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王士禎評蘇軾《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字字驚心動魄」?

2021-02-19 梧桐樹邊羽


如何賞析蘇軾的《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

蘇軾寫過不少《蝶戀花》詞牌下的作品,如《春景》、《昨夜秋風來萬裡》、《京口得鄉書》、《暮春別李公擇》等等,有近十來首。這說明蘇軾很喜歡《蝶戀花》這種詞牌格式,不管什麼事情來了,喜歡用這種格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蝶戀花》原名《踏鵲枝》,還有別名《卷珠簾》、《黃金縷》等。而《蝶戀花》和《卷珠簾》是廣大文人最喜歡和使用的。我們從名字也可以看出來,《蝶戀花》專寫閨閣戀情,而《卷珠簾》則注重少女情懷。

但是到了蘇軾這裡,就沒有那一套了,他只是用了這個格式,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充分顯示了他萬事萬物皆可入詞的態度。


和他的「天涯何處無芳草」比起來,這首《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名聲就小得多了。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裡風光,又過清明節。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

很明顯蘇軾的這首《蝶戀花》與女子關係不大,雖然也是傾訴離別和思念,但和柳永等婉約詞人的文風比來,筆觸更加清淡,相思更加乾淨。

不過他這首詞在整體上還是遵守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大的雙調詞牌格式安排,在文法上並沒有信馬遊韁。

「春事闌珊芳草歇。客裡風光,又過清明節。」這幾句類似於詩中的起興,大概是交代一下時間、壞境和為什麼要寫這首詞。春天眼看著就要過去了,小草也不再生機勃發。一轉眼清明節又到了,我還在異鄉做客。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時蘇軾在鎮江一帶辦理賑饑事物,已將近半年未能回家,而到了清明掃墓時節自然就開始思念家鄉和親人。


「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這兩句繼續寫景,通過「小院」、「黃昏」、「落紅」、「啼鴂」幾個意象從顏色、聲音、光影各個角度來構建出一幅相思愁緒的情境。不光寫景,還在景色營造中加入了感情渲染,寓情於景。「啼鴂」就是伯勞鳥的叫聲,比較悽慘,讓人生厭。而伯勞鳥雖然長得比較鮮豔,但是在詩詞意象中一直是離別親友的指代。如「東去伯勞西去燕,斷腸回首各風煙」,「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這種意象被廣泛使用。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斷魂銷,應是音塵絕。」下片進入抒情環節,承接了上片後兩句的離情別緒,深入渲染。親人所處之地可以說是「咫尺江山」而已,「楚、越」兩個古國是指代兩地相近,自己卻耽於公務,不能自由往來。

這說明他其實離家不遠,只能懸目相望,依靠信件往來,誰知道音信全無。離家近,回不了,又沒有消息,正好又逢清明節,這份思鄉之情確實有點慘。

「夢破五更心欲折。角聲吹落梅花月。」到底有多慘呢?最末兩句表白一下。五更夢醒,傷心欲絕。為什麼會驚醒?因為角聲已經響了起來,在夜空中驚動了慘白的月亮,卻讓我好像聽到了笛曲《梅花落》。


為何王士禎評其「字字驚心動魄」?

這首詞的寫作時期,是蘇軾在王安石變法後小遇挫折之時,並沒有經歷幾年後的「烏臺詩案」、以及後來與王安石的和解。蘇軾的心態還處在一種比較微妙的狀態,能看到朝廷高層的爭鬥,能看到新法的利弊,但卻無力改變什麼。未來的不確定讓他對仕途並沒有完全失望,所以這首詞看似懷人,未必不是他對朝廷和舊事的眷念。

詞作將這份感觸表現得真摯又比較委婉。我們只看到他對傍晚小院和五更月白兩個場景的細緻刻畫,他的感情和想法,雖有一點「銷魂」的明示,真意卻曲折暗藏,儘是意在言外的感覺。

這和一般的宋詞是不同的。這種表達方式帶有唐詩的寓情於景,詩內留白的味道。而唐詩的這種味道,正是王士禎所代表的「神韻派」最為推崇的表現手法。即大巧不工,手法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正是這種區別於普通宋朝文法的表達方式,讓王士禎對蘇軾的情境構造方法大為推崇。每一個字用得尋常,但是整體畫面出來,卻神韻十足,引人遐想。

是以王士禎在他的《花草蒙拾》中言:

春事闌珊芳草歇一首,凡六十字,字字驚心動魄。

蘇軾這首詞雖然不是他最好的《蝶戀花》,但是確實非常符合「神韻派」詩歌創作中追求的那種空寂超逸,不著形跡,物外遠致的藝術境界,因此得到漁陽山人這番評價也算得名副其實。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蝶戀花》蘇軾
    蝶戀花·春事闌珊芳草歇春事闌珊芳草歇。客裡風光,又過清明節。
  • 蘇軾·蝶戀花
    蘇軾的侍妾,王朝雲。一位舞姬,12歲被蘇軾收為侍女,在其18歲時被納為妾室。與蘇軾相伴了二十餘年,特別是陪著蘇軾度過了被貶黃州和惠州的兩段艱難歲月,作為舞姬,期間不離不棄,生死相守,本就難得,更是能在蘇軾的詩詞中探尋蘇軾心中真實情感,是蘇軾人生中最重要的紅顏知己。雖與蘇軾育有一子,但不足半歲便夭折。因反對王安石派的新法改革,蘇軾被貶任杭州通判。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侍妾王朝雲的未卜先知
    蘇軾曾經填過一首著名的《蝶戀花》詞「花褪殘紅青杏小」,全文為: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 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蘇軾
    蝶戀花·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 【每日詩詞】蘇軾|蝶戀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作品簡介】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也題作《蝶戀花·春景》,由蘇軾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描繪晚春的感懷之作。上闋寫暮春自然風光,春去夏來,自然界發生了許多變化。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蝶戀花·春景
    蝶戀花·春景
  • 93.蘇軾《蝶戀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裡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花褪殘紅:褪,脫去,小:毛本作「子」。子:毛本誤作「小」。
  • 蝶戀花,唱盡人間相思情
    評:紅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線漸暗,簾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懶意慵,神倦魂銷。無一語言及傷春,而傷春意緒卻宛然在目。評:昔日歡情易逝,當日幽懷難抒,來日重逢無期,往復低徊,沉鬱悲涼,都在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懷舊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蝶戀花》【宋代】蘇軾雨霰疏疏經潑火。巷陌鞦韆,猶未清明過。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
  • 攝影組圖:蝶戀花美景
    蝶戀花,是中國詞牌名稱,自宋以來,產生了不少以《蝶戀花》為詞牌的優美詞章,像宋代柳永、蘇軾、晏殊等人的《蝶戀花》,都是成為經久不衰的絕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
  • 蘇軾: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大江東去浪淘盡 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之情,也沒有人生煩惱。 這是作者所嚮往羨慕的「無情」,可是這無情讓他可望不可即,怎能不惱怒? 這首詞於婉約中見沉鬱,詞人一直想擺脫這種感時傷春的心情,終究未能如願。
  • 宋詞|蘇軾《蝶戀花·春景》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圍牆裡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鞦韆,少女發出動聽的笑聲,牆外的行人都可聽見。慢慢地,圍牆裡邊的笑聲就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無情的少女所傷害。【注釋】蝶戀花·春景:原本無題,傅本存目缺詞。
  • 蘇軾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蝶戀花·春景
  • 蘇東坡《蝶戀花·春景》
    蝶戀花·春景【宋】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
  • 跟王老師品詩詞 蝶戀花 蘇軾
    蝶  戀  花宋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大家都知道,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但他也不乏婉約之風的佳作,這首《蝶戀花》就是其中的名篇。《蝶戀花》是一首傷春詞。詞的上片從描寫一株杏樹開始:「花褪殘紅青杏小。」
  • 酈波解讀蘇軾《蝶戀花》:人間最美四月天
    人世間最美好的遇見只是兩個字——懂你,說到真正的懂你,就要說回這首著名的蝶戀花了。哲宗親政之後,蘇軾被貶嶺南,當時嶺南是窮荒蠻肆之地,又是瘴癘橫行,蘇軾估計此去難有生還之機,就遣散家中歌妓侍妾,打算孤身前往,甚至不願帶家人相隨,所謂大難臨頭,難免各自算計。
  • 晏殊《蝶戀花》乃婉約詞極品,豪放詞宗蘇軾也作一首,可與之媲美
    晏殊是北宋婉約詞作者的代表人物,而蘇軾則以豪放詞著名,他二人各有一首《蝶戀花》。前者因境界遼闊高遠,久負盛名,被王國維用作「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第一重境界」的代名詞;後者豪邁於婉約,佳句不斷,開宋詞新風。兩詞各有千秋,讀罷令人回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兩位大家的詞作吧。
  • 蝶戀花詞
    歐陽修作為一個詩文精通的前輩,在柳永之後進一步引導了宋詞的發展,然後,接替歐陽修的是有名的蘇軾: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軾將宋詞的發展推向了巔峰,創造了豪放一派。但是,他的學生卻走了自己的路,成為婉約派的詞宗,他就是秦觀:蝶戀花·秦觀紫燕雙飛深院靜。簟枕紗廚,睡起嬌如病。
  • 蘇軾情詩「天涯何處無芳草,且留風景伴佳辰」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
    蝶戀花·春景宋代: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詩藝人生】花兒殘紅褪盡,嫣然沒有了「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熱鬧,此時只有「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的閒情惜別之意,「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暮春飄飛著殘敗的衰頹,牽起一懷惜春春去的愁緒。「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暮春時節,杏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
  • 詩詞鑑賞 | 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本詞是傷春之作。蘇軾長於豪放。亦最擅婉約,本詞寫春景清新秀麗。同時,景中又有情理,我們仍用「何處無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不僅僅局限於對「佳人」的相思。本詞下片所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麼寄託。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約詞。王士禎所說的「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花草蒙拾》指出本詞與風格婉約的柳永詞不相上下。
  • 天涯何處無芳草是指何必單戀一枝花?你這樣理解就大錯特錯了
    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蘇軾寫的《蝶戀花·春景》,原詩如下: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