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戀花》乃婉約詞極品,豪放詞宗蘇軾也作一首,可與之媲美

2021-02-08 暮城煙雨遙

晏殊是北宋婉約詞作者的代表人物,而蘇軾則以豪放詞著名,他二人各有一首《蝶戀花》。

前者因境界遼闊高遠,久負盛名,被王國維用作「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第一重境界」的代名詞;後者豪邁於婉約,佳句不斷,開宋詞新風。兩詞各有千秋,讀罷令人回味。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兩位大家的詞作吧。

一、《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賞析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北宋·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詞作意譯:

清晨,欄杆內的菊花含煙帶愁,蘭花沾上了露水,仿佛也在落淚。羅幕上輕著絲絲寒氣,一雙燕子成對地飛去了。只有天上的明月不懂得人間離別的悲歡,從昨夜一直到早上,斜斜地穿過朱紅色的窗戶斜斜地照進來。

昨天晚上,颳了一整夜的西風,把門前樹上的綠葉吹得七零八落。獨自登上高樓,眼望著你離去的道路,慢慢消失在天涯的盡頭。想給你寄一些詩和信,但是天長路遠,也不知道你去了何方。

晏殊這一首詞雖然說是婉約詞,但是到下半部分「昨夜西風凋碧樹」開始,整個境界與氣象都變得截然不同了。寫出了一種西風掃落地,「眾芳凋零」的感覺,歷來被認為是「憂世」的名句。

詞作中的菊花與蘭花,都是象徵品格美的君子的。為什麼他們會哭泣呢?因為昨夜西風凜冽,羅幕輕寒。古人用東風代春風,西風就是秋風,秋有肅殺的意象。

綜合全詞來看,這並不是一首簡單講述離別情的婉約詞。另外,詞評家對於這首詞裡主角是誰,性別為何,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

一部分人由於詞中有燕子雙飛和明月離恨的描述,堅持認為主人公必是一位女性。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從菊煙、蘭露以及西風凋碧樹的闊大氣象來看,這分明是一首政治隱喻詞,主角當為男性。

作者晏殊出身富貴,當宰相之後也深得宋仁宗賞識。從大的方向來看,他的一生還是過得比較平順的。因此時常有人譏笑他學小兒女態,填閨怨詞,不免造作。

但是,一個詞作家的內心往往有著不同尋常的敏感。他又不是真的女子,他寫這些閨怨詞,明顯是借著閨怨,抒發內心真實的情感。那是什麼樣的情呢?很可能就是因為政治風暴,讓他被貶之後產生的一種離情。

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晏殊因撰寫李宸妃墓誌的事被人彈劾。說他故意不把李宸妃是宋仁宗生母的事寫進墓誌,是欺君。後來他被貶到穎州,十年後才得以還朝,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被貶。

太后劉娥去世後,朝中風向起了新的變化。宋仁宗是一位好皇帝,他並沒有在劉太后去世後有什麼特別大的動作。表面看來,仿佛僅是晏殊被貶而已。不過這件事在晏殊本來,就是一件大事。

作者把人生中的這種體驗引進了詞作當中,進行了藝術加工。於是成就了千古名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就將詞中主角從一個懷著閨怨的形象,出脫成了一位憂國憂民的高人雅士模樣。成就了全詞歷久不衰,回味無窮的魅力。

二、《蝶戀花·春景》賞析

《蝶戀花·春景》——北宋·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詞作意譯:

花朵褪去了紅色,青杏才剛長出來。燕子正要飛去,卻又不舍地繞著江村飛翔。柳絮都快被風吹盡了,天涯哪裡沒有芳草呢!

圍牆裡面傳來女子蕩鞦韆嬉笑的聲音,圍牆外的行道上,路人面無表情地走著。笑聲漸行漸遠,行人悵然若失,他的多情被女子的無情給惹惱了。

蘇軾雖然是豪放派詞宗,但是事實上,他的婉約詞也寫得非常的好,並且數量還頗多。這一首《蝶戀花·春景》在寫情之餘,不失其瀟灑氣質,對詞中人的情緒起伏刻畫得非常細膩。

詞作上半部分的情緒起伏有致,第一句、第四句寫「落」,第二、三句、第五句寫「起」,讀來自然流暢,情致婉轉,卻哀而不傷。

花兒褪了色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但是青杏同時結了果,這講的是一次新陳代謝。暮春時分,燕子想要飛走,卻依依不捨地繞著江村飛翔,這些都是讓人心情舒暢的事。

接著詞人說,柳枝上的柳絮又被吹得更少了,情緒一下子又低下去了。但是他馬上安慰自己,何必想那麼多呢?那柳如是煩惱,散了也好,天涯何處無芳草!

他努力地想要從與愛人分手的傷感情緒中掙脫,剛剛打起精神,卻聽到圍牆裡面傳來一陣女子的歡聲笑語。那個女孩子在和人蕩鞦韆,她和他隔著一堵牆,就像是隔著一個世界一樣。

她在牆裡笑得那麼沒心沒肺的,他卻在牆外踽踽獨行。這樣想著想著,慢慢地走遠了,笑聲也漸行漸遠。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仿佛在生那女子的氣。

他在氣什麼呢?氣那女子沒心沒肺!不像他,還在為了與愛人分手而傷感。好不容易讓自己鼓起勇氣忘了對方。可牆裡這個女子卻在那裡嘻嘻哈哈,有什麼好笑的呢?現在就笑吧,以後有得你哭!

蘇軾這首詞寫得充滿了矛盾,主角的情緒一直跟隨著外在事物的變化而起起落落,特別有意思。從詞作中看,主角是一個性格十分灑脫的人,她(或者是他)應該剛剛才和心上人分了手。

時間在清明節前後,花兒退了色,他也失了戀。本來情緒很糟糕,但他發現青杏已經長出幼果,燕子從頭頂上飛過,仿佛捨不得眼前的小村莊,於是圍著綠水人家繞了好幾圈,這一切都是有情的。

柳棉就是棉絮,柳樹象徵著離別。柳絮又被吹得少了一些,心中的愁絲又減了一些。不過,她自己陷進了那種分手的悲傷情緒裡,一時之間還出不來。所以她才用「天涯何處無芳草」來勸慰自己。

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讓她聽到了牆裡佳人蕩鞦韆時發出的歡聲笑語。這種笑聲可能讓她聯想到過去和心上人在一起的時光,以及從前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吧。

她最後有一些惱怒了,所以是「多情總被無情惱」。杜牧有詩云:多情卻總似無情。那牆內女子的歡笑,未必不是因為她的多情才發出來的。但是,聽到牆外行人的耳中,卻變成了無情。

多情的人,往往容易陷入「濫情」。對於她自己來說,她是多情的。對於被她傷害的人來說,她就是無情的了。

結語

晏殊擅長寫婉約詞,但是他的《蝶戀花》下半闕卻寫得氣象寥闊,境界高遠。蘇軾擅寫豪放詞,他的《蝶戀花》卻寫得十分婉約動人。

這就說明,在真正的宋詞高手那裡,創作時並不會預先想到「婉約」、「豪放」的區分。一切創作理論與風格的劃分,都是落後於創作實踐的。

因此在進行創作時,只要有所感悟,就應當隨時打破一切框架和束縛,隨心所欲地去進行表達。

相關焦點

  • 七句最美《蝶戀花》詞,哀怨嗟嘆,唱盡人間相思情!
    自宋代以來,產生了不少以《蝶戀花》為詞牌的優美詞章,像宋代歐陽修、蘇軾、晏殊等人的《蝶戀花》,都是歷代經久不衰的絕唱。今天古典君精心整理十首《蝶戀花》,與君共賞。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首相思詞。
  • 蝶戀花詞
    在柳永引爆宋詞寒冰紀的同時,誕生了神童、有名的大詞人晏殊:蝶戀花·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在成為天才詞人的同時,誕生了一個詞造詣比他更深的兒子晏幾道:蝶戀花·晏幾道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 晏殊晏幾道父子的經典對決,一人寫一首《蝶戀花》,薑還是老的辣
    他是晏殊的第7子,47歲的晏殊老來得子,所謂「父虎無犬子「,晏幾道7歲開始寫詩,14歲考中進士,一時間他成了長安城裡最閃亮的少年。這種風光維持到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後他官途坎坷,但沒關係當不了官他就和爹一樣做個宋詞高手吧。晏幾道平生所作存世260首,經典頻出,同樣躋身頂級詞人之列。晏殊的詞含蓄婉麗,晏幾道的詞清麗直率,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對父子兩首經典《蝶戀花》。
  • 一天一首古詩詞:《蝶戀花》蘇軾
    此詞當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年暮春,蘇軾在鎮江一帶辦理賑饑事,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因作此詞以表達對杭州家人的思念。這是蘇東坡寫的近十首《蝶戀花》的一首。從詞面上看,顯然是一首於暮春時緬懷親友之作。詞中沒有說明所懷念之人是誰。從所表達的情感來看,他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親友,而是關係比較密切而又常常為他所想念的人。詞的上片抒寫在春意闌珊的清明時節作者與親人的互相思念之情。本來春天百花盛開的美景蘇東坡舉目所見,確實「春事闌珊芳草歇」。這是他對暮春景的概括。他在外作客,已非一年。「又」過清明。
  • 【每日詩詞】蘇軾|蝶戀花
    【作品簡介】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也題作《蝶戀花·春景》,由蘇軾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描繪晚春的感懷之作。上闋寫暮春自然風光,春去夏來,自然界發生了許多變化。視角由小到大,由近漸遠地展開,極富色彩感和運動感。「天涯何處無芳草」,是對暮春景色的描述,又點化遊春少年的惆悵。
  • 鎖寂峨眉春欲絕,心上愁雲千重疊;春詞七首,淺析如何填作蝶戀花
    古典君分享七首蝶戀花詞,與朋友們一起探討這首詞的寫作特點和技巧,希望對初學者能有所幫助。也歡迎愛好且精通詩詞的你斧正賜教!——皛玊題記蝶戀花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宋代以來,湧現出許多以《蝶戀花》為詞牌的優美詞章,如柳永、蘇軾、歐陽修、李清照、朱淑真、秦觀、晏殊、晏幾道、陸遊等人的《蝶戀花》,都是字字珠璣、經久不衰的千古名篇。
  • 晏殊的兩首經典詞,每篇都包含千古名句,至今為人歌頌,值得品讀
    詩詞之美,言簡意賅,寥寥幾筆便能勾勒出生活的無形之軀。從古至今,有太多的才子佳人在歷史的長河裡大放異彩,在這些人之中,晏殊算是比較有名的一位。他憑藉著過人的才識,不僅在當時獲得極大的轟動,乃至今日他的詩句仍為人傳頌。而由詩句引發的慨嘆至今仍為世人稱道。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七歲便因能文,被讚譽為神童。
  • 10首唯美蝶戀花詞,古人的才華不服不行!
    出自宋·蘇軾《蝶戀花》詞。詩句描寫杏花枝頭花蕾綻開後,花色漸由淡紅轉為白色的樣子。「胭脂腳」,是個比喻,是說杏花由淡紅轉白,就像是胭脂被玷汙了一樣。二、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出自李清照《蝶戀花》。我要去的東萊並沒有蓬萊那麼遠,我們可以讓過往的鴻雁幫助我們捎情傳意。兩句詞表達了作者與家人離別時的真摯情感。
  • 為何王士禎評蘇軾《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字字驚心動魄」?
    蘇軾寫過不少《蝶戀花》詞牌下的作品,如《春景》、《昨夜秋風來萬裡》、《京口得鄉書》、《暮春別李公擇》等等,有近十來首。這說明蘇軾很喜歡《蝶戀花》這種詞牌格式,不管什麼事情來了,喜歡用這種格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蝶戀花》原名《踏鵲枝》,還有別名《卷珠簾》、《黃金縷》等。而《蝶戀花》和《卷珠簾》是廣大文人最喜歡和使用的。
  • 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李清照曾在南渡之前,寫下一篇關於詞的議論文《詞論》,這裡面,李清照對宋代詞壇各路大家都進行了評價和評判。李清照評價柳永是:"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評價蘇軾是:"句讀不葺之詩,往往不協音律。"之後,有繼續評價:晏殊的詞只知平鋪直敘,賀鑄的詞不會引經據典,秦觀的詞太空太浮,等等。
  • 跟王老師品詩詞 蝶戀花 蘇軾
    蝶  戀  花宋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大家都知道,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但他也不乏婉約之風的佳作,這首《蝶戀花》就是其中的名篇。《蝶戀花》是一首傷春詞。詞的上片從描寫一株杏樹開始:「花褪殘紅青杏小。」
  • 宋婉約詞裡的「淚」與「酒」,是詞人們的憂患與超脫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此詞為蘇軾悼念妻子寫的一首悼亡詞,全詞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情意纏綿,字字血淚,對亡妻的思念之於心而無以排宕。全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憂己:「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 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分別截取了三位詞人的佳作:晏殊的《蝶戀花》、柳永的《鳳棲梧》、辛棄疾的《青玉案》。要說三首詞的寫作難度,我覺得辛棄疾的更大一些。這不僅是因為第三首的境界要高於前兩首,還與作者的寫作風格有關。晏殊和柳永都是出了名的婉約派詞人,只是婉約的程度大小不同。
  • 晏殊最有名三首《蝶戀花》,每首都是經典,能全背下來的是高手
    蝶戀花,又名鵲踏枝。早在五代時期,馮延巳最喜此詞牌。亦寫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名篇。時間一轉眼就到了宋代。詞這一文學樣式,得到了飛速發展,對於詞的諸方面體例也日趨完善。宋代的神童晏殊,在宋詞的天空裡,像一隻自由的雁,天空任其高飛,他一生寫過宋詞太多,其中以蝶戀花詞牌所作的詞有很多。
  • 歌詞中的古詩詞:寂寞沙洲冷,周傳雄的歌聲,唱不出蘇軾的孤獨
    (註:「時見幽人獨往來」也作「誰見幽人獨往來」。)(缺月掛疏桐)蘇軾的這首《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上闋借景抒情,通過深夜院中所見之景表達了自己的孤獨與落寞,下闋託物寓懷,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遺世獨立、蔑視俗流的高尚情操。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彎彎的月牙掛在梧桐樹梢,落下斑駁的葉影,此時更漏已盡,夜深人靜。
  • 五位婉約派最著名的代表,每人一首成名作,你幾乎都會背誦!
    宋詞在整體風格上,又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是以範仲淹、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婉約派代表人物非常多,有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李清照、李煜、溫庭筠等等。相對於氣象恢弘豪放派來說,婉約派更是側重兒女情長,語言圓潤,重音律邪婉具有符合中國人個性的婉轉之美。婉約派更是被世人喜愛和流傳,我們來欣賞下五位婉約派最著名的代表,每人一首成名作「詞國皇后」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 周邦彥一首很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濃濃愛意,寫盡了相思之苦
    現在提起宋詞可能更多人會想到蘇軾、歐陽修、辛棄疾、秦觀、柳永、李清照等人,其實還一位大名鼎鼎的周邦彥也是不容忽略,他的詞清新脫俗,風格多樣,而且他也是婉約派是具有代表性的詞人。真正能夠代表宋詞的還是婉約派,並不是以蘇軾為首的豪放派,李清照在她的《詞論》中,對於蘇軾的詞是持批評的態度,認為他的詞不像詩,也不像詞,反而是更推崇周邦彥和柳永,認為他們兩位的詞才最正統。
  • 十首《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蝶戀花,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容。自宋代以來,產生了不少以《蝶戀花》為詞牌的優美詞章,像宋代歐陽修、蘇軾、晏殊等人的《蝶戀花》,都是歷代經久不衰的絕唱。《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宋】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 這一首蝶戀花,李清照酷愛首句,有人說作者是歐陽修?
    宋詞的發展從五代即已開始,馮延巳首開婉約而清麗詞風之先河,馮延巳的詞,後有晏殊的承襲,再至歐陽修得其精髓。在馮延巳的《陽春集》和歐陽修的《六一集》裡都收錄了同一首詞,這首詞就是《蝶戀花》。蝶戀花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關於這首詞的作者,眾語紛紛,卻無定論。
  • 辛棄疾描寫閒暇時光的一首婉約詞,風格與李清照頗為相似
    雖然不曾見過自己的偶像,但辛棄疾對李清照的仰慕之情,卻也是大有來由的。在他還沒有來到南宋境內的時候,便早已經聽過這位易安居士的名聲。在當時的北宋,李清照可以算得上是文壇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很多作品,更是可以與前輩蘇軾相提並論。當辛棄疾來到南宋後,通過對李清照詞作的了解,也就更加深了他心中的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