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援鄂醫生父親: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女兒

2020-12-27 新京報網

2月2日, 66歲的山西長治退休醫生王衛國,把女兒送離了家。

 

36歲的女兒王婷,是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呼吸內科的主治醫師,也是一個8歲男孩兒的母親。作為山西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王婷在這天 「出徵」 馳援武漢。

 

送女兒登上大巴的那一刻,王衛國想起了17年前母親坐著輪椅送別自己時的情景。2003年5月14日,他以長治唯一一批49人組成的救援醫療隊成員的身份,坐上汽車,前往疫情嚴重的太原。

 

17年過去,在非典前線的細節已經有些模糊,但當初隨身攜帶的行李箱,仍被王衛國完好保存至今。2月1日,女兒出發的前一晚,他把那個樣式早已落伍的箱子找了出來,叮囑女兒務必帶去,也千萬帶回。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與王衛國的對話:


2月2日,山西省長治市援助湖北醫療隊合影。圖片來源:長治衛健委官網

 

撂了17年的箱子又派上用場了

 

新京報:女兒去援鄂,你支持嗎?

 

王衛國:姑娘這次是第二批去的,但我知道,第一批她就想報名了。

 

我們出身軍人家庭,我父親是軍醫,解放後轉業去了地方醫院。我弟弟是當兵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是所在部隊裡第1批駕車衝進震中救災的,拼了40天後火線入黨。

 

疫情發生後,我跟姑娘說,你就應該去,一點猶豫都不應該有。因為第一,咱們是幹這個工作的,第二,你是共產黨員,黨齡已經15年了,你不去誰去?

 

新京報:武漢疫情嚴重,你擔心女兒的安全嗎?

 

王衛國:要說我一點都不擔心,那是瞎話。但我們家都是搞醫的,大家對危險什麼的都太清楚了,姑娘的單位又是個三級甲等醫院,條件有保證,另外,我也關注新聞,電視上醫療隊員們的裝備比起我們當年抗非典那會兒,真是換了一個天地了。

 

好比說,我們當時穿的防護服還不是連體的,進隔離病房,套的是市面上買的長筒雨靴,又笨又重又悶,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腿疼,你再看現在?再比如,我們當時連面罩都沒有,就用普通眼鏡抵擋飛沫,後期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副烏克蘭援助的護目鏡,大家都稀罕得不行。

 

新京報:為什麼要讓女兒帶上你當年的行李箱?

 

王衛國:2月1日,援鄂醫療隊出發前一天,姑娘值了個24小時的班,晚上11點才回來,說第二天早上6點半要走。臨行前,我交代她拿上我2003年抗非典時用的行李箱。其實我們家也有好箱子,但我明確告訴姑娘,這是我抗非典時用的,就帶著它。

 

我們一批去的醫療隊有49個人,當時單位給我們一人發了一個行李箱,大概24寸,布做的,灰白色,裡頭放了些防護用品和日用品。說老實話,因為是匆忙趕製的,質量並不好,上面啥標誌也沒有,就貼了一張紅紙,寫的好像是醫療隊專用。

 

從太原回來之後,我就把它當個紀念品,撂到庫房裡邊,再也沒用過了。一放就是17年,沒想到這回又派上用場了。

 

之所以讓她帶這個箱子,就是希望她記住,你父親抗過非典,你現在去抗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應該有信心,肯定能凱旋歸來,不怕。我還特地囑咐她,你回來的時候,其他東西都可以扔掉,但這個箱子哪怕它再破再爛,都必須給我帶回來。

 

17年前,母親說,你走吧,注意點安全


新京報:你當年為什麼要去抗非典一線援助?

 

王衛國:那會兒我是我們醫院(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放射科的副主任。當時北京、太原、廣州三地疫情最嚴重,太原病人多,收治不過來,省衛生廳發電令,命令我們醫院在24小時內組建一支49人的醫療隊,我記得從報名到出發不超過20個小時。情況緊急,我又是放射科的投照技師長,就主動請纓,帶著我們科另一個技師和大夫去了。

 

新京報:去的時候是什麼心情?

 

王衛國:大家都不輕鬆。疫情初期,由於對病毒認識不足,防護不夠,省裡醫院犧牲了一位急診科的主任,還有兩個放射科的同行感染了。

 

新京報:什麼時候告訴家人這個消息的?

 

王衛國:我報名時沒和家人商量,當晚到家才告訴我愛人,第二天就要走。當時我姑娘還在上大學,我去了太原以後她才知道。

 

我母親退休前也是我們這所醫院的醫務人員,和我們住在同一個家屬院,當時時間倉促,她身體又不好,我怕她擔心,就沒和她說。第二天出發前,我們單位搞了個簡單的歡送儀式,沒想到,我母親坐著輪椅,被我們院小兒科的鄧主任推過來了。起初母親埋怨我,這麼大的事兒為什麼不告訴她,我說來不及了。母親說,那你走吧,注意點安全。對話很簡單,因為都是搞醫的,大家心裡邊都明白。


17年前,王衛國的母親坐在輪椅上送他去太原抗擊非典一線。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當初在太原抗擊非典有什麼難忘的經歷?

 

王衛國:在太原,我們支援的市第四人民醫院是一個傳染病醫院,當時太原各大醫院都有非典病人,但是它是個重點醫院,人手非常緊張。到了那兒,我的工作就是給ICU的病人拍胸片,每個非典病人隔2-3天就要拍一張片子,以觀察病情的變化,調整用藥。

 

我們的工作其實危險性很大。但凡住進ICU的病人,生活都不能自理,拍胸片的時候,為了減少醫護人員的感染,通常就投照技師一個人在裡邊操作。患者是仰臥位,我就得臉對臉地幫病人擺正位置,碰到胖點的病人,要幫他坐起來,在脊背後邊放好X光片,再幫他躺倒挪動,可累了。

 

每當結束一天的工作,離開了病房我們就得消毒,衣服一層一層地脫,因為防護服密不透氣,每個人都是滿身大汗,回了住處必須得洗個澡。

 

新京報:那一個多月拍了多少張片子?

 

王衛國:我真記不住了,也不能瞎說,反正不少。17年了,我也沒想到17年後有人會問我這個數字。

 

新京報:當時覺得害怕嗎?

 

王衛國:也沒什麼害怕的感覺,我們隊的49個人,不管男女,包括我們年輕的小護士,大夥每天下班開著玩笑就走了。這次疫情來了,有很多醫院系統外的朋友問我怎麼辦,我安慰他們說不怕,但是這個不怕不是讓你隨心所欲,你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門,怕啥?

 

「不能這邊再兒女情長吧?」

 

新京報:你去送女兒了嗎?

 

王衛國:姑娘出發前一晚,我其實一宿沒睡。2月2日一大早,因為我愛人要在家裡看小外孫,我和女婿一塊兒送的姑娘。6點多出發,天還黑著,開了車燈,一路上大家都沒怎麼吭聲。我是個感情不外露的人,頂多囑咐她多注意防護,其他也就不說了。

 

7點到了姑娘單位,院領導舉行了簡短的歡送儀式,我們再繼續把姑娘送到集合點,差不多9點,姑娘就坐上大巴去太原了。聽說有的護士凌晨還上著班,早飯都沒吃就出發了。

 

直到臨行前,我和姑娘才互相囑咐了兩句。我說,你多注意。她說,你在家跟我媽保重身體。我說,沒問題,給你看好小孩子,安心走吧。他們都著急著趕去太原和省裡其他的醫療隊會合,告別的時間很短很短。

 

臨上大巴,姑娘突然轉身抱住我,哭了起來,我都來不及反應,安慰她,別哭,堅強點。當時現場亂鬨鬨的,喇叭、發動機都在那兒響,她的同伴也催她快走,姑娘再說了什麼我也沒聽清。目送他們離開後,我和女婿才回家。

 

我們家是很傳統的中國家庭,起碼成年以後是沒抱過的,連結婚時也沒有。


2月2日,王婷臨行前和父親擁抱告別。

 

新京報:送女兒走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王衛國:我的想法很單純,就希望姑娘快去快回,但要說是不是後悔讓她去,沒有,從來沒想過,到現在也沒有。

 

新京報:女兒到了武漢後,跟你們聯繫了嗎?

 

王衛國:姑娘下了飛機,給我發了個微信,說她到了,一切都挺好。凌晨1點,姑娘說他們在賓館,馬上要培訓了,至於幾點結束的我也不太清楚。我理解,疫情這麼緊張,哪還有心思四平八穩睡覺?肯定是連軸轉的嘛。

 

這兩天,姑娘信息發得更少了,偶爾吃飯的時候拍個吃的照片丟進家人群,一句話都不說,看得出來他們時間很緊張,吃完就得走。

 

新京報:你們會主動給她打電話嗎?

 

王衛國:姑娘跟我們約法三章了:不能主動給她打電話,不能主動跟她視頻,只有她閒了才跟我們聯繫。我也理解,你在有病毒的病房裡邊,有可能接手機嗎?

 

2月4日那天,有記者來採訪我,要求我跟她聯繫一下,我說我不敢。記者自己撥通了她的電話,話沒兩句,姑娘說我現在馬上要進病房了,就掛了電話。我知道,咱們山西這支醫療隊去了是跟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在一塊兒的,中日友好醫院很有名的,如果來回接電話,人家會低眼看你的:你啥人?來工作來了還是打電話來了?所以她一進病房就關機。

 

從去了到現在,別說10分鐘,姑娘1分鐘的電話都沒跟我們打過。也對,既然去了那兒,不能這邊再兒女情長吧?

 

新京報記者 張惠蘭

編輯 王婧禕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這位香港醫生,17年前非典挺身而出,犧牲後全港哀悼.
    年前非典時香港的一位醫生——「香港女兒」謝婉雯。在搶救一些病人時,醫生大多會選擇為病人插喉。但是為非典病人插喉,是一個高危行為,病人濺出的飛沫極易造成醫護人員感染。出事那天,她和另外一名男護士劉永佳,在給一位病人插喉搶救時,不慎接觸到了病人飛沫,就這樣,謝醫生感染上了非典。
  • 17年前抗非典犧牲的葉欣生前所在科室,這次怎麼應對疫情?請看
    17年前抗非典犧牲的葉欣生前所在科室,這次怎麼應對疫情?請看金羊網  作者:董柳  2020-02-06 這個春天,二沙島上行人稀少。
  • 17年前,中國人是怎樣戰勝非典的?
    從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到隨後的專家組調查、火神山醫院投入使用……這一切都像極了17年前的那場非典。據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中發現的SARS相關病毒有87.1%的相似度。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給出結論: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相關冠狀病毒。
  • 她17年前背著母親抗擊非典,17年後瞞著女兒支援湖北
    17年前,女兒瞞著她在廣州抗擊非典,後來她知曉這事,吃不好,睡不好,一想到女兒就想哭,她擔心自己的心頭肉染上非典。那種揪心的痛,她直到現在都忘不了。聽到女兒要去湖北的那瞬間,潘麗麗媽媽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了,她哭著說:「我不同意你去,我不想你去!」
  • 非典17年:那些活著的患者
    17年前,他們是非典倖存者;17年後,他們是非典受害者。圖為2013年4月13日,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遺址。
  •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2020-02-26 17:36:28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供圖   中新網南京2月26日電 題: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作者 陳豔萍 徐珊珊  2003年,39歲的馮旰珠前往內蒙古自治區奮鬥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時隔17年,56歲的他再次出徵湖北黃石,直面「新冠」。
  • 戰「疫」故事|北醫三院抗疫「90後」:從「非典」時的小學生,成長為...
    王奔:一名「90後」的成長曆程王奔:1993年出生,是北醫三院援鄂抗疫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醫生,卻也是有著6年黨齡的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北京大學博士畢業的他積極主動報名參加援鄂抗疫2003年3月,非典來襲
  • 17年前嶽陽抗擊非典的回顧與借鑑
    如湖南省嶽陽市檔案館在疫情發生後迅速行動,市檔案館館長餘友安撰寫了7000多字的調研報告《17年前嶽陽抗擊「非典」回顧與啟示——對我市當前疫情防控的一點思考》,並報送市委、市政府,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參謀服務,得到了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其後,中國檔案資訊網、福州市檔案局等官網相繼轉發轉載,在全國引起較好反響。
  • 追憶非典:香港的女兒謝婉雯
    非典肆虐。不管是中國大陸還是香港臺灣,都受到了非典的影響,有很多的醫護人員奮鬥在一線,因為非典死去。在2003年的香港,有一位女醫生奮鬥在前線,最後也感染上了非典。她的名字叫做謝婉雯。謝婉雯生於1968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她出生於一個平凡的家庭,並非顯赫之家,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優異,於是考上了香港一流的大學,成為了一名醫生。
  • 經歷過非典的青島姐妹花 17年後再戰疫情
    「非典我們都挺過來了,這次再戰一場!」青島姐妹花17年後再戰疫情「我參加過抗擊非典,有防控經驗,肯定能戰勝這次疫情!」 1月29日,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肺病門診,換下防護服,做過消毒處理,從發熱門診匆匆趕來的張紅說。
  • 收到蒙古國40斤羊肉,3名援鄂醫生為啥沒吃?
    最近,網友牽掛已久的蒙古國3萬隻捐贈羊正陸續送達各地援鄂醫護人員的手中 其中,江蘇淮安第三人民醫院的3名援鄂心理醫生收到一箱40斤的羊肉 隨後的一個舉動讓網友大讚 ↓↓↓ 援鄂醫生收到羊肉轉贈給病人 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的3位援鄂醫生收到羊肉後表示非常開心 但隨即,他們決定——將40斤羊肉全部轉贈給 病人
  • 17年前母親戰非典,今天她也上「戰場」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這些天,堅守在鎮江老城區防控一線的金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王泓,總是隨身攜帶著一隻特殊的防護包,這是17年前參加非典防疫的母親精心為她準備的。兩代人,同是護士,17年的歲月流轉,那份堅持、信念、和責任始終沒有變。王泓說,防護包是2月3日媽媽為她特別準備的生日禮物,裡面的東西都非常實用,醫用的帽子、口罩、一次性的手套、一次性的鞋套、自製的酒精噴壺……除了防護用品外,裡面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泓兒:守護生命、職責所在,注意防護好自己。媽媽囑"。
  • 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張忠德分享援鄂抗疫故事
    17年後再次逆行而上「因為我們經過2003年非典的生與死,知道這個傳染病的烈性和不可預測性,所以這次的遭遇戰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更大的生死考驗。」17年前,張忠德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不幸被感染,他把遺書放在了枕頭下,在ICU內與病魔苦鬥19天,最終才艱難挺過「生死關」。
  • 臺企志超科技(遂寧)有限公司慰問援鄂醫護人員
    臺企志超科技(遂寧)有限公司慰問援鄂醫護人員 中 小】 志超科技(遂寧)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代表慰問援鄂醫護人員
  • 「非典」十周年紀錄片:從那段經歷中,我們能反思什麼
    李豔春(時任廣州軍區,廣州軍區總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當時護士和醫生四五個人吧,就圍著他搶救。」在醫護人員的緊急救治下,黃杏初身上的這種奇怪病症得到了控制。黃文杰(時任廣州軍區,廣州軍區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曾參與制定第一份非典調查報告):「常規的抗細菌的藥,治療效果都不好,病號就是持續高熱。大概是七八天以後,體溫回來了,以後慢慢就好了。
  • 那些跟2003年「非典」有關的電影
    2003年的那場「非典」疫情已經過去17年了,一場武漢新冠狀病毒肺炎又捲土重來,愈演愈烈。武漢封城,確診和疑似病例與日俱增,原定春節檔上映的7部電影集體撤檔。這個春節,每個人都該選擇留在家中,減少出行,更要儘量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公眾場所。留在家中,可能很多人的娛樂項目就是玩玩手機,看看春晚,追個電視劇,或者看網絡平臺上的電影。
  • 催女兒寫作業的援鄂護士,順利完成癌症手術!昨天她收到這份禮物...
    催女兒寫作業的援鄂護士,順利完成癌症手術!昨天她收到這份禮物...安徽援鄂護士周國紅嗎?對周國紅進行術後輔助治療幫助她更好地恢復患病的周國紅進手術室前,周國紅髮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生病是不幸的,而我卻如此幸運很多人愛我,關心我……」還用水筆在手臂上寫下對關心她的人和醫護人員的感謝從抗疫到抗癌
  • 「抗非典英雄」成蔡英文副手 擁有醫學專長受到肯定
    陳建仁是醫界精英,在島內素有「抗煞(非典)英雄」之稱。臺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張亞中1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認為,選擇陳建仁表明蔡英文是在求穩。正式公布副手人選蔡英文16日下午親自舉行記者會,公布「副總統」確定由陳建仁出線,「英仁配」正式出爐。
  • 他在女兒心中是英雄!援鄂68天後歸來,短暫休息後他將……
    今天上午,在棗莊市政大廈東側,聚集著不少前來迎接我市29名援鄂醫療隊隊員的單位、親朋好友及家人。他們在為棗莊醫療隊員不辱使命傑出完成任務的慶祝的同時,更多的則是期待與他們早一刻相見。下車準備參加歡迎儀式的田思強當記者問及田思強的家人是否來時,他的女兒田弘正悄悄地告訴記者:「我媽媽正在家裡準備辣子雞、煎魚和燉排骨呢!我代表她來接爸爸。」在短暫的交流後,記者了解到,田弘正正就讀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學習針灸推拿專業。田思強與女兒田弘正緊緊相擁在一起說起自己所學的專業,田弘正告訴記者:「父親在我心裡一直都是和藹可親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