,不要辜負了上億國人為扼殺新冠所做的努力。

希望通過我們彼此共同的努力,踏踏實實過一個安全、和諧的冬季,讓今年過年有年味。

2020年,各位醫護人員、積極配合的普通人辛苦了。可能我們最大的幸運就是投胎投在了中國,有各位英雄守護吧!

相關焦點

  •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2020-02-26 17:36:28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 非典17年後,抗擊新冠疫情雕塑作品也將在廣州雕塑公園展出
    3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州市雕塑公園非典紀念碑舉辦廣州市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介紹如何用檔案、藝術、城市空間等綜合手段記錄「戰疫」大事件。 非典17年後,將抗擊新冠疫情的雕塑作品選址定在雕塑公園,對此有何構想?
  • 從「俞馬梁劉」的「非典往事」 到西貝老鄉雞的「新冠自救」
    新冠疫情來襲 「缺錢」成為最大癥結新冠病毒突如其來,影響較之SARS的影響有過之無不及,餐飲首當其衝受到衝擊,西貝、老鄉雞同樣不容樂觀,更多的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每天煎熬疫情解除警報的明天何時到來,停業期間高昂的人力成本幾乎成為疫情期間壓垮中小企業的關鍵稻草,歷史高度再現,現金流一夜之間成為橫亙在眾多中小企業面前的天塹
  •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 電動車境遇是否殊途同歸?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不禁讓人聯想起時隔17年前的非典疫情,如果非要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與非典疫情做個對比的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力度更大,波及更廣,持續時間更長。
  • ...從抗擊「非典」到「新冠」疫情,全面展現鍾南山的精神肖像
    本書側重描寫了在 「非典」「新冠」這兩場「戰疫」中,鍾南山所履行的醫者責任。同時穿插了鍾南山的家學淵源、成長求學經歷,他所帶領的團隊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等故事,立體地展現了這一位備受敬仰的院士形象。鍾南山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
  • 天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沒有像非典那樣消失
    隨著天氣的回暖,人們開始在心裡默默盼望著,這次疫情也能像非典一樣,在夏天來臨時結束。但是,到目前為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蔓延。這是為什麼呢?回顧非典疫情從2002年11月份開始,到2003年7月初真正結束,整個時間跨度將近8個月。很多人仍記得,當年的非典,越到夏天疫情形勢越好,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到了相對比較高溫的5、6月份,SARS病毒好像莫名地突然消失了。
  • 面對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國電影是怎麼度過的?
    肺炎疫情對影視行業的影響仍在繼續,從劇組停工、院線關門等一系列信號看來,2020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勢必將經歷極其艱難的一年,而在疫情之後,電影產業需要多久才能恢復至正常狀態也不得而知。事實上,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飛躍性的發展,也曾遭受過挫折和挑戰,這其中就包括03年非典疫情對中國電影造成的創傷。
  • 中國電影之「非典往事」
    中國電影從未面臨過如此程度的困境,即便是上一次相類似的、17年前的非典SARS。2003—2020,這個世界變了太多。無關好壞,但一些骨子裡的東西,紋絲未動。1.恐懼17年前的北京人,會搭上17年後武漢人的肩膀,說一句,哥們兒懂你。這背後,恐懼作祟。2002年12月17號,疑似風寒感冒一周多未康復的黃杏初病情加重,從老家河源被送往廣州軍區總醫院。
  • 中國電影之「非典往事」
    中國電影從未面臨過如此程度的困境,即便是上一次相類似的、17年前的非典SARS。2003—2020,這個世界變了太多。無關好壞,但一些骨子裡的東西,紋絲未動。1.恐懼17年前的北京人,會搭上17年後武漢人的肩膀,說一句,哥們兒懂你。
  • KTV抗疫:盛於非典,衰於新冠
    而傳統KTV在發展最好的2004年,回本也需要18個月。▲商場內部的Mini KTV艾媒諮詢數據,2018年中國線下迷你KTV市場規模達到31.8億,同比增長92.7%,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0億元。新業態的增長,必將取代傳統業態。汽車出現之前,人們只見過馬車。
  • 從祭奠鯨魚到「新冠白樺」
    她難以進食和休息,為保持身體平衡,緩慢前行,託著幼鯨漂遊了整整17天,途經聖胡安群島,一直到溫哥華附近,全程近1600公裡。直到2020年。從年初起,新冠病毒像一個看不見的惡魔,陰險至極地出現,隨時向世界各地的每一個人逼近。而死亡,如一場無聲卻持久的海嘯,迅速地殘酷地吞噬生命。截止到六月底,全球累計因為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已逾50萬。
  • 經歷「非典」又遭「新冠」,這個50歲的「老男人」直播帶貨再創業!
    在今年2020年情人節當天,林清軒的老闆,一個50歲的「老男人」,親自上陣直播間帶貨,在全國157家門店關店歇業的時候,2小時20分鐘獲得近40萬元的銷售額。這是相當於是他創業17年來第二次再創業。這個「老男人」是何方神聖,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
  • 非典17年:那些活著的患者
    17年前,他們是非典倖存者;17年後,他們是非典受害者。圖為2013年4月13日,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遺址。
  • 「活著就是痛苦」非典倖存者自述,現在的他們過得怎麼樣了?
    自從地球人口上升到一定水平後,傳染病就一直在人群中蟄伏。從大約兩千年前開始,鼠疫細菌就一直在歐洲流行。再則是天花病毒,不過在1979年就因為人類都接種了牛痘,WHO已經宣布消滅了。而在2003年發生的非典,從這場傳染病中倖存下來的人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毒已去,可堪比「癌症」。「拍照的時候要把口罩帶上。」「為什麼?」
  • 17年前,中國人是怎樣戰勝非典的?
    從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到隨後的專家組調查、火神山醫院投入使用……這一切都像極了17年前的那場非典。據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中發現的SARS相關病毒有87.1%的相似度。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給出結論: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相關冠狀病毒。
  • 難忘:新冠與中國科學的2020
    年,沒有人猜到開頭就是一場大疫,生命以未曾預料的方式消逝,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隨著多款新冠疫苗研發成功,擺脫這場疫情,全球交流重啟的希望就在前方。 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出行。社交活動、工作學習轉為線上,佩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成為常態。抗疫需求也催生了許多技術應用,健康碼、測溫儀、智慧機器人,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我們熱烈擁抱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也需警惕技術的濫用,謹記技術創新的初衷。
  •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2020高考倒計時80天」逆襲考生血拼高三攻略
    2020年高考日的倒計時2020年3月19日距今還有80天因為疫情的影響對於疫情陰影籠罩下的高三學生來說那是他們必須全力以赴的另一場挑戰各地學校均未正式開學高三學子們大多還在家中複習備考有人說這屆考生"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真的太難了!!
  • 《在一起》:經歷非典,又遇上新冠的「小人物」,上演最美逆行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1、6歲經歷非典父母雙亡單元《搜索24小時》講述的防疫中心流調員追回偷逃的新冠患者和追蹤與新冠患者緊密接觸過的人,情節扣人心弦,尤其是實習生流調員小陸的驚人表現,雖然本單元沒有什麼淚點,但卻非常值得看,尤其是這個方面:
  • 新冠爆發近一年,可我們還是不知道它從哪裡來……
    短短數月,由全新病毒釀成全球災難,這17年裡,非典和新冠都做到了。不過,兩場疫情雖都在冬季暴發,並首先衝擊中國,卻還是走向不同結局。非典疫情始於2002年11月,持續約8個月便戛然而止,致32個國家和地區8422人確診,916人死亡,中國為最主要受災國。
  • 《非典十年祭》預言的災難,七年後應驗!
    中國,依然在以飛一般的速度發展、前進著。  2013年,何建明寫了《非典十年祭》。  他寫道:非典帶給北京和中國的是什麼,我們不曾作深刻的反省。中國人似乎一直在為了自己的強盛而發奮努力嚮往,在這條發奮向前的道路上我們甚至連一絲停頓和小歇的時間都顧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