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媽媽抗擊非典女兒迎戰新冠

2020-12-23 瀟湘晨報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數白衣天使挺身而出,女性成為抗疫一線的重要力量。她們是妻子、是母親、是女兒,更是戰士。李佳辰是國家援鄂醫療隊的一名90後護士。17年前,她目送媽媽出發抗擊非典。17年後,她也在戰疫一線。一封封穿越兩地的家書,講述著母女兩代人的選擇和堅守。

這位正在忙碌的護士就是李佳辰,而今已經駐守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快一個月了。李佳辰至今還清晰地記得,2月10日凌晨三點,她剛剛結束在武漢的第一個夜班,就收到了媽媽發來的微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三批國家援鄂醫療隊成員 李佳辰:就問我是不是下班了,然後我就震驚,我媽還在遠方陪著我,等著我下班給她報個平安。

李佳辰的媽媽韓金香,是北京市大興區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長,2003年曾參加抗擊非典。這次疫情爆發後,她鼓勵女兒支援武漢,但孩子真到了前線,她卻忍不住擔心。她把對女兒的愛和牽掛寫了下來。

「小丫頭,今天是你在武漢的第一個夜班。非典時那個在電話裡為我彈奏《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小女孩已經成長為戰士。閨女,防護服穿得是不是規範?你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如何傳遞溫暖?閨女,堅持住,你正在用智慧與汗水與病魔開展搏戰。」

△媽媽韓金香寫給女兒李佳辰的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三批國家援鄂醫療隊成員 李佳辰:特別感動,17年前我媽在非典的時候,那時候我雖然還小,不是特別理解我媽去幹嘛了,但是我也很擔心她。然後17年之後,就換成是我媽特別擔心我。

帶著媽媽的叮囑,李佳辰每天奮戰在重症病房。她一個人要照顧五六名患者,輸液、打針,負責他們的生活起居,幫他們做心理舒緩。工作中,她會經常想到媽媽信中提醒的「如何給病人傳遞溫暖」。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三批國家援鄂醫療隊成員 李佳辰:對於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平時就會多關心他們,冷不冷,需不需要再加被子。對於那些比較焦慮的病人,我就會指著監護儀上的數字,安慰他們現在氧合挺好的,生命體徵也平穩,安靜下來好好呼吸,就會感覺舒服的多。

儘管每天都要直面風險,但她覺得護佑生命就是她的職責所在。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三批國家援鄂醫療隊成員 李佳辰:有一個阿姨上著呼吸機,就一直在跟我重複說一句話,「你們是救我命的,謝謝你」——就覺得特別感動。深有感觸的李佳辰,在工作之餘也給媽媽寫了一封回信。

親愛的老媽:

如今,我也像當年的您一樣,肩負使命,站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放心吧老媽,我定會不辱使命,照顧好我的病人。

放心吧老媽,我會時刻牢記你的百般叮嚀,照顧好自己。

放心吧老媽,你的女兒已長大。

如今,李佳辰所在的北大第一醫院醫療隊接診的65名重症患者中,已有46人康復出院。

【來源:手機人民網新聞列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非典17年後,抗擊新冠疫情雕塑作品也將在廣州雕塑公園展出
    3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州市雕塑公園非典紀念碑舉辦廣州市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介紹如何用檔案、藝術、城市空間等綜合手段記錄「戰疫」大事件。 非典17年後,將抗擊新冠疫情的雕塑作品選址定在雕塑公園,對此有何構想?
  • 她17年前背著母親抗擊非典,17年後瞞著女兒支援湖北
    按往常,潘麗麗的媽媽晚上9點就會入睡,那晚卻一直在家等潘麗麗,她的心情有點慌亂,隱約知道有重要的事情要發生。17年前,女兒瞞著她在廣州抗擊非典,後來她知曉這事,吃不好,睡不好,一想到女兒就想哭,她擔心自己的心頭肉染上非典。那種揪心的痛,她直到現在都忘不了。
  • 媽媽在《河的那邊》「我是一條魚就可以遊過去見你了」
    媽媽在《河的那邊》「我是一條魚就可以遊過去見你了」 戰疫展上,援鄂醫生和女兒合作手工畫背後的祖孫三代情   在「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的櫥窗內,一幅名為《河的那邊》的手工畫格外引人注目。畫裡有藍色的河流,彩色的魚,樹木,病毒,還有戴口罩的人。而那個戴口罩的人正是孫穎,四川省人民醫院老年心血管科博士、主治醫師,第四批四川援鄂醫療隊隊員。  「我把女兒畫的一些圖案,用剪刀剪下來,拼成了這樣一幅畫,描述的是我們回來在酒店隔離時,她在河對岸看到我的場景。」
  • 致敬警察節|長大後 我就成了你
    「祝女兒生日快樂,祝你們節日快樂!」劉麗莎的母親將提前準備好的小蛋糕擺放在餐桌上,為女兒和丈夫送上最誠摯的祝福。「未來的路,你們年輕人放心去拼搏,爸媽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新的一歲,新的開始,我會像爸爸一樣做好本職工作的。」劉麗莎說,人民警察節是全社會對廣大人民警察的肯定和關心,她會像即將退休的爸爸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崗位,為平安建設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 四川醫生孫穎:小時候我驕傲有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原來,2004年,孫穎考入位於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14年學成歸來就職於省人民醫院。在武漢一呆,就是十年,談到對武漢的感情,孫穎說:「是武漢人民培養了我,這一次我必須回去,我必須要報答他們。」疫情發生後,孫穎一直想著儘自己的努力做點事情。
  • 堅守、戰疫、祝福——一家三口抗擊疫情的12小時
    千裡之外的武漢,他們的女兒劉宇航正在熟睡。作為北京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的一名普通護士,今年26歲的她已經在前方工作了10多天。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家人在各自崗位上奮戰。   大年初一,劉德芬接到通知上崗值班。大年初三,劉宇航接到通知即刻趕赴武漢支援。此後10多天,一家三口人便再未見面。
  • ...從抗擊「非典」到「新冠」疫情,全面展現鍾南山的精神肖像
    記者今早在花城出版社獲悉,該書由廣東著名作家熊育群創作,在《收穫》雜誌刊載後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該書記述了醫者鍾南山的感人故事,及其身上可貴的脊梁精神。鍾南山是嶺南知識分子最典型的代表,以仁心為本心,敢醫敢言。
  • 鎮江版「長大後我就成了你」!17年前母親戰非典,今天她也上「戰場」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這些天,堅守在鎮江老城區防控一線的金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王泓,總是隨身攜帶著一隻特殊的防護包,這是17年前參加非典防疫的母親精心為她準備的王泓說,防護包是2月3日媽媽為她特別準備的生日禮物,裡面的東西都非常實用,醫用的帽子、口罩、一次性的手套、一次性的鞋套、自製的酒精噴壺……除了防護用品外,裡面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泓兒:守護生命、職責所在,注意防護好自己。媽媽囑"。王泓的媽媽夏靜蓮曾於2003年非典時期,在丹徒區第三人民醫院負責防疫工作。
  •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 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2020-02-26 17:36:28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供圖   中新網南京2月26日電 題:從「非典」到「新冠」:時隔17年再戰抗「疫」前線的15天  作者 陳豔萍 徐珊珊  2003年,39歲的馮旰珠前往內蒙古自治區奮鬥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時隔17年,56歲的他再次出徵湖北黃石,直面「新冠」。
  • 《在一起》:經歷非典,又遇上新冠的「小人物」,上演最美逆行者
    父母雙亡單元《搜索24小時》講述的防疫中心流調員追回偷逃的新冠患者和追蹤與新冠患者緊密接觸過的人,情節扣人心弦,尤其是實習生流調員小陸的驚人表現,雖然本單元沒有什麼淚點,但卻非常值得看,尤其是這個方面:
  • 一張合影見證「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30多年後女兒「重走」媽媽青春...
    原標題:一張合影見證「長大後我就成了你」30多年後女兒「重走」媽媽青春路,在國貿大廈拍攝相同姿勢照片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5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袁曄)「30多年前,媽媽抱著八個月大的我來到深圳
  • 抗擊新冠病毒孕媽媽與寶寶知多D④
    抗擊新冠病毒孕媽媽與寶寶知多D④ 2020-02-14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陳穎:巾幗如花 寰宇綻放
    2020年春,新冠肺炎來勢洶洶,一位位白衣天使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名名黨員踐行初心使命,一個個普通人堅守崗位,共同繪就中國抗疫「群英譜」,淬火成鋼。陳穎個人照。李南軒 攝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1499名抗疫戰士被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福建永輝超市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穎便是其中之一。
  • 來了來了~ 古利明捧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來了來了~ 古利明捧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證書回來了!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古利明載譽回到家鄉。來不及休整,第二天他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 17年前嶽陽抗擊非典的回顧與借鑑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嶽陽市檔案館主動作為,迅速行動,在搞好值班值守、全力防控同時,注重搞好網上服務、檔案資政。館領導帶頭開發檔案館藏,在短短一周之內,就撰寫出長篇調研報告,呈送市委市政府領導決策參考。
  • 媽媽,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你和媽媽成了連體嬰,你從未離開過媽媽,從未自己一個人生活過,從未考慮過什麼是真正的獨立,你和媽媽的互相依賴已經習以為常。爸爸的突然病重,讓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長大,必須獨立,意識到是時候要和媽媽說再見了。一直享受媽媽的呵護,和媽媽關係的過度親密,影響了你的成長和獨立。需要自己做決定的事情,你卻習慣性用「我媽媽說」,你漸漸成了一個大嬰兒。
  • ——記第12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果。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工作大會上,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中共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委員會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副院長呂國悅、白求恩第二醫院副院長秦彥國、白求恩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張捷、白求恩第三醫院副院長劉天戟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呂國悅、劉天戟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17年,從非典到新冠:最大的幸運就是投胎投到了中國,2020辛苦了
    非典留給我們的是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知識的彌補,還有深刻的教訓,我們可以再次總結,吸取經驗來面對當下的疫情。開始被輕視的災難2020年12月10日,黃杏初高燒不退,並且伴隨呼吸衰竭而被送進河源市人民醫院,後又被轉移到廣州軍區總醫院。
  • 追憶非典:香港的女兒謝婉雯
    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讓我想起了一件事。2003年。非典肆虐。
  • 《醫者2020》抗擊新冠肺炎人物影像志即將獻映
    央廣網北京5月13日消息 跨越百天,深入雙城,20位逆行者獨家口述,多位記者、醫患一手記錄,BTV生活頻道大型紀錄片《醫者》欄目將於5月16日起每周六晚19:30隆重推出首部抗擊新冠肺炎人物影像志,以《向背》、《問答》、《生死》、《安危》、《呼吸》為題,為觀眾力獻五集225分鐘的珍貴影像,還原疫情中的歷史時刻,回望值得銘記的百天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