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非典:香港的女兒謝婉雯

2021-02-20 羅賓鳥7號

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2003年。非典肆虐。不管是中國大陸還是香港臺灣,都受到了非典的影響,有很多的醫護人員奮鬥在一線,因為非典死去。

在2003年的香港,有一位女醫生奮鬥在前線,最後也感染上了非典。她的名字叫做謝婉雯。

謝婉雯生於1968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她出生於一個平凡的家庭,並非顯赫之家,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優異,於是考上了香港一流的大學,成為了一名醫生。

謝婉雯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根據相關的報導,她在治療病人的過程當中與人為善,態度極其的溫和。

在2003年非典肆虐,謝婉雯主動請纓。上了權限,卻也被非典所感染。

在一次搶救過程中,謝婉雯與另一殉職男護士劉永佳先後親自為末期SARS病人插喉,沾到飛沫,懷疑因此感染致命病毒。她在4月3日留院治療,4月15日轉入ICU,5月13日凌晨4時因搶救無效而在屯門醫院逝世。年僅35歲。

5月13日早上,謝婉雯的死訊先從電視及電臺傳出,引起很多香港市民的哀悼,傳媒紛紛對謝婉雯冠以「香港的女兒」的稱號。5月17日,謝婉雯的父親寫下一段說話送予港人:「希望謝婉雯的勇氣和犧牲精神,能夠鼓勵港人永不放棄,並多謝各界對婉雯的關心。」。

5月22日,謝婉雯的安息禮拜舉行,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及政府多名局長均有出席,其後謝婉雯的遺體安葬於和合石墳場內的浩園(為安葬因公殉職公務員而設的墓園)。同日董建華公布,早前向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要求撥款2億元而當中7000萬元是為受感染病毒的醫護人員提供援助,而當中1億3000萬元用於醫護人員進修和培訓。而為紀念這位「香港的女兒」謝婉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決定為該項進修培訓款項命名為「謝婉雯醫生培訓基金」。

很多人都唱著她最喜歡的那首歌《彩虹下的約定》。這首歌是讚美之泉的代表作,詞作者萬美蘭,曲作者遊智婷。

我空虛的心靈

終於不再流淚

期待著雨後

繽紛的彩虹

訴說你我的約定

我不安的腳步

終於可以停歇

主你已為我

擺設了生命的盛宴

與你有約 是永恆的約

彩虹為證 千古不變

我要歌唱 為生命喜悅

萬物歌頌你的慈愛

大地訴說你的恩典

成為了紀念她的電影的主題曲,電影的名字叫做《天作之盒》。由蔡少芬和謝君豪主演謝君豪是金馬影帝,蔡少芬那時是TVB的當紅花旦。

關於謝婉雯還有一套電視劇名字叫做《亞洲英雄》主演是周海媚,其中也使用了這彩虹下的約定作為主題曲,在相關的紀念演出上,容祖兒演唱了《彩虹下的約定》因為這是謝婉雯生前最喜歡的歌曲,《彩虹下的約定》一時之間成為了紀念非典當中奮鬥而亡的人的歌曲。

在電影當中,謝婉雯的男朋友被診斷為雪,但是她也毅然決然的嫁給了自己的男朋友,她的男朋友2002年因為血癌去世,這取材於謝婉雯的真實的經歷。在對象得了血癌後,謝婉雯毅然決然嫁給了她,在一年之後,二人天國相聚。

《天作之盒》在謝婉雯的真實經歷添加了一些虛構情節,這些情節不怎麼理想,電影口碑一般。但是謝婉雯的真實經歷還是很動人。

除此之外,謝霆鋒演唱、容祖兒作曲的《一首傳世之歌》也是在紀念謝婉雯。

戰場沒有硝煙

而你卻倒下了

你的身世是一曲

蒼涼但悲壯的歌

足以傳世的一種旋律

但我們不能輕易把它哼上口

因為哽咽讓我們不得不停止

你的身軀已成魯迅書寫在野草間的

一隻降墜蝴蝶失去飛舞的能力

而靈魂翩翩遠離

那種美麗我們不可觀望

只能領會只能感激並且記住

你倒在沒有硝煙的戰場

你的身世形成一曲

蒼涼但悲壯的歌

足以傳世的一種旋律

但我們不能輕易把它哼上口

因為哽咽讓我們不得不停止

你的身軀已成魯迅書寫在野草間的

一隻降墜蝴蝶失去飛舞的能力

而靈魂翩翩遠離

那種美麗我們不可觀望

只能領會只能感激並且記住

當時那必然是足以傳世的一種旋律

相關焦點

  • 武漢需要謝婉雯 中國需要謝婉雯
    這讓我想起17年一個抗非典英雄~「香港女兒」謝婉雯。武漢需要謝婉雯,中國需要謝婉雯!01.深刻緬懷       記為搶救SARS病人而光榮殉職的首位香港公立醫院醫生~「香港女兒」謝婉雯。「沙士英雄、香港女兒~謝婉雯」       謝醫生,姓謝,名婉雯,1968年香港出生。曾在香港石蔭慈幼小學、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
  • 這位香港醫生,17年前非典挺身而出,犧牲後全港哀悼.
    ——「香港女兒」謝婉雯。香港歷史上,曾有兩個人被封為「香港女兒」,一個是香港影星梅豔芳(圖片來源:東網絡)2003年3月,一名26歲的香港青年被確診為非典,這也是香港首宗確診非典的案例。謝婉雯的死訊從電視和電臺傳出後,引起很多香港市民的自發哀悼,港媒紛紛對謝婉雯冠以「香港女兒」的稱號。
  • |紀念 | 香港的女兒抗疫醫生謝婉雯的愛情和梅豔芳的天生我高貴豔麗到底!
    1968年3月31日——感染SARS逝世的香港女醫生謝婉雯出生。她和梅豔芳被稱作香港女兒。「香港的女兒」這一稱呼,最早見於2003年的香港主流傳媒。2003年春,粵港地區爆發了「非典」疫情(SARS),一時人心惶惶,眾多醫護人員臨危受命,奮戰在疫情第一線,並有多位醫護人員不幸染病殉職。
  • 今天,我們深情緬懷「香港的女兒」梅豔芳!
    12月30日(今日),香港女星袁詠儀在凌晨時分發布了一條動態深情緬懷梅豔芳。她在動態中這樣寫道:「梅姐,你好嗎?」附上了一張梅豔芳的舊照。可能真的是年紀大了,見不得這樣的世間真情,看到她這條動態總是有一種有人揪著心的感覺。這已經是袁詠儀緬懷自己的姐妹好友梅姑的第十個年頭了,兩人因為合作《金枝玉葉2》結緣。
  • 專訪香港「俠醫」王喬峰:面對任何危難,醫者不能拋棄病人
    (抗擊新型肺炎)專訪香港「俠醫」王喬峰:面對任何危難,醫者不能拋棄病人中新社香港2月6日電 題:專訪香港「俠醫」王喬峰:面對任何危難,醫者不能拋棄病人中新社記者 阮曉武俠精神就好像香港精神,醫者好像俠士,在任何情景、面對任何危難時,幫助有需要的病人,是我們決不能忘記的初心。」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香港爆發,近日香港北區醫院外科醫生王喬峰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說,「內地很多醫護人員,遠離家鄉,與親人分別,義不容辭地走向抗疫前線。」
  • 找出非典源頭、破解淘大之謎,他是香港戰勝非典的幕後「神探」!
    他在非典那年,破解了淘大花園的傳播之謎,還查出了香港的第一個傳染者,還原了非典在香港的傳播路線,被香港人稱為「神探輝」!再後來就是非典爆發了……如今的我們回顧17年前的事情,清清楚楚,誰是第一個非典攜帶者,非典是如何傳染開的。但對當時的人來說,根本是一頭霧水。
  • 山西援鄂醫生父親: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女兒
    17年過去,在非典前線的細節已經有些模糊,但當初隨身攜帶的行李箱,仍被王衛國完好保存至今。2月1日,女兒出發的前一晚,他把那個樣式早已落伍的箱子找了出來,叮囑女兒務必帶去,也千萬帶回。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與王衛國的對話:
  • 2003年非典時,張國榮最後的時光
    不由讓人遙想到17年前,非典肆虐經濟衰退的香港。 當晚6點41分,一代巨星張國榮化作無腳鳥,從香港文華酒店24樓健身中心縱身一躍,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6歲。 據林青霞在書中回憶,在非典前夕,張國榮還跟她打了最後一場麻將,「記得那天他『衝』了一把很大的牌,有五十五番,之後又連放了幾把炮。」
  • 香港累計確診增至1777宗 超越「非典」染疫人數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累計確診增至1777宗 超越「非典」染疫人數中新社香港7月18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8日通報,新增64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60宗為本地個案。香港累計確診增至1777宗,超越2003年「非典」染疫人數(1755人)。同日另有超過60人初步確診。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布,新增的64宗確診個案中,4宗為輸入個案,60宗為本地個案,包括25宗與之前個案相關聯的個案,35宗源頭未明。另外有超過60宗初步確診。
  • 非典後遺症患者:骨質疏鬆致一扶牆手掌骨折
    10年後的今天,他們依然沒有走出非典的陰影——看病、上訪、接受媒體採訪、病友們偶爾團聚互相安慰,幾乎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非典「後遺症」北京非典後遺症患者生存現狀調查《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白朝陽|北京報導方渤,62歲,北京人,非典後遺症患者,病友們上訪求助的帶頭人。
  •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媽媽抗擊非典女兒迎戰新冠
    她們是妻子、是母親、是女兒,更是戰士。李佳辰是國家援鄂醫療隊的一名90後護士。17年前,她目送媽媽出發抗擊非典。17年後,她也在戰疫一線。一封封穿越兩地的家書,講述著母女兩代人的選擇和堅守。這位正在忙碌的護士就是李佳辰,而今已經駐守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快一個月了。
  • 非典17年:那些活著的患者
    由於後遺症的影響,兩個女兒也分別離婚。離異後的小女兒遠嫁東北,再也不回北京。非典痊癒六月後,方渤被診斷為骨壞死,這是非典治療中超劑量使用激素引起的後遺症。2005 和 2006 年他分別做了兩髖的股骨頭置換手術,2013年,他的雙肩和雙膝也陸續出現骨壞死。方渤說:「我全身的骨頭就跟石膏一樣脆弱,骨頭會不可逆轉地塌陷下去,直至癱瘓或死亡。」
  • 非典是哪一年 非典是哪年發生的
    很多人早已不記得非典是哪一年發生的,但非典帶來的影響,造成了巨大的恐慌,不到短短的一年的時間,就傳播的了許多國家和地區,造成了許多人的死亡,至今都還停留在很多人的心中。那麼非典是哪一年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非典吧!
  • 面對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國電影是怎麼度過的?
    而回顧17年前非典疫情爆發後,中國電影市場也幾乎遭遇了同樣的境況。2003年非典疫情之前,中國電影市場化之路正處於起步的關鍵階段,本呈現向好態勢的電影市場,卻因非典疫情的突然爆發而得到重創。在2003年,國產片(包含內地香港合拍片)票房超過1000萬元的影片數量為8部,這一數字與上一年基本持平。
  • 老照片,5歲的姚貝娜活潑可愛,非典時期戴著口罩跳芭蕾的兒童
    梅豔芳是中國香港著名女歌手,也是因癌症喪失性命的明星之一,去世時年僅40歲。《情歸何處》是梅豔芳在闊別歌壇三年後復出後好友倫永亮為其所寫的一首歌,歌曲原唱、MV女主均是梅豔芳,圖為1994年梅豔芳拍攝《情歸何處》MV時片場的照片,一襲黑色長裙盡顯好氣質。
  • 可以學習一下2003年非典期間的金像獎
    春晚節目單現在看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會是春晚的主基調,這一方面可以參考2003年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當時正好遇上非典,這個頒獎禮的一些做法還是很贊的。2003年4月6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如期舉行,那是史上最悲傷的一次頒獎禮。當時正值SARS肆虐,香港是死亡率最高的地區,而就在幾天前張國榮去世,加上股市樓市跳水、伊拉克戰爭爆發,整個香港愁雲慘澹,籠罩在末世氣氛之中。
  • 17年前,中國人是怎樣戰勝非典的?
    北京301醫院2月21日,廣州退休教授劉劍倫出席香港親屬婚禮,將非典傳染給與他同行的7名旅客,隨後造成後來香港非典的大爆發。最終香港非典患病人數多達1755例,死亡300人。劉劍倫也因為非典在3月4日不治去世。2003年2月下旬,一名常駐上海的美國商人在途經香港到達越南河內後確認感染非典。之後河內當地醫院的多名醫療人員患病。非典蔓延到東南亞多國。時間悄無聲息地來到當年3月份,伴隨著人口的流動,各地逐漸出現越來越多的非典病人。
  • 那些跟2003年「非典」有關的電影
    17年前的「非典」疫情結束後,以此為素材的電影也有過幾部。它們有的描述驚心動魄的抗擊「非典」的行動,有的聚焦「非典」陰影下的眾生百態。如今看來,既能回顧那段歷史,也在今日的武漢肺炎疫情下耐人尋味。《隔離日》導演: 王冰河主演: 高明 / 儲智博 / 王靜一部以頌揚抗非典特殊時期出現的親情、友情、愛情為主題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