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2020-11-17 中國新聞網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2020-02-26 17:36: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孫靜波 責任編輯:孫靜波

    指導、商討救治方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供圖

  中新網南京2月26日電 題: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作者 陳豔萍 徐珊珊

  2003年,39歲的馮旰珠前往內蒙古自治區奮鬥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時隔17年,56歲的他再次出徵湖北黃石,直面「新冠」。

  從2月11日至2月26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馮旰珠到達黃石已半月有餘。

  馮旰珠具體負責黃石市中醫醫院的一個重症病區,這裡是所有重症病區裡,收治病人最重的一個病區。

指導、商討救治方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供圖

  「重症和發病時間有一定關聯,1月底2月初發病的病人,病情相對較重;病人從重症到危重症轉化特別快,快到什麼程度?幾乎沒有先兆,往往是斷崖式進展……」這些發現,讓馮旰珠和團隊在病人的救治中萬分細心,慎之又慎。

  即使是在休息時間,馮旰珠也要求值班醫生,發現病人有任何變化第一時間告訴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病情變化太快,絲毫馬虎不得。」

  與此同時,對於新冠肺炎救治中的新技術、新手段,馮旰珠和團隊也積極嘗試,包括血漿、單克隆抗體、幹細胞等。

看望病人,和病人擊掌。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供圖

  談起「非典」與「新冠」的區別,馮旰珠說,「SARS患者,呼吸支持治療效果總體比較好,新冠肺炎輔助通氣不太理想,人機對抗率常常比較高,因此,和SARS的治療明顯不一樣,新冠肺炎病人更強調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

  「現在各種治療條件相比當年SARS時期,都要更好。」對於新冠肺炎疫情,馮旰珠表示自己有信心。馮旰珠回憶,2003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極少醫院有ICU,呼吸機也比較少,而現在條件好太多,「信息化建設程度更高,不同版本診療指南的及時更新發布,能讓參與救治工作的臨床一線醫生及時學習到,有助於救治工作的開展。」

  作為前方「戰士」,馮旰珠說重要的是「堅守住陣地」,「接下來,只要新入院的病人遠遠少於出院的,存量就會逐漸減少。」他信心滿滿地表示。(完)

相關焦點

  • 經歷過非典的青島姐妹花 17年後再戰疫情
    「非典我們都挺過來了,這次再戰一場!」青島姐妹花17年後再戰疫情「我參加過抗擊非典,有防控經驗,肯定能戰勝這次疫情!」 1月29日,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肺病門診,換下防護服,做過消毒處理,從發熱門診匆匆趕來的張紅說。
  • 戰「疫」故事|北醫三院抗疫「90後」:從「非典」時的小學生,成長為...
    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波及全國,4萬多名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迅速集結,馳援湖北,一群年輕的身影格外耀眼,他們就是人們常說的「90後」。他們是父母眼中還未長大的孩子,也是抗「疫」戰場上的戰士,勇敢挑起了時代賦予的重任。
  • 非典17年後,抗擊新冠疫情雕塑作品也將在廣州雕塑公園展出
    3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州市雕塑公園非典紀念碑舉辦廣州市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介紹如何用檔案、藝術、城市空間等綜合手段記錄「戰疫」大事件。 非典17年後,將抗擊新冠疫情的雕塑作品選址定在雕塑公園,對此有何構想?
  • ...從抗擊「非典」到「新冠」疫情,全面展現鍾南山的精神肖像
    本書側重描寫了在 「非典」「新冠」這兩場「戰疫」中,鍾南山所履行的醫者責任。同時穿插了鍾南山的家學淵源、成長求學經歷,他所帶領的團隊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等故事,立體地展現了這一位備受敬仰的院士形象。鍾南山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
  • 六姐妹攜手再戰「疫」只為守護旅客平安
    2月14日,在漢中至廣州K768次列車始發乘務工作小班會後,黨支部書記、列車長胡豔麗對班組 「六姐妹」戰「疫」小組的工作進行了再布置。姐妹攜手再戰「疫」黨支部書記、列車長胡豔麗,和其她五姐妹是1993年同時進入職鐵路客運系統的。
  • 17年,從非典到新冠:最大的幸運就是投胎投到了中國,2020辛苦了
    開始被輕視的災難2020年12月10日,黃杏初高燒不退,並且伴隨呼吸衰竭而被送進河源市人民醫院,後又被轉移到廣州軍區總醫院。醫生在檢查時發現,他的肺部呈現大面積病變,因為不能正常供養而導致全身發紫,病人神智也不清晰。
  • 山西援鄂醫生父親: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女兒
    送女兒登上大巴的那一刻,王衛國想起了17年前母親坐著輪椅送別自己時的情景。2003年5月14日,他以長治唯一一批49人組成的救援醫療隊成員的身份,坐上汽車,前往疫情嚴重的太原。 17年過去,在非典前線的細節已經有些模糊,但當初隨身攜帶的行李箱,仍被王衛國完好保存至今。
  • 聽戰「疫」英雄講前線的故事!南方醫院舉行戰「疫」故事分享會
    李文源院長主持分享會,為在座的同志介紹了南醫人抗「疫」的基本情況。2020年的除夕夜,就在萬家團圓的時刻,南方醫院24名隊員積極響應黨委號召披甲出徵武漢。隨即,醫院2000多名醫護人員主動放棄休假紛紛返回醫院,1000多名黨員群眾踴躍報名請戰抗疫一線,「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錚錚誓言響徹了整個南方,感動了整個中國,也照亮了湖北人民的心。
  • 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張忠德分享援鄂抗疫故事
    2020年9月,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中,張忠德同時獲得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兩項國家級榮譽,他帶著兩枚意義重大的勳章來到節目現場,拉開分享的序幕。17年後再次逆行而上「因為我們經過2003年非典的生與死,知道這個傳染病的烈性和不可預測性,所以這次的遭遇戰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更大的生死考驗。」17年前,張忠德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不幸被感染,他把遺書放在了枕頭下,在ICU內與病魔苦鬥19天,最終才艱難挺過「生死關」。
  • 再戰新冠,北京這家醫院停止所有門診!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0日電 題:再戰新冠,北京這家醫院停止所有門診!  作者 任思雨  「為了集中力量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醫院本部(朝陽區京順東街8號)從6月18日零時起停止所有門診、急診,住院部停止接收普通住院患者,患者班車停止運營。」  北京地壇醫院近日發布的一則告示引發關注。
  • 西卡抗疫戰記,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口口熱飯
    (原標題:西卡抗疫戰記,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口口熱飯) 本來,那應該是一個合家團圓
  • 國醫大師領銜,河南儒醫人奮戰在各條抗「疫」戰線
    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劉愛華教授也率先做出表率,2003年劉愛華教授作為抗非典專家組成員走進抗擊非典的前線,2004年,劉愛華教授作為抗愛滋病的專家組成組長,今年新冠病毒防疫期間,雖然處在封閉環境中,但劉愛華教授根據多年抗擊非典、愛滋病、臨床經驗,經過反覆嘗試,研製出日常疫方,並製作成茶飲形式引用方便的代茶。
  • 淮濱縣人民醫院抗擊新冠肺炎戰「疫」記
    聞令而動一切聽從黨召喚1月22日,淮濱縣人民醫院會議室裡的氣氛不同尋常的凝重,該院黨總支組織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動員會正在這裡緊張進行。「疫情形勢不容小覷,全院上下要引起高度重視,戰鬥就要打響!」淮濱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杜雲華的話語果敢而有力。這是一個有著17年前非典戰鬥經驗的醫者的敏銳判斷。
  • 8位抗疫英雄的故事!
    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江蘇「最美醫護工作者「、江蘇省「衛生健康系統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三八紅旗手」等稱號,被授予「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抗疫期間,她在省內巡迴指導參與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行程近5萬公裡,為江蘇省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確診病例「零死亡」作出了突出貢獻。
  • 抗疫英雄 河北驕傲|梅建強:抗疫一線的「中醫尖兵」
    9月8日,梅建強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受訪者供圖編者按以國之名,致敬英雄。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河北省30位先進個人、11個先進集體、3位優秀共產黨員、4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獲國家級榮譽。
  • 直擊隔離病房丨天目新聞紀實片《王叔在武漢:與抗疫戰士同行》在...
    2020年1月25日,首批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浙報集團天目新聞記者王堅穎隨團出徵,已逾40天,每天天目新聞APP發布他採制的前線VLOG,已有40餘期。為了更好地展示廣大醫務人員勇於擔當、不辱使命、敢打必勝的使命擔當,以及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鐵肩擔道義的職業信仰,天目新聞與紅旗出版社聯合出品了新聞紀錄片《直擊隔離病房——王叔在武漢:與抗疫戰士同行》。紀錄片已於3月4日在咪咕視頻APP、今日頭條、騰訊視頻上線。
  • 奮戰抗疫前線,中鐵四局一醫護工作者在武漢火線入黨
    奮戰抗疫前線,中鐵四局一醫護工作者在武漢火線入黨 2020-03-22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跡展播‖時代楷模: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
    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跡展播‖時代楷模: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人民軍隊版) 2020-12-18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疫類作文可用的句子、標題、人物素材
    15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人民日報微博  16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他凍斃於風雪!為生命開路者, 不可使他困頓於荊棘!  17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寫抗疫類作文,可以用這個標題表達國際社會對中國抗疫的援助,或者各行各業對抗疫防疫人員的支持。面對疫情,同仇敵愾,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08 癘難吞志,醫道鑄新  這個標題,意思是疫情難以吞沒壯志,醫者仁心的精神會永遠閃光。寫抗疫類作文,適合用來讚頌醫療工作者,並表達戰「疫」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 17年前嶽陽抗擊非典的回顧與借鑑
    當新年之初新型肺炎病毒突襲而來,時空仿佛倒回17年前非典爆發時期,整個社會瀰漫著焦慮與恐慌。大疫當前,焦慮與恐慌絕無益處,必須沉著應對、科學面對。我們試從市檔案館館藏資料入手,對2003年嶽陽抗擊非典進行回顧,梳理脈絡,總結經驗,提出建議,供當前疫情防控參考,以期為克服社會恐懼心理與防控盲目狀態,貢獻檔案工作者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